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提供梁羽生简介及作品风格?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谁能提供梁羽生简介和作品风格?~

  梁羽生简介

  在新派武侠小说的创作世界里,金庸、梁羽生并称,一时瑜亮。但是,事实上,梁羽生是先行一步的人,这一步大约是两年。
  当金庸以《射雕英雄传》奠定地位时,梁羽生也以《萍踪侠影录》为新派武侠绽放了文学情思上的异彩。金庸一写就是二十年,作品有十四部。但梁羽生在金庸停笔不写武侠、转而办报之际,却独撑现代中国新派武侠的局面,三十年来写作不辍,作品数量达金庸的三倍,技巧也不断创新变化,对武侠文学的一往情深,锲而不舍,梁羽生已达“乐在其中”的境界。
  诚如名词人刘伯端评论梁羽生武侠作品所述:“国家飘零,江山轻别,英雄儿女真双绝。玉箫吹到断肠时,眼中有泪都成血!”,将梁氏作品的特色表露无疑。以下这篇介绍作者为罗立群
  梁羽生,原名陈文统,一九二四年四月五日出生(证件标明日期为一九二六年四月五日,误)原籍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梁羽生出身世代书香门第,家中很有一些产业,算得上是一个富户。他家在乡下,地近瑶山,是游览的好地方。在这样的家庭环境和地理环境的影响下,梁羽生熟读古文,好弄词章,经常填词作赋,一抒情怀。
  一九四三年,广州一些学者避难来到蒙山,梁羽生便拜史学家简又文教授为师,学到了丰富的历史知识。
  抗日战争胜利后,梁羽生进广州岭南大学读书,学的专业是国际经济。毕业后,由於酷爱中国古典诗词和文史,便在香港《大公报》(一说是《新晚报》)作副刊编辑。一九四九年以后定居香港,现侨居澳大利亚悉尼(一名雪梨)。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梁羽生博闻广识,多才多艺,曾用“梁慧如”、“冯瑜宁”等笔名写过许多散文、文艺评论和文史随笔,还曾用“陈鲁”的笔名写中国象棋的评论文章。他的棋评写得相当精彩,公认为一绝,读来比亲临现场观棋还有兴味。
  梁羽生从小爱读武侠小说,其入迷程度往往废寝忘食。走入社会后,他仍然爱读武侠小说,与人评说武侠小说的优劣,更是滔滔不绝,眉飞色舞。深厚的文学功底,丰富的文史知识,加上对武侠小说的喜爱和大量阅读,为他以后创作新派武侠小说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在众多的武侠小说作家中,梁羽生最欣赏白羽(官竹心)的文字功力,据说“梁羽生”的名字就是由“梁慧如”、“白羽”变化而来的。
  一九五四年,香港武术界太极派和白鹤派发生争执,先是在报纸上互相攻击,后来相约在澳门新花园擂台比武,以决雌雄。太极派掌门人是吴公仪和白鹤派掌门人陈克夫,为了门派的利益,在擂台上拳脚相争。这场比武经港澳报刊的大肆渲染而轰动香港。陈文统的朋友《新晚报》总编辑罗孚触动灵机,为了满足读者兴趣,在比武第二天就在报上预告将刊登精彩的武侠小说以飨读者。第三天,《新晚报》果然推出了署名“梁羽生”的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随着《龙虎斗京华》的问世,梁羽生——梁大侠初露头角,轰动文坛的“新派武侠小说”已有雏型。
  在众多的香港武侠小说作家中,梁羽生和金庸无疑是两颗最耀眼的明星。梁羽生是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而金庸则是新派武侠小说最杰出的创作者,人们往往将梁羽生和金庸相互比较。为此,梁羽生用“佟硕之”的笔名写了一篇《金庸梁羽生合论》(发表在一九六六年香港的《海光文艺》上),详尽分析二人异同。其中有这样两句话:“梁羽生是名士气味甚浓(中国式)的,而金庸则是现代的洋才子。梁羽生受中国传统文化(包括诗词、小说、历史等)的影响较深,而金庸接受西方文艺(包括电影)的影响则较重。”所论颇为中肯。
