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课农桑的发展历程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什么叫“劝课农桑”?~

劝和课同义,都是督促的意思。桑是养蚕织丝。一般都是形容廉吏、爱民如子的父母官的

劝课农桑,意思是鼓励与督责种地与养蚕,泛指鼓励与督责农业生产。
《后汉书·卓茂传》:“是时王莽秉政,置大司农六部丞,劝课农桑。”
宋 范仲淹 《答手诏五事》:“更严著勉农之令,使天下官吏专於劝课,百姓勤於稼穑。”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四章第一节:“ 文帝时,多次下诏劝课农桑,对努力发展生产的地主给予奖励。”

西周朝廷设立的民政官员,在组织管理井田生产时皆负有教化之责。如西周的耕作制度,这是劝课农桑必须授之于民的内容。当时实行过的“二田制”或“三田制”的轮耕方法和合耦于锄的制度,皆由大司徒的属官“遂人”宣教于六遂之民。《周礼·地官·遂人》所说的“辨其野之土:上地、中地、下地,以颁田里”,即为“三田制”的轮作。实行这种轮耕制度,必须先辨土质,根据不同土质分门别类,因此百姓也就随之受到了有关“辨土”的知识教育,还涉及到地亩面积、劳动力、产量等一系列的计算问题,这也是劝课农桑授之于民的内容。
遂的行政长官有遂人与遂大夫。遂人的职掌是管理王邦的田野,他有责任指导当地百姓耕好田,即所谓“教之稼穑”、“教甿(氓)稼穑以兴锄”。遂大夫的职掌是弄清“六畜田野”情况,“以教稼穑”。遂下有里、酂。里宰的任务是“以岁时合耦于锄,以治稼穑,趋其耕耨”。酂长除督导人民勤于农事外,还重视家庭手工业,所谓“趋其耕耨,稽其女功”。至于草人(管施肥)、稻人(管农田水利)、山虞(管森林)、场人(管果树)、司稼(管谷物耕作)等官吏,各有分工,分别指导民间各种生产活动。
如“草人掌土化之法,以物地相其宜而为之种。凡粪种:骍刚(土地赤色而坚硬)用牛,赤缇(土色同骍刚,但土质不如骍刚坚硬)用羊,坟壤(土质肥沃而柔细)用麋,……”意思是说,草人依据不同的土质,指导百姓使用不同动物的粪便当肥料。
又如“稻人掌稼下地,以潴(蓄水池)畜水,以防止水,以沟荡水,以遂均水,以列舍水,以浍写(泻,排泄)水,以涉扬其芟,作田。”这是说稻人是如何采取种种措施,指导百姓防旱防涝。
“场人掌国之场圃,而树之果蓏珍异之物,以时敛而藏之。”这是说场人——管果树的园艺师,如何指导百姓生产瓜果蔬菜和保藏瓜果蔬菜。
“司稼掌巡邦野之稼而辨穜稑之种,周知其名,与其所宜地以为法而悬于邑闾。巡野观稼,以年之上下出敛法。”这是说司稼——管谷物耕作的官巡视百姓的耕作,指导百姓先种后熟的谷类,后种先熟的谷类,并将生产方案和农业操作方法,用文字或绘图的形式挂在邑中大门口,使百姓有所遵循。
“山虞掌山林之政令,物为之厉而为之守禁,仲冬斩(砍伐)阳木,仲夏斩阴木。凡服耜,斩季材,以时入之。令万民时斩材,有期日。”这是说山虞——管山林的官如何指导护林人员在何时砍伐何地的森林,如仲冬时砍伐山的南面的森林,仲夏时砍伐山的北面的森林。其目的如《孟子·梁惠王上》所说的意思——“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可见西周时砍伐树木有一定的时候。正如孟子后来说的,如果砍伐树木有一定的时间,木材也会用不尽了。
“闾师”负责掌管任民、任农、任圃、任工、任商(所谓“通材”)、任牧等事。为了鼓励人民生产,闾师还教导人民“凡庶民不畜者祭无牲(祭祀时无家畜),不耕者祭无盛(祭祀时置于容器中的黍稷等祭品为盛),不树者无椁(古时棺木有两重,外曰椁,内曰棺),不蚕者不帛(丝织物),不绩(缉麻)者不衰(指某种规格的丧服)”。不养家畜、不耕种黍稷、祭祀时就无供品;不植树则无棺椁;不养蚕则无丝织品;不缉麻也无丧服。教育百姓不劳动就会剥夺其某种生活权利。
《礼记·祭义》多处记载有关养蚕的活动,在养蚕过程中教化百姓,如对蚕房的设置,有严格的规定:“古者天子诸侯,必有公桑蚕室,近川而为之,筑宫仞有三尺,棘墙而外闭之。”还提出“奉种浴于川”,这是指养蚕前必须浴种,把反映了一定科学的生产经验,定为民俗礼仪,可做到家喻户晓,既生动形象,又普及了先进的生产经验。
训俗的形式很多,例如届时发布训民文告。据《周礼·大司徒》记载:“正月之吉始和,布教于邦国都鄙。”即一年之始朝廷便责成民政官员发布训民文告。其内容除了道德教化之外,也有生产技术的内容。据说“告朔之政”,即一年历法,也属于年初训民的重要内容。发布农家月令,是生动实用的训俗形式,《夏小正》、《礼记·月令》等都反映了从夏代到西周有关农事的教化内容。总之,劝课农桑的社会教化活动,贯穿于西周社会的始终。井田制废除后,朝廷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仍然委官训民,只是在实施的形式内容上有所变更而已。




