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名著影视改编的利弊

来自:经验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文学名著从不乏影视化改编,以英美文学为例,影视化改编次数最多的作品当属《简.爱》与《傲慢与偏见》。这些电影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主要人物,既满足了读者的阅读想象,又对名著在大众的普及和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当然,影视化改编是完全不能替代对文学作品的阅读的,毕竟前者要在2个小时的时间内将一部作品以较为完整的形式呈现出来,必将做出极大的取舍,如对人物和情节的删减,对人物心理刻画的省略,以及很多作者在文本中传达的较为深层的信息。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其主题绝非单一的,这也是为什么时隔几个世纪,读者和研究者依旧乐此不疲的原因。

《傲慢与偏见》以及奥斯丁所书写的世界里,她探讨的更多是长子继承制下,没有财产的中产阶级女性的婚姻选择。《傲慢与偏见》中曾借夏绿蒂.卢卡斯之口说出:“嫁人是受过良好教育却没有多少财产的女性唯一体面前出路。”在婚姻选择中,一方面人们受制于金钱,阶级和门第观念,另一方面对于爱情和性趣契合的追求,亦是女性们的理想。

此外,奥斯丁笔下的世界与当时英国所处的摄政时期紧密相连。较之被工业化的城市,贵族和乡绅将其理想图景建构于乡下,在乡下购买地产,享受和赞颂自然。伊丽莎白曾明确表示:“父亲憎恨伦敦。”卢卡斯爵士也认为经商有损自己的爵士身份。商人在当时并不被人看好,伊丽莎白的舅舅加德纳先生在伦敦经商,小说中提到:“一个靠商业为生,出入他自己杂货店的人居然会如此有教养和随和。”加德纳夫妇虽身处伦敦,但并不为贵族乡绅接纳,“他们生活在截然不同的地方,人际关系截然不同,很少社交。”有从事商业的亲戚甚至会对乡绅家庭女儿的婚姻产生不利的影响。

而文化信息是很难仅通过影视版本了解的,既需要对文本的细致研读,又离不开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支持。通过文本更好了解作者笔下的世界和作者所处的世界,文本阅读有其不可替代性。

《傲慢与偏见》改编中最有名的版本当属1995年BBC五集迷你剧以及2005年电影版本。前者是很小的时候看的,后者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看过两次。

2005版每一帧都堪称油画一般,男女主角亦提供给人极致的视觉盛宴。而在这华丽的外表下,我总感觉缺那么点东西,很多人物过于单薄,没有读小说时所产生的悸动和让我思索的地方。

影版有几处将班纳特先生刻画的更有人情味。当玛丽在舞会上弹琴出丑后,班纳特先生接到了伊莉莎白的眼神暗示,把玛丽劝了下来。影版中,还增加了班纳特先生面对失望和伤心的玛丽,拥抱和安慰她的情节。


论名著影视改编的利弊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