水浒 李逵的义表现在哪里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水浒传的忠义表现在哪里~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我还清楚地记得《水浒传》英雄中有一个黑大汉,他生性鲁莽,性情暴躁,经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却能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丧尽天良的家伙们闻风丧胆。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这样惊心动魄的大事发生,但“义”字却渗透着我们的生活。对朋友讲义气,是小义。对素不相识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种正义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大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大义的民族,当日本侵华,多少义气凛然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国。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这些都是炎黄子孙大义的延续,是中国历史上挥之不去的光辉。

一个人,可以不相信神,却不可以不相信“神圣”。当前,我们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因此,这也是我们民族大义的根本所在。让我们相信这一份“神圣”,用自己的双手去维护这一份“神圣”。

《水浒传》中“忠义”思想占有相当大的分量。“忠”含有对君主忠诚、敬重之义。宋江历来是《水浒传》中为人所推崇的最具“忠义”思想的人物,但宋江对朝廷的“忠”,却有令人质疑的地方。再说宋江对朋友也并非大丈夫的“忠”。《水浒传》中另一个重要概念是“义”。“义”有正义的意思,《水浒传》中有相当多的“义”属于这一含义。义也有“假”的意思,但感情色彩非贬义。“结义”则表示个别好汉之间的友情和团结,“聚义”则指山寨团结一致的大事业。书中的“义”也有不分是非的含义。再次梁山好汉能够在江湖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其重要原因就是在于他们能够“仗义疏财”。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义”也是建立在了金钱的基础上。

虽说北宋末年社会混乱,不能用现在的思想要求好汉们,好汉们所作所为多能找到配套的理由。造反可以找个“奸臣当道”的理由,抢劫可以找个“民不聊生”的理由,但是杀一个只有四岁的幼儿,却无论如何找不到理由,即使这孩子的爹娘是十恶不赦之人,也没理由劈了孩子的脑袋。以后梁山捉了高俅,不但没杀,反而礼待有加,可见善恶不是梁山杀人的标准。朱仝恨李逵是恨其残忍无知,甘做杀人工具,对四岁小儿都下得了毒手的人,和害民贼又有什么两样。因此朱仝耻于和李逵为伍,“若有黑旋风时,我死也不上山去”(第52回)。

《孟子》中说“恻隐之心,仁也”,对一个和自己非亲非故的知府小衙内的同情怜悯,体现了朱仝性格中仁厚的一面。和雷横一样,在前半部中一直苍白模糊的朱仝在这时终于得到凸显,关云长一般的模样只是朱仝的形骸,有了仁的品格,美髯公朱仝才形神俱全,从纸上立起来走出来,真正成为一条好汉。作者似乎对朱仝也有所偏爱,朱仝的结局是“在保定府管军有功,后随刘光世破了大金,直做到太平军节度使”(第120回),在梁山诸头领中是少数结果较好的几个之一,不知作者是不是因为朱仝心地仁厚而给他安排了福泽绵厚的结局。胡乱想到,聊备一说。

仁和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基本的道德标准,在社会各阶层都被广泛认同。《礼记·中庸》:“仁者人也,亲亲为人。”《论语·颜渊》:“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墨子·经说下》:“仁,仁爱也。”《庄子·天地》:“爱人利物之谓仁”,韩愈《原道》:“博爱之谓仁”。各思想巨擘主旨虽不尽相同,但对仁的解释都有爱护爱惜的意思。先哲的愿望很美好,人和人、人对物都能做到爱护爱惜,那么这个世界将是多么和谐美妙。不过愿望虽好,就像英特纳雄耐尔,啥时能实现却无从知晓。

孝比仁更为具体实在,《诗经·小雅·蓼莪》中说:“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去除后世人为加在孝上面太多礼教枷锁,孝是人类,甚至可说是某些动物自发对父母的敬爱,成语有“羊羔跪乳”“乌雏反哺”,所以不孝者难免要被斥为“禽兽不如”。在演义传说中,许多人物被赋予孝的品德,如《东周列国》中的专诸粗鲁强壮,和人打架没人劝得住,但只要他母亲出来呼唤一声就乖乖回去,给这个壮士更添几分可爱。《说唐》中的程咬金无法无天,造反当混世魔王,但对老娘教训不敢违拗,民间把他演成长命百岁的福将。而隋炀帝传说弑父鸩兄,被骂作“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唐太宗杀兄逼父凿凿于史,尽管他有很多好处还是难免被后人诟病。可见一个人谋逆作乱不要紧,不孝却要被万人唾骂。

诸如仁义孝悌之类是中国人道德观念的底线,梁山好汉们各自保留了一些这样的道德底线,如李逵待母至孝,武松事兄如父,我想这大概是梁山好汉虽然暴力色彩很浓,有些事甚至违背道义,但仍能被读者认可的原因之一吧

李逵当仁不让,遇义则行,可谓天不怕,地不怕,官不怕,皇上不怕,坐牢不怕,上司不怕,老虎不怕,强人不怕,法场不怕,死不怕等七不怕的英雄好汉,全书就他的胆子最大,什么皇上,首领,天上,地上,你做得不对,他的板斧就抡将起来。作者在刻画李逵这个人物时用了很多的笔墨。
杀虎为母报仇,不怕虎,一义也
劫法场救哥哥,不怕官,二义也
听百姓说宋江强抢民女,不管他是不是首领,欲为民除害,不怕首领,不怕坐牢,三义也
赶走混仗县官,为百姓申怨断案,抑强扶弱,不怕官,四义也
为众兄弟前途,屡犯钦差欲罢招安,不怕皇上,五义也
不忍看梁山受辱,欲舍命斗擎天柱,不怕强人,六义也
看宋江饮毒酒,与哥哥同归,生死与共,不怕死,七义也
如此仁义之人,作者将他写得活灵活现,充满动感,十分难得。

忠心,打抱不平


水浒 李逵的义表现在哪里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