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无语不成对关于楹联的自我解析与鉴赏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古语曾说,天下无语不成对。正如琼瑶阿姨在《还珠格格》中写到的那样:小燕子初入学堂,并不知晓什么对对子,作诗,哪怕在尔泰和五阿哥的帮助下,她还是对纪晓岚所出的“钟鼓”、“绸缎”都对上了“萝卜”,幸得尔泰与五阿哥将其解释为“锣钵”与“罗布”。虽然妙趣横生,却也凸显了中文的精巧性。这其中便涉及到了中国传统语言艺术——对联。

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楹联是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炼,既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对联是在古代的“桃符”和“对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最早的春联出现在一千多年前。总体来说,在我个人观点中,楹联用于庄严场所,显示庄重性与此地特点,不注重上下联词性相对;春联用于节日庆典,显示祝福;而对对子多用于生活,趣味性强,注重平仄与语义对仗。

据《山海经》中记载,上古时候,东海有两兄弟都是神仙,一个名为神茶一个名为郁垒。他们常守候在万鬼出没的地方,一旦有恶鬼出没伤人,他们就用苇索将其捉住并引虎食之。后人为了消灾求安,将其画在桃木板上,每年一换,称为“桃符”。《皇朝岁时杂记》也曾有记载:“桃符之制,以桃木板二三尺,大四五寸,上画神像,下书春词或祝福之语,岁且则更之”。唐之后,除了二神,又把秦琼和尉迟恭作为门神。五代之后,后蜀主孟昶命手下叫辛寅逊的学士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青”。谓文题桃符。自此,骈体联语替代神仙武将,清梁章钜在《楹联丛话》中考证,也是中国最早的春联之一。直到宋代,王安石“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证明春联走进千家万户。明初朱元璋提倡并要求每家在门上张贴春联,故延续至今。

一副标准的楹联,它最本质的特征是“对仗”。《辞海》对于“对仗”的解释是“指诗文词句的对偶。”而对于对偶《辞海》的解释是:“修辞格上辞格之一。用字数相等、句法相似的语句表现相反或相关的意思。” 而我认为“对仗”的渊源也来自中国文化的根基之一——阴阳五行理论,太极生两仪,这两仪,就是一阴一阳的相对。看那太极图上的两条阴阳小鱼,对立而统一,这不是单纯的分立。一阴一阳的交合,衍变出天地间的万千之气象。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内卦外卦天地人,无所不在其中。

楹联之对仗,不也是如此吗?一“阴”一“阳”,相对而统一。短短上下两句,我们可以让它变化万端,丰富多彩。人说楹联是“无韵诗”,其实,就是指它可以具有诗意的境界,可以包含诗意的情怀,同时,它比诗词具有更灵活的特点。可大,可小,可急,可缓,可放,可收,可庄严,可诙谐,可高雅,可通俗。

当它用口头表达时,是语言对仗,当它写出来时,是文字对仗。语言对仗的含义是什么呢?通常我们提到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这四项,四项中最关键的是字数相等和平仄相拗,这里的字数相等,不同于英语的“单词数”相等,其实质上是“音节”相等。即一个音节对应一个音节。正如岳云鹏曾在相声《对春联》中做游戏之话: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雷隐隐,雾蒙蒙,开市大吉,万事横空。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虽是笑谈,但也清晰展示了对子的要求的精髓。

至于说到史上精彩的绝对当属云南昆明滇池大观楼上清朝孙髯翁所提的一百八十字的长联,此联被称为“天下第一长联”,孙髯翁也因此被称为“联圣”。郭沫若曾赞扬他“长联犹在壁,巨笔信如椽”,也可见其艺术性之高。再到苏州网师园中的题词“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朝朝暮暮”,这也是借用《声声慢》词重组后艺术性极高的佳作。岳阳楼也有经典一联。上联:春暮偶登楼,上下鱼龙,应惜满湖绿水;下联:酒醉休说梦,关山戎马,未如一枕黄梁。这一联使眼前景色与心中愤懑相得益彰,一字一句代表无限心绪。“台榭漫芳塘,柳浪莲房,曲曲层层皆入画;烟霞笼别墅,莺歌蛙鼓,晴晴雨雨总宜人”,这是杭州西湖湖心亭的对联,对联中的一“漫”一“笼”,更兼“柳浪莲房”、“莺歌蛙鼓”,西湖的美景怎能不叫人流连忘返呢?让人老远就能闻到酒气的是山西杏花村牌楼对联:“酒气冲天,飞鸟闻香化凤;糟粕落地,游鱼得味成龙”,对联把酒写得神乎其神了,飞鸟闻香化凤,游鱼得味成龙,那么,人喝了这酒,岂不赛过神仙?

