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 佛学思想

来自:志趣爱好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天龙八部》的佛学思想是如何在这部书里表现出来的?~

其实你根本不懂《天龙八部》,它本来就是一部写佛学的书,在金庸的所有书里都有佛学思想,而尤以《天龙八部》为首,我只是无法找到他的内涵罢了。回答:你可以去看一下“倪匡谈金庸”,或者金庸给《天龙八部》写的序,你就明白了

金庸《天龙八部》背后深厚的佛学背景

  说到金庸作品中的佛学思想,实在是不胜枚举,而其中又以天龙八部为盛。“天龙八部”本身就是一个佛教用语,金庸在作品前言中也提到“许多大乘佛经叙述佛向诸菩萨、比丘等说法时,常有天龙八部参与听法。如《法华经•提婆达多品》:‘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彼龙女成佛’。‘非人’,包括八种神道怪物,因为以‘天’及‘龙’为首,所以称为“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这八种神道精怪,各有奇特个性和神通,虽是人间之外的众生,却也有尘世的欢喜和悲苦。这部小说里没有神道精怪,只是借用这个佛经名词,以象征一些现世人物。”
  陈世骧先生曾经概括过,他说《天龙》中“无人不冤,有情皆孽”。确实,细想起来的确如此。段誉少年多情,可所遇少女竟然都是妹妹,不想要的爱情追逐着他,而钟情之人却对他不理不睬;虚竹自幼立志做个好和尚,却被逼不断犯戒,终被逐出少林,自幼失怙,终于见到爹娘却转眼间又见爹娘身死;乔峰一直竭力抗辽,却未料自己竟是契丹人,难得寻得心爱之人,却亲手将她杀死。最佳体现其实要数反派慕容复了,空负大志,却一事无成,机关算尽却换来一场空,终落得精神失常的下场。书中人物正像书名“ 天龙八部”所揭示的那样,各有各的痛苦,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而致使他们难以解脱的,就是他们的执念与欲望。他们执着于人类的贪、嗔、痴,紧守欲望不放,深受凡世之苦。这里深刻反映着佛学的思想。
  佛说:苦由爱欲生。纵观书中人物莫不是为爱欲而苦。先看段誉,书中写到“段誉受无量剑和神农帮欺凌、为南海鳄神逼迫、被延庆太子囚禁、给鸠摩智俘虏、在曼陀山庆当花匠种花,所经历的种种苦楚折辱着实不小,但从未有如此刻这般的怨愤气恼。”“他内心隐隐约约的觉得,只因为他深慕王语嫣,而这位姑娘心中,却全没他段誉的半点影子”,从此之后,这位娇生惯养的大理国皇帝、皇后的心肝宝贝就好象尾巴一样,天天跟随在王姑娘的身后,盼望着能多看王姑娘一眼也好。面对着王姑娘对慕容复的绵绵情意,和对自己的无视,他一时觉得意趣索然凄凉哀怨,一时又想着如若能为王姑娘死了从而能在王姑娘心中留下段誉这个名字也是好的。一路上受尽相思之苦,最后险些为之送命,却一直舍不得离去。反观他对钟灵和木婉清两位姑娘,真可以说得上是“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虽说不上毫不挂怀,但痛苦却是没有的,这可以从他得知钟灵和木婉清是他妹妹之后的反映中看出来。这是为什么呢?完全是因为他对王语嫣爱情的执念。欲望产生痛苦,无欲则无痛。再看大反派慕容复这个典型。也许他曾经是个开朗快乐的少年,但长期的教育使他秉承了家族志向――光复大燕。他机关算尽,不惜出卖爱情、友情,他不顾尊严廉耻,只为复国。书中所说最好“他一生营营役役,不断为兴复燕国而奔走,可说从未有过什么快乐之时。别人瞧他年少英俊,武功高强,名满天下,江湖上对之无不敬畏,自必志得意满,但他内心,实在是从来没感到真正快乐过。”以至西夏皇宫之中被问到他何时最快乐时竟张口结舌了。复国的欲念在他心中根植太深,以至他幻想破灭后竟精神失常了,或者说他又坠入了另一个幻想世界,终是难以解脱。回想慕容复初次出场聋哑谷破珍珑时,金庸就曾借慕容复自己之口交代过他的结局“我慕容氏天命已尽,一切枉费心机。我一生尽心竭力,终究化作一场春梦!时也命也,夫复何言?”。可以想见,以慕容复之智,他慕容氏一直所做之事只是春秋大梦,他岂有不知?只是他只有在神志昏迷之时才会将他深藏于心底的恐惧痛苦脱口而出。慕容复真是一个悲剧人物,他心底有着怀疑与担忧,但仍像飞蛾扑火一样投身其中,因为在他身后催促他的是比什么都巨大的复国的欲望。
  《天龙》之中的人物各有各的欲望,因此也各有各的痛苦,篇幅所限,也就不一一罗列了。他们的痛苦可归结于他们自身的追求,而他们人生之际遇,又隐隐透出因果报应的理念。《天龙》确是一部浸透了佛家思想的小说。最后,以一首港版“天龙”电视连续剧的主题曲作为结束:
  吞风吻雨葬落日未曾彷徨欺山赶海践雪径也未绝望
  拈花把酒偏折煞世人情狂凭这两眼与百臂或千手不能防
  天阔阔雪漫漫共谁同航这沙滚滚水皱皱笑着浪荡
  贪欢一刻偏教那女儿情长埋葬
  笑你我枉花光心计爱竞逐镜花那美丽
  怕幸运会转眼远逝为贪嗔喜恶怒着迷
  责你我太贪功恋势怪大地众生太美丽
  悔旧日太执信约誓为悲欢哀怨妒着迷
  啊舍不得璀灿俗世啊躲不开痴恋的欣慰
  啊找不到色相代替啊参一生参不透这条难题

