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指导学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如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

古典诗歌中的形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感情或暗示着深刻的哲理,诗人的主观情感由形象这一载体表现出来,主观之“意”与客观之“象”共同构成了极富美感的诗歌“形象”。

诗歌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包括客观形象和主观形象(客观形象就是作者描写的人物,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主观形象是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雨霖铃》中“我”的形象),也包含诗人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事象(动作形象,如《约客》中的“闲敲棋子落灯花”)、物象(事物形象,如《蝉》中的蝉)和景象(景物形象,如“大漠孤烟直”“千树万树梨花开”)。

形象分析,重要者是要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亦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如《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诗人通过几组浅显的意象,表现了奔波劳碌的旅人的形象,又如《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表现出诗人伤感的离别之情。所以在鉴赏诗歌形象时,仅凭诗歌表象来揣度诗人的情感是不全面的,意象的选择往往表现诗人情感好恶、哀乐的寄托,如《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通过六组有意选择的意象,诗人把旅途的倦怠、对飘泊生活的无奈和家乡的思念之情表现出来,感情就显得更醇厚和凝重了。

在指导学生分析诗歌形象时,首先是先让学生有一定的形象储备,比如“残月”往往暗示思念、“柳丝”喻指离别等等,积累一定量的形象后,学生会形成初步的形象鉴赏,但学生这时往往又会形成“刻板印象”,凡碰到类似的都会做统一的解释,意象单一化了,因此应该让学生有所区别,特别是相似形象在不同诗歌中不同的含义。如此方能让学生真正把握诗歌形象的真正意蕴。

二、 诗歌的语言

语言是诗歌表达的载体,分析诗歌的语言,要从词句入手,理解诗歌语言的意蕴,体会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进而把握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诗歌语言具有凝练、含蓄、抒情、跳跃等特点,而更重要的是诗歌语言的语境义,不同的语境可以使平凡的字句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王国维评曰: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为何一普通的闹字在这里用得好?因为它写出了春意盎然,百花争艳的景象,类似的还如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字,又如2003年全国高考题中分析王维《过香积寺》中“泉声咽危石,月色冷青松”中的“咽”和“冷”字,谓此二字为全诗“诗眼”。“咽”字本为动词,冷本为形容词,在此,咽、冷二字就用了拟人的修辞,泉水由于岩石的阻挡,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而照在青松上的月光,由于山林的幽暗,似乎更幽冷,“咽、冷“二字非常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故此二字为全诗诗眼。

学生分析诗歌语言,最大问题在于笼统,套话过多,有的因为诗歌读不懂,就直接写“诗歌语言生动、精妙”等话,言不及意。因此,在训练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诗歌作详细的分解,即把读者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诗句的意思明确地表述出来。然后在让学生明确具体哪个字是全诗的“诗眼”,它在诗中起到的作用。这样指导学生来分析,学生就不会有无从下笔之感。要言之,根据词语的语境义来分析,就会有明确的思路。

所以,不管题目如何要求,分析语言最要者结合诗境、语境,就不会茫然无措。

三、评价诗歌的写作技巧

古典诗歌是用很少的、固定的字数去表现一定的人物、景物,借以表达某种情感,仅凭语言的高度凝练还不能够完全达到表情达意的目的,还需要借助一定的写作技巧。

1、修辞手法。诗词中用到的修辞手法很多,有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寄寓等,象在《诗经》中运用娴熟的“比兴”手法,在后代如乐府诗中就大量用到,如《孔雀东南飞》中首二句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来起兴,喻焦仲卿夫妻分离。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往往不难看出,但其难处是把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弄明白,在教学中,有同学只是指出这首诗运用了何种修辞,但其作用却不提片言,这实际反映了鉴赏能力不够高。所以,要让学生明白诗歌中有哪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并且要知道这些修辞手法在诗歌中起到的作用,这样才能在实际的鉴赏中回答得全面具体。

