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经济全球化弊大于利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辩论赛经济全球化利弊~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潮流的大势所趋,符合经济的发展规律。在经济全球化中,世界各国之间相互依存,各取所需——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获取廉价的劳动力和各种原料,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中得到高新技术和巨额资本,两者缺一不可。在经济全球化中,中国大开国门,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道路,在经济发展中注入新的活力,使中国涌入了世界经济大潮中。虽然,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中是最大的赢家,发展中国家很难谋求自主发展,且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但在这场席卷全球的大潮中,我们也谋得了发展的良机,一次又一次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光彩。所以,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是利大于弊。

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

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国内外研究者做过多种表述,从比较严格的经济学角度来定义,一般可以解释为这样一种经济现象:由于世界各国相继取消或放松对商品、劳务、资本和技术等方面国际流动的管制,各国间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日益加深,进而导致全球范围内各种生产要素价格趋同。

(一)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地位和主要原因

进入80年代,伴随着全球经济自由化和市场化改革,各国的贸易和投资联系空前加强。自1980年至1996年,全球贸易规模几乎增长了两倍。全球贸易额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1985年占29.8%上升到35%。80年代初至1996年,国际资本流量年均增长率高达20%,远超过国际贸易约5.5%的年均增长速度。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是这一时期经济全球化最重要特征之一。1996年,全球跨国公司提供了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40%。与此相关,在过去10余年里,世界国际直接投资年均增长近30%。经过大规模的跨国兼并和重组,在许多重要的生产领域,跨国公司已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甚至唯一的生产组织者,它们将整个世界纳入其统一的生产和销售网络。

可以认为,当前的经济全球化,是过去20年里世界范围内的技术进步和各国社会经济变革的综合反映。

首先,新技术革命的成果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物质基础。高新技术的产业化使许多原本并不存在的市场迅速浮现,同时也为各国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商业机会。特别是80年代以来现代通信业的革命(互联网络的迅速商业化运用),大大降低了国际间的通讯费用和交易成本,成为推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因素。

其次,全球性的非管制化与市场化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经济全球化的制度障碍。80年代初,整个世界进入了一个更加注重市场作用的非管制化时代,各国在取消贸易和资本流动管制方面迈出了相当显著的步子。1970-1997年,取消经常项目汇总管制的国家由35个猛增至137个,其中大部分是80年代以后完成的。另据统计,1991-1997年,在世界各地,对管制外国直接投资的条例进行了570次自由化的修改。毫无疑问,无论是各国内部的市场化改革,还是贸易和投资领域管制的解除或放松,都意味着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一个更有利的制度环境。

再次,国际金融市场的深化与创新,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技术条件。8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不仅交易的制度环境日益宽松,且各种新型的金融工具与交易技术不断涌现。这些创新,加上电子计算机远程终端的广泛运用,加快了交易速度,从而为资金在国际间的快速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此外,近10年来,发达国家投资基金的大规模海外扩张,加速了国际资本流动,并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7个主要发达国家机构投资者用于国际投资的资产比重已从80年代末的7%增至90年代中期的10%以上。

最后,以关贸总协定(后改为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代表的国际经济组织和协调机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始于80年代中期的乌拉圭回合,与过去历次谈判主要限于商品关税减让和非关税壁垒拆除等议题不同,将谈判议题扩大到了包括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市场准入、反倾销规则和建立多边贸易机构等在内的许多新领域。经过近8年的艰苦谈判,各国终于在上述方面基本达成一致,从而为更加广泛的贸易自由化确立了基本框架。作为金融自由化的主要倡导和推动者,80年代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发挥了更加积极的作用。到90年代中期,世界2/3以上的国家已经实现了经常账户项下的可兑换。同时,所有发达国家已完全取消资本交易的汇兑限制,许多发展中国家对于资本账户的开放也开始越来越积极。近两年来,对于经济全球化具有重要意义的两项多边协定的谈判业已取得明显进展。其一是《全球金融服务贸易协定》。该协定已从1999年3月1日起正式生效,并有首批52个国家宣布加入。其二是世界多边投资协定。这一主要由经合组织成员国参与、被认为是旨在制定“单一的全球经济规则”的协定,目前正在谈判之中,估计不久也将面世。
(二)经济全球化的代价

经济全球化在给各国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

代价之一: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将成为一种常态。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空前加强。不少国家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已超过30%,个别国家达到了50-60%。在这种环境下,经济波动和危机的国际传染便成为经常性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任何一个国家的内部失衡都会反映为外部失衡,进而很快影响到与其具有紧密贸易和投资关系的国家,最后极有可能将所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引入失衡与危机的境地。1997年泰国的汇率危机,很快传染到整个东南亚地区以及韩国和日本,从而形成严重的地区性金融危机。随后又波及俄罗斯和拉美地区(一度包括美国),形成了事实上的全球性金融动荡,便是危机传染效应的最新例证。