  从一九五四年到一九八四年,梁羽生在武侠文坛上辛勤笔耕了三十个春秋,共创作了三十五种武侠小说,总字数达一千馀万言。一九八四年,梁羽生宣布“封刀”,从而结束了“江湖生涯”,金盆洗手,改弦更张,准备撰写正统历史小说。梁羽主的武侠小说理论
  很多人说,“新派武侠小说”的产生,提高了武侠小说的文化品位。虽然如此,在文艺理论界仍然有许多人认定武侠小说不能登大雅之堂。针对这一问题,梁羽生在许多场合发表过对武侠小说的看法,形成了自已的一套理论。梁羽生的观点十分精辟、深刻,批评了文艺理论界对武侠小说的偏见,也指出了武侠小说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可谓我国小说理论界中的一家之言,很值得我们叁考。了解梁羽生的武侠小说理论,对我们阅读理解和评论武侠小说创作是十分有益的。
  首先,梁羽生对武侠小说在文学中的地位及其价值给予明确肯定。他在中国作家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发言说:“文学形式本身并无高下之分,所谓高级与低级,只取决於作者本人的见识、才力和艺术手腕。”他的观点得到与会者的赞同。他认为中国的武侠小说源远流长,新派武侠小说更表现出进步的思想内容、新的历史见解和成熟的艺术技巧;无视武侠小说的存在,硬将它排斥在文学殿堂之外,这是很不公平的。对於某些诋毁和否定武侠小说的观点,梁羽生不无激愤地说:“这只能表示那个人在容纳文化方面的心胸不广。他其实也不了解什麽叫做武侠小说;或者他看过的许多武侠小说是荒诞离奇的,这才造成误解。其实武侠小说有好有坏,文艺小说亦是。即使是反映现实的写实小说亦有好有坏,如果作者功力不够、观察力不敏锐的话,他尽管写的是写实小说,还是不能反映现实的。”他指出,作为一种小说流派,武侠小说无疑是中国文学百花园中一朵奇异的鲜花,“应当允许武侠小说存在”。
  关於如何把握武侠小说的主题,以及如何在武侠小说中反映时代精神和创造典型人物,梁羽生也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武侠小说必须有武有侠,武是一种手段,侠是真正目的,通过武力的手段去达到侠义的目的;所以,侠是重要的,武是次要的,一个人可以完全不懂武功,却不可以没有侠气。“侠”是正义的行为,做对大多数人有利的事就是所谓仗义行侠。他又说:“集中社会下层人物的优良品质於一个具体的个性,使侠士成为正义、智慧、力量的化身,同时揭露反动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的腐败和暴虐,就是所谓的时代精神和典型性。”(参见冯立三《与香港作家一夕谈》)
  怎样才能写好武侠小说?梁羽生也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他说:“写好武侠小说并不容易,作者只有具备相当的历史、地理、民俗、宗教等等知识,并有相当的艺术手段、古文底子,而且还要懂得中国武术的三招两式,才能期望成功。”梁羽生认为,要写好武侠小说,撰写者的创作态度应当端正。他在一九七七年应新加坡写作人协会的邀情作演讲时,介绍了自已创作武侠小说所作的努力:一是努力反映某一时代的历史真实;二是着力塑造人物的性格;三是力求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梁羽生虽然喜爱武侠小说,竭尽心智地创作武侠小说,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他对武侠小说的态度仍是明智的、公允的。他曾对大陆一度兴起的盲目的泛滥的“武侠热”泼过冷水。一九八五年,他借《文艺报》一隅表示自已的忧虑:“有的部门作了统计,至少有五十多家小报发表我和他人的武侠小说。不少地方的一些报纸转载我的武侠小说,有的加以改写,都未经作者同意。据说有的把两个回目合并成一个回目,甚至有的不是我写的武侠小说,却标上我的名字,以蒙骗读者。我认为,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应当在文学园地占主要地位;但最近有些小报,从第一版到最后一版全部刊载我或其他作者的武侠小说,这样的路不是越走越窄了吗?”这表明了梁羽生的真知灼见。

