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误国罪人袁崇焕为什么在清朝会成为“忠良”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明朝杀,清朝捧,袁崇焕为何完成汉奸到英雄的形象逆袭?~

袁崇焕起初是一个书生,在得知家国有难之后,他弃笔从武,开始了征战生涯,在对抗清军的过程中,取得远大捷、宁锦大捷,后被奸人弹劾,皇太极趁机实施反间计,于是袁崇焕被崇祯皇帝处以凌迟之刑。在行刑的那天,京城百姓都争抢着吃他的肉,其家人也被流放,相当惨烈。

后来,到了乾隆时期,人们开始给袁崇焕平反,大肆宣扬其战功,对于这样一位曾经的敌人,清朝为何要为其平反呢?其实,袁崇焕的某些行为,在无形之中帮助了清军。
袁崇焕擅自杀死了毛文龙,这对清军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因为毛文龙所驻扎的地方,比较靠近清军的后方,其军队时常骚扰清军腹地,牵制了清军的行动,导致他们不敢轻易远行征战,努尔哈赤在外作战时,毛文龙就多次背后偷袭,导致努尔哈赤不得不班师回朝。

对于这样一个扎在后方的钉子,努尔哈赤为何不除掉他们呢?其实没有能力除掉,因为毛文龙的军队驻扎在了岛屿之上,而清军没有水军,所以只能眼睁睁看着毛文龙在自己后方撒野,而自己却没有任何办法。
可毛文龙这个人也有毛病,就是喜欢贪功,而且不听上级指挥,这让袁崇焕非常恼怒,最终用尚方宝剑将其处死。没有了毛文龙的牵制,清军可以进行长距离作战了,于是清军立即远征京城,烧杀抢掠,造成极大恐慌。

并且,袁崇焕在保卫京城的时候,作战思路也有问题,似乎没有尽全力,既不进攻,也不防守,一直跟对方兜圈子,而且袁崇焕刚到京城,清军就赶来,看起来袁崇焕实在很像带路的,所以京城就有这样的传言,说袁崇焕叛变了,这也直接导致其被杀。
另外,清军当初打进中原的时候,口号是给崇祯皇帝报仇,可见起初满清对崇祯的评价是非常高的,但是到了乾隆时期,国家已经稳定,他们发现,既然崇祯这么好,为何要满清来统治呢?直接复辟明朝不好吗?

所以,为了稳固大清的统治,必须要搞臭崇祯的名声,由于之前对崇祯太多的赞扬,直接对其攻击,难以服人,只有旁敲侧击,才会有效果,所以大清选择夸袁崇焕,来达到诋毁崇祯的目的。

很少见到明清的神这是与朱元璋有关的。

元末农民大起义中的红巾军,多白莲教徒,首领韩林儿又称“小明王”,这个“明”又与明教有关。后来的明太祖朱元璋,当时也是白莲教和明教中人。这也是《倚天屠龙记》的历史大背景了。

朱元璋取得大权以后,深知秘密教派的厉害,逐渐与两教不大和睦。等到他当上皇帝,便采纳李善长的建议,下诏严禁白莲社、明尊教,并把取缔“左道邪术”写进《明律》十一《礼律》,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很难想像当时那样严苛的政治环境下那个还有哪个敢大张旗鼓的搞什么“造神运动”。很少见到明清的神就不为怪了。

唯一例外是制定规则的人,道教的信仰在明朝上层在明中期就大规模的开始了,地点在西苑{就是现在的中南海)。

我没有记错的话,万历的母亲自称是九莲圣母,修了一座慈寿寺,现在还有。http://baike.baidu.com/view/912505.htm

到了清朝,道教在上层就没有了,旗人们接受的是藏传佛教----懒嘛教,就算造出了一个神,它一定是在佛教的信仰系统里面。

袁崇焕,我很喜欢这个人。

但是历史在那里摆着呢,袁崇焕受到的是最大的刑法-----凌迟。明朝人买他的肉来吃,为什么?恨他啊,他们认为是袁崇焕是同满人的间谍。行刑那天,袁崇焕毫无惧色,他被五花大绑,押上刑场,“刽子手割一块肉,百姓付钱,取之生食。顷间肉已沽清。再开膛出五脏,截寸而沽。百姓买得,和烧酒生吞,血流齿颊”,袁崇焕卒年四十七岁。

