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及其现代意义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一块基石。从古到今,唯物主义对物质概念的理解,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把握,经历了一个从素朴到科学、从片面到比较全面的认识过程。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哲学,虽然在人类对物质的认识史上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它终究未对世界的物质性、对物质范畴做出科学的解释。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吸收了其物质观中的正确论点和思想,对具体科学关于物质世界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了哲学的概括和总结,形成了科学的物质观。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集中体现在列宁的经典论述中,即“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这一种物质观的确立,具有重大的意义:
首先,它指出“物质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明确了物质对意识的独立性、根源性和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派生性,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本原则,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其次,它指出物质“是通过人的感觉感知的”,能“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同不可知论划清界限。第三,它指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突出了“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阐明了哲学物质范畴与具体物质形态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克服了古代唯物主义的朴素性、直观性,以及近代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从物质和意识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去把握物质、规定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世界本质的观点的根本特点。列宁对物质做出了最本质的规定,指明了物质对于意识的独立性、根源性,意识对于物质的依赖性、派生性。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物质这一客观存在是可以认识的对象。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目前人类还有很多未知事物和难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可认识。未知世界与已知世界之间的区别只是未知与已知,它们都是客观存在的,它们的存在都是不以人的实践与意识为转移的,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它们迟早会为人们所认识。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认识的东西,不存在不可认识的东西。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主张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既肯定了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联系,又把它们区别开来,从而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不管物质的形态、属性、结构多么特殊、复杂和多变,它们都永远保持着客观实在这一共同的根本属性。从个性中看到共性,从相对中找到绝对,从有限中掌握无限,这是唯物辩证法的精髓。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揭示了自然和社会的物质性,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建立起统一的说明自然过程和历史过程的唯物主义原则。
辩证唯物主义之所以能够正确地解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关键在于它是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现实世界的,而“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这就是说,旧唯物主义只是从受动方面去理解世界,不理解实践对物质的作用,结果导致其在社会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以及认识论上的不可知论和怀疑论。辩证唯物主义对世界物质本原的理解,不仅从客体方面去理解,而且从主体方面去理解,从人的感性活动,从实践处去理解,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一种客观实在。这种理解进一步揭示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一、马克思主义物质观:
1、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
2、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3、物质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4、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5、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物质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马克思主义物质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
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和各项事业的胜利。

扩展资料: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是认识社会的一个重要观念,同时又是寻找社会本原的最有特性的见解。他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对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因而物质既包括一切可以从感觉感知的自然事物,也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活动。
意识对物质的作用
(1)意识是物质的最高产物 ,从人类意识的自然发生过程看,意识是物质普遍具有的反应特性长期演化的产物。从意识的真正发生过程来看,意识是社会的产物。马克思说:“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
(2)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现象 马克思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就是说,意识的真正本质是对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这是马克思对意识本质的科学理解和规定。
(3)意识的能动作用马克思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意识对物质的相对独立性的最好体现。
世界是物质的,也就是说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本身都是物质的,都是客观实在的具体形态。
第一,自然界是客观的
首先,自然界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
无论是无机自然界的微观世界、宏观世界、宇宙世界,还是有生命的生物界,都是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产生,并客观地存在着。
天体的起源和演化理论证明,宇宙中的一切天体都是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的物质客体,它们各有自己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决不是上帝意志的产物。