国际游资的存在是全球经济不稳定的重要根源之一。作为一种超越国界的巨大的金融力量,国际游资一次又一次地扮演了全球性金融动荡的制造者或推动者,扮演了危机传染的主要媒介物。在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的今天,尽管仍然可以继续探索各种有效监管措施,但对国际游资的完全控制则是不可能的。

代价之二:各国经济主权的独立性正面临日益严峻的考验。欧盟经济体发展的历程表明,随着一体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各成员国经济主权独立性则不断下降。从早期的关税同盟、统一农产品价格、汇率联合浮动,到单一货币欧元出现以后的统一金融政策(1999年1月欧元利率区启动),无不说明各成员国的财税和货币主权已逐渐让渡给超国界的欧盟协调机制。而这种经济主权的让渡曾经使许多成员国付出不小的代价,甚至多次危及欧盟经济体的存亡。

对于欧盟以外的世界其他国家来说,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其经济主权(特别是在财税和货币政策方面)的独立性,同样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这种考验大致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经济主权的主动让渡。从关贸总协定的历次减税和贸易自由化谈判,到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为了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被迫进行的经济调整,都是一定程度上的主权主动让渡。另一种是跨国私人经济力量对经济主权的侵蚀。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跨国公司。由于跨国公司的战略目标很少会同东道国的经济发展目标完全一致,因而,它们对于东道国为了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采取的许多政策措施,经常表现出一种本能的抵抗和规避。跨国公司在国际间进行了大规模资金转移,对东道国货币金融政策的消极作用同样是不可低估的。显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大量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国家,在这方面付出的代价,是应当引起人们高度重视的。

代价之三: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如前所述,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一个全球范围内的市场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竞争创造了效率,同时,也使财富越来越向少数国家或少数利益集团集中,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据世界银行统计,1983年,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高收入发达国家的2.4%,即后者等于前者的43倍;到了1994年,这一比例降低到1.6%,即后者为前者的62倍。造成这种差距扩大的具体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两个因素不容忽视。其一,经济全球化的利益分配不均衡。虽然几乎所有参与全球化过程的国家在不同程度上从中受益,但并不意味着利益均沾。因为事实上,作为资本和先进技术的主要拥有者,发达国家总是处于全球化的中心地位。这种相对优势,使它们在价格制定方面具有主动权,在与发展中国家进行交换时获得更多的利益。其二,名义汇率下降,导致国民生产总值名义值减少。由名义贬值引起的实际贬值,又将导致贸易条件的恶化,进而在国际交换中付出更大的代价。