  梁羽生武侠小说创作年表

  书名 发表时间 连载报纸名(香港) 又名
  01、龙虎斗京华 1954.1.20-1954.8.1 新晚报 天方夜谭
  02、草莽龙蛇传 1954.8.11-1955.2.5 新晚报 天方夜谭
  03、七剑下天山 1956.2.15-1957.3.31 大公报 小说林
  04、江湖三女侠 1957.4.8-1958.12.10 大公报 小说林
  05、白发魔女传 1957.8.5-1958.9.8 新晚报 天方夜谭
  06、塞外奇侠传 约1957-1958之交 周末报 (飞红巾)
  07、萍踪侠影录 1959.1.1-1960.2.16 大公报 小说林
  08、冰川天女传 1959.8.5-1960.12.18 新晚报 天方夜谭
  09、还剑奇情录 1959.11-1960.5 香港商报 谈风
  10、散花女侠 1960.2.23-1961.6.22 大公报 小说林
  11、女帝奇英传 1961.7.1-1962.8.6 香港商报 谈风 (唐宫恩怨录)
  12、联剑风云录 1961.7.3-1962.11.25 大公报 小说林
  13、雪海玉弓缘 1961.10.12-1963.8.9 新晚报 天方夜谭
  14、冰魄寒光剑 约1962初 正午报 (幽谷寒冰)
  15、大唐游侠传 1963.1.1-1964.6.14 大公报 小说林
  16、冰河洗剑录 1963.8.24-1965.8.22 新晚报 天方夜谭
  17、龙凤宝钗缘 1964.6.25-1966.5.15 大公报 小说林
  18、挑灯看剑录 1964.7.1-1968.6.23 香港商报 说月 (狂侠 天骄 魔女)
  19、风雷震九州 1965.9.22-1967.9.28 新晚报 天方夜谭
  20、慧剑心魔 1966.5.23-1968.3.14 大公报 小说林
  21、侠骨丹心 1967.10.5-1969.6.20 新晚报 天方夜谭
  22、瀚海雄风 1968.3.15-1970.1.21 大公报 小说林
  23、鸣镝风云录 1968.6.24-1972.5.19 香港商报 说月
  24、游剑江湖 1969.7.1-1972.2.4 新晚报 天方夜谭 (弹铗歌)
  25、风云雷电 1970.2.9-1971.12.31 大公报 小说林
  26、牧野流星 1972.2.16-1975.1.13 新晚报 天方夜谭 (折戟沉沙录)
  27、广陵剑 1972.6.3-1976.7.31 香港商报 说月
  28、武林三绝 1972.10.1-1976.8.16 大公报 小说林
  29、绝塞传烽录 1975.2.12-1978.4.10 新晚报 天方夜谭
  30、剑网尘丝 待查 正午报
  31、幻剑灵旗 待查 正午报
  32、飞凤擒龙 1978.9修订 新晚报 天方夜谭
  33、弹指惊雷 1977.5.1-1981.3.9 周末报
  34、武当一剑 1980.5.9-1983.8.2 大公报 小说林
  35、武林天骄 待查 待查

  风云时代梁羽生书目梁羽生小说精选
  01、萍踪侠影录(共二册)
  02、七剑下天山(共二册)
  03、江湖三女侠(共三册)
  04、雪海玉弓缘(共三册)
  05、冰川天女传(共三册)
  06、女帝奇英传(共二册)
  07、大唐游侠传(共三册)
  08、龙凤宝钗缘(共三册)
  09、散花女侠(共二册)
  10、广陵剑(共四册)
  11、联剑风云录(共三册)
  12、挑灯看剑录(共五册)
  13、慧剑心魔(共三册)
  14、还剑奇情录(全一册)

  梁羽生作品全集
  01、萍踪侠影录(共二册)
  02、七剑下天山(共二册)
  03、江湖三女侠(共三册)
  04、雪海玉弓缘(共三册)
  05、冰川天女传(共三册)
  06、女帝奇英传(共二册)
  07、大唐游侠传(共三册)
  08、龙凤宝钗缘(共三册)
  09、广陵剑(共四册)
  10、挑灯看剑录(共五册)
  11、鸣镝风云录(共五册)
  12、慧剑心魔(共三册)
  13、瀚海雄风(共四册)
  14、还剑奇情录(全一册)
  15、风云雷电(共五册)
  16、冰河洗剑录(共三册)
  17、风雷震九州(共三册)
  18、侠骨丹心(共三册)
  19、散花女侠传(共二册)
  20、联剑风云录(共三册)

  梁羽生新作系列
  01、白发魔女传(共二册)
  02、武林天骄(共二册)
  03、武当一剑(共三册)
  04、游剑江湖(共四册)
  05、牧野流星(共四册)
  06、弹指惊雷(共三册)
  07、绝塞传烽录(共二册)
  08、剑网尘丝(共三册)
  09、幻剑灵旗(共二册)
  10、塞外奇侠传(全一册)
  11、冰魄寒光剑(全一册)
  12、飞凤潜龙(全一册)
  13、龙虎斗京华(全一册)
  14、草莽龙蛇传(全一册)

  梁学研究系列
  1、梁羽生武侠文学【柳苏】
  2、三剑楼随笔【梁羽生、金庸、百剑堂主】
  3、笔、剑、书【梁羽生】

  梁羽生作品集故事系统表

  1、还剑奇情录-萍踪侠影录-散花女侠-联剑风云录-广陵剑
  2、白发魔女传-塞外奇侠传-七剑下天山-江湖三女侠-冰魄寒光剑-
  冰川天女传-云海玉弓缘-冰河洗剑录-风雷震九州-侠骨丹心
  1~2也可以稍稍合在一起,毕竟天山派的武学都是以张丹枫的武学为主
  3、大唐游侠传-龙凤宝钗缘-慧剑心魔
  这几部很不错,而且把一些唐人传奇融进去了
  4、狂侠天骄魔女-飞凤潜龙-鸣镝风云录-瀚海雄风-挑灯看剑录-风云雷电
  挑灯看剑录是从风云雷电中间开始,风云雷电之后结束。
  (风云雷电中的龙象法王还没死,而挑灯看剑录最后他被宰了,
  但在风云雷电中耿电似乎还没有学成他的武艺)
  武林天骄,玉面妖狐可以算进4此一系
  5、游剑江湖-牧野流星-弹指惊雷-绝塞传锋录-剑网尘丝-幻剑灵旗
  注:其他尚有:武林三绝、武当一剑、女帝奇英传、龙虎斗京华、草莽龙蛇传未纳入本表。