给他恢复名誉的是清朝的皇帝乾隆帝,时间是乾隆四十九年(1772年)http://baike.baidu.com/view/2853.htm

明朝人不把他当好人,哪会当神?清朝人就更不会了。

于谦于少保最伟大的贡献是北京保卫战,他用一群替补打败了来自北方的携带着皇帝肉票的恐怖分子。但是他也是不得好报,因为这个肉票后来又重新当了皇帝。(于谦)死之日,阴霾四合,天下冤之。指挥朵儿者,本出曹吉祥部下,以酒酹谦死所,恸哭。吉祥怒,抶之。明日复酹奠如故。都督同知陈逵感谦忠义,收遗骸殡之。逾年,归葬杭州。逵,六合人。故举将才,出李时勉门下者也。皇太后初不知谦死,比闻,嗟悼累日。英宗亦悔之。


有句话是“李广难封”因为他是防守型的将军,在汉武帝的时代需要进攻。大明朝的病不是没人看到,需要的是在稳定下缓行,海瑞是呆子,他的办法行不通的,皇帝和重臣们只是拿他摆政治秀而已。

在后来的正史中是找不到神的,都是普通人,在野史中可以试一下。

袁崇焕为什么在清朝会成为“忠良”?

这个问题在“挺袁派”和“倒袁派”的论战中就已经被讨论过,有一位“倒袁派”的“大佬”曾经作过分析,他认为乾隆之所以要捧袁崇焕乃是因为文化统治的需要,也就是把明朝的灭亡归咎于朱明皇室擅杀忠良而自取灭亡,这样的结果跟《明史》中的总结很契合,即“至是帝误杀崇焕。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这样的说辞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大明王朝确实气数已尽,而后金入关则是天命所归。
“这个故事还有一个关键的重要作用,就是在袁崇焕被不切实际的拔高成为明朝“中流砥柱”的时候,让崇祯由于“昏庸”而自毁长城,让人感觉明朝是自取灭亡的……这样,后人在惋惜明朝灭亡的这段历史时,自然会把责任都推到崇祯身上,对明朝的惋惜和依恋就会立刻淡化,甚至有人会痛恨崇祯这个“自毁长城的亡国之君”,如此一来崇祯反倒成了唾骂的对象,“反清复明”就显得不伦不类了,甚至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扼杀朱姓王朝后人的号召力。这是满清御用文人之所以要在文字狱的时候捧出袁崇焕的核心理由和用意,其实质还是为了帮助满清进行反动的罪恶统治。”[1]
这位“倒袁派”中的“大佬”给清朝捧袁崇焕找了一个理由,也还确实有一定道理,不过这位“大佬”级人物在另外分析中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见解:
“这个渊源应该是从顺治开始的,顺治接了一个老婆是佟图赖的女儿,这个妃子生了一个儿子叫玄烨,就是糠老稀。
佟图赖有个儿子叫佟国维,把持朝政多年,还嫁了女儿给糠老稀,但是没有生儿子,不过很得宠,抚养了另外一个地位卑微的女人给糠老稀生的孩子,这个孩子叫胤禛,就是后来的雍正。
佟家跟爱新觉罗家族的关系非浅,可以说跟三代酋长都有很亲近的关系,而佟图赖的父亲叫佟养正,是投降后金的汉奸。
这个佟养正及其子佟松年都一同在镇江之役中被毛文龙所擒,可以说毛文龙和后金酋长一家有家仇,而袁大人又是谋杀毛帅的凶手,所以后金酋长一家对袁大人的感情除了“生佛”以外,还另外有一层为其手刃世仇的感情,那渊源可不是一般的。所以,雍正之子乾隆的吹捧袁大人再正常不过了。”[2]
这种推测十分新颖,这位“大佬”此番说辞是从清朝皇族视毛文龙为世仇,对其有愤恨之清的角度找出的一个渊源,可以说这是对清朝为袁崇焕翻案的又一种新分析。
不过“大佬”同志的行文风格很江湖,如果我们要参考这样的观点,那就必须略作一下考证。
查证首先从佟养正开始,此人不过是天命时期的一个“游击”,但却赫然位列于《八旗通志》中的“名臣传”,显得非常的怪异:
“佟养正,汉军镶黄旗人。原籍满洲,姓佟佳氏……天命四年,大兵征明,克抚顺城,养正来归,太祖高皇帝嘉之。
六年,从征辽阳,以功授游击世职,奉命驻守朝鲜界之镇江城。是年秋七月,城守中军陈良策,与居民潜通于明将毛文龙,令别堡之民诈称兵至,大呼噪。城中惊扰,良策乘乱执养正,杀其子丰年,并从者六十人,叛投毛文龙。养正抗节不屈,遂被害。
雍正元年,诏追赠光禄大夫一等公,又加赠太师,谥盅烈,崇祀昭忠祠”[3]
从这段史料来看,佟养正以及其子佟丰年都在镇江之役中被杀,其中佟养正是被擒获后斩杀的,确是死于毛文龙之手。
佟养正当时只获得了一个“游击世职”,是个非常低的职务,而且是在努尔哈赤的天命时期,之后清朝历经崇德、顺治、康熙三朝,到了雍正元年居然还有人记得这个天命时期的“游击”,并追赠一等公,且加赠太师,还赐谥号“忠烈”,续而为其立祠,显得十分隆重而不同寻常。
这一切的非同寻常可以在佟养正传记的后续部分里找到一些资料来解释:
“康熙二十七年,养正孙国纲,时已因孝康皇太后推恩自出,追封养正子定南将军图赖为一等公,以国纲承袭公爵,任内大臣,称为国舅。”
这段史料涉及到佟家三代四人,其中包括佟养正,其子佟图赖、其孙佟国纲,以及孝康皇太后。不难看出,因为佟家这三代四人中,由于出了皇太后,所以连祖辈也沾光亮了。
康熙二十七年时,康熙追封了那位天命年间的“游击”佟养正之子佟图赖为一等公,所谓“追封”就是因为人已经不在了,故由佟图赖之子佟国纲承袭爵位,又因为孝康皇太后是佟图赖之女,所以佟国纲被称为“国舅”。