一、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
  1、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各种生产要素,尤其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为各国充分利用全球的统一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了条件
  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大多起步较晚,面临着资金不足的难题。发达国家由于国内市场饱和,急需为多余资金寻求出路。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有力地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据统计显示,自一九九三年起,中国已连续七年成为吸收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2004年,我国合同利用外资额为1534.79亿美元。2005年中国吸引外资为724亿美元,仅次于英国和美国,名列世界第三,极大地解决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瓶颈。有关专家甚至认为,中国在2006-2010年间每年可能将吸引外资1000亿美元。此外,国内外经济学家也通过了实证分析,证明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资金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经济学家Naughton指出,正是借助了源源不断的外资,中国才建立了一个庞大的面向出口的制造业部门。也正是这个部门,在中国外贸扩张和企业制度创新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
  近年来,我国国内资源短缺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除煤之外,大部分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大宗矿产已不能保证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严重的资源瓶颈迫切需要中国充分利用世界资源。经济全球化使得中国得以通过国外资源弥补国内资源供求的缺口,通过参与国际分工来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优化配置。
  2、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国进出口的不断增长,有利于产品结构的改善
  进出口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尤其是出口,更是被人们称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之一。2004年上年,中国的出口总额已经超过日本。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发表的最新全球贸易报告,2006年中国的出口总额为9690亿美元,稳居世界第3位。另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所吴振宇等人的最新研究成果“外贸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定量分析”,自1997年以来,中国的出口对GDP的平均贡献率大致在14% 左右,进口对GDP的贡献率大致在10% 左右。
  中国出口在世界上位次的变化并不单纯是数量上的变化,而且还内含着质量上的重大变化。在对外开放初期,中国出口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初级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超过了50%,可到2004年,这一数据已下降到8%。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更是持续上升,到2005年已经超过92%。这种出口结构的变化表明,中国制造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之一和世界最主要的加工中心。
  3、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国内竞争和国际竞争,带来了先进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管理经验,有利于中国企业的发展壮大,为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开辟了道路
  竞争促进了优胜劣汰,加速了企业的成长。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我国企业不断借鉴外国经验,结合自身的特点,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经济全球化引发了国内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借鉴、思考和创新,使我国企业的素质不断提高。海尔、TCL等大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向跨国经营发展。国内跨国企业的发展提高了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并创造了可观的外汇收入。
  4、经济全球化产生技术外溢效应,有利于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为经济的增长创造动力
  经济全球化将大批跨国公司带入中国,又通过中外合资、中外合作过程中有约定的技术转让、国产化等正式形式而实现技术外溢效应。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其它非正式形式,如员工培训、技术人员流动、产品摹仿等,也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科技人员的整体实力。有的学者甚至提出了科技全球化的概念。科技全球化本身就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国经济的发展水平不仅仅取决于本国的科学技术知识供应状况,而且取决于整个世界范围内的科学技术知识供应状况。世界范围内研究与开发的溢出效应也能使发展中国家能够分享一部分科技全球化收益,而且有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更有可能通过积极参与科技全球化进程而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科学技术差距。
  5、经济全球化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机遇
  经济全球化本身就是市场经济的结果。中国的市场经济虽然已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程,但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国内市场进一步开放,地方保护主义得到了更有效的控制。政府职能更是从对微观经济的直接干预向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和有效率的市场转变。国内竞争政策得到进一步肯定,公平的市场准入更为有效的实施,市场信息更为有效的发布,国内竞争规则和国际进一步接轨。
  6、经济全球化带动了金融全球化,大大提高了世界金融市场的效率,对有效地配置资源和中国金融体制的深化起了促进作用
  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总体上也将促进我国金融体系素质的提高。中国金融改革的进程,也将会随着对外开放而加快,中国金融业将更快地获得一个自主的良好发展环境。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带动了信托需求的不断增长,国内的金融监管体制也进一步完善。
  二、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
  1、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经济、科技安全提出了挑战
  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主要在发达国家的主导下展开,发展中国家相对处于被动地位,必须遵守已有的国际条约、协定和惯例。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为了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获得经济全球化给各国带来的好处,有时甚至还被迫主动对经济管理权限做出某些让步,其直接结果即造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活动受控于发达国家。在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加的同时,金融资本进一步国际化。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国际金融市场,使资本能够快速地从一地转移到另一地。我国稍不谨慎,加之原有金融体系不完善,就会使金融安全受到巨大威胁。有时某一个金融机构或国家出现危机,就会在整个全球金融体系中引发连锁反应,引发可怕的金融风暴,间接导致我国的经济动荡。亚洲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环境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反面。“有增长无发展”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极其常见的现象。许多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或外资企业在中国转移高污染产业,直接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如果一味追求高增长而忽视了环境,那将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同时,由于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加强科技安全、积极跟踪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保守我国的重大科技秘密是十分必要的。科学虽然是无国界的,但是科技能沟带来的利益却是有国界的。目前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我国国家科技秘密管理体制也在发生变化,科技秘密面临着对外开放和政府管理体制转变的双重挑战,其复杂性和难度是空前的。
  2、对我国人才资源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加大了竞争,发达国家的企业原本就有较为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而且它们来到中国后,为了迅速打开市场或巩固已有的阵地,大多实行了“本土化”战略。这种“本土化”战略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人才的本土化。这一现象的直接后果就是抢走了大批优秀人才。
  3、经济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经济摩擦,可能对国家关系产生不利影响
  根据国际经验,一个国家,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在融入经济全球化、经济崛起和出口迅速增加的过程中,往往会遭遇较多的国际经济摩擦。如美国和日本的纺织品和服装的贸易战从20世纪60年代一直打到90年代初;钢铁贸易战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一直打到现在;彩电贸易战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一直打到80年代初期;机床贸易战从70年代后期一直打到90年代初期;汽车贸易战从80年代初期一直打到90年代中期;半导体贸易战从80年代中期一直打到90年代中期……中国在近几年由于大量的贸易顺差,也遭到了报复,经济贸易摩擦不断。有时贸易摩擦可能升级,影响国家关系。如何面对日益频繁的中外经济摩擦,防止贸易摩擦的扩大化,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摆在中国面前的一大挑战。
  三、中国的对策
  1、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其利大于弊,中国要积极、主动地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当中
  当今世界曾出现一种反经济全球化的倾向,其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新的盘剥。国内也有相应的反经济全球化的言论。可是纵观日本、韩国等以出口导向为基础而迅速壮大的国家的经验来看,只有敢于面对经济全球化,一个国家才能不断强大。中印两国刚开始现代化时,贫困程度都差不多,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两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极为相近。但自此后,印度被中国远远地抛在后面。阿马提亚•森(印度经济学家)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在经济上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对外开放政策,趋利避害,与全球化潮流齐头并进。历史昭示未来,中国过去的和平崛起得益于经济全球化,中国只有继续融入全球化,才能不断前进。
  2、实施双向开放,将“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相结合
  就“引进来” 战略而言,我国要继续合理、有效地引进外资,使我国的综合国际竞争力大大提高,为国家经济安全提供强有力的物质基础。但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外资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获得了我国的资源和某些控制权,如果国家政策对某些外来投资不加限制,外来投资就很容易形成垄断,影响甚至威胁国家经济安全。政策及税收优惠是吸引外资的必要条件,而过度的优惠政策将导致明显的市场扭曲和寻租,不利于内外资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我国已经加入了WTO,虽然经过几年的大幅度调整,但是外资政策仍然存在某些问题和缺陷,一些外资政策仍然与WTO规则不相符,特别是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严重影响了对外资的引进。因此,我国应该按照自由化原则继续加速国内外资立法的修改,消除仍然存在的黑箱操作,确保外资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的透明度。同时,我国还应加强对外资活动的监管,完善税收政策,加强对外资企业纳税的管理,防止税收流失。
  就“走出去” 战略而言,政府部门要为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优质服务,尽量简化审批手续,继续与其他国家签署双边投资保护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降低国内企业对外投资的政策风险和成本。国内企业应该进一步树立全球化经营的理念。目前中国的经济,放在世界范围内定位,还是一个“制造大国,品牌小国”。所以,企业要不断提高品牌意识,提高中国产品的知名度。国内企业还应该申请国际认证及贸易对象国的认证,取得通往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以规避技术性贸易壁垒,在竞争中加强收集和研究各国和国际组织的技术法规、标准、检验与认证制度,把与企业出口商品相关的内容加以吸收,并制定到自己的产品标准中去,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产品具有了穿透对方技术壁垒的能力。
  3、我国政府应该大幅度增加对教育科研的投资,加大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引进、培养的优惠政策,搭建人才发展平台,给企业一个良好的环境
  企业自身也应该不断地改善内部工资、奖金、福利等物质待遇,以公正合理的薪金,完善优厚的福利留住关键人才,提高员工的积极性,着力塑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企业文化氛围,造就能令人心情舒畅的、有助于激发和释放创新能力的宽松环境,增强企业人员对企业的情感、归属和成就寄托以及团队的合作精神,加强对跨国人才的培养,重视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为跨国经营打基础。除了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外,企业还应致力于开发和完善独特的人才培养机制,形成终身学习、永恒成长的能力提高机制。跨国企业更应该利用国外当地的人才资源,实行人员本地化这一西方国家已普遍采用的战略措施,以不断增强自身实力。
  4、我国应有步骤地开放证券市场,积极地实现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加大对短期国际游资的监管,对快速进出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游资征收惩罚性税收,鼓励长期的投资,强化对商业银行放贷的责任制约束,扩大内需,培育国内市场;鼓励银行实行混业经营,进一步降低金融风险;加强货币的区域合作,增强共同应对大规模金融危机的能力。
  5、经济全球化要求政府不断转变职能,提高驾驭宏观经济的能力
  政府要朝廉洁政府,透明政府,效能政府,责任政府和法治政府的方向改进。中央地方各级政府要积极推进政府改革与创新,改进政府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改变施政理念和施政风格,进一步削减行政审批权,建立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等。政府还必须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建立电子政府和实现网上办公,进一步推动政务公开。

