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状况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魏晋南北朝,儒家的状况是怎么样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玄佛思想兴盛,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受到严重冲击。但中国封建法制儒家化的开端与初步完成也正是在这一时期,玄佛思想对当时的法律制度看不出有任何重要影响。儒家正统法律思想仍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律的指导思想,它的法律化表现在“八议”入律等若干个方面。

汉朝以后,儒学地位下降,在魏晋南北朝时玄学盛行。唐代政权基本上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但是也渗透了道教和佛教。
宋代时发展为理学,尊周敦颐、程颢、程颐为始祖,朱熹为集大成者。后取得官方地位。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都以朱熹的理学内容为考试题目。直到五四运动才取消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1、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主张“礼”,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儒家文化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文化。
2、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他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3、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他的思想集中于《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
4、魏晋之际出现的玄学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的易经,这是为士族辩护的一种消极思想。《周易》、《老子》、《庄子》称之为“三玄”。玄学主张君主无为、门阀专政,主要活动在洛阳。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和竹林七贤。
5、唐朝中期的儒学大师韩愈,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道的观点。
6、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宋初三先生”的胡瑗(安定先生)、孙复(泰山先生)、石介(徂徕先生),是宋朝理学承范仲淹,开张载两宋理学的过渡人物。
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
其核心内容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7、明中叶的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说明它已经走到极端。
8、元朝的邓牧:自称“三教外人”,著书大胆否定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其非君思想,对明清进步思想家有一定影响。
9、明末清初:黄宗羲:在明亡后,隐居著述,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激烈的批判,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反对重农抑商,他的思想震动了当时的学术界,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也有一定的影响。
10、清末民初:儒家学派的法脉传人何子渊以“敢夸才依马 唯骥道南吾”、“同人于野 仁者乐也”、“求真、尚善、包容”等教育思想和理念,作为其哲学旨归,创导新学,摒弃科举。
但又以弘扬儒家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为己任,“师从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与孙中山先生一起,致力驱逐鞑虏,振兴中华。

扩展资料:

在当今世界,儒学的思想价值可以用来为实现各国各地区共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世界新秩序、促进和改善全球治理服务。这是由儒学所具有的本质特性决定的。
儒学在中国产生以后,不仅存在和发展于中国,而且传播到亚洲和世界其他地方,一直传承和延续到今天。
儒学具有持久不衰的生机与活力,有着不断进步的发展前途,也是由它所具有的本质特性决定的。儒学具有的本质特性最主要是四个方面:开放包容,实事求是,经世致用,与时俱进。
儒学具有开放包容的特性,所以它对别的学说能够兼收并蓄、海纳百川,能够在共存之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也就能够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当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产生之时,与它同时并立的还有老子所代表的道家思想、墨子所代表的墨家思想等等。
正是由于虚心向道家、墨家等学说学习,认真从中吸取思想营养,儒家思想才成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首屈一指的“显学”。当它传播到东亚其他地区时,又能与当地的思想文化相融合,促进了东亚文化圈的形成。
当佛学传入中国后,儒学不仅与之共存,而且将其引为自己的借鉴取长对象。这些都体现了儒学开放包容的特性,以及由此具备的生生不息的发展活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儒家思想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人民要论:儒学文化的特性与前途

【摘要】: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衰落,学术界有许多种看法,甚至还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但是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整体社会状况的分析可以清楚的发现:在此期间战争迭起,换代频繁,玄学兴起,佛道广泛传播。在这种社会情况中通过梳理儒学和佛道在斗争中相互融合的错综复杂关系,可以了解到儒学在这个阶段与两汉时期相比,地位不断衰落,但是也形成了新的特质。

【关键词】:儒学 衰落

  魏晋南北朝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动荡不安,多灾多难的时代,战争迭起,换代频繁,政治极其昏暗。但是和它政治上的昏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它思想上的解放。汉代儒学一统天下,处于独尊地位的局面被打破,随着道教的兴起,佛教的传入并且盛行,儒学的发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有人认为儒学在魏晋时期已经被玄学所代替,南北朝时期佛学占主导地位,儒学始终处于衰微状态。其原因以及影响何在,本文即就此问题展开。

