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的读后感 600多字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西游记》读后感,字数600左右。~

  《西游记》有感
  今天我读了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这部名著是由古代一位名叫吴承恩的人写的。我们先来介绍一下他吧。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中了举人,嘉靖四十五年(1566)任浙江长兴县丞,晚年又被任为荆王府记善。
  神佛妖魔故事在我国有创作系统和丰富的艺术经验的积累,也受外来的主要是印度佛教文学的影响。除了神仙和鬼魂是古代原始宗教的产物以外,神仙和妖怪是秦汉以来方士、道士然后是艺术家、民间艺人和文人的虚构。《西游记》的艺术虚构正是建立在传统艺术经验和这种社会的宗教性观念和风习的基础之上的,但也融入了作者自己的喜怒好恶。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神仙都是正义的化身,但在《西游记》中,吴承恩却将神与魔一视同仁,玉皇大帝、太上老君、西方佛祖释迦如来,都是被捉弄的对象,不少妖魔倒是可亲可爱、有人情味,是引人寄以同情的形象,猴精孙悟空便是最突出的一个。它是个玉帝口中的妖猴,不被天庭认可,但它率真可爱,不受天规约束,为了追求自由平等,它不惜大闹天宫,敢和天斗,敢和神争,它是我最喜爱的英雄。在《西游记》中,吴承恩还塑造了许多滑稽人物,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猪八戒,这是个取经路上最不诚心的人,动不动就要分行李回高老庄,还贪吃贪睡,偷奸耍滑,一路上闹了不少笑话,是孙悟空口中的呆子、夯货,但这个人物被吴承恩写得生动活泼,不但不惹人厌,反倒惹人喜爱。在这本书中我最不喜爱的人物是唐僧,这是个迂腐无用的人,不辨善恶,不分忠奸,孙悟空为了保护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而他却常受人挑拨,不去详察,动不动就念“紧箍咒”,还要把孙悟空赶回花果山,恨死他了。不过他身上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那就是为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不惧艰险,勇往直前 。
  当我第三次读完这本重重的《西游记》时,心里有了不少的感触。 第一次时,我觉得孙悟空很厉害,很会打架,会变许多样子;唐僧很无能;猪八戒像一只懒“虫”;而沙和尚则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 第二次,我就觉得孙悟空很可爱;唐僧非常的傻;猪八戒是一只傻呆呆的东西;而沙和尚则是一个忠心耿耿的徒弟吧。 而这一次,觉得孙悟空非常的机灵,且也非常的忠心(特别是对唐僧);唐僧非常的善良、朴实而又显得仁慈;猪八戒傻得可爱;沙和尚则给人一种忠诚而又老实的印象。 在《西游记》中共有九九八十一重考验,最后,他们师徒四人经历了千辛万苦取得了真经。 当然,在故事中诉说了许许多多的磨难,我就不多说了。 《西游记》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些道理:任何事一开始总是非常艰难的,但只要能树立信心和勇气,经过努力,相信可以取得成功的!也就印证了一句老话:万事开头难。 一开始只要坚持住了,经过不懈的努力,相信不久以后,成功一定是归你所有的! 当我翻开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故事时,立刻被它吸引住了。故事中倔强正直、机智勇敢的孙悟空,好吃懒做的猪八戒,任劳任怨的沙僧和正直单纯的唐僧都被作者刻画得栩栩如生。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神话故事。这一路上,他们翻火焰山、打白骨精,历经了千难万险,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妖魔鬼怪的阻挠,终于取到了真经成了仙。这本书通过这些故事,体现出孙悟空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追求精神。这个故事深刻地告诉了我们正义是一定会战胜邪恶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做每一件事情都要不达目的不罢休,绝对不能气馁,这种精神正是我们青少年所需要的。而且,好吃懒做也是不行的,只有机智灵敏、英勇果断才能事半功倍。我们在学习时,或者在生活中不应该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就放弃,挫折和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动动脑筋,努力一把,咬咬牙不就过去了吗?一旦战胜了困难和挫折,那胜利还会远吗?

