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三国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三国演义是什么意思~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扩展资料: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介绍:
1、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
2、刘备
刘备(160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最终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
3、孙权
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黄武元年(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建立吴国。同年,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黄龙元年(229年),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演义

简单说 “名”是自称或对别人的蔑称,如刘备说话时会说:“备,如何如何......” 或者曹操和刘备对阵时会说:“刘备,你如何如何......” “字”是别人对自己的尊称,比如曹操和刘备关系好的时候就不会叫他“刘备”而是叫他“玄德”,再尊敬点就叫“玄德公”

三国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时期。东汉末年,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并实际上以丞相的职位掌握东汉政权,取得“魏王”称号,加九锡。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继承其位,同年强迫东汉的末代皇帝献帝刘协将皇位禅让给他,建立了曹氏政权,国号“魏”,史称“曹魏”,至此东汉政权正式灭亡,三国时代正式开始。221年,以益州为根据地的刘备自立为皇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同年,割据扬州、荆州、交州等地的孙权接受曹魏政权的册封,开始称“吴王”。229年,他正式称帝建国,国号“吴”,史称“东吴”。已经事实上控制曹魏政权的司马家族于263年吞并蜀汉后,司马炎于265年废魏元帝自立,国号“晋”,史称“西晋”。西晋于280年攻克江南的孙吴政权,正式统一中国,三国时代就此结束。

古代中国地区中,皇帝称号只能由一个人使用,但是这时同时出现了三个。西晋时陈寿编撰的史书《三国志》从公元184年黄巾之乱之后的东汉末年的动乱时期开始记述,所以历史学家多以黄巾之乱的结束为三国时代开始。明代罗贯中根据这个时代的历史为蓝本而撰写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也成为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历史

[编辑] 黄巾之乱
东汉帝国的衰亡可以归咎为朝廷内部与地方两大因素。在朝廷内部,自汉和帝起,皇帝多数年幼即位,并由其母族(即外戚)控制政权,待到皇帝成年后,又往往借助其身边亲信的宦官协助夺回政权,于是出现了不断循环,几乎贯穿整个东汉中后期的戚宦之争。这令中央政府政令不一,政策前后矛盾,朝臣耽于内斗,毫无建树,而外戚和宦官两方势力又内耗不断,不断排除异己,于汉桓帝及汉灵帝时发生两次党锢之祸,朝中有能之士不是被杀就是被罢官,朝政无比黑暗。地方上,各地的豪强地主也都借机疯狂吞并土地人口,加上天灾不断,导致民不聊生,百姓逐渐对政府失去信心。种种因素,令有些地方的农民饿死者甚多,百姓被逼反抗。

184年2月,太平道首领张角以及其兄弟张梁和张宝率信徒起义,自称“天公将军”,以头裹黄巾为记号,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号,各地疾苦农民争相加入,声势浩大。东汉政府极之震惊,但由于中央军队腐败,力量不足,汉灵帝只得下诏各地地方政府和豪强地主可以自己招募“义军”“勤王”,一同进剿。而黄巾军因为毕竟不是正规军,加上力量分散,结果起义被迅速镇压(详见黄巾之乱)。但反抗并未完全消除,其余部散布在各地,仍然不断反抗,这令朝廷和各地政府疲于应付,更难讨伐。

汉灵帝有鉴及此,决定将部份刺史改为州牧,由宗室或重臣担任,让其拥有地方军、政权,以便加强地方政权的实力,更易控制地方,有效进剿黄巾余部,不过其结果却与灵帝本意相反。州牧因在地方拥有过大的权力,变成一州之内的“皇帝”,逐渐尾大不掉,带头对抗朝廷,更有甚者,与叛乱份子联合,如益州牧刘焉就支持五斗米道的张鲁进攻汉中,东汉政权对地方的控制力更加薄弱。所以黄巾之乱是东汉灭亡的导火线。

[编辑] 讨伐董卓
189年,灵帝驾崩,但朝廷并没有平静下来。宦官蹇硕欲先杀汉灵帝儿子刘辩的母舅:外戚大将军何进,再立灵帝的另外一个儿子刘协为帝,但失败,刘辩继承帝位后,何进又派人收押蹇硕并将其诛杀。至此,何进与十常侍斗争更趋白热化,虽然灵帝的皇后,何进之妹何皇后曾劝阻何进诛杀宦官,但是在袁绍等人的建议下,何进想借外力铲除宦官,便召董卓、丁原带兵入洛阳,但地方军队未到,宦官就已先发制人,发动政变,杀死何进。虽然袁绍随即率领部曲入宫,杀掉宦官二千余人,皇帝刘辩和皇弟刘协却被宦官挟持出宫,然后刚到达的董卓抢先找到皇帝并控制之,开始专权统治。