佟养正一支原本只有佟图赖奋力拼杀打下来了一点儿家业,但由于佟图赖之女在康熙朝贵为皇太后,所以皇家特别的加恩体恤,故佟图赖的其父、其子,祖孙三代都被收录进了“名臣传”,且有爵位追封罔替。
因为佟图赖之女在康熙朝成为了皇太后,那么康熙对佟家有特别的关照并不奇怪,但是在佟图赖的传记里,到了雍正朝的时候,佟家所受的恩典比康熙朝还多,这其中就必然另有原因了。
“佟图赖,一名盛年,赠太师,佟养正季子也……图赖生长行间,熟谙兵法,与士卒同甘苦,故所向克敌,身经百战,体遍创痕,七年九月叠奉恩诏,累加世职至三等精奇尼哈番,世袭罔替。十三年乞休。世祖章皇帝念其劳绩素著,命加太子太保解任,十五年卒,年五十三岁。予祭葬,谥勤襄。康熙元年,圣祖仁皇帝即位,覃恩赠少保兼太子太保。十六年,以图赖系孝康皇太后之父,特封一等公,世袭罔替。雍正元年,诰赠太师。二年七月,敕建专祠,春秋祭祀,御书祠额曰:‘功宗元祀’。又书联句悬于堂柱,以其子国纲、国维祔食,国维见谥法名臣传。”[4]
从史料中可知,佟图赖早年征战,战功赫赫,有了些地位,后来因为系孝康皇太后之父,所以在康熙年间,佟家很是得势。不过,佟图赖的待遇在雍正朝还在提高,雍正元年诰赠太师,二年七月修祠,御笔题额:“功宗元祀”。这一切显示佟家应该在康熙朝跟皇室又继续有亲近,否则皇家的恩典不会在雍正朝又有扩大。
佟家在康熙朝继续和皇家亲近的证据在佟图赖另一子佟国维的传记里能找到:
“佟国维,汉军镶黄旗人。祖籍满洲,姓佟佳氏。一等公佟图赖次子。初任一等侍卫,扈从勤慎。圣祖仁皇帝以其为孝康皇太后弟,推恩委任,授内大臣……二十八年七月,又以其为孝懿皇后父,进封一等公。”[5]
史料显示佟国维先前因是佟图赖之子,孝康皇太后的弟弟,所以在康熙朝当上了内大臣,这些恩典他是妹妹孝康皇太后带来的。
由先前的史料可知,佟图赖的一等公是由佟国纲承袭的,所以佟国维并没有一等公的爵位。后来,佟国维也进封了一等公,那是因为他乃孝懿皇后之父。由此可见,佟家在康熙朝确实又和皇家联姻了,是佟国维嫁了女儿给康熙,并成为了皇后。这很好的解释了佟家在在雍正初年依然能获得殊荣的原因。
不过佟家的势力在清朝的发展并没有到佟国维这里就结束了,佟家不仅在雍正初年有殊荣,其势力在雍正年间还有延续,因为佟家不仅有佟图赖、佟国纲、孝康皇太后、佟国维、孝懿皇后,在雍正时期佟家还有一个显赫一时的人物,那就是佟国维之子隆科多:
“国维性嗜学,通经术。尤精于易。著有公易行世。雍正元年,特赠太傅。子八人:叶克舒,任銮仪使。隆科多,袭公爵,仕至吏部尚书。缘事革职。□复,袭公爵。累官都统、议政大臣、户刑工三部尚书、靖边大将军、领侍卫内大臣、两江总督、□调云南总督。”[6]
至此,佟家跟清朝皇室之间的关系脉络基本清晰了,佟养正虽然只是天命时期的一个“游击”,但是其子、其孙、其重孙、其重孙女都跟皇室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其中有两朝皇后、两朝国舅,在顺治、康熙两朝,佟家是“国丈”地位;于雍正、乾隆两朝,佟家依然具备皇室的“长辈”地位。
所以,佟养正虽然只是个地位低微的“游击”,但是他在清朝皇室里的辈分很高,清朝皇室对他也是尊崇有加。
自佟养正之后,佟家和清朝皇室亲缘关系脉络如下:
佟养正——佟图赖(子)——佟佳氏(孙女)
[许配顺治,孝康章皇后]——康熙
——佟国维(孙)——佟佳氏(重孙女)[许配康熙,孝懿仁皇后]——(雍正、乾隆、嘉庆间,累加谥。至嘉庆四年四月谥号全称:孝懿温诚端仁宪穆和洛慈惠奉天佐圣仁皇后。)