  最近一直在看西游记,粗粗浅浅,浑浑噩噩的看完了,也不时看了一些别的书。想必须写一些自己的感悟。

  西游记是一本在中国普及最高的书,从老到少,从贩夫走卒到著名学者。几乎所有人都能说出个西游记的大概。

  然而这样一部普遍的书,却也着透漏非常深刻的道理。


  这本书写了两个不一样的人的人生经历,从懵懂无知到最终成佛。陈玄奘和孙悟空。

  陈玄奘的身世非常的显赫,如来佛的第二个弟子金蝉子转世,观音亲自托生,当朝宰相的外甥,当今状元的儿子,皇帝的拜把兄弟。而且自身是十世修行的元阳。可是,这些都没有给他带来什么好处。所有的显赫都在他得修行中一点一点的放弃,一点点的看淡。所以在流沙河时,悟空八戒都不能驮他过河,而到了凌云渡,一只没有底的船唐僧站在船的水里就能过去。因为这时唐僧的肉身已经沉入水底了。唐僧看到水下有一个死尸,大家都对唐僧说,那就是你。所以陈玄奘的故事便是他一点一点的放下的故事。最后连自己化斋的钵盂饭碗都放弃了。

  孙悟空的身世非常的简单,没亲没故,石头里蹦出来的。所以他的前半生是在奋斗获得的过程。在水帘洞奋力一跃,成为了美猴王,拜师学艺,学人的走路,说话。在菩提祖师那因为买弄个本事而回到了花果山。所以本事高强并不一定是好事。后被天庭招为御马监养马,也算是正果。努力工作,马儿个个膘肥体壮。可最后发现自己的努力别人一点也看不上。自己的身份竟然那么的低。所以就反了天庭,打出南天门。后来得到了个齐天大圣的名号,而在这段时间中,他没有像以前那样努力工作,在后来管理蟠桃园中也能看出,他和以前的养马的他完全两样了。这时的他,广交天下神仙豪杰。为以后降妖除怪奠定了一点人缘基础。但是工作太不负责任也闯出了祸。被压了五百年。出来后,孙悟空又变了,工作保护唐僧西天取经非常努力,但他越来越少的卖弄自己的本事了。尽量结交朋友,尽量请救兵。其中就连昔日的敌人二郎神也帮助他打败了九头虫。在一路上孙悟空还不时教给了唐僧很多的道理。最终悟出了空,于是紧箍也就自然不见了。


  再说下猪八戒,和孙悟空又是不同的,孙悟空吸着风就能饱。可八戒却怎么都吃不饱。他有人世间一切的欲望。不要以为他好吃懒做,他爱吃爱睡,却不懒。荆棘岭就是八戒一点点拱开的,在路上挑担最多的也是他。如来佛说他挑担有功,也是肯定他得能。他好色却不贪,比如七个蜘蛛精就是八戒用钉耙打死的。自从观音点化他以后,他一切的戒都没有犯。我曾听有人说猪八戒是玉帝偷偷派来杀孙悟空的,因为只有八戒的钉耙有一个能力叫哪怕你铜头铁脑一身钢,钯到魂消神气泄。这“铜头铁脑一身钢”的,只有孙悟空。不过我觉得,玉帝还是知道八戒的能力的,在西游记中,为什么天兵天将那么难以制服孙悟空,而取经路上却个个都很厉害,不是武功强,就是法宝强,不是计谋高,就是后台硬。我想了一下,其原因就是,大闹天宫那时候办的是公事,取经路上大家都是自己的事。就这么简单。托塔天王为什么派巨灵神去挑战孙悟空?被一招就打回来了。为什么当时观音当时和太上老君说有什么法宝降伏妖猴,却不做实际行动。为什么太上老君不用他的法宝制服孙悟空,只是拿个圈打了他脑袋一下。其实观音和老君在那时首要目的并不是降妖,我最后回想下就明白了,观音想探老君的法宝,老君的法宝却只是砸了孙悟空一下,不显示其真正能力。大家都不拿出自己的真本事。所以在西游记中只要天兵天将出来了多半不能成功。奎木狼当初和孙悟空打的很难解难分,但是重新变为二十八宿之后,能力明显缩水了很多。八戒被派下来,其是也是同一个道理。最后他弃道从释。抛弃了那些条条框框。才在很多重要的时候帮助取经队伍度过很多难关。


  再说下沙和尚吧,悟空和悟净,空和净是不同的。净有净化,干净,单一的意思。而沙和尚就像这样一个人。不过在最初的时候不是这样的。那时沙僧英俊潇洒,武艺高强,以至于被玉皇大帝看上,封为卷帘大将,相当于玉帝的保镖。和玉皇大帝早夕相处。可惜的是因为事事都太顺利了,导致他很瞧不起别人,于是和他人的关系都处理的不是很好。我们都知道沙僧是因为打碎了琉璃盏而别贬的。但是这只是一个由头而已,只是他得一个把柄。在随侍玉帝的时候,不知道他得罪了多少人。以至于他都不知道是何原因被贬,落的个流沙河每天饥饿的度日,难得有个过路的人抓来吃,隔断时间还有飞剑来穿身。非常痛苦。生不如死的生活中他得到了观音的点化,于是一心一意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在路上,他再没有瞧不起人的举动了,总是把功劳让给大家,把大显身手的机会让给别人。没有能力自己就不充当主角。他得话很少,却句句都说到了点子上。虽然话少,却让所有人都信任他。这就是沙僧。


