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去图书馆自习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为什么大家愿意去图书馆自习,而不是在家自习?~

在学校的时候,我也是一个更喜欢在图书馆自习而不是在宿舍或者自习室自习的人。下面就来讲讲我的理由,仅供大家参考。
一、图书馆的氛围更好
我觉得这里我所指的氛围,又可以细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图书馆比较安静。相比于宿舍或者家里,图书馆基本上只有偶尔的走路声和翻书的声音,因为大家都知道图书馆是一个保持安静的地方,大家都会去遵守这一点。但是在宿舍不是,或者说在我们的生活区域不是这样的。我的室友打游戏该喊还是会喊,洗个衣服我也不能拦住他,没事再跟我说两句话。
第二种是图书馆的学习热情比较高。大家既然去图书馆,一般都是抱着一个认真的态度去的,不管你是真的看书还是假的看书,至少每个人想做到的,都是去学习。因此,在图书馆,绝大多数人都是一种很认真的神态。这种氛围很容易感染我,相比去在自习室玩手机,或者在宿舍打游戏聊天的人打搅到我,图书馆的优势很大。

第三种是图书馆的环境比较好。我们学校图书馆基本上四季常年开空调,要知道白天在宿舍基本上为了省电很少开,而且图书馆的椅子和桌子也要比宿舍的宽敞许多。光线也好很多。所以有时候为了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自然也会选择图书馆。
二、图书馆有许多书可以随时翻阅
这一点对于我来说是图书馆最吸引我的地方。但是现在绝大多数人去图书馆是为了自习,而不是为了看书,这一点是很令我失望的。

但是我觉得,虽然自习,有时候我们也需要一点工具书。举个我自己的例子吧,去年我和同学参加一个网页设计比赛的时候,我作为我们团队的技术人员,对于网站开发也只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所以为了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成品,我基本上一有空就往图书馆跑,直接在图书馆查找各类与网站开发的相关书籍,遇到问题的时候也去找相应的书籍寻找答案。
这种随时可以查阅书籍的便利对我的效率带来了很大的提升。要知道,在宿舍的话如果什么东西不会基本上只有求助网络了。但是我觉得网络上对于问题的解答难免会才出现一些半桶水,自己学的都不精的人强行回答,这种时候反而会产生不好的影响。而书本相对来说就更加权威一些,特别是一些知名的书籍。
所以,图书馆有很多工具书可以及时供学生查阅的这一个好处,也是很多人选择去图书馆自习的重要原因。

从「社会认同」的角度来看,当我们看到群体做什么,我们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不假思索地追随。
比如看到一家店门口排着老长的队伍,我们也会去排队。一些网红店,不就是靠「社会认同」的策略,进行营销的嘛。
《影响力》这本书指出,我们会参照别人的行为,来决定我们采取什么样的行为才是正确的。你看,这不是假期么?票圈里大家都在欢乐地玩耍,你好意思学习吗?你控制不了自己去玩吧?
在家里,在宿舍里,你没有一个榜样性的参照。但图书馆和自习室,会引发你对「社会认同」的寻求,更加有利于你进入学习的状态。
我同学跟我说,她是一定要去图书馆、自习室学习的。在这些环境中,她会有一种「表演型学习」的心理。因为把自己放到了一个有他人的目光的环境中,她就很自然地开始扮演「认真努力」的角色。
扎琼克提出过一个理论,叫做「社会助长」,包括「共同活动效应」和「观众效应」,前者是指:在同他人共同活动时,我们的效率会提高;后者是指:当他人在场旁观时,我们的效率也会提高。
「表演型学习」的心理动机,就来源于他人在场所带来的观众效应。当我们身处于群体之中,我们有管理自己的形象的需求,我们需要在意别人怎么看我们。
跟大家介绍一个专业术语啊,叫做「印象管理」
据Lakin的研究,在与他人相处时,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我们总是在进行着印象管理。
我们在他人面前所做的几乎全部事情,其调控策略都是围绕着印象管理的。(罗兰·米勒《亲密关系》)
具体来说,我们通过规约自己的言语、动作等等,主动管理自己传达给他人的信息。
说白了,之所以会有「表演型学习」,也是我们需要进行「印象管理」的缘故。从这一层面来说,在图书馆、教室、自习室等地方学习,是比在宿舍、家里学习效果更好的。
那么,环境对我们的影响,仅仅是在「观众效应」、「印象管理」和「社会认同」方面,给予我们动力么?
不止于此。