  一、魏晋南北朝儒学衰落之由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衰落,首先是和当时的历史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

  在两汉时期,由于中央政府巩固,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相对繁荣,所以作为统治思想的儒学也比较兴盛。但是在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战乱频繁,逃离户籍的流民成为豪族地主的部曲,通过“屯田”和“户调”的租佃制度养育军事首长兼地主豪强的生活,这种方式成为魏晋时期统治者保持其统治的基础。两汉以来的比较固定的编户齐民的政治制度和剥削方式随着社会的动乱以及农民战争的打击而破产,思想意识领域也从汉代儒家学者对古籍图书的章句训诂上转到了魏晋士人的玄虚清谈。而且随着九品中正制的逐渐确立,做官的必须是门阀世族中人,学习经学在政治上已经失去意义,为魏晋玄学代替汉代经学提供了条件。对于魏晋南北朝的世族来说,他们所关心得,与其说是国家得利益,不如说是自己家门的利益。只要自己家族得利益不受影响,即便是“动天下,灭君主”也没有关系。王仲荦先生在《魏晋南北朝史》曾举出很多例子说明这一点:他们“不是不预闻,便是帮助篡位,均以自己门第的利益为转移。”同时由于换代;频繁,政治动荡,士人们觉得自己仁不足以救世,义不足以卫己,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不能不发生极大的变化。他们要么不拘礼法,纵欲放肆。要么归隐田园,还有一些就去追求玄学。普通的百姓在这种情况下,更多的人去皈依宗教,佛教和道教在此时得到了兴盛的发展。

  (二)其次,从儒学本身来看

  (1)经学在汉武帝独尊之后,出现了两种发展趋势:一种是空守章句师说,以至于繁琐迂阔。《汉书"艺文志》云:“后世经传即以乖离,博学者又不思多闻阙疑之意,而务碎义,便辞巧说,破坏形体,说五字之文,至于二三万言。后进弥以驰逐,故幼童而守一艺,白首而后能言。安其所习,毁所不见,终以自蔽,此学者之大患也。”另一个发展趋势是与阴阳五行灾异谶纬之学结合,援引一些自然现象证明事件,以至于荒诞至极。《后汉书"张衡传》曰:“初,光武善谶,及显宗、肃宗因祖述焉。自中兴之后,儒者争学图纬,兼复附以妖言。”之所以能在两汉长期的存在,并非因为它自身的活力,而是取决于社会的需要。统治者需要它来稳定统治秩序,士大夫需要它来充当入世当官的基石。正因为经学的生存要靠社会维系,当社会才出现动荡变化,经学的就收到了冲击。东汉从顺帝之后,自然灾害频繁,政治昏暗。当接连不断的灾祸、死亡、政治的腐朽黑暗出现时,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忧虑和恐惧,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学术理论对此作出较为满意的答复,两汉经学已经日暮途穷。

  (2)儒学理论相对于佛道的滞后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儒佛道三家的理论而言,儒家的理论明显的落后于佛道二教。魏晋南北朝的佛教,其佛教哲学主要是大乘般若学。东晋末年,印度龙树的中观理论传入以后,与玄学理论融为一体,表现了相当高的哲学思维水平。道教虽然形成的时间不长,但由于吸收了道家的玄、道、气等诸多哲学范畴,在哲学思维上,虽不及佛教哲学,但亦有很高的抽象思维水平。道教的著名代表人物葛洪、陶弘景皆以道或玄为体,以气为用,阐述了体用一如的道教哲学本体论。相对而言,魏晋南北朝的儒家理论,却比较滞后。在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的时间里,没有出现一位儒学大家。除了在无神论方面有所发展外,在哲学本体论上,却无多大进展。范缜虽提出“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的质用观,具有体用论的意义,但没有展开充分的论述。比之先秦两汉的哲学,并没有前进多少。比之佛道的本体论,落后了一大截。