辩论经济全球化的利弊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是双面的,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下面是我对经济全球化弊大于利的观点:
1. 工作机会流失:经济全球化导致了许多工作机会的流失。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许多企业为了追求更低成本的生产环境,会将工作外包到其他国家,这使得一些国家的工作岗位减少,尤其是一些低技能的工作。这可能会导致一些国家的就业市场受到压力,社会稳定受到威胁。
2. 收入不平等加剧:全球化过程中,虽然一些人的收入可能会提高,但是许多人可能会落后。全球化通常使富人更富,穷人更穷,加剧了收入不平等的问题。全球化带来的竞争压力可能会导致一些公司为了降低成本而压低工资,使工人的生活水平下降。
3. 资源分配不均:全球化可能会导致资源的分配不均。一些国家因为其地理位置、资源丰富程度等原因,可能会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利益,而其他国家可能会被边缘化,导致资源分配的不均。
4. 环境问题:全球化使一些国家的发展更加迅速,但是这也可能会导致环境问题。例如,一些国家为了追求经济发展,可能会大量消耗自然资源,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5. 社会文化冲突:全球化可能会导致社会文化的冲突。随着不同国家的文化交流和相互影响,一些国家的文化可能会被其他国家侵蚀,导致本土文化的消失和价值观的冲突。
综上,经济全球化虽然带来了一些好处,如促进经济增长、增加贸易等,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工作机会流失、收入不平等加剧、资源分配不均、环境问题和社会文化冲突等。因此,我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弊大于利。