岳云鹏的相声中曾提到过三个佳作,分别有不同的特点。第一联: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山西运煤车煤运西山。这是回环对,从前到后从后到前都可以形成佳对。第二联:北雁南飞,双翅东西,分上下。前车后辙,两轮左右,走高低。这一联巧就巧在将方位动词全部融入其中,工整而又有趣味性。最后一联是以汉字音同字同意不同为特点:吃蟹不足吃蟹足,吃足仍不足。将“满足”与“蟹足”融为一体。这也充分证明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不论是对联、春联、楹联都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需要我们继承与发扬。一字有无尽意,一心容举于世。


天下无语不成对关于楹联的自我解析与鉴赏视频

相关评论:
  • 19810257289绝对:月照纱窗格格孔明诸葛亮
    宗赖寒风送幽香,郁郁宛华梅兰芳(这个不用解释了吧?)池中采藕,节节太白理长根(李长庚,字太白)后忆愚公,年年中山孙逸仙(就是孙中山啊)塔内点灯,层层孔明诸阁亮 敖人举火,步步照云照子龙 园中扬风,阵阵畹华梅兰芳 山里深秋,天天雨浓戴斗笠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084147...

  • 19810257289对联写作要点
    宗赖寒清代以前联书,选联都比较严,几乎没有不工的。民国时期的联书,如胡君复的《古今联语汇选》各集所...我以为后者责任更大些,如果按“虽少而精,宁少勿滥”的原则办事,那些十分不工整的“对联”便会永无...一个人思想反复无常,对人生没有自己的信念,感情上浮躁夸饰,他的对联作品,很难达到真正的稳。『贴』...

  • 19810257289怎样自己创作对联?
    宗赖寒无为有处有还无 这是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中的一副对联,非常工整。同类词相对是对仗的基本原则。...“对”惊世界“,”报家音“对”传吉语“,”发祥光”对“腾瑞气“虽可强调喜庆或强盛气氛,仍不免...名满天下不曾出户一步 言满天下不曾出口一字 此联挂在清代钱湘灵室中,为三峰释硕揆所书。梁章钜...

  • 19810257289关于对联方面的基本常识
    宗赖寒1. 了解对联的基本常识 了解对联的基本常识 1.对联基础知识 对联基础知识一、对联的起源与发展(一)对联概述对联俗称“对子”,简称“对”、“联”;别称“联对”、“联语”、“联句”;雅称“楹联”、“楹贴”、“贴子”、“偶句”、“应对”、“对语”等等,是有独立意义的对偶句。 对联的历史悠久,已有一千...

  • 19810257289对联有什么要求
    宗赖寒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会为自己家都会贴一副对联。下面来看看对联有什么要求。 对联有什么要求1 ...“惊世界”,“报家音”对“传吉语”,“发祥光”对“腾瑞气”,虽可强调喜庆或强盛气氛,仍不免有...近水遥山是无情之物,但在诗人眼里,都成了有情之物。说“近水遥山”对“清风明月”工整,是指句...

  • 19810257289读对联感想
    宗赖寒(《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天下的道路,只是一个包两个。”(《朱子语类》卷九十三)“成熟、新生,二者于义为对。对待之文,自太极出两仪后,无事无...不是楹联,而中文“构佳思;写妙句。”则可称为楹联。 【关于对联起源的其它说法】 对联起源秦朝,古时称为桃符。关于我国最早的楹联,谭蝉雪先生在《文史知识...

  • 19810257289关于对联的知识
    宗赖寒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按用途分类:1、春联:新年专用之门联 。2、贺联:寿诞、婚嫁、乔迁、生子、开业等喜庆时用。3、赠联:颂扬或劝勉他人用。4、自勉联:自我勉励之用。5、行业联:不同行业贴于大门或店内之用。

  • 19810257289修心对联22副:事能知足心砪说轿耷笃纷愿
    宗赖寒肯吃亏不是痴人 17、世上本无常照月;天边还有再来春 18、处世何妨真面目;待人总要大肚皮 19、眼里有尘天下窄;胸中无事一床宽 20、放开肚皮吃饭;立定足跟做人 21、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月影斜 22、酒中不语真君子;财上分明大丈夫 对对联 事能知足心常惬, 自己对,不要原著...

  • 19810257289对对子常识
    宗赖寒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上下贯通;除上联有”重复字词“、下联也有”重复字词“相对之外(比如用了复字、叠韵、顶针等手法),一般联语中不能有重复字、词。 2.中国对联基本常识大全 对联的特点是既要有“对”,又要有“联”。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上下文的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幅对联的上联和...

  • 19810257289对联的规则或要求?
    宗赖寒对联的语音节奏是固有的,是由平仄相间和相对决定,但语意节奏是多变的。一副对联的语意节奏可以和语音节奏相同,也可以不同;一副对联的上联和下联语意节奏也可以允许不同;一副对联仅是一个单句时,可以说是无语意节奏相对的对联。节奏上的差异更能显示对联的艺术美和汉语的文字美。对联的艺术美是自然美,它包孕...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