劝课农桑的发展历程视频

相关评论:
  • 19145557516唐朝的劝课桑农是什么意思
    景怕壮也属于年初训民的重要内容。发布农家月令,是生动实用的训俗形式,《夏小政》、《礼记?月令》等都反映了从夏代到西周有关农事的教化内容。总之,劝课农桑的社会教化活动,贯穿于西周社会的始终。井田制废除后,朝廷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仍然委官训民,只是在实施的形式内容上有所变更而已。参考资料:百度 ...

  • 19145557516现如今的三下乡和唐朝时期的劝课农桑,有哪些区别?
    景怕壮然后古代,大概就只是专门做农业方面的东西,比如说上面学到了什么先进的有关农业的技术,然后就到田间去推广,让农民学会,这些就是不太一样的地方。劝课农桑开始的还是比较早的,可能最早能追溯到唐朝的时候。西晋以来,还是经常有一些战争什么的,中原也有点分裂,那些什么皇上亲自种田这种事早都被忘得...

  • 19145557516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是什么意思
    景怕壮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是指减轻徭役,赋税。重视农业,重视文化。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轻徭薄赋出自:东汉·班固《汉书·昭帝纪赞》,原句:“光知时务之要,轻徭薄赋,与民休息。重在建议减轻劳役和税收,减轻劳动人民的负担。劝课农桑出自《后汉书·卓茂传》。劝:勉励;课:督促;桑:泛指栽桑养蚕...

  • 19145557516文景之治的详情
    景怕壮汉文帝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即位后多次下诏劝课农桑,并 汉文帝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即位后多次下诏劝课农桑, 按户口比例设置三老、孝悌、力田等地方吏员, 按户口比例设置三老、孝悌、力田等地方吏员,经常给予 他们赏赐,以鼓励农民发展生产。他注意减轻人民负担, 他们赏赐,以鼓励农民发展生产。他注意减轻人民负担, 常颁布减...

  • 19145557516元代管理农业的机构是
    景怕壮元代管理农业的机构是司农司。司农司官署名。金宣宗兴定六年(1222)改劝农司置。职掌劝课天下农耕,兼巡视监察、采访公事。正二品。设大司农一员为长官,卜设司农卿三员、司农少卿三员、知事二员。后又于各地置行司农司,各设卿。少卿,巡察各地,监察升黜官吏。元代重视农业发展,昭告天下&ldquo...

  • 19145557516海瑞是我国的清官,你还知道我国有那些为官清廉的人?请选择其中的一位...
    景怕壮黄霸便用粮食换了一个卒史。从政后,奉公守法,以廉为本;体察民情,以劝课农桑为重。特别是黄霸断案,崇尚仁政,反对酷刑;对疑案坚持从轻处理;主张对犯罪实行外宽内明,教化为先,把重点放在防患于未然上,所以,黄霸为官,百姓拥护,朝廷满意,属下悦服。黄霸也因此从一年俸二百石的小史,一直升到了朝廷的丞相。其中,以...

  • 19145557516五胡的经济文化
    景怕壮当时人民不是依附坞堡,成为坞主的部曲。就是迁移至各国首都附近,提供生产或兵役用。各国也会互相掠夺人民、财富以充实国力或是补给军队。由于人民频繁的迁移,使得在初期难有经济发展。有些国家在稳定之后,开始发展经济。例如后赵石勒在崛起过程中,大厮杀掠。但在立国后开始发展经济,劝课农桑,颁布的...

  • 19145557516农官农官介绍
    景怕壮大司农在地方的属官包括大司农部丞,其职责是人部一州,劝课农桑,掌管中央在地方仓贮,不得擅自使用。此外,还有郡国农监,地方监督农业之官,或称农官,负责地域农事或专任某一方面任务。大司农外,水衡、少府、太仆诸卿亦往往“各置农官”,如太仆掌舆马、主马政,少府主山泽陂池之税供王之...

  • 19145557516忽必烈劝课农桑的主要举措及后果
    景怕壮主要措施: 中央:设置中书省及宣政院; 地方:行省制度和澎湖巡检司; 农业:重视农业生产和推广棉花种植技术。 水利:治理黄河和开凿通惠河和会通河。 民族关系:强调要用儒学治国,要行汉法,变过去的那种游牧政策为定居农业的政策,保护农民的既得利益,禁止自己民族的人非法侵占广大汉人的合法耕地。

  • 19145557516隋唐时期社会发展特征的是
    景怕壮隋唐时期国家统一、强盛,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政府推行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的政策;民族交往频繁;政府采取对外较为开放的政策,中外经济交往频繁。隋唐时期(581年—907年),为隋朝(581—618年)和唐朝(618—907年)两个朝代的合称,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是经历了五胡乱华和南北朝两个漫长时期...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