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南京大屠杀、珍珠港事件的根源、伤亡情况。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为什么称第二次鸦片战争为第二次鸦片战争,而不称鸦片战争为第一次鸦片战争~

因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是林则徐虎门销烟,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战争,并要求以后可以输入鸦片。签订不等条约以鸦片为中心。鸦片战争的爆发对中国历史是一个重大标志。这样称有腔调作用。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是传教士的死亡,英法合伙发动战争,签订的条约要求本质上是鸦片战争的延续。所以称第二次。。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这一专题我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总结概括,为便于学生理解深刻
  结合了政治经济思想军事四个方面.

  1 政治上加强控制
  西方国家通过一系列的军事侵略活动,迫使中国签订了不平等 的条约.强占和“租借”了大量的领土,与此同时还在中国获得了在中国领土上驻兵的特权,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并且控制了中国的海关.可以说当时中国的政治控制力一点也不乐观.
  原已走下坡路的清王朝封建政权,经过国外侵略势力和国内农民革命的几度冲击,已无法照老样子统治下去,在“灭亡”威胁面前,一部分封建统治阶级,不得不转化为洋务派,推行洋务运动,于是,封建政权开始向资本主义近代化倾斜。

  2 经济上逐步渗透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五口通商,西方资本主义势力陆续侵入,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近代化迈进,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程,至19世纪末,中国使用机器的近代工矿企业陆续出现。
  近代商业也陆续出现。外资在华开设的洋行总数达400余家。
  近代金融业也应运而生。外国在华的银行保险业已近20家。旧式钱庄业也开始转向近代化。
  3 文化上渐趋西化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不仅引起了政治、经济领域的变化,而且也引起了思想观念的转化。我们的共识是:鸦片战争是中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它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化,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但19世纪上半期,一种新的文明,乘着西方军舰,带着廉价商品和新的思想文化观念呼啸而来的时候,古老的华夏文明再也不可能同化它了。中国近代历史就成为一部错综复杂的历史。我们要救民族之危亡,就必拒外寇于国门之外,要救文明之衰微,就必须打开国门迎接科学民主之曙光。当时中国的国情是: 西方资本主义的近代科学技术以及社会文化的书籍,逐步输入。 传播西学的各种新式学堂陆续开办,并开始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60年代后期北京、上海等地开办的同文馆和广方言馆,先后培养了300人左右翻译和办洋务的人才。于是,中国的教育制度逐步实现近代化

1840~1842年间,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借口中方销毁鸦片而派兵入侵的战争。   日期:1840年6月28日 - 1842年8月。   地点:中国。   结果:英国胜利 第一次鸦片战争 范围
起因:虎门销烟。   领土变更:割让香港岛予英国。   大清帝国兵力91,680人,伤亡,22,790人。   英国兵力20,000人,伤亡,523人。   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等条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中国,在《中俄北京条约》中国丧失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它以1894年7月25日(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到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按中国干支纪年,时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Sino-Japanese War) 。这场战争以中国失败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它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南京大屠杀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侵华日军于1937年12月13日攻陷中国的南京之后,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中国平民和战俘进行的长达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抢掠、强奸等战争罪行。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有关判决,在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至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军纵火烧毁。而日本学者则众说纷纭,但有部分人却试图抹杀事实。
偷袭珍珠港是指由日本政府策划的一起偷袭美国军事基地的事件;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欧胡岛上的飞机场的事件。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这次袭击最终将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它是继19世纪中墨西哥战争后第一次另一个国家对美国领土的攻击。这个事件也被称为珍珠港事件或奇袭珍珠港。

你系石门210/211噶系咪??


简介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南京大屠杀、珍珠港事件的根源、伤亡情况。视频

相关评论:
  • 19357089456简短介绍鸦片战争
    贝泽方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中国近代史共两次鸦片战争。影响:1、使中国从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是中国近代史开始。2、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3、战后的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巨大破坏。中国的司法、关税、海关等主权遭到巨大...

  • 19357089456鸦片战争简介是???
    贝泽方《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封建的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的转折点。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中国,列强加强对中国边疆和内地的渗透,使劳动人民的生活更加艰苦。 在《中俄北京条约...

  • 19357089456鸦片战争包括哪两次战争?
    贝泽方鸦片战争包括两次: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第一次鸦片战争,是封建的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的转折点。是满清和英国就英国向满清走私鸦片引发的一场战争,战争的导火线是英国商人在中国广东海域走私鸦片二十多年不止日盛,林则徐于1839年在广东强行销烟,中英矛盾逐次...

  • 19357089456第一二次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
    贝泽方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第一次鸦片战争简介 日期: 1840年6月28日 - 1842年8月 地点: 中国 结果: 英国胜利 起因: 虎门销烟 领土变更: 割让香港岛予英国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侵略者在其它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支持下,向古老封建的中国发动了一次侵略战争。

  • 19357089456鸦片战争的简介
    贝泽方中国近代史上一共有两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1860年10月。两次鸦片战争使旧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第一次鸦片战争,是封建的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的转折点。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 19357089456两次鸦片战争简介?
    贝泽方因为英法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发动战争,所以被英国人称为“亚罗号战争”(The Arrow War)。又称“英法联军之役”(Anglo-French expedition to China)或“第二次中英战争”(Second Anglo-Chinese War)。同时因为这场战争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即鸦片战争,相对于第二次而言...

  • 19357089456两次鸦片战争简介?
    贝泽方第二次鸦片战争1、简介是英法资产阶级第一次联合侵略中国的战争。1856~1860年(咸丰六年至十年)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因其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而得名,亦称英法联军之役。2、结果俄国自以“调停”有功,逼迫奕欣于11月14日订立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约...

  • 19357089456鸦片战争是那一年
    贝泽方鸦片战争分为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政府以林则徐虎门销烟等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Anthony Blaxland Stransham)、驻华商务监督义律(Charles Elliott)率领下,...

  • 19357089456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详细经过
    贝泽方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发动战争,英、法两国在美、俄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因为这场战争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即鸦片战争,相对于第二次而言)的延续,所以也称“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

  • 19357089456鸦片战争至今的6个阶段
    贝泽方中国历史一共有两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 第一次鸦片战争简介 日期: 1840年6月28日 - 1842年8月 地点: 中国 结果: 英国胜利 起因:英国为发展资本主义 领土变更: 割让香港岛予英国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侵略者向古老封建的中国发动了一次侵略战...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