董卓想废掉少帝刘辩,拥立其弟陈留王刘协为帝,于是用计壮大自己的势力,并铲除反对者,如诱使吕布杀死丁原以夺其兵马, 和逼走袁绍。一切准备好后,便立刻废少帝为弘农王,而推刘协为献帝(学者多以此为三国时代的开始)。逃出的袁绍不忿,在190年于勃海起兵,有十一路地方军加入,推袁绍为盟主,史称关东军。董卓畏惧,于是鸩杀刘辩,火烧洛阳,挟持献帝退往长安,一并强徙洛阳居民。其间,孙坚、曹操曾出兵攻打董卓,但得不到支援而撤退,关东军也解散。(详见董卓讨伐战)

迁都长安后,董卓自封为太师,且授与其族人要职,并继续施行暴政,百姓生活在极权之下,最后在192年,董卓被王允和部下吕布等合谋刺杀,其族人亦被屠灭殆尽。但董卓的属下李傕等人率兵攻破长安,杀死王允,吕布兵败逃亡。李傕等继续董卓的暴政,群雄割据的局面正式开始。

[编辑] 群雄割据
讨伐董卓后,各地方军阀对汉帝已不加理会,转而发展个人势力。191年孙坚攻打刘表所据的襄阳时战死,长子孙策向袁术借兵及任用孙坚的旧部,在196年到199年间在江东四处征战,最后更脱离袁术,独领江东,一面与坐拥荆州的刘表发生零星战斗,另一方面等待时机北上。194年,益州之主刘焉病死,其子刘璋接任,后与汉中的张鲁决裂,两方对峙;而西北方,马腾、韩遂等人于凉州、雍州都各自建立了较大规模的半独立性地方政权;而刘备虽曾两度拥有过徐州,但先后被吕布及曹操打败,四处依附,最后借助袁绍在汝南一带组织起小型军队。

而当中最突出的是袁绍与曹操,袁绍先用计占据了韩馥的冀州,后再打败公孙瓒,掌握青、冀、幽、并四州,雄霸河北,气势强劲;曹操收编了青州三十万黄巾军,开始四处征战,几经转折,控制了兖州,迎接从李傕等人逃出来的献帝于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更先后破袁术、灭吕布、降张绣、逐刘备,拥有兖、徐二州,及部份司隶、豫州。而正因袁曹双方势力渐大,两军的冲突也愈激烈。

统一北方
200年孙策进攻曹操的广陵,遭到陈登顽强抵抗,被打败。4月,一向支持与袁绍结盟的孙策遇刺身亡,继位的孙权改向曹操发出善意。而袁绍见曹操日益壮大,决定南下,他先后派大将颜良进攻白马及文丑进攻延津,但都被曹操用计打败杀害。袁绍决定亲自领兵,进军阳武,而曹操也调兵回官渡防守,两军对峙达半年,最后曹操夜袭袁军粮仓,付之一炬,袁绍军心大动引致兵败,逃回北方,此战成为曹操控制北方的决定性战役(详见官渡之战)。

其后,201年,袁绍曾组织军队于仓亭再战,被曹操击溃,至此已无力与曹操相争,而曹操也转攻南方的刘备,刘备兵败逃往荆州依附于刘表。202年,袁绍病死。203年,袁绍长子袁谭及三子袁尚间爆发内战,曹操与袁谭结姻亲。204年,邺城守审配被杀,邺城失陷,袁尚势力被灭亡,袁尚逃往北方。205年,曹操攻灭袁谭。206年,袁熙灭亡,袁熙、袁尚逃到东北、投奔支持袁绍的乌桓,同时曹操又灭亡袁绍外甥高干,占领并州,初步统一北方。207年,曹操纳郭嘉之言,决定斩草除根,以轻兵突击乌桓,大破乌桓军,斩杀其首领蹋顿,乌桓大批人被俘。袁尚最后逃到公孙康处,208年公孙康因惧怕曹操攻击,杀死袁尚、袁熙,并向曹操送上两人的头颅。曹操至此除凉州、少部雍州外完全统一北方,开始筹备南下。

[编辑] 三分雏型
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向荆州进攻,而刘表也在此时病死,其次子刘琮接位并向曹操投降,刘备见此,决定离开新野,南下江陵,途中被曹军追上击败,逃至夏口。此时孙权部下鲁肃到刘备处探听情况,刘备也派诸葛亮出使到江东,双方结盟,孙刘联军便以周瑜、程普为都督抗曹,双方隔江相对,周瑜利用火计在赤壁大败曹军,曹操退回北方(详见赤壁之战)。