在厘清了佟家和清朝皇室的亲缘关系以后,杀佟养正的毛文龙被清朝皇家视为“世仇”的说法是能够成立的。有了这样的“世仇”背景,清朝在修史的时候,自然不会说毛文龙什么好话,所以毛文龙在清朝官修的史料中全是负面的形象,这是可以理解的。
而袁崇焕则是手刃毛文龙之人,他的这个行为虽然在明朝看来是专杀、私刑,但在清方看来则有所不同,他的行为可以被视为变相帮助清朝皇室报了“世仇”,所以在情感上清朝皇室对他难免有几分感激之情。
那么会不会就因为有了这层感激,所以清朝史官在编纂关于袁崇焕部分的史书时,就被授意要刻意为他文过饰非呢?应该说这种可能性是有的,但是如果只从这样的背景去分析袁崇焕为什么在清朝会成为“忠良”却还不够,清朝对袁崇焕重新定位的目的应该还包含了以下内容:
“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7]
“至是帝误杀崇焕。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8]
当袁崇焕成为“忠良”以后,崇祯就必然成了冤杀“忠良”的昏君,明朝便有了“主暗政昏”的形象,并最终导致了“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的局面。这样的“题材”会在政治上狠狠打垮明王朝在民间的号召力,相信这也是清朝统治者和御用文人们所看重的。
综上所述,清廷之所以要为袁崇焕翻案,既有皇室在情感上的需求,也有朝廷在政治上的需要。按照这两种要求,袁崇焕的形象就必须光辉而伟岸,这样才能有力的衬托他被“冤杀”以后的悲凉与凄惨,阎教授对袁崇焕的定位就完全符合以上要求:
“明末优秀的军事统帅、著名的民族英雄袁崇焕”[9]
“崇祯三年(1630年),袁崇焕因阉孽诬陷、后金设间、崇祯昏庸而被含冤磔死。崇祯帝在自毁长城。”[10]
“我认为:袁崇焕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大仁、大智、大勇、大廉者。袁崇焕的仁与智,令人赞颂;勇与廉,令人敬佩。这种爱国精神,同他的浩然正气密切相连。袁崇焕留给后人熠熠永辉的思想、薪火永传的精髓,是‘正气’,就是‘浩然正气’……通俗地说,“浩然正气”就是正大刚直、合乎道义、充满天地、超越时空之气。”[11]
“袁崇焕的死是一场悲剧。从哲理来说,生死是一个大关节,也是一个大境界。岳飞如此,文天祥如此,于谦如此,袁崇焕也如此。袁崇焕之死,唤起万千人奋起,笑洒碧血振乾坤。如鲁迅所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12]
“正如明末杨继盛《临行诗》云:‘浩气还太虚,丹心照万古。’时代呼唤袁崇焕的浩然正气与爱国精神,时代需要袁崇焕的浩然正气与爱国精神。人们透过袁崇焕的正气与精神、仁智与勇廉、品格与事功、喜悦与悲哀,了解先贤,景仰英豪,知荣明耻,激励来者。”[13]
从抒情的角度来看,阎教授所谓“大仁、大智、大勇、大廉者”——“唤起万千人奋起,笑洒碧血振乾坤”——“崇祯帝在自毁长城”——“了解先贤,景仰英豪,知荣明耻,激励来者”的脉络,是完全跟先前分析的两种可能原因相契合的。
清朝史官到底有没有刻意为袁崇焕文过饰非,阎教授尽信《明史》到底有没有问题,这一切的答案应该在史实中去寻找。如果袁崇焕其人其事,真如先前那位“大佬”所分析的,他是一个清朝御用文人为了不可告人之目的而伪造的“英雄”,那阎教授的观点就很尴尬了,反之则是草根们的质疑没有充分的根据。
抱着怀疑的态度,经过了数年的论战,虽然阎教授的名气如日中天,可是草根们的信心却反而越发强大了。强大的理由是,草根们发现袁崇焕本身有太多的问题,其人其事可谓倍遭质疑,而《明史袁崇焕传》里的谬误、歪曲、篡改、臆造也相继暴露。