现代科学根据对宇宙射线的研究,以及对陨石和从月球上取来的岩石的分析,证明了人类居住的地球和观察到的其他天体一样,都是由同类的化学元素:氢、氧、氮、碳、磷、钙、铁等构成的。宇宙中的其它天体及周围的东西和地球一样都是物质的东西,非物质的神和上帝的世界是根本不存在的。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论证明,自然界中无机物和生命是统一的。生命是从无生命物质演化而来的,高级生物是由低级生物进化而来的。
生命的基础是以蛋白质和核酸为主的生物大分子系统。现代复杂的生物界是由以前少数原生生物通过遗传和变异的交互作用,由于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经过上亿年的漫长演化而逐渐形成的。
其次,生产劳动使自然界发生巨变
其次,人类产生后,生产劳动使自然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类所到之处,都留下了人有意识地改造自然的印记。但是,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利用和改造自然物,自然物必须客观存在着,并且具有可以被人们利用和改造的属性。也就是说,人们利用和改造的自然物,不能是凭空想象的自然物,也不能凭空想象它有什么属性。例如,人们要燃烧取暖,必须有燃料存在。
煤可以燃烧取暖,石头却不能。人们不能用想象出来的一种根本不存在的燃料来取暖,也不能想象石头具有可燃烧的属性。
人利用和改造自然物,必须依据自然物本身的属性,遵循自然物的客观规律,不能随心所欲。例如,由于缺水,我们实行“南水北调”工程。长江的水具有满足工农业和人畜用水的属性,而渤海里的水没有满足工农业和人畜用水的属性。
我们就是依据长江水的属性,才把它调来。水有自己的运动变化规律,实施“南水北调”必须遵循它的规律,否则,就不能成功。
第二,人和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自然界不依人的意识而转移,是客观实在的。这比较容易理解,因为自然界的事物没有意识。但是,对于人类社会是不依人的意识而转移的,是客观实在的,就比较难以理解。
因为,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的变化发展离不开人的活动,而人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思想动机支配下的。尽管如此,人和人类社会仍然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是客观实在的。
首先,人和人类社会由客观世界发展而来
首先,人和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形成是由客观世界发展而来的。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不是上帝或神创造的,而是在自然界长期发展的过程中,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一个高级阶段。人类起源和社会发展的理论证明,人和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整个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其次,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其次,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社会存在是由一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以及人口因素、地理环境等条件构成的复杂的物质体系。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一种物质力量。构成生产力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都是物质实体。
生产力既是前人创造的客观结果,又是人们现实活动的产物,是不依人的意识而转移的。生产关系是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是不依人的意识而转移的物质关系。
社会的一切关系,归根到底都是物质或物质派生的关系。社会的精神生活也不能脱离社会的物质生活而独立存在,它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反映。
再次,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也是客观的
再次,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也是客观的。人类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但是,人们不能随心所欲的创造历史,支配人们自觉活动的思想意识,归根到底是由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同自然界的发展一样,是由客观规律决定的。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不依人的意识而转移的。人类社会必然要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这种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任何人不能改变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马克思主义物质观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
  马克思哲学对“物质”的解释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这个解释可以说是挽救了唯物主义。在马克思提出物质的这一定义之前,唯物主义哲学家总是寻求一个世间万物的根源,曾经被认为是“万物之源”的有分子、原子、原子核等具体的东西。但是每当唯物者提出这些东西时,唯心主义就继续追问:“这些万物之源又是怎么来的?”这时唯物者都陷入被动局面。包括牛顿在解释地球转动的最初动力时无法找到具体东西便解释为“上帝之手”的推动,从而陷入了唯心主义。马克思的解释并没有把万物之源定为某个具体的事物,而是以“客观实在”作为说明,也就是说,一切物质都是本来就存在的,没有“从哪来”,也没有“到哪去”。换句看上去不太讲道理的话就是说:“它的存在不需要任何理由,它本来就有,就在那,没有理由。”这种说法使唯心主义无法反驳,使唯物主义确立了其地位,也让唯物主义深入人心。
  物质观历史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在古代,由于生产水平低下,科学极不发达,一些朴素唯物主义者凭直观,把物质理解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实物。例如古希腊米利都学派提出水是万事万物的本原,这样,水就是他们所理解的物质。后来有些哲学家把火、气、土、风等具体实物当作物质。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实际上就是把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实物当作物质。近代唯物主义在生产和科学发展了的条件下,提出原子是万事万物的本原,是“宇宙之砖”,认为整个宇宙大厦就是由原子堆砌而成的。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这样,他们就把原子等同于物质。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出,物质不是哪一种或哪几种实物,那怕是最微小的实物原子。物质是各种物的总和,物质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从内容上讲,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首先,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如:宇宙间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变化是客观的,各个天体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以及人类的产生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其次,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所以说,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二是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也是客观的。因为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客观的以及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也是客观的。所以说,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是客观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的科学的物质观在哲学上有重大意义。