天龙八部,佛经中经常提到的,通常都是在佛讲经说法的时候来听经闻法的。天龙鬼神,就是在人以外的其他六道众生。同样有苦,有寿命,天众龙众都有寿命,虽然长,比人类的寿命长不知道多少倍。但是终有死亡的时候,然后继续在六道中轮回。
另外因为天龙等众有神通,所以天龙等八部等众也在很多时候作为佛道护法出现。
末学个人的理解

T随便。太阳。

天龙八部又叫“龙神八部”、“八部众”,是佛教中八类护法天神。具体如下:
1、天众。天即天人,如护持佛教的大梵天,帝释天,四大天王,大功德天,韦驮等二十诸天即是。
2、龙众。即掌管兴云降雨的神。《华严经》中载无量诸大龙天,如毗楼博叉龙王、娑竭罗龙王等,莫不勤力,兴云布雨.令众生热恼消灭。
3、夜叉。为梵文YaKsa的音译,意思为“能啖鬼”、“捷疾鬼”、“勇健”、“轻健”等。音译又作“阅叉”、“药叉”、“夜乞叉”;译云:能啖鬼”谓食啖人也。又云“伤者”、谓能伤害人。《法华玄赞》卷二云:“夜叉,此云勇健,飞腾空中,摄地行,类诸罗刹也。”《维摩诘经注》卷一说夜叉有三:“一在地,二在虚空、三天夜叉也。”这原本害人的恶鬼经过佛教的感化,终于弃恶扬善,担当起持护正法的宏伟重任,成为佛教护法神的一支。
4、乾闼婆。是香神或乐神。原为婆罗门教崇拜的群神,《阿闼婆吠陀》说有六千三百三十三个。据称是奉侍帝释天而司奏伎乐之神。《智度论》卷十称:乾闼婆王“至佛所弹琴赞佛,三千世界皆为震动。”乾闼婆是佛教中欢乐吉祥的象征。佛教传入中国后,又出现了中国化的乾闼婆,这就是敦煌壁画中的飞天。飞天都是天女形象,体态丰满,飘带飞扬,凌空飘荡,手挥琵琶,奏鸣天乐,鼓乐歌赞于诸佛之间。
5、阿修罗。原为一种恶神。阿修罗有容貌丑陋之义,佛教将此收为护法神。
6、迦楼罗。金翅鸟,其大无比,两翅相去三百三十六万里!此鸟以龙(蛇)为食,可除毒蛇害,有益于众生。在有的经典中,迦楼罗被认为是佛陀头上的一个护法神——大鹏金翅鸟。这位护法神,在中国的著名小说《西游记》中也有自己光辉的一笔,《西游记》中有个狮驼国,三个魔王分别是狮王、象王和大鹏。以三魔头本领最大,连孙悟空也奈何他不得,后来被佛祖收伏,现本相为大鹏金翅鸟,在如来头顶光焰上做了护法神。
7、紧那罗。梵文为Kimnara,过去译作“人非人”、“疑神”,又称“音乐天”,意为奏法乐之天神。佛经亦有“真陀罗,古称紧那罗。音乐天也,有微妙音响,能作歌舞”的记载。
8、摩睺罗迦。即大蟒神。
以上为八部众,因天众和龙众最重要,故统称天龙八部,为佛教护法堵天神之一。这些护法神有的来自婆罗门教和印度原始宗教,他们能皈依佛教,不但起到了护持正法的伟大作用,而且也是佛教慈悲摄受精神的侧面表现。

金庸的武侠小说就像反“异化”的寓言。人类进入热兵器时代,人就不怎么依靠“身体”来战斗了,而武侠世界却崇尚回归到身体的战斗,像萧峰、郭靖这样的绝世大侠,连冷兵器都不用,直接用肉掌。但武功高低最终决定于内力,内力的修炼,还要从身体向内继续探求,需静心吐纳而得。
这种探求内在的企图,还没有触及到金庸的佛教感悟,金庸在其巨著《天龙八部》有对佛教思想的发挥。这是一部“以佛教的透彻智慧正面观照大千世界,以大慈悲、大法力来化解人世无穷冤孽的真正杰作”。(何平语)
《天龙八部》这个名字就是从佛学中来的,八部天龙,各属欲界,尽管业报不一,但终入轮回,渐然俱尽。小说中为恶之人必有为恶之因,为善之人必有为善之果,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苦恼和孽缘,然而业报不一,冤冤相报。
首先是人世无常,身不由己。萧峰曾经发誓,说终我一生,绝不杀一个汉人。可是结果聚贤庄一战,很多自己昔日兄弟,都杀了不少。虚竹的理想是做一个标准的一心一意的好和尚,而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肉也吃了,酒也喝了,女色也近了,简直要崩溃了。可是峰回路转,当所有的规则都破掉之后,这个时候突然发现虚竹是一个最好的和尚,佛学的光辉这个时候才普照出来。他是这个小说中最慈悲的人物之一,也是欲望最少的人。
慕容复是“贪”,对功名执著,落得癫狂;萧峰是“嗔”,对复仇执著,错杀爱人;段誉是“痴”,对情爱执著,终日自苦。
在最后一卷,一个少林寺无名老僧,一个“卫生管理员”,轻描淡写地打败所有高手。这里就包含着佛家的无名无相的思想,道理讲的是非常深刻的。

有容乃大。


天龙八部 佛学思想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