  (3)经学社会基础的衰落

  首先,作为官学的经学在东汉末年却得不到官方的支持,东汉朝廷自汉灵帝之后,已经失去了政治上的权威,名存实亡了。公元184年的黄巾大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因镇压黄巾起义的地方豪强更成为其后军阀割据的基础。朝廷内部宦官和外戚之间的斗争进一步激化,最终两败俱伤,地方军阀董卓控制了政府,开启了东汉末年豪强混战的局面。在这样的乱世里,人们的生存都成了问题,学术的研究肯定要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其次,经学作为一种知识传承体系,在古代社会的经济条件下,除了需要皇权的支持之外,还必须有一个充裕的经济基础和经学知识分子群体,而东汉末年的两次党锢之祸沉重打击了知识分子群体,社会的大动乱有打击了经学赖以生存的经学世家。

  (三)此外,士大夫的晋升之路也被堵塞

  东汉后期,士大夫通过察举征辟入仕的道路出现了障碍。一方面,外戚、宦官为了扩充实力,逐渐将察举变成了拉帮结派的工具。另一方面,汉灵帝办鸿都门学,公开卖官,彻底否定察举制度,对士大夫的打击尤其严重,传统的价值观念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儒家学者对儒学本身失去了信心。

  三、魏晋南北朝儒学衰落的影响

 (一)对儒学自身学术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魏晋南北朝儒学最大的变化在于已经开始融合佛道的一些特质,形成了较早的义理之学,对宋明理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佛教在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之后,儒学不得不受到它的各方面的影响,儒学对佛教的吸收,不仅表现在充实、丰富了自身的思想内容,而且更表现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儒学的思维方法和修行方法。就思维方式来说,中国佛学重视心性本体论,使这个时期的儒学开始出现了传统儒学所不曾出现的不谈论本体,而是倡导天人合一的心性本体论,开始关注个人的生存价值。此外在思想方法上,后世儒学家十分注重体用范畴,以探讨本体和现象的关系,在休养方法上,儒学家的“主敬、主静”的方法的实行,也和佛教的影响分不开。

  (二)对解放思想起到了积极影响

  两汉封建专制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通过经学确立了一整套封建伦理纲常和统治秩序。它既是现实政治的原则,也是统治思想和伦理规范,极大的限制了人们身心自由。然而随着东汉后期社会危机的发展和各种关系的混乱,人们开始意识到,这种规范其实并不如统治者所宣称的那样是绝对和永恒的。于是对它们的怀疑和批判就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普遍的思想倾向。在这一点上,东汉后期社会批判思潮也经开始,到了魏晋时期,“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成为了一种风尚。当时的学者对名教多不以为然,比如“竹林七贤”的阮籍就作《大人先生传》,把循规蹈矩,唯礼是从的儒生比作裤裆里的虱子。这种轻视礼法进而发展为非圣无法,出现了鲍敬言的《无君论》,把魏晋时期的批判思潮推到了极端,对隋唐时代思想的开放由重要的意义。

  总而言之,儒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被打破独尊地位,处于衰落之中,但是儒学的传统并没有中断。正因为这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儒学以及之后的隋唐儒学经过曲折的发展过程,成为上承两汉经学,下启宋明理学的重要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班固:《汉书》,《艺文志》,三秦出版社2004年版。

  [3]范晔:《后汉书》,《张衡传》,中华书局1999年版。

  [4]〔清〕顾炎武:《日知录》,《正始》,中华书局1999年版。

总的来说比较好,有了前面的“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铺垫,那时人们的主要思想基本上都是儒家的。在孝文帝改革的时候,也提出了一条“要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习/学汉礼)”。可见当时儒家的发展状况还是比较好的。

这个儒家思想在魏晋时期发展停滞不前,那个时候盛行玄学,很空,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

这段时间人们都喜爱谈论老庄的道家玄学,儒家思想在这一时期发展低迷。。。

只可以有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状况视频

相关评论:
  • 17749249016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如何?
    陶希爸2、战国时期——孟子思想的发展: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虐民”“暴民”。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3、西汉——董仲舒的新儒学成为统治思想: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于百家,建立起具有神学...