第一,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一唯物主义根本立场,有力地批判了唯心主义及其对唯物主义的攻击,有力地捍卫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第二,它揭示了物质的可知性,物质可以被人们的感觉所感知、认识,从而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它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消除了旧唯物主义在物质范畴理解上的直观性、机械性和形而上学,从而与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观的变革,突出地表现在它把人类的实践视为一种客观实在并将它包含到对物质范畴的理解中去,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本体论与认识论的统一。首先,它把物质范畴拓展到了社会历史领域,深化了对自然物质的理解,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其次,它把实践作为一个必要的因素包含到现实世界的辩证运动中,从而实现了从物质过程的内部来理解事物发展的辩证法,真正地把物质的客观性及其发展的辩证性统一起来,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其三,它把实践纳入到对物质的理解,人在自己所进行的客观物质活动中内在地认识物质,彻底地解决了物质的可知性问题,实现了唯物主义的本体论与能动反映论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伟大,在于它建构了一套解释世界本原的理论,让我们多了一条认识世界的途径,而且能够自圆其说。 马克思主义将世界分为物质的和精神的两部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精神反映,而且能够对物质产生反作用。总的来说,物质是世界上最根本的东西,在这个世界上,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这就是所谓的马克思主义物质观。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要求我们充分认识物质是世界的根本,其现代意义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家要发展,民族要强大,根本途径是发展经济,使物质充盈,而后才谈文化、思想、精神。因此,我们现在提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这个道理,体制性的东西不能超过物质基础太多,相反还必须适应物质基础。 现实指导意义: 根据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在自然科学领域物质这个概念已经被绝大多数人所承认,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坚持物质第一性。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共同的一般本质,它通过运动表现出来。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物质的存在和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着的物质又以时间和空间为存在形式,物质与运动及时空是不可分割的。在时空中运动着的物质表现出无限多样的形态。人类对物质的认识和改造是无穷尽的。现代自然科学关于物质形态、结构和属性的研究,极大地深化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具体说就是在方法论上我们能够以此为工具把握事物的本质,在世界观上我们树立一个物质性的科学的世界观。

:(1)从总体上把握物质与精神的关系,这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承认世界的物质性,承认物质世界是在时间、空间中依其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着,这是正确解决哲学基本问题、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提。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对世界本原和统一基础的最高抽象。承认了世界的物质性,也就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从而与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区别开来。唯物主义本身对“物质”的认识也有一个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把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原则彻底贯穿到“物质”问题的解决上,创立了现代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不仅同唯心主义相对立,同时也与旧唯物主义有着原则的区别。
(一)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指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也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人的实践活动。这种客观实在独立于我们的精神而存在,为我们的精神所反映。现代唯物论的物质范畴,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第一,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世界上的具体物质形态一方面千差万别,纷繁多样,各有各的特点;另一方面又有共同本质、共同特性,就是它们都是在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无论它们的具体结构如何,形态怎样,一切物质都具有客观实在性。这就从根本上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第二,物质可以被人们所认识,具有可知性。物质是人的感觉可以反映的对象,而不是不可捉摸、不可认识的“自在之物”。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不存在永远不可认识的事物。因此,要从人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去理解物质的可知性,只有这样,才能与旧唯物主义的不可知论划清界限。
第三,物质范畴具有深刻的辩证性,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它是从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具有最大共性的哲学范畴,体现了个性和共性、特殊和普遍、相对和绝对、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对立统一。不管物质的具体形态、结构和属性如何千变万化,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这一共同本质,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不变的。
第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是构成彻底的唯物主义的出发点,即具有彻底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既看到了自然界的物质性,又以实践为基础揭示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建立起统一地说明自然过程和历史过程的唯物主义原则,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使唯物主义成为彻底的、完备的理论。这对于唯物主义以至整个哲学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现代意义:根据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在自然科学领域物质这个概念已经被绝大多数人所承认,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坚持物质第一性。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共同的一般本质,它通过运动表现出来。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物质的存在和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着的物质又以时间和空间为存在形式,物质与运动及时空是不可分割的。在时空中运动着的物质表现出无限多样的形态。人类对物质的认识和改造是无穷尽的。现代自然科学关于物质形态、结构和属性的研究,极大地深化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具体说就是在方法论上我们能够以此为工具把握事物的本质,在世界观上我们树立一个物质性的科学的世界观。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及其现代意义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