梁羽生、金庸、古龙作品对比
1)三位大师的共同之处,就是书中对人性、情感的描写都非常精彩。 我看金庸的小说比较多,重点说金庸吧 金庸小说大多非常有气势,并且,他描写“侠”多过描写“武”,很多角色能体现那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像陈家洛,为了反清居然连香香公主都能放弃,郭靖更不用说了,袁承志多少也有这方面表现,萧峰更是为了阻止战争而牺牲自己的性命......当然也有例外,有像荻云、令狐冲这样情愿做隐士的角色,也有韦小宝这类滑头,至于《白马啸西风》的李文秀是个小女孩,就不多说了,但李文秀身上也有一种“隐士”的感觉......)。 金庸的书里大多数主角都有一种“出世”的表现,做“陶渊明”的心情多一些(就连萧峰的最大愿望都是和阿朱一起到塞外木马放羊,东邪黄药师、老顽童周伯通、杨过都是代表人物,令狐冲更是如此,这样的人物几乎每部金庸小说里都有)。 虽然这么说,但金庸小说却没有固定的路数,他14部长篇小说里,可以看到很多不同风格的作品,但是每部作品之间却又有很多相同之处,这种相同之处我形容为是一种“金庸的感觉”...... 而且金庸塑造人物的能力很强,每个角色都能写的非常生动(这也是为什么“金庸戏”的演员不怎么好找的主要原因,想想能演活“韦小宝”的有几人?......)
梁羽生最大的特点就是描写“武”多过描写“侠”,他的小说往往要用好几页纸来很细致的描写打斗的整个过程细节(就武功的描写这一点而言,金庸正好介于梁羽生和古龙之间,金庸对武功描写是可以收放自如,想长的时候就长些,想短的时候就短些)。他的故事,也要更侧重于儿女情长一些,而且他似乎有一种“塞外情节”,很喜欢写大漠,或者中国边境地带的故事...... 古龙是个很量产的作者,一生写了70多部长篇小说,我看过的并不多,只有《小李飞刀》《陆小凤》系列种的几部以及《绝代双骄》和《萧十一郎》。除了那种“一击必杀”的武术形式以外,我看这几部小说后的感觉是,古龙非常擅于描写武林中的恩恩怨怨和险恶的江湖,他的小说中阴谋诡计总是一环套着一环,很有一种“构建在武侠故事上的悬疑推理小说”的感觉(特别是《陆小凤》),虽然说梁羽生和金庸的作品里也设计有谜团,但是都不如古龙小说用的多......
2)金庸:丰富; 梁羽生 :直线;古龙:取巧。
3)以作品内容而论,梁羽生、金庸的武侠小说注重历史环境表现,依附历史,从此生发开去,演述出一连串虚构的故事。但从摄用历史材料来看,两人又有明显差别;梁羽生是虚构人物和事件,置入历史背景中,以此来强化历史氛围;金庸则直接取来历史人物和事件敷衍成武侠小说,其历史人物、事件,金庸写来煞有介事,常能以假乱真。两者都对历史进行了再认识、再评价,从作品含有的历史厚度而论,金庸比梁羽生更高一层,其写作技巧也高明得多。古龙的小说则根本抛开历史背景,不受任何拘束,而凭感性笔触,直探现实人生。古龙的小说不是注重于对历史的反思、回顾,而是着重在对现实人生的感受。现代人的情感、观念,使古龙武侠小说意境开阔、深沉。 就小说人物的主流倾向而言,梁羽生武侠小说中的人物道德色彩浓烈,正邪严格区分,人物的社会内涵丰富,但人物性格单一,有概念化、公式化的缺陷。金庸武侠小说人物性格复杂,具有一种反传统精神,小说人物亦正亦邪,危步于道德的悬索之上而能不失其坠,具有“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的复杂、矛盾性格,而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矛盾又是奠基在生活本身的复杂、矛盾之上,这样,人性的发掘就有了深刻而广泛的社会意义。古龙小说最注重的是人性的体验,他常用细腻的笔触去描写人物微妙而复杂的情感,常用生与死、幸福与痛苦这样尖锐对立的矛盾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高贵独立的人格,以此来揭示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在古龙小说中,多写变态人格,追求外化怪异人物性格的刻画,其作品主人公大多怪诞、神秘、孤僻、行事固执,自尊心强,又是性情中人,多情种子。这种情况可能与古龙的身世、心境、经历有关。 
谈到小说情节,古龙武侠小说也和梁羽生、金庸小说有明显不同。三位大家都善于编织故事,他们的小说情节都十分曲折,构置巧妙,悬念层出不穷,伏线引出千里,环环相扣,此呼彼应。梁羽生武侠小说情节前工后拙,开篇十分吸引人,以后的情节则渐趋平淡,显得有点才气不足。金 武侠小说恰恰相反,往往开局平平,随着情节的展示,人物纷纷涌现,情节盘根错节,主干巍峨,枚叶繁茂,宠大缜密的构思,诡异莫测的布局,奇迹联翩,回环波动,摄魂夺魄,回肠荡气。金庸的才思如同一炉火,小说情节犹如炉火上的一壶水,火越烧越旺,水越来越滚。古龙武侠小说的情节又不相同。他的小说从头至尾都跳动着最强的音符,情节奇中有奇,巧中含巧,偶然中有着必然,事事不可料,事事又得宜,计中套计,真中套假,假中存真,真真假假,变幻莫测。小说情节的发展根本无法预料,惊险频出,令人喘不过气来,而全书的缜密无隙又让人口服心折。古龙武侠小说的情节营构的确堪称一绝。
