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是谁摆的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空城计是谁摆的?~

小说两个都有的,《三国演义》写了诸葛亮,《三国志》写了赵云。
不过据考证,诸葛亮根本没有使用空城计这一计策!

赵云的是空营计http://baike.baidu.com/view/812428.htm
《三国演义》的空城计是诸葛亮的http://baike.baidu.com/view/28157.htm
《三国演义》是小说,而《三国志》是正史。

所以应该是 赵云的。

历史上诸葛亮并没有摆过“空城计”。据陈寿编纂的《三国志·诸葛亮传》书中说:“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阵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关中响震。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从《三国志》这段记录中得知,当时西蜀的诸葛亮和马谡确曾和魏大将曹真及部将张郃大战过,然而,史料中没有提到司马懿这个人,也没有记载诸葛亮失街亭后摆“空城计”的故事。这绝不是《三国志》作者陈寿的疏忽,而是因为公元227年,司马懿已被魏明帝调派去驻守南阳统督荆州、豫州一带的军务,前后长达四年之久,因此司马懿当时不在街亭,也不可能参加街亭之战。因此,传说中所谓司马懿中了诸葛亮摆设的“空城计”,实属子虚乌有。 诚然,罗贯中撰写的《三国演义》,只是一部民间小说,只要大的方面不违背事实,它可以在具体情节上,加以夸张和虚构,我们不可能要求它完全符合历史事实。

在百家讲坛中易中天讲的时候说诸葛亮摆的空城计无法考究,三国演义的说法没有根据。

空城计……曹操
根据《三国志》裴松之注所引《魏书》,事情大概是这样的。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吕布和陈宫率一万多人从东缗(故城址在山东省金乡县东北)来打曹操。当时曹操驻军乘氏(故城址在山东省钜野县西南),部队都下乡收麦子去了(兵皆出取麦),留守的不到一千人。情急之下,曹操便让随军女眷都到城上短墙(陴)去站岗,所有的兵力也都用上(悉兵拒之)。吕布来了以后,看见曹军人数不多,墙上站着女人,屯西又有大堤,堤南“林木幽深”,便怀疑那里有埋伏。吕布就和部下说,曹操这个家伙很狡猾(曹操多谲),我们不要上当(勿入伏中),便向南后退十余里。等到第二天吕布再来时,曹操果然在堤内埋伏了军队,结果打得吕布落荒而逃,曹操“追至其营而还”。

诸葛亮(孔明) 在他之前还有更早的一次
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过用空城计的出色战例。

春秋时期,楚国的令尹(宰相)公子元,在他哥哥楚文王死了之后,非常想占有漂亮的嫂子文夫人。他用各种方法去讨好,文夫人却无动于衷。于是他想建立功业,显显自己的能耐,以此讨得文夫人的欢心。

公元前666年,公子元亲率兵车六百乘,浩浩荡荡,攻打郑国。楚国大军一路连下几城,直逼郑国国都。郑国国力较弱,都城内更是兵力空虚,无法抵挡楚军的进犯。

郑国危在旦夕,群臣慌乱,有的主张纳款请和,有的主张拼一死战,有的主张固守待援。这几种主张都难解国之危。上卿叔詹说:“请和与决战都非上策。固守待援,倒是可取的方案。郑国和齐国订有盟约,而今有难,齐国会出兵相助。只是空谈固守,恐怕也难守住。公子元伐郑,实际上是想邀功图名讨好文夫人。他—定急于求成,又特别害怕失败。我有一计,可退楚军。”

郑国按叔詹的计策,在城内作了安徘。命令士兵全部埋伏起来,不让敌人看见一兵—卒。令店铺照常开门,百姓往来如常,不准露一丝慌乱之色。大开城门,放下吊桥,摆出完全不设防的样子。

楚军先锋到达郑国都城城下,见此情景,心里起了怀疑,莫非城中有了埋伏,诱我中计?不敢妄动,等待公子元。公子元赶到城下,也觉得好生奇怪。他率众将到城外高地眺望,见城中确实空虚,但又隐隐约约看到了郑国的旋旗甲士。公子元认为其中有诈,不可贸然进攻,先进城探听虚实,于是按兵不动。

这时,齐国接到郑国的求援信,已联合鲁、宋两国发兵救郑。公子元闻报,知道三国兵到,楚军定不能胜。好在也打了几个胜仗,还是赶快撤退为妙。他害怕撤退时郑国军队会出城追击,于是下令全军连夜撤走,人衔枚,马裹蹄,不出一点声响。所有营寨都不拆走,族旗照旧飘扬。