2、表达方式。诗歌的表达方式主要有四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其中考核的重点是描写与抒情。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抒情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在教学中,较难把握的是“虚实结合”,也有的称之为“虚实相生”。究竟何者为虚,何者为实颇难定夺。其实,虚实相对,“有者为实,无者为虚”,这是最根本的原则,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三类:⑴、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仙境。⑵、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如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其中“雕栏玉砌”便是虚景。⑶、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景是还没发生的,他体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便是设想的别后的虚景。而所谓“实”景,则简单得多,“实”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在鉴赏中,直接问到诗句运用什么表达方式较少,常是间接问某一句或两句起到的作用,实质是问表达方式在其中的作用,因此,教学中应该明确的告诉学生这类问题的实质,应该如何回答。

3、其他的一些表达技巧。主要有烘托、托物言志、卒章显志等。

烘托本是中国绘画的一种,在诗歌创作中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在《姜斋诗话》中云:“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这话很好地表达出它的作用。

托物言志是种表现手法,主要是诗人借用事物来寄托自己的情怀,如梅花、菊花寄托自己高洁的情怀,青松喻正直不屈的品格,当然,具体到诗歌中作者所蕴含寄托的感情要具体分析。

所谓卒章显志,是诗人在文章的结尾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诗歌一般都有固定的模式,如基本上都是先景后情,或融情于景,尾联或隐或显表明自己的志向,只要明白这点,对于一些题目中要求回答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不至于措手无策。

四、把握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一个原则是“诗言志”,甚至有人极端地认为“有寄托生,无寄托死”,足见古人对诗歌寄托情感是如何的重视。归结起来,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感情有五种。

第一、忧国伤时。包括了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表现了同情人民疾苦的感情,如白居易《卖炭翁》等等。

第二、建功报国。主要有抒发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也有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的《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第三、思乡怀人。包括了羁旅愁思(柳永是很善于表现这种羁旅行役的情感),思念亲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如王昌龄的《闺怨》。

第四、赠别。主要表现亲友之间的离别之情,送别是古诗词的一个很重要的题材,诗人往往是通过送别表示挽留、坦陈心迹的感情。

第五、生活感受。这是一类无法划入其他的诗歌,包括寄情山水、田园风光,如王维大多数的诗歌;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刘禹锡的《乌衣巷》;借古讽今,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也有青春易逝的苦闷,如李清照的《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的《琵琶行》等等。

在评价作品思想内容时,了解一些必要的文学史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在教学实践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学生对古代文学知识太缺乏,对诗人的了解也仅限于课本上那几句简单的注解,并且往往容易形成单调、刻板的诗人印象,比如欣赏杜甫的的诗歌,不管题材如何,都是忧国忧民,象《月夜》这样的诗,说成忧国忧民,显然是失之千里。古云“知人论世”,如果平时能够引导学生多阅读有关的书籍,在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地讲述一些有关文学史的知识,对学生做这类诗歌鉴赏题是大有裨益的。

学生诗歌鉴赏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重视背诵
日常的语文教学是学到诗歌讲诗歌,考到诗歌讲诗歌,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不能引导学生真正的热爱诗歌,也很难真正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长期坚持背诵诗歌就像长期吃饭,营养会一点一滴补充身体。所以在诗歌教学的时候重视诗歌背诵,在其他单元可以弱化诗歌背诵但不能停止诗歌背诵。诗歌教学的时候可能是每天背诵一首诗,不再是个教学单元,我们可以一星期背诵一首诗或者一星期背诵一个诗歌名句也行,总之不能停止诗歌的背诵学习。
再者,书读百遍,其意自见。长期的诵读有助学生培养语感,熟悉古典文化,积累丰富的认知经验,对学过的知识不自觉加以运用,养成触类旁通思考的习惯。
二、积累古典诗歌意象的含义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态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以折柳表惜别。以蝉喻品行高洁。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以菊花象征坚贞高洁的品质。以梅花代表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的形象。以松象征坚贞高洁。以莲代表爱情。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杜鹃是凄凉哀伤的象征。以鹧鸪鸟表达离愁别绪。鸿雁代表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意象的含义是理解古典诗歌的一把钥匙,正确把握诗歌意象的含义就找到了通往理解诗歌的光明大道,要善于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这把钥匙。
三、归类识别诗歌的情感
学生将每类诗歌都记几首代表作,如果读别的诗歌可以根据意象判断这首诗歌属于哪一类,又属于这类中和哪一首风格近似的作品,然后再各根据其个性深入解读,这样读诗歌的难度就降低了很多,学生就有章可循,有法可
四、以写促学
要想牢记一个原理,最有效的是运用。所以我们不妨从运用入手,即写古典诗歌入手引导学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对学生来说写古典诗歌也许是一件难事,不要紧,我们可以放低要求,比如让学生有意识运用学过的意象组织诗歌,表达情感,不要将注意力集中在格律上,而集中在对意象的运用,情感的表达。老师在学生写作诗歌时不要指手画脚,要让学生自我评判,让同学互相评判,这样会增强他们的自信,让他们感受到写作的愉快。