孙权、刘备双方也开始各自争夺荆州。刘备向荆南施压,成功逼降荆南四郡;而孙权部将周瑜也向荆州南郡发兵,用了很长时间,最终攻克南郡。孙权为向刘备示好,将其妹嫁给刘备。而孙权为拓展势力,占据了交州。其后,周瑜曾想出兵攻打益州,但在途中病逝。鲁肃接替其位,并将南郡借给刘备。而曹操在南方战争失败,转移向西发展,曹操欲进攻汉中张鲁,西凉诸军阀疑其将攻击自己,在211年起兵,共推马超、韩遂为首领,曹操率军镇压,成功将西北一带收为领地。

[编辑] 三国鼎立
在荆州的刘备,受到益州之主刘璋邀请,入蜀帮助刘璋防守张鲁、曹操的入侵,刘备口头答应,但入蜀后不断收买人心,双方最终在212年决裂,刘备调兵直指成都的刘璋,虽然其间军师庞统中流矢死,但仍于214年成功逼使刘璋投降,刘备成功入主益州,留下关羽防卫荆州。同时,曹操曾南下攻击孙权,最后双方撤退。

215年,曹操快速地得到汉中,而同时孙刘两家开始争夺荆州拥有权而发生战斗,两军对垒。但刘备得悉曹操得汉中,危害蜀地安全,便和孙权平分荆州,回师益州,但双方关系经已恶化。216年曹操就任魏王,一年后,刘备进攻汉中,而曹操内部有守将叛乱,孙权也偷袭合肥(详见合肥之战),汉中守将夏侯渊中计,被刘备军队斩杀,汉中成功落入刘备之手,曹操虽曾挥军要夺回,但都不成功(详见汉中之战)。219年,刘备自封汉中王。

同年,关羽率荆州军北上攻魏,但主战派、刚接鲁肃之位的吕蒙突袭荆州,并擒杀关羽。220年,曹操死,曹丕登位,汉献帝禅让帝位给曹丕,建国号魏;而于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孙权向魏称臣,而曹丕封孙权为吴王,加九锡。同年,刘备以报关羽之仇为名东征孙权,孙权派出接替吕蒙的陆逊迎战。结果刘备惨败,不久病死于白帝城(详见夷陵之战)。223年,刘禅登位,汉吴再度结盟,最终汉魏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229年,吴王孙权称帝,建立吴。

(各国情况参见蜀汉、曹魏、东吴)

[编辑] 内争外战
刘备死后,蜀汉经过讨伐南中巩固益州后方(详见南中之战),诸葛亮在227年至234年间与曹魏爆发六次战争,其中有五次北伐,但最终未能成功(详见诸葛亮北伐)。诸葛亮死后,姜维也多次伐魏,也都没能取得明显战果,反而使得国力大为消耗(详见姜维北伐)。此外,蜀汉后期,刘禅因宠信宦官黄皓而令朝政败坏,姜维曾对黄皓作出弹劾,但反被黄皓逼害,而刘禅也对姜维多次伐魏而感到反感,姜维惟有避居沓中,内外分歧严重。

吴国的陆逊、诸葛恪等亦多次出兵伐魏(详见合肥之战),但未能取得大进展。不过在南方,诸葛恪就成功令山越归顺。而吴国内部却发生斗争,早在孙权死前就出现皇子结党争夺太子位之事,皇子恶斗的结果导致孙权最后只能选择年幼的孙亮继承皇位,孙权于252年逝世,死前委以国政的太傅诸葛恪却因北伐失利大失人心,不久遭孙峻诛杀,孙峻与从弟孙綝专政期间行恐怖统治,大臣世家牵连身死者多,孙綝最后虽为吴景帝孙休诛杀,但吴国国政已江河日下。

魏国主要战争都是抵抗汉、吴的攻击,曹真、张郃、司马懿都极为活跃。其中,司马懿也讨平了公孙渊的乱事,收复东北。而曹魏内部,在明帝曹睿死后,权臣司马懿与宗族领袖曹爽出现权力斗争。249年,司马懿于高平陵事件中罢黜当时任大将军的曹爽,夷曹爽与其党羽三族,至此魏国朝政为司马懿父子掌握,后来其子司马师、司马昭更专权,皇帝废立由己,高贵乡公曹髦甚至被司马昭部下杀害。曹魏内部虽然有多次的起义欲铲除司马家族,但都不成功,分别由王凌、毋丘俭和诸葛诞发动的寿春三叛都被司马家平定。

[编辑] 三分归晋
263年,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绪分兵三路南平蜀汉,与蜀汉将领姜维发生拉锯战,魏军被挡于剑阁前,邓艾避开姜维大军的锋芒,抄阴平小路直取涪城,进逼成都,怀帝刘禅投降,汉被魏所灭(详见魏灭蜀之战)。及后钟会、姜维在蜀地发生叛变,但因魏将司马昭及时发现,快速平定,并未引起大乱。