第二天清晨,叔詹登城一望,说道:“楚军已经撤走。”众人见敌营族旗招展,不信已经撤军。叔詹说:“如果营中有人,怎会有那样多的飞鸟盘旋上下呢?他也用空城计欺骗了我,急忙撤兵了。”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空城计的战例。

三国里说的是诸葛亮摆的,但在正史《三国志》有一种说法是中,并没有此记载,据专家考证,有一种说法是空城计根本没有这回事,只是罗贯中杜撰出来的。

小说两个都有的,《三国演义》写了诸葛亮,《三国志》写了赵云。
不过据考证,诸葛亮根本没有使用空城计这一计策!
赵云的是空营计http://baike.baidu.com/view/812428.htm
《三国演义》的空城计是诸葛亮的http://baike.baidu.com/view/28157.htm
《三国演义》是小说,而《三国志》是正史。
所以应该是
赵云的。

《三国》里的记载,是诸葛亮的。。。。


空城计是谁摆的视频

相关评论:
  • 17148483580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的故事?
    喻莉迫他想,城里必定埋伏了大量兵马。这时,只听得城楼上传来的琴声由舒缓渐渐变得急促起来,仿佛暴风雨就要来临一般。司马懿越听越不对劲,他怀疑这是诸葛亮发出调动军队反攻的信号,于是急忙下令撤退 。魏军迅速撤退,就这样,蜀国的西城没有用一兵一卒得以保全。这就是诸葛亮有名的“空城计”。

  • 17148483580谁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喻莉迫诸葛亮空城计 蜀国的将军马谡违反了命令,街亭失守,魏国的司马懿带领十五万士兵逼近西城。这时西城中蜀国的士兵只剩二千多人,将士们都失了神色,诸葛亮走上城楼查看司马懿大军。果然看见敌军像蚂蚁一样聚拢,立即命令说:旗帜都藏起来,所有军士都各自守住城中的岗位,如果有不听命令的以及大声说话的人,...

  • 17148483580诸葛亮摆空城计,为什么派人在大门口扫地?
    喻莉迫这样做就是为了演的更逼真一些,也好让司马懿认为城内真的有很多士兵在做埋伏。顾名思义,诸葛亮摆的这个空城计,就是为了给司马懿看的,空城计的重点就是诸葛亮的这一个安排,就是诸葛亮安排人在城门口扫地。如果城门口一个人都没有的话,那么这就明显告诉司马懿城中没有一个人了。那司马懿就会...

  • 17148483580大摆空城计的主人公是谁
    喻莉迫“空城计”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末期,蜀国丞相诸葛亮当政的时期。当时,自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一个人担起了整个蜀国的重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刘备留下来的北伐遗愿,在魏蜀两国实力差距比较大的时候依然毅然决然地发动了数次北伐,想要一举兴复汉室。当时,整个蜀国最北面是汉中地区,也是蜀国和魏国接壤...

  • 17148483580谁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喻莉迫诸葛亮。根据查询瑞文网显示,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此句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5回,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大摆空城计歇后语。

  • 17148483580谁大摆空城计
    喻莉迫诸葛亮摆空城计是《三国演义》里编的,并非真有其事,属于艺术虚构,美化诸葛先生的。在真实历史上,空城计其实从春秋时期就出现了。春秋时期,《左传》就有关于空城计的记载。楚成王六年,楚国令君子元发兵车六百乘攻郑。楚军进了郑国的外郭门来到内地,只见城门高悬,任人自由进出。楚军生疑,...

  • 17148483580大摆空城计的历史人物是谁
    喻莉迫大摆空城计的历史人物是诸葛亮。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5回:"'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手摇羽扇,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高声昂曲。"

  • 17148483580空城计是诸葛亮与谁摆出的虚招
    喻莉迫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空城计是《三国演义》里特别精彩的一个计谋,历来为人们津津乐道。空城计是一仲“虚而虚之”的心理战术,在战争的紧急关头和力量虚弱的情况下运用这种战术,故意以空虚无兵之势示敌,就可能使敌人疑中生疑,怕中埋伏,从而达到排危解难的目的。 这个智谋...

  • 17148483580( )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喻莉迫(诸葛亮 )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 17148483580诛蔼亮空城计是在那里摆的
    喻莉迫1、简述:诸葛亮在西城县摆的空城计。2、原文: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兵,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孔明...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