  • 17749249016谈谈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儒家思想主导地位确立的表现?
    陶希爸4. 政治影响:西域地区的统治者开始采取儒家思想来管理和治理该地区。他们学习儒家经典,将儒家思想应用于政治和社会事务,以提高统治效能。儒家思想成为了西域政治和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之,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地区逐渐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并接受了它,儒家思想在该地区确立了主导地位。这对于中原...

  • 17749249016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包括①受佛教、道教冲击失去正统地位...
    陶希爸B 此题主要考查对传统主流思想演变的了解。根据所学知识,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儒学受到佛教和道教的冲击,但是并没有失去正统地位,但是在这一时期儒学吸收了道教和佛教的一些思想,形成魏晋玄学,儒家的一些学说被北方一些少数民族统治者说接受。宋代开始出现“三教合一”,明代才明确提出。因此答案为B。

  • 17749249016儒家思想儒学从产生到发展,繁荣,鼎盛,衰落的过程
    陶希爸1.创立:春秋时期,孔子 提出“仁”“礼”思想。2.发展: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仁政” “民贵君轻” ; 荀子,对“礼”深入讨论 3.重创:秦朝,秦始皇焚书坑儒。4.正统: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5.冲击:魏晋南北朝,三教并立(佛道儒)6.成熟:宋明时期,儒学逐渐吸纳佛教和道教的...

  • 17749249016为什么儒学在魏晋南北朝会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主流思想
    陶希爸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 2、思想来源:儒学+佛教思想+道教思想 3、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陆九渊;明朝—王守仁(王阳明)4、主要内容:程朱理学: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伦理道德;把握“理”...

  • 17749249016儒家人物魏晋南北朝时代
    陶希爸司马筠、卞华、皇侃、沈文阿、沈洙等学者,他们的学术活动和思想交流,推动了儒家理论的深化和地域性的发展。全缓、张讥、沈不害等虽未有突出的学术著作,但他们在学术环境中的存在,无疑也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广泛传播和接受。总的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儒家人物们,以各自的学术贡献,共同构建了那个...

  • 17749249016儒学新思想为什么会在封建专制高度繁荣的明清产生?
    陶希爸儒家思想的演变,根据不同的时代也有着不同的发展。在春秋时期,儒家思想应运而生,在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蔚然大宗。到了秦朝的时候,由于秦始皇和项羽所做的事情是儒家思想遭到打击。到了西汉的时候成为了正统思想,不过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也面临着挑战。直至隋唐时期三教合一,在到了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又...

  • 17749249016秦汉魏晋南北朝儒家思想传承特点
    陶希爸文化上:秦王朝焚书坑儒,钳制思想文化领域;汉王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魏晋南北朝时期特点一、社会大分裂 魏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除西晋短期统一以外,魏晋南北朝多数时间处在分裂割据状态,或三国鼎立,或南北对峙。南北对峙下的南方和北方,又时常呈现不同的分裂割据局面...

  • 17749249016论中国古代法律儒家化的历程?
    陶希爸中国法律的儒家化运动由董仲舒等人发起,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两汉时期,这是儒家思想法律化的开始阶段。春秋时期的判决是中国法律儒学的开端。二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是中国法律儒家化的深入阶段。在这一时期,儒家思想开始渗透到立法领域,掀起了古典注释的高潮。这样的法律与原法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 17749249016儒学的发生、发展大致经历了哪几个时期
    陶希爸儒学的发生、发展大致经历了六个时期:1。先秦为儒学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2。两汉为儒学经学化的时期;3。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为儒学的玄学化和儒释道三教融合的时期;4。宋明为儒学理学化的时期;5。清代为儒学的综汇期;6。五四以后为儒学的重构时期,亦即现代转型时期。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