265年,司马昭死后,司马炎夺取曹魏政权,定都洛阳,建立晋朝,史称西晋,并开始筹备伐吴。279年,司马炎兵分六路,由北、西向东吴进发,吴主孙皓曾想抵抗,但在暴政的统治下,士兵毫无战意,晋军势如破竹。280年,晋军成功攻克建业,孙皓投降,吴国灭亡,西晋成功统一天下

三国(公元220年~280年,另有184年、190年或208年起始说),是中国历史上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分裂对峙时期,有曹魏(魏国)、蜀汉(蜀国)、东吴(吴国)三个政权。三国时代波澜壮阔,充满生机,常引起后人追思。唐宋诗词中有大量三国内容。元明清时期,三国事迹成为戏剧和民间艺术文学常见话题。晋代陈寿所作史书《三国志》,颇有参考价值。明代罗贯中以三国历史为蓝本,编撰小说《三国演义》成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丰富多彩的历史内涵也流传到世界各地。

三国,是中国古代历史时期的一个代词。是中国历史上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分裂对峙时期,有曹魏(魏国)、蜀汉(蜀国)、东吴(吴国)三个政权。
望采纳。

东汉末年黄巾之乱开始,天下群雄割据,到晋统一天下之间的时间段是广义的三国。
狭义的三国是曹丕篡汉,到三分归晋。

古代魏国蜀国吴国三足鼎立的时候,成为三国。


什么叫三国视频

相关评论:
  • 19332595263三国为什么叫三国
    萧鬼爬答:三国这一名称源于历史上的三个主要国家——魏、蜀、吴。这一时期的政治格局以这三个国家之间的政治、军事斗争为主线,因此被称作“三国”。详细解释 1. 历史背景:三国时期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定阶段,即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之间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由于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导致社会动荡,军阀...

  • 19332595263三国是哪三国 都叫什么
    萧鬼爬答:三国是哪三国 都叫什么三国一般是指魏、蜀、吴三国。三国时期为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三国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下面小编带大家走进三国,加深对“三国是哪三国”的印象。三国分别是哪三国 1、东汉末年外戚专权,宦官秉政,...

  • 19332595263三国为什么叫三国?
    萧鬼爬答:三国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即公元 220 年至 280 年,这一时期的历史被称为三国时期。公元 220 年,曹操去世后,其子曹丕继位,建立了曹魏政权。随后,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了蜀汉政权。而孙权则在江东地区建立了东吴政权。这三个政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影响,因此被称...

  • 19332595263三国是哪三国 都叫什么
    萧鬼爬答:三国是曹魏、蜀汉、东吴。220年,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皇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190年,汉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崩溃,军阀四起,天下大乱。到208年的赤壁之战时,曹操被...

  • 19332595263三国为什么叫三国
    萧鬼爬答:三国是魏蜀吴三个政权并立的时期。而此时曹丕已然强迫汉朝皇帝禅让,汉王朝已经灭亡了。所以汉献帝就不是三国时期的。孟获是南蛮王,属于地方王权,不是皇权,和魏蜀吴不是一个等级概念上的。一般意义上的三国 故事是从东汉末年开始的,但是这段时期不是三国时期,还是汉王朝,汉灭以后才是三国 ...

  • 19332595263什么叫三个国家?
    萧鬼爬答:三国指的是:曹魏、蜀国、孙吴 三个国家。1、蜀国,杰出人物:刘备、诸葛亮 等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263年为魏所灭。共历二帝,四十三年。2、曹魏,杰出人物:曹丕、司马懿 等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被汉献帝封为魏公,魏国始建。;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正式取代汉...

  • 19332595263为什么三国叫做三国?
    萧鬼爬答: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东汉与西晋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主要有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中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形成三国鼎立的雏型。

  • 19332595263三国是哪三国 都叫什么
    萧鬼爬答:三国时期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三个国家,即魏、蜀、吴三个政权。三国时期发生在中国汉朝末年和晋朝初年,具体时间为220年至280年之间。这一时期,中国分裂为三个主要的政权,分别是北方的魏国、西南的蜀国和东南的吴国。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发生了很多著名的历史事件,如赤壁之战、三国...

  • 19332595263为什么三国叫三国
    萧鬼爬答:三国(公元220年~280年,另有184年、190年或208年起始说),是中国历史上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分裂对峙时期,有曹魏(魏国)、蜀汉(蜀国)、东吴(吴国)三个政权。三国时代波澜壮阔,充满生机,常引起后人追思。唐宋诗词中有大量三国内容。元明清时期,三国事迹成为戏剧和民间艺术文学常见话题。晋代陈寿所作...

  • 19332595263什么叫三国?
    萧鬼爬答: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曹魏: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蜀汉:221年,刘备称帝,为表示自己政权合法性国号仍沿用汉,因其控制范围在益州一州(蜀地),故后世称之为蜀汉。东吴: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