  对于小白龙,理解不多。他是因为纵火不小心烧了玉帝赐的夜明珠,就被判处了死刑。我想其原因估计就是小白龙原来的性格比较暴躁。比如一口就把白马给吞了。以至于会犯下杀身之祸。于是在取经的路上我们看到,小白龙任劳任怨,很多奇怪的要求他都会答应,比如悟空要马尿。而且我发现小白龙最了解大家的心,在气走孙悟空后,是他告诉八戒师傅是想要悟空回来的。悟空是非常想念师傅的。小白龙就像风一样,载着唐僧一路西去。告诉大家每个人的心里话。很多时候大家都忘了他,不过回想起来,取经的路上最难缠最多的怪物就是一个个大神的坐骑了。难道小白龙就那么弱吗?


  西天路上什么都有假,妖怪有假,如来有假,观音有假,唐僧有假,悟空有假,八戒沙僧小白龙都有假。那取得的真经是不是假的?


  我觉得,西游记整部书,在讲的是一个过程。一个修炼的过程。至于在最后拿到的正果,好比是我们现在的文聘,文聘没有多大的作用。西游记取完经后,回到了大唐,唐僧还没来得及翻看这千辛万苦取来的经书,就被八大金刚喊道:‘放下经卷,随我回西去也。’这也真正阐释了,取经的过程才是一部存在于世界的无字真经。


  在西游记八十一难中,有一难却没有被放在里面。就是师徒四人取得了阿难迦叶给的无字的经书。被燃灯古佛发现,派白雄尊者截住。如果唐僧师徒真的挑着无字的经书回去了,对唐朝皇帝百姓都是没用的,如来说,‘白本者,乃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燃灯古佛说,‘东土众僧愚迷,不识无字之经,却不枉费了圣僧这场跋涉。’这或许是在说无字的经书。比之有字的经书好的多,但是一般人只认有字的书。世上的很多事也是这个道理,读书就会跳进人们设好的条条框框中。以至于忘了读书是为了自身的修养还是为了世俗名利。所以古人一直有一句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告诉我们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读出一些真理。

  王阳明说,知行合一。

西游记读后感600字(1):

《西游记》是一部神魔长篇章回体小说,这部小说记载了师徒四人要去西天取经的路上,经历了九九八十一种的困难,他们为了取到真经,挑战了八十一种的困难,还受了许多伤呢……

师徒四人最忠厚的是沙僧,他忠厚老实,一心想取到真经,令我感叹不已。

猪八戒,大家都知道,他好色好吃好玩,一心贪婪,做不成事。他遇到困难时,只想着退缩。他取到真经时,还求佛祖让自己下凡来玩呢!别忘了,他就是这样被玉帝贬下凡来的。

孙悟空最大的特点是勇敢,他不怕困难,打走妖魔鬼怪。如果师父被抓了,他一定会想办法救出师父。他是我学习的好榜样!

唐僧就是啰嗦可是是个善良闵诚的苦行僧,不辞劳苦,不畏艰险,但有昏庸顽固,是非不分。 意志坚强,慈悲善良。 是一个虔诚执著的佛教徒,在取经的过程中坚定,从不懈怠动摇,不为财色迷惑,不为死亡屈服,凭着坚韧不拔的精神,终成正果。另一方面,又性情和善,连凶残的敌人也可原谅,偏听偏信。

《西游记》让我领悟到办成任何一件大事,都绝非易事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经历了众多的险难,并非全是玄虚离奇的就拿我们的学习来说吧,我们经历的每一天又何尝没有困难呢?我们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到高中毕业考大学……又何尝仅仅是九九八十一难呢?战胜困难的过程,就孕育了成功唐僧师徒四人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正是他们互相帮助,取长补短,才得以成功这又让我懂得了想要办成一件大事,必须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才能成功的道理

西游记读后感600字(2):