如果你有过,在宿舍和家里学习的经历,你应该很熟悉这种感觉:小心思特别多,胡思乱想,难以平复;还有各种莫名其妙的情绪和焦虑,不断涌现。但是在群体的学习环境中,相对来说,你就能够平和很多,更加专注。
在最开始,我对此的感性认知是,当我们处于一种「真空」的环境中,也就是周围没有人、没有其它事物时,我们的那些多余的注意力,无处寄托,就会生发出许多奇奇怪怪的想法和情绪。
但当我们置身于图书馆、自习室、办公室之中,我们的注意力、我们的心,是被填满的。
我们需要外部的信息,给予我们某种支撑,某种安全感。然后,我们才能安心地把最核心的那部分认知资源,集中在书本之上。
哈,大家回想一下自己在这两种情境中的状态,是这样的吧?
好,那么然后,有理有据的解释来了。
我们必须和环境保持平衡,才能正常地生活。在信息方面也是如此,我们需要从环境中,获得一定量的信息。如果待在没有任何人、任何生物的地方,我们会因为「感觉剥夺」,而感到难以忍受的痛苦和焦虑。
如果你一直待在家里学习,你所处的环境,是信息不足的,你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这是你会有莫名其妙的情绪和想法的主要原因。
没错,我们需要安静的环境,但绝对不是过于安静、接近「真空」的环境。你周围的学习的人、些许翻书的声音,这些是维持信息平衡的必要存在。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去图书馆、自习室等公共场所学习?现在明白了吧。
总结一下:
结论是尽量去公共场所学习,而不是宿舍和家里。
首先,观众效应会给予你表演型学习的强烈动机,我们每个人,都有印象管理和寻求社会认同的需求。
其次,我们需要外部的信息,给予我们某种支撑,某种安全感。然后,我们才能安心地把最核心的那部分认知资源,集中在书本之上。
你周围的学习的人、些许翻书的声音,是维持信息平衡的必要存在。
嗯,不要太苛待自己。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都要学着顺应自己的需求,尽量让自己愉悦一些,你才能做得更好。推荐你专注海洋,让你在学习时更专注

因为安静而且更容易学进去,我在大一大二的时候都不去图书馆的觉得在哪都可以学为什么要去图书馆,然后大三开始去图书馆,不得不说,效率提高多了。

一、学习氛围好!

图书馆本来就是很安静的地方,能让人静下心来学习。相比于充满了各种诱惑()睡觉,玩手机,聊天)的寝室要好很多,可以让人全神贯注地做手上的事情,很容易就能让进入学习状态。而且周围的人都在学习,对你自己也可以起到一个效仿和激励的作用。

二、学习资源多!

一个大学的图书馆拥有大量的书籍,题材广泛,内容众多,涉及古今中外,还有电子阅览室可以用来查找各种文献,简直不要太方面!对于爱读书的人来说简直就是天堂!而对于那些仅仅是为了写论文查资料的同学来说,也是很好的资源,数量如此庞大的书籍,总能找到你需要的那一本。而且图书馆的书都是可以免费借阅的,这样读书的大好机会可能除了大学之外以后不一定会有了。

三、学习效果佳!

第一点已经提到了,图书馆安静的环境可以让我们比在其他地方更容易地进入学习状态,也能让我们的学习更加专注,不被外界打扰。举个我自己的例子,当我在寝室背单词的时候,好不容易沉下心来记住几个,突然室友回来了跟我打个招呼,这一打岔,刚背下来的几个单词就又忘了。但是在图书馆就很少会有这种意外事件发生,我们几乎不会被外界干扰,这样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记忆的完整性。

四、图书馆有利于分割区域

学习的时候在图书馆,休息的时候在宿舍,玩乐的时候在校外,在该学习的时候好好学习,该休息的时候好好休息,该玩的时候好好玩,学习效率自然就会大幅度提高。

对于大多数人,学习的时候选择图书馆这样一个和平时休息玩乐割裂的地方,大脑会自觉地在不同的地方调整用脑的区域,会让学习效率大幅度提升。



去图书馆、自习室学习效果好呀。在这些环境中,她会有一种“表演型学习”的心理。
因为把自己放到了一个有他人的目光的环境中,她就很自然地开始扮演“认真努力”的角色。
扎琼克提出过一个理论,叫做“社会助长”,包括“共同活动效应”和“观众效应”,前者是指:在同他人共同活动时,我们的效率会提高;后者是指:当他人在场旁观时,我们的效率也会提高。
“表演型学习”的心理动机,就来源于他人在场所带来的观众效应。当我们身处于群体之中,我们有管理自己的形象的需求,我们需要在意别人怎么看我们。

在那样的环境氛围下,你自然而然也会想着读书,而且效果好,相比于在家里读书的话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所以想要好好学习还是去图书馆

首先,图书馆安静,安静的环境,大家都在看书,氛围能带动你去认真看书学习。
再次,图书馆资料丰富,想到什么问题,需要查找资料了,可以立刻去查找


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去图书馆自习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