按照部分草根们的理解,《明史》对袁崇焕部分的修编,就犹如把一个千窗百孔的破布(袁崇焕)拿来缝补,最终获得的是一个到处是补丁的东西,这种次品在背光的时候看不出什么漏洞,不过一旦晒在阳光下,其破败不堪必然暴露无余。这里我们可以用一个颇“有才”的草根所作的对子来概略一下袁崇焕在草根心目中的形象:
上联:
糜烂一炮,龟守两天,修三城堵四门不动如山,大放言平辽五年,索饷则累死六部,赴援则遣散七军,终落得传首九边,原本十分现眼。
下联:
顿兵十日,逼款九重,丢八魂七魄转进如风,私斩帅欺瞒六宫,纵敌便过城五里,市米便资盗四方,谁教汝议和三心两面,当真一点不冤。
注:
糜烂一炮——袁崇焕曾叙述宁远城的红夷炮作战时能一炮“糜烂数里”,草根们估计他是用上了生化武器。
龟守两天——宁远大战时袁崇焕在城内龟守两天,战斗随着后金的主动撤离而结束,可他布置于觉华岛上军民损失过万,而他在宁远城中不仅不动如山,还堵死四门、龟缩不援。
修三城堵四门不动如山——为了修筑锦州、大凌河、小凌河三城,袁崇焕宁愿放弃对东江镇和朝鲜国的策应,虽然最后迫于压力走了点儿形式,但他自己所持的原则是不动如山。
大放言平辽五年——崇祯平台召对期间他曾放言“五年复辽”,但事后自己承认都那是安慰崇祯的。
索饷则累死六部——关宁军所拿的军饷是全国最高的,也是最足的,更是最多的,城池台堡修筑也最甚,可惜就是不出击,不动如山。
赴援则遣散七军——袁崇焕亲率人马从关宁驰援蓟州,去堵截后金军,可到蓟州以后,他却遣散了已经聚集在那里的援军,导致了防御纵身狭窄,结果是让后金不战就潜越而过。
顿兵十日——后金军“已巳之变”入关袭扰期间,袁崇焕的作为是,蓟州设防不战,尾随追而不击。
逼款九重——有指控说袁崇焕之所以在“已巳之变”中行为乖张,乃是为了伙同后金军到京师逼和。
丢八魂七魄转进如风——也有指控说袁崇焕在蓟州纵敌的原因是怯敌而不敢战,所以他眼睁睁的目送后金军越过蓟州,后来他尾随不战也是因怯战所导致的,若将这些行为跟他一到北京就马上要求进城躲避联系起来,其怯懦、畏战的丑态暴露无余。
私斩帅欺瞒六宫——袁崇焕未经崇祯授意和许可私斩了边帅毛文龙。
纵敌便过城五里——后金军宿营蓟州城外的地点离城仅有五里地,可袁崇焕居然连他们过了都不知道,确有纵敌之嫌。
市米便资盗四方——在崇祯两道上谕申饬的压力之下,袁崇焕依然给不愿意呆在明朝控制地区受接济,而只想买了粮食和布匹就离去的蒙古部落开马市,明显是资敌。
谁教汝议和三心两面——袁崇焕跟后金议和之时,一面欺瞒朝廷,一面对后金表示诚心,而一面又以恢复大计、五年复辽为名杀了毛文龙……种种行为,乖张、紊乱、一塌糊涂。
总结:
随着草根们一个个披露诸如以上种种的信息,《明史》中袁崇焕伟岸、光辉的形象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质疑,而阎教授此时却选择了开出“高条件”来回避辩论。
“一是清史专业,二是在清史研究领域上有学术专著,三是必须有参加国际学术讨论会的经历。”
按照我等草根的理解,阎教授之所以要以“高条件”来回避,或许他也真的是感到前景并不乐观了。对此,我等草根虽然对他老人家的选择表示理解,但同时也希望这位研究了袁崇焕二三十年的专家、教授能早些能面对现实才好。

