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是诗人杜甫在什么地方写下的?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闻军官收河南河北是诗人杜甫在什么地方写下的诗诗中描写了他和妻儿听到什么的~

闻军官收河南河北是诗人杜甫在什么地方写下的诗诗中描写了他和妻儿听到什么的
我来答
热心网友
2020-03-13
诗人杜甫在什么地方写下的”从诗的第一句就可以看出来,第一句“剑外忽传收蓟北”就是说诗人在剑外,但是剑外在哪里呢?
剑外指四川省剑阁(即剑门关,在剑阁县北面)以南之地;
唐朝的都城长安在剑阁的东北,所以称剑阁以南之地为剑外,这里指梓州一带。
而梓州现在在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被前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之后欣喜欲狂的心情,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期盼统一的思想.“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一句准确地表达了诗人的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创作背景:
1、《春望》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是为唐肃宗,改元至德。
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唐肃宗至德二年(756)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天。宝应元年(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
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至此,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正流落在四川,听闻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后,欣喜若狂,遂走笔写下这首诗。

扩展资料
1、《春望》,作品原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
国家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
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品原文: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
剑门外忽传收复蓟北的消息,初闻此事分外欢喜泪洒衣衫。回头看妻儿的愁云顿时消散,随便地收拾起诗书欣喜若狂。
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明媚春光陪伴着我返回故乡。快快动身起程巴峡穿过巫峡,我穿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在四川。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天。宝应元年(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

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至此,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

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正流落在四川,听闻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后,欣喜若狂,遂走笔写下这首诗。

出自:《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原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

剑门外忽传收复蓟北的消息,初闻此事分外欢喜泪洒衣衫。

回头看妻儿的愁云顿时消散,随便地收拾起诗书欣喜若狂。

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明媚春光陪伴着我返回故乡。

快快动身起程巴峡穿过巫峡,我穿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扩展资料:

赏析:

杜甫在这首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

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

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

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

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

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噩梦一般过去了,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

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颔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更高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当诗人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

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诗人的喜,诗人再也无心伏案了。

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白日”,指晴朗的日子,点出人已到了老年。

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

“青春”指春天的景物,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诗人想到这里,自然就会“喜欲狂”了。尾联写诗人“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

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诗人的惊喜达到*,全诗也至此结束。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

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

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诗人想象的飞驰。“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很漫长的距离。

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读者眼前一闪而过。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杜甫是在四川一带写下《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这首诗的。

“剑外忽传收蓟北”说明诗人在“剑外”这个地方听到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而剑外则是指四川省剑阁(即剑门关,在剑阁县北面)以南之地;唐朝的都城长安在剑阁的东北,所以称剑阁以南之地为剑外,这里指梓州一带。所以当时诗人身处四川写下此诗。

全诗如下: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如下:

剑门外忽传收复蓟北的消息,初闻此事分外欢喜泪洒衣衫。

回头看妻儿的愁云顿时消散,随便地收拾起诗书欣喜若狂。

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明媚春光陪伴着我返回故乡。

快快动身起程巴峡穿过巫峡,我穿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天。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诗的前半部分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

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诗人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

诗人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涌直泻。后六句都是对偶,但却明白自然像说话一般,有水到渠成之妙。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正流落在四川,听闻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后,欣喜若狂,遂走笔写下这首诗。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常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我来回答哈!
其实“诗人杜甫在什么地方写下的”很简单,诗的第一句就可以看出来,第一句“剑外忽传收蓟北”就是说诗人在剑外,但是剑外在哪里呢?
剑外指四川省剑阁(即剑门关,在剑阁县北面)以南之地;唐朝的都城长安在剑阁的东北,所以称剑阁以南之地为剑外,这里指梓州一带。
而梓州现在在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
明白了吧,现在!

成都草堂 古代梓洲

四川

谢了
采纳我的回答哈,谢谢


《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是诗人杜甫在什么地方写下的?视频

相关评论:
  • 1786794755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的全诗
    司居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全诗如下: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全诗翻译如下: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

  • 1786794755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者是谁?
    司居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表达了诗人听闻官军收复失地后的狂喜,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即将还乡的喜悦之情。全诗流露出诗人浓烈的爱国情怀以及心中无限喜悦的心情。《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写于安史之乱结束之时。《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唐代〕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

  • 1786794755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一首什么诗?
    司居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一首七言律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如下: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全诗赏析: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诗开篇...

  • 1786794755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 )诗人( )写的诗。这是他“生平第一( )诗...
    司居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 )诗人(杜甫 )写的诗。这是他“生平第一(快 )诗”。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因(唐军收复失地河南河北而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

  • 1786794755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什么诗?
    司居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写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春。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他的部将李怀仙斩其首来献,安史之乱结束。杜少陵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全诗八句。前半部分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

  • 1786794755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喂什么代诗人什么写的,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
    司居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为唐代诗人杜甫写的,诗的题目“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意思是得到政府的军队收复了安史之乱中被贼军占领的河南河北地域的消息。诗人欣喜若狂,收拾行装,恨不得立即回到河南老家。

  • 17867947554诗人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在哪里
    司居叙诗人杜甫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是在四川。这首诗的创作背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春天,那时杜甫52岁。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

  • 1786794755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者是哪一代诗人?叫什么名字?
    司居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七言律诗,作于763年(广德元年)春天,作者五十二岁。762年(宝应元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

  • 1786794755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的意思
    司居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原文: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

  • 1786794755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爱国诗吗?如果不是是什么诗呢?
    司居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七言律诗。是爱国诗。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本诗主要叙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十分的喜悦,收拾行装立即还乡的事。抒发诗人无法抑制...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