至于小说武功描写,梁、金、古三大家也有各自的风格。梁羽生武侠小说中的“武功”,虚幻中写实性很强,一招一式,清清楚楚,细腻而又逼真,紧张激烈,夸节有致。梁羽生的“武功”也具备道德倾向性,有正派武功,也有邪派武功;正派武功力道柔和,象征着善良、仁慈,既利于攻敌防卫,又有益于修心养性,而邪派武功则非常霸道,歹毒残忍,意味着邪恶,如修罗阴煞功、雷神掌、毒掌等。正派武功循序渐进,发展缓慢,但根基扎实,邪派武功进展神速,却容易走火入魔,贻害终身。几此种种,造成了梁羽生“武功”的既精彩又单调。比起梁羽生来,金庸的“武功”更令人神往。金庸将武功描写与中华民族的文学艺术和传统文化精神融合在一起,琴棋书画,九宫八卦,医道,用毒,皆可化为绝世神功,并将中国传统的儒、释、道精神作为“武功”的最高境界。金庸还着力描写人物练功的艰难历程和坚韧性格,并有声有色、恰如其分地描述出主人公因祸得福、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必然寓于偶然之中的哲理意境,使金庸“武功”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金庸“武功”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诙谐有趣,在激烈的打斗中插入笑料,令人捧腹。古龙的“武功”风格与众不同,他是以“怪招”取胜的。他的“武功”重精神不重招式,如《边城刀声》中写叶飞的“飞刀”绝技,“天上地下从来也没有人知道他的‘飞刀’在哪里,也没有人知道刀是怎么发出来的。刀未出手前,谁也想象不到它的速度和力量……刀一定在它应该在的地方!……天上地下,你绝对找不到任何人能代替它。若不能了解他那种伟大的精神,就绝不能发出那种足以惊天动地的刀!飞刀!飞刀还未在手,可是刀的精神已在!那并不是杀气,但却比杀气更令人胆怯。”这里所写的“飞刀”,已不是一种纯粹的武功,而是一种高尚人格,伟大的精神,即叶飞老师李寻欢那种“仁慈、博爱”的精神,它表明的是“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古龙的“武功”又强调“攻心为上”,举凡人物的性情、情绪、脾气、衣饰、环境,乃至肌肉的颤动、松紧等,都会对武功的发挥产生影响,而高手决战是不容有丝毫错误的,“他们的心情,他们的神态,他们站着的姿势,都是绝对完美的。” 在这种情境中,“武功”已不需套路,一招之间,生死立判。古龙的“武功”还表现出一种境界——禅的境界。它以彻心见性为宗旨,对敌手的体察靠的是忘我和物我合一的境界,因为只有忘我才能消除认识的局限性,才能迅速而准确地体察敌手武功的弱点。这种忘我境界是一种经过长期训练后所达到的随心所欲的自如状态,在这种忘我状态中,战斗者已成为“无意识的人”,心中已不存在作为观察者的“我”,有的只是手中的武器和对面的敌人;在这种状态中,身剑合一,战斗者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武功的威力,一击之下,毁灭敌手。正因为古龙“武功”有这些“怪招”,所以他“武功”的风格别具特色:无招无式,简短有力,重在精神,一击见效。 
古龙小说在语言、技巧上,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独家风格。梁羽生小说的语言文采飞扬,字里行间透出浓郁的书卷气,故事中又常常用诗词歌赋、民歌俗语点缀其间,以创造优美的意境、气氛,烘托人物的内心世界。他的小说技法以传统继承为主,多用章回小说的形式铺张故事,叙事中有着明显的说书人的口气,表现出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金庸才如大海,浩瀚奔腾,文笔俊爽、潇洒、诙谐逗趣而又富于变化,他的小说既有诗情画意,柔绮委婉的情境,又如西方小说直探人生、命运的真谛。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地吸收西方小说的创作技巧,中西结合,使小说结构既精巧、繁复,又谨严、完整。古龙小说的语言句式短,句法多变,简洁、俐落、洒脱。文章随意挥洒、虎虎有生气,叙事力避平铺直叙,行文多跳跃抖动,情节惊险蹊跷而又不违情悖理,辟境造意,刻意求新。如果说梁羽生是恪守典雅,不失武林大家风度的话,那么金庸就是博采百家,融合中西技法,既典雅古朴、慷慨多气,又诙谐幽默、妙语解颐,挥洒肆纵,多样统一地开创了一代武林新风,是“武坛”的绝顶人物!至于古龙,则是大胆恣肆,不守成规,逞才离藻,笑傲“江湖”,力求新颖变化而又意蕴深邃的武林怪杰。