促进后金南下,间接推翻了欺压少数民族的明朝残暴统治,并在此之前砍死祸害后金同胞的毛文龙,并长期倒送粮食给蒙古,而蒙古给皇太极,可以惨被昏君杀害的袁都督是崇祯及明朝昏庸的证据,也是清朝拿去天下的功臣

袁崇焕 (明朝末年蓟辽督师)
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生于广东东莞石碣,祖籍广西梧州(籍贯争议[1] )。明朝末年蓟辽督师。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后通过自荐的方式在辽东边关任职,得到孙承宗的器重镇守宁远。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因为不得魏忠贤欢心辞官回乡。
明思宗朱由检即位后袁崇焕得以重新启用,于崇祯二年(1629年)击退皇太极,解了京都之围后,魏忠贤余党以“擅杀岛帅”、“与清廷议和”、“市米资敌”等罪名弹劾袁崇焕,皇太极又趁机实施反间计,袁崇焕最终被朱由检以通敌叛国罪处以凌迟。
袁崇焕作为抗清名将,是一位争议较大的人物,被处死后明朝百姓争相抢食他的肉,而到了清乾隆时期,又受到了乾隆皇帝的赞赏。袁崇焕受到的评价褒贬不一。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FLO3usT-2lU5f_3ghcPw3niLrpWAmRGrK1QfF9swnm5Oa6BodDrmdzMqm_IchluNBZI40SA-99GAjJ-3WAKLsH82NYmHZiYI82jm6P2GvZREY3lMZkL7O7f3mmEtgK69

袁崇焕以一己之力抵御清兵入关 从名族角度出发 应该是忠良之士 不知道为何说他误国....


明朝误国罪人袁崇焕为什么在清朝会成为“忠良”视频

相关评论:
  • 13311713390袁崇焕为什么争议这么大?
    宋霄祝2、维持边疆和贪污问题:袁崇焕在明朝后期的边境防御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他也因此而涉及到一些贪污和受贿的问题。他通过收取盐税和赋税来筹集军费,但也因此引起了民间的不满和反抗。此外,他还借口边境战争需要,强迫军民进行劳役和勒索民脂民膏,给当地民众带来了极大的负担。3、对待基层官员和...

  • 13311713390袁崇焕之死,崇祯帝为什么会活剐袁崇焕?
    宋霄祝袁崇焕是明朝时期的著名将领,关于袁崇焕到底是功还是罪,千百年来,一直难以下定论。袁崇焕是一个非常杰出的军事家,还有政治家,在他刚刚当官的时候,也曾为百姓们做了很多事情,还受到了君王的重用,仕途一路上升,在崇祯帝继位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正品的兵部侍郎了,后来又成为了兵部尚书。崇祯帝也很...