这阵的美国经济危机导致世界经济危机;1930年左右的大经济危机全球受损,苏 联因为实行计划经济没加入经济全球化趋势因此幸免了。。。
但是即使这样也站不住脚啊,因为这个辩题本身就有问题。

经济全球化长期是有利的,短期是有害得,它会根本上破坏弱国脆弱的经济,使得穷国更穷,富国更富。
有以上的论点,举例子很容易了。反而对“经济全球化有利”方来说例子更难找一些。


辩论,经济全球化弊大于利视频

相关评论:
  • 18661775008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胥促友我是学国贸的,正好在学这门课,应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不论如何影响中国的经济建设,中国都应敞开大门,适应这一趋势,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上发挥自己的优势,把握其中机会,面对各种挑战,至于现在的影响是如果可以看一下这篇文章:经济全球化的代价 经济全球化在给各国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

  • 18661775008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有利无害吗
    胥促友2、负面影响:导致世界贫富分化现象更加严重;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这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3、总起来说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是利大于弊。对发展中...

  • 18661775008经济全球化对减少贫困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胥促友我以为弊大于利。经济全球化意味着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再一次大扩张,资本是天生逐利的。资本或许在绝对标准上提高了贫困家庭的生活水平,但在事实上相对地拉大了贫富差距,并会抑制贫穷者的发展机会。各国政策上或许可以引导,但要知道,主导这个世界的是发达国家的大企业主大资产阶级,发展中国家想要维护...

  • 18661775008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要却具体客观,有说服力)
    胥促友(2)同时也应看到,目前的经济全球化是在旧的世界经济秩序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这也使得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3)我们既不盲目的赞同或反对全球化利大于弊的论断,也不轻率一般的赞成或反对全球化弊大于利的论断。 经济全球化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来说,...

  • 18661775008为什么经济全球化利大于弊
    胥促友目前,经济全球化已远远超出经济领域,正在对国际政治、安全、社会和文化等领域产生日益广泛的影响。全球化的积极作用主要有:(一)促进发展模式创新。全球化促进生产、资源、人员、贸易、投资和金融等生产要素全球优化配置、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跨国公司已发展到在全球布设研发、生产、销售链条的全球公司阶段...

  • 18661775008中国企业如何面对"全球化" 这个毕业论文题目,求论文 !!! 345200965@qq...
    胥促友现在大家都在谈全球化,我想今天的讲座从一个问题开始。为什么说是全球化阴影呢?因为大家都在谈阳光,所以说阴影是对全球化的反思。我有一个基本的观点,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弊大于利,风险大于机会。全球化的主导是美国,中美的战略利益对立的,基于利益上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尽管冲突形式可以多样。对于...

  • 18661775008哲学的角度来讨论经济全球化问题
    胥促友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经济转型充满了动荡和起伏,加速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我国的经济主权。(2)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要求我们既要抓住重点,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有利有弊,但利大于弊。

  • 18661775008辩论:全球化不能给我国带来经济发展,我是二辨 求问题 好的另有重谢...
    胥促友明显的贫 富不均,给我国赶超发达国家增加了难度。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不平等难以避免 当前,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中央作出参加WTO的决定是英明正 确的。这是因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脱离世界经济而单独发展。 我国加入WTO从总体上看利大于弊,而且加入得越晚,付出的代价就...

  • 18661775008全球经济化对于发达国家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胥促友全球经济化对于发达国家是利大于弊,帮助发达国家扩大贸易规模,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形成,使国际贸易增长迅猛,其增长速度已大大超过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在国际贸易的强劲发展势头中,美、欧等发达国家成为最大的受益方。乌拉圭回合谈判以来,发达国家就一直是多边贸易谈判的...

  • 18661775008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中国的机遇大于挑战?(辩论)
    胥促友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挑战:1.金融危机的风险增大;2.环境污染不容忽视;3.民族工业的形势严竣;4.人才争夺处境尴尬。对中国来说是利大于弊! 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促进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