  梁羽生
  清寒吹角,雁门关外,朔风怒卷黄昏。
  这时乃是明代正统(明英宗年号)三年,距离明太祖朱元璋死后,还不到四十年。蒙古的势力,又死灰复燃,在西北兴起,其中尤以瓦刺族最为强大,逐年内侵,至正统年间,已到了雁门关外百里之地,这百里之地,遂成了明与瓦刺的缓冲地带,也是无人地带。西风肃杀,黄沙与落叶齐飞,落日昏黄,马铃与胡笳并起,在这"无人地带"之间,这时候却有一辆驴车,从峡谷的山道上疾驰而过。如果说新武侠小说是由金庸发扬光大而达到顶峰,进入纯文学的高雅层次;那么,这一努力则开始于稍稍早于金庸的梁羽生,梁羽生因此成为新武侠小说的“鼻祖”。

  梁羽生本名陈文统,1922年生于广西蒙山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写诗填词,接受了很好的传统教育。1943年,一批学者避难来到蒙山,太平天国史专家简又文和以敦煌学及诗书画著名的饶宗颐都在他家里住过,梁羽生向他们学习历史和文学,很受教益。抗战胜利后,他就读于广州岭南大学,学国际经济,1949年定居香港,供职于《大公报》。他平时爱看武侠小说,还常常拉了查良镛交流心得。1952年一台雷声大雨点小的白鹤派与太极拳的打擂,《新晚报》为了再造声势扩大发行,遂请这位著名的武侠迷写连载小说,这就是新武侠小说之始的《龙虎斗京华》。因为他写随笔的名字是梁慧如,平时又心慕白羽,那就叫梁羽生好了。到1984年“封刀”,一共是32年,35部,160册,1000万字。

  除武侠外,梁羽生还写散文、评论、随笔、棋话,笔名有陈鲁、冯瑜宁、李夫人等,著有《中国历史新活》、《文艺新谈》、《古今漫话》等。

  梁羽生、金庸的功绩,在于开了武侠小说的一代新风。“新派”不仅是他们自命的,也是得到社会承认的,旧武侠小说虽也热火朝天,但自始至终为新文学所瞧不起,始终难登大雅之堂,当时自命为大雅的报纸和自命为大报的报纸,都不屑于刊登,武侠的读者,还缺少知识分子,而主要是下层的“识字分子”。当时武侠小说的地位,犹如流浪江湖的卖解艺人,看的人虽多,却始终算不得名门正派,金、梁一出,局面顿时改观,各大报也都以重金作稿酬,争相刊登,读者也普及到社会各个阶层,港、台、新、马,一时风起云涌,开创了武侠小说的一个新世纪。随后,关于武侠小说的专门研究也渐成热潮,与纯文学相比美。

  梁羽生不仅在写武侠方面是大家,在评武侠方面也是大家。1966年香港《海光文艺》上发表过一篇署名倭硕之的《金庸梁羽生合论》,其实就是梁羽生所写,他说:“梁羽生是名士气味甚浓(中国式)的,而金庸则是现代的‘洋才子’。梁羽生受中国传统文化(包括诗词、小说、历史等等)的影响较深,而金庸接受西方文艺(包括电影)的影响则较重。”这个观点至今仍有影响。1977年,他在新加坡写作人协会讲《从文艺观点看武侠小说》,提出了“宁可无武,不可无侠”的观点。1979年,他在英国伯明翰与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相遇,华老刚刚看完了梁羽生的《云海玉弓缘》,便当面向梁羽生提出了武侠小说无非是“成人童话”的观点。梁羽生还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出席过中国作协第四次代表大会,会上慷慨陈辞。为武侠小说的一席之地大声疾呼。有人为梁羽生作过一首诗:

  金田有奇士,侠影说羽生。
  南国棋中意,东坡竹外情。
  横刀百岳峙,还剑一身轻。
  别有千秋业,文星料更明。

  “金田”是太平天国起义的金田村,就在他的家乡蒙山附近。“侠影”是《萍踪侠影录》。“棋中意”说他善于写棋话。“竹外情”取自苏东坡“宁可居无竹,不可食无肉”,说梁羽生爱吃肉,而且爱吃肥肉,“还剑”取自他的《还剑奇情录》,也说他金盆洗手,封刀挂剑,不写武侠了。“别有千秋业”说他准备写关于太平天国的历史小说。

  粱羽生作为新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作品大部分较有水平,是以一腔正气创造了武侠小说新的格调,后来,他移居澳大利亚,潜心于历史,想来是要将这股正气发扬光大,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梁羽生作品集
  七剑下天山 广陵剑 白发魔女传 侠骨丹心
  江湖三女侠 冰川天女传 冰河洗剑录 冰魄寒光剑
  瀚海雄风 幻剑灵旗 剑网尘丝 绝塞传烽录
  联剑风云录 龙凤宝钗缘 龙虎斗京华 牧野流星
  女帝奇英传 萍踪侠影录 塞外奇侠传 散花女侠
  弹指惊雷 游剑江湖

梁羽生文学功底很深,言辞优美,描写生动,文中大量运用诗词,独树一帜。只是在情节上的描写稍逊与金庸与古龙,但其作品仍很值得一读,不愧为三大宗师之一。《狂狭天娇魔女》是其代表作之一。

梁羽生简介 梁羽生,原名陈文统,一九二四年四月五日出生(证件标明日期为一九二六年四月五 日,误)原籍广西壮族自治区

梁羽生,原名陈文统,一九二四年四月五日出生(证件标明日期为一九二六年四月五日,误)原籍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梁羽生出身世代书香门第,家中很有一些产业,算得上是一个富户。他家在乡下,地近瑶山,是游览的好地方。在这样的家庭环境和地理环境的影响下,梁羽生熟读古文,好弄词章,经常填词作赋,一抒情怀。
一九四三年,广州一些学者避难来到蒙山,梁羽生便拜史学家简又文教授为师,学到了丰富的历史知识。
抗日战争胜利后,梁羽生进广州岭南大学读书,学的专业是国际经济。毕业后,由於酷爱中国古典诗词和文史,便在香港《大公报》(一说是《新晚报》)作副刊编辑。一九四九年以后定居香港,现侨居澳大利亚悉尼(一名雪梨)。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梁羽生博闻广识,多才多艺,曾用“梁慧如”、“冯瑜宁”等笔名写过许多散文、文艺评论和文史随笔,还曾用“陈鲁”的笔名写中国象棋的评论文章。他的棋评写得相当精彩,公认为一绝,读来比亲临现场观棋还有兴味。 梁羽生从小爱读武侠小说,其入迷程度往往废寝忘食。走入社会后,他仍然爱读武侠小说,与人评说武侠小说的优劣,更是滔滔不绝,眉飞色舞。深厚的文学功底,丰富的文史知识,加上对武侠小说的喜爱和大量阅读,为他以后创作新派武侠小说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在众多的武侠小说作家中,梁羽生最欣赏白羽(官竹心)的文字功力,据说“梁羽生”的名字就是由“梁慧如”、“白羽”变化而来的。 一九五四年,香港武术界太极派和白鹤派发生争执,先是在报纸上互相攻击,后来相约在澳门新花园擂台比武,以决雌雄。太极派掌门人是吴公仪和白鹤派掌门人陈克夫,为了门派的利益,在擂台上拳脚相争。这场比武经港澳报刊的大肆渲染而轰动香港。陈文统的朋友《新晚报》总编辑罗孚触动灵机,为了满足读者兴趣,在比武第二天就在报上预告将刊登精彩的武侠小说以飨读者。第三天,《新晚报》果然推出了署名“梁羽生”的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随着《龙虎斗京华》的问世,梁羽生——梁大侠初露头角,轰动文坛的“新派武侠小说”已有雏型。 在众多的香港武侠小说作家中,梁羽生和金庸无疑是两颗最耀眼的明星。梁羽生是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而金庸则是新派武侠小说最杰出的创作者,人们往往将梁羽生和金庸相互比较。为此,梁羽生用“佟硕之”的笔名写了一篇《金庸梁羽生合论》(发表在一九六六年香港的《海光文艺》上),详尽分析二人异同。其中有这样两句话:“梁羽生是名士气味甚浓(中国式)的,而金庸则是现代的洋才子。梁羽生受中国传统文化(包括诗词、小说、历史等)的影响较深,而金庸接受西方文艺(包括电影)的影响则较重。”所论颇为中肯。 从一九五四年到一九八四年,梁羽生在武侠文坛上辛勤笔耕了三十个春秋,共创作了三十五种武侠小说,总字数达一千馀万言。一九八四年,梁羽生宣布“封刀”,从而结束了“江湖生涯”,金盆洗手,改弦更张,准备撰写正统历史小说。

我很喜欢他的作品,但他的作品似乎情节有些重复,且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男女主人公最后都会走到一起,都有一个完美结局,这样多了就没劲了。


谁能提供梁羽生简介及作品风格?视频

相关评论:
  • 19249227473梁羽生小说全集小说结构
    温米曼梁羽生的小说作品,构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武侠世界。他的小说,从不同系列中展示出各自独特的主题与风格。以下为梁羽生部分作品的简介,以帮助读者了解其小说结构。【独立成篇】01《女帝奇英传》这一部作品独立成篇,展现了女性在古代历史中的独特魅力与智慧。【大唐系列】02《大唐游侠传》在这个系列中,...