  • 13311713390袁崇焕是忠臣还是内奸,是精英还是蠢才?
    宋霄祝这个人就是袁崇焕。袁崇焕让战无不胜的后金骑兵吃了败仗,也让国家吃了定心丸,他是明朝的英雄。可是这样的英雄结局却是崇祯皇帝处以的凌迟处死,且京城百姓都十分认可这个结果。袁崇焕是如何从人人歌颂的大英雄坠落到人人嗤之以鼻的罪人的呢?说到这里,很多人总是会为明朝的灭亡感到惋惜。但同时也会对...

  • 13311713390乾隆是爱新觉罗子孙,为什么却为袁崇焕翻案?
    宋霄祝袁崇焕是明朝末年的杰出将领,有人说袁崇焕是明朝最后的希望,可是当时皇太极在明朝散步袁崇焕要造反的谣言。崇祯帝知道后就自会坟墓般的将明朝最后的希望袁崇焕杀了。而乾隆为袁崇焕翻案就是为了体现明朝的残暴。当然其他人之前也不知道说袁崇焕的谣言是皇太极所散步的,是之后乾隆为袁崇焕翻案之时向百姓说明的...

  • 13311713390为什么说北京的人吃过袁崇焕的肉呢?
    宋霄祝袁崇焕是明朝的大汉奸,他私通皇太极,背叛明朝,所以被崇祯皇帝施以凌迟之刑,当时百姓也对他恨之入骨,所以在凌迟现场,很多人都纷纷花钱买刽子手割下来的肉,并下酒喝!但是,很多史学家对这样的记载存在疑虑,认为不太可信!当时,皇太极带领清军在山海关一带和袁崇焕开始了对抗,因为袁崇焕有缜密的作战...

  • 13311713390袁崇焕一代名将,被凌迟处死,为何围观群众争着要吃他的肉?
    宋霄祝但是后来因为袁崇焕真的是作战十分勇猛又被重新的拉了回来。后来皇太极使了一定的手段用了反间计,让朱由检觉得袁崇焕和后金有着什么不好的事情,所以就将袁崇焕给凌迟处死了。袁崇焕明明一心都在为着当时的明朝打算,而且为了明朝付出了自己的一切,最后反而会被明朝的皇帝所怀疑,这样使得袁崇焕的内心真的...

  • 13311713390袁崇焕到底是不是历史罪人
    宋霄祝中央台曾报道过袁崇焕部将的后代,为其世代守陵的故事,至今其家族传承,到了目前的一代人,已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然仍坚持不懈,经常为其扫墓敬香。看到这一幕,我不禁感慨泪下。正是这个华夏民族的英雄,使得他的死对头,满清皇帝乾隆在看到其史实后,也不禁为之感慨,最终下旨为其平反,这...

  • 13311713390袁崇焕明知崇祯要对付他,为何不直接起兵造反?
    宋霄祝袁崇焕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忠君爱国四个字已经刻在了自己骨子里,他所接触的一切不允许他做出背叛明朝的行为。袁崇焕是大明王朝的顶梁柱,他制定了辽东的防御策略,皇太极遇到了对手,一路过关斩将的皇太极面对袁崇焕也无能为力,不过袁崇焕的背后是魏忠贤,崇祯上台就开始收拾魏忠贤,魏忠贤倒台以后袁崇焕已经面临...

  • 13311713390袁崇焕的生平事迹
    宋霄祝族战争中,拒绝“弃暗投明”、顽抗到底的岳飞、袁崇焕之流就成了不识时务、抗拒历史潮流、祸国殃民的罪人了。此论一出,居然还很有些人赞同,所谓的民族英雄,在今天某些人看来,不过是疯子、腐儒的代名词。 民主原则本来是处理民族内部事务的一种方式,现在竟然也被人套用在两个民族的生死决战之中,用以剥夺被侵略...

  • 13311713390如何评价范文程这个人?对清朝而言是功臣,对明朝而言是罪人
    宋霄祝另一方面他给了明朝致命一击,起码袁崇焕活着,清军短时间进驻中原是不太可能的,他又帮清朝整了剃发令,引起了一大波的屠杀。对于当时的汉人他肯定是汉奸。但像范文程这样主动投降,倾尽全力消灭自己母国的人,还真就他一个。怎样评价这个人,我认为应当从当时的情况分析,当时他做这件事情是否合理,...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