当我翻开《西游记》时,总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动活泼的,小时候的我读起它来总觉得既过瘾又有趣。但今时今日,不变的是那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我的领悟却变了。
  这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解读它时获取不同的感觉和启示,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瑰丽的整体形象;有人喜欢它活泼诙谐的对话旁白;有人还研究它的历史背景、社会现象。但在我看来,他那曲折的情节中暗藏着人们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
在经历了日复一日个性受约束的日子,廿一世纪的人们都格外向往自由,向往那个自由的化身:孙悟空。孙悟空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所约束”,闯龙宫,闹冥司,自花果山上目在称王。可以说已经达到人性摆脱一切束缚,彻底自由的状态。孙悟空其实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质中最突出的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终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争也是为了争取自由。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给予了读者一种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然而,每个人都明白,在现在,即使是将来,完全的自由终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终要受到这般那般的约束。尽管包围着我们的是个受约束的世界,但我们可以让内心尽量变得广阔而幽深,让它能够无边无际、包容天地。
  然而,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人被一些价值不大的东西所束缚,却自得其乐,还觉得很满足。经过几百年的探索和发展,人们对物质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对于精神自由的需求却无端被抹杀了。总之,我认为现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种开阔进取, 寻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在厉尽时间锤炼的《西游记》中,竟深深蕴含着新世纪人们最渴望的自由精神……我更明白为什么它能够传承至今了。
(3)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亦不例外。 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西游记》“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又说:“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的确如此。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而作者对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态度也颇可玩味,在《西游记》中,简直找不出一个称职的皇帝;至于昏聩无能的玉皇大帝、宠信妖怪的车迟国国王、要将小儿心肝当药引子的比丘国国王,则不是昏君就是暴君。玉皇大帝手下十万天兵天将,竟然抵不过孙猴子一条金箍棒,而让真正的贤才去当不入流的马夫,其统治之昏暗,虚弱,不言而喻。如来佛祖所创佛教,僧人自然不能以钱财所迷,可是佛祖竟然默许手下人收取贿赂,而《西游记》一路上妖魔鬼怪,多与神佛有瓜葛,如青牛精是太上老君坐骑,金银角大王是太上老君的童子,狮驼岭三魔王均与文殊,普贤菩萨甚至如来佛祖有关系,这反映封建社会官官相护的黑暗情景。
对这些形象的刻画,即使是信手拈来,也无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西游记》不仅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 《西游记》艺术宫殿。《西游记》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创造了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着人性,神性和猴性三重特点。大英雄的不凡气度,对师父师弟有情有义,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是为人性,毛脸雷公嘴,山大王则是猴性,而七十二变,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则是神性。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大闹天宫的桀骜不驯,与西天取经相比似乎改变许多,其实悟空的个性仍然没有变,比如在骗取妖怪的二件宝物,让玉帝派人装天,威胁道:“若不从,即上灵霄宝殿动起刀兵。”在得知妖怪是观世音菩萨所派,咒她“活该一世无夫”,对如来佛祖更是以“妖精的外甥称呼”,孙悟空,这么一个不“听话”,不为强势屈服的硬汉子,跃然纸上。
说到猪八戒,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这个形象同样刻画得非常好。 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形象,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甚至还藏了点私房钱,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实在多,这正是小私有者的恶习。作者对猪八戒缺点的批评是很严厉的,但又是善意的,毕竟他在西天一路上披荆斩棘,当开路先锋,不辞辛苦污臭,所以他并不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们并不厌恶猪八戒,相反却感到十分真实可爱。特别是他的很多小聪明比孙行者强,这也是孙行者做梦也不想不到他认为的呆子居然是这么一个“阴险”“狡诈”的家伙,行者化缘的斋饭,八戒吃的最多,行者打败妖怪,八戒捡便宜,没事挑拨唐僧念紧箍咒“制裁”一下行者,可是在唐僧眼中,他还是一个老实人,是个好徒弟,这也是行者的聪明不如猪八戒的地方。但猪八戒还是一个好人,没有害人之心,并且终于坚持到最后的胜利。写一个弱点很多的人能讨人喜欢,让人记住,是很不容易的。
沙僧的形象写得也不错,但比起孙悟空、猪八戒来,则要逊色得多。沙僧更是缺少鲜明的性格特点,这不能不说是《西游记》的缺憾。尽管如此,他仍是不可或缺的配角,当孙行者和猪八戒闹矛盾的时候,须由他出来劝说调解,两位师兄外出时,由他陪伴师傅。如果没有这一个徒弟,唐僧就危险了,经也取不成。
《西游记》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自问世以来在中国及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中国,乃至亚洲部分地区西游记家喻户晓,其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人物和“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火焰山”等故事尤其为人熟悉。几百年以来,西游记被改编成了各种地方戏曲,及电影、电视剧、动画片、漫画,版本繁多。在日本等亚洲国家也出现了以孙悟空为主角的文艺作品。关于西游记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明朝的吴承恩。 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吴承恩也正是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令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文学巨著!

西游记读后感
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书作者罗贯中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正是这离奇的故事情节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心,致使此书成为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塑造了四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诚心向佛、顽固执着,孙悟空-正义大胆、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猪八戒-贪财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于天命。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经,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还有一种叛逆心理,以及他敢于和强大势力做斗争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赏。


西游记的读后感 600多字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