  • 19249227473牧野流星作者简介
    温米曼他对武侠小说的热爱贯穿始终,无论在学校还是社会,都会与人热烈讨论武侠小说的优劣,这为他日后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和独特的视角。梁羽生的作品深受白羽(宫竹心)的文字风格影响,甚至他的笔名“梁羽生”据说是源于“梁慧如”和“白羽”。在“梁羽生小说全集”中,读者可以期待他的作品如何通过笔下的...

  • 19249227473梁羽生个人资料,梁羽生个人资料
    温米曼创作风格 他在1977年应新加坡写作人协会的邀情作演讲时,介绍了自己创作武侠小说所作的努力:一是努力反映某一时代的历史真实;二是着力塑造人物的性格;三是力求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他对武侠小说的态度仍是明智的、公允的。他曾对大陆一度兴起的盲目的泛滥的“武侠热”泼过冷水。 梁羽生[1](1924.3.22~2009.1.22...

  • 19249227473点评梁羽生小说人物(要尽量全面)
    温米曼梁羽生也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他说:“写好武侠小说并不容易,作者只有具备相当的历史、地理、民俗、宗教等等知识,并有相当的艺术手段、古文底子,而且还要懂得中国武术中的三招两式,才能期望成功。”梁羽生认为,要写好武侠小说,撰写者的创作态度应当端正。他在1977 年应新加坡写作人协会的邀情作演讲时,介绍了自己创作武侠...

  • 19249227473梁羽生武侠小说全集的内容简介
    温米曼梁羽生武侠小说全集简介:梁羽生是中国武侠小说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以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著称。全集包含了多部经典武侠小说,多以历史背景为舞台,融合武侠、战争、爱情等多种元素,情节曲折跌宕,人物形象鲜明独特。一、历史背景与武侠融合 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常常以真实的历史背景为舞台,如《天山...

  • 19249227473梁羽生作品顺序目录
    温米曼梁羽生的作品顺序大致按照他创作的时间排列。从早期的《龙虎斗京华》到后期的《风云雷电》,他的作品在风格和主题上都有一定的变化。早期作品如《龙虎斗京华》等,更注重武术技巧和江湖恩怨的描写,而后期作品如《风云雷电》等,则更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和对人性的深入探讨。在梁羽生的作品中,读者可...

  • 19249227473梁羽生的作品
    温米曼《萍踪侠影录》同样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在这部小说中,梁羽生以张丹枫和云蕾的传奇经历为主线,展现了武林中的恩怨情仇。这部小说不仅具有浓厚的武侠色彩,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启示与感悟。总的来说,梁羽生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读者。他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

  • 19249227473梁羽生简介之梁羽生武侠电视剧盘点
    温米曼除了以上两部作品外,梁羽生的《云海玉弓缘》也是一部优秀的武侠电视剧。该剧讲述了云海山庄的少庄主厉胜男与金世遗、谷之华之间的爱恨情仇。剧中的情感纠葛和江湖恩怨让观众为之动容。同时,该剧的武打场面也十分精彩,展现了武侠世界中的英雄气概。总的来说,梁羽生的武侠电视剧以其精彩的剧情、鲜明...

  • 19249227473梁羽生代表作品大盘点
    温米曼梁羽生代表作《七剑下天山》主要讲述了清朝初年,以凌未风为首的天山七剑和反清志士一起为推翻清廷暴政而多方奔走的故事。梁羽生代表作《萍踪侠影录》是梁羽生武侠小说的扛鼎之作,亦是梁羽生本人最满意的作品。《萍踪侠影录》以明朝土木堡之变为时代背景,写忠臣于谦孤军抵抗蒙古的悲剧;并穿插张士诚后裔...

  • 19249227473塞外奇侠传作者简介
    温米曼梁羽生的小说以其深厚的历史知识和诗词底蕴著称,语言富有文采,充满书卷气息。他善于运用章回小说的形式,回目意境深远,情节推进富有韵律感。他的作品人物道德鲜明,情节设计巧妙且深厚,但有些人认为他的小说可能略显“乏味”,这可能源于他坚持的“正统”文人风格。梁羽生本人也承认,虽然他的作品中存在“...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