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重视背诵

日常的语文教学是学到诗歌讲诗歌,考到诗歌讲诗歌,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不能引导学生真正的热爱诗歌,也很难真正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长期坚持背诵诗歌就像长期吃饭,营养会一点一滴补充身体。所以在诗歌教学的时候重视诗歌背诵,在其他单元可以弱化诗歌背诵但不能停止诗歌背诵。诗歌教学的时候可能是每天背诵一首诗,不再是个教学单元,我们可以一星期背诵一首诗或者一星期背诵一个诗歌名句也行,总之不能停止诗歌的背诵学习。

再者,书读百遍,其意自见。长期的诵读有助学生培养语感,熟悉古典文化,积累丰富的认知经验,对学过的知识不自觉加以运用,养成触类旁通思考的习惯。

二、积累古典诗歌意象的含义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态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以折柳表惜别。以蝉喻品行高洁。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以菊花象征坚贞高洁的品质。以梅花代表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的形象。以松象征坚贞高洁。以莲代表爱情。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杜鹃是凄凉哀伤的象征。以鹧鸪鸟表达离愁别绪。鸿雁代表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意象的含义是理解古典诗歌的一把钥匙,正确把握诗歌意象的含义就找到了通往理解诗歌的光明大道,要善于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这把钥匙。

三、归类识别诗歌的情感

赠友送别:一般是叮嘱对方,表达一种依依不舍的感情或别后的思恋。例如: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咏史怀古:一般是凭吊古人的人或事。对人,或表达缅怀之情,或追慕古贤,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慨,或借古吟今。

边塞征战:一般来说,边塞征战诗表现英勇作战、保家卫国这样壮丽主题的比较少,而表现对战争的厌恶,表现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的比较多。

山水田园: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代表诗人:陶渊明、大小谢、王维、孟浩然。

写景抒情:即诗人因所见的景物而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绘当时的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抒写对美好景物的喜爱和赞美、表达自己的喜悦和陶醉较多。当然,伤春悲秋的诗也不少,也有借凄凉的环境表达自己的孤寂惆怅、苦闷之情。其实“写景抒情”几乎是每一首诗必用的手法。

咏物言志: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往往是表现诗人自己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或者表达自己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或表现其他或喜或悲的感情。例如: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

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学生将每类诗歌都记几首代表作,如果读别的诗歌可以根据意象判断这首诗歌属于哪一类,又属于这类中和哪一首风格近似的作品,然后再各根据其个性深入解读,这样读诗歌的难度就降低了很多,学生就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四、以写促学

要想牢记一个原理,最有效的是运用。所以我们不妨从运用入手,即写古典诗歌入手引导学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对学生来说写古典诗歌也许是一件难事,不要紧,我们可以放低要求,比如让学生有意识运用学过的意象组织诗歌,表达情感,不要将注意力集中在格律上,而集中在对意象的运用,情感的表达。老师在学生写作诗歌时不要指手画脚,要让学生自我评判,让同学互相评判,这样会增强他们的自信,让他们感受到写作的愉快。

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

古典诗歌中的形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感情或暗示着深刻的哲理,诗人的主观情感由形象这一载体表现出来,主观之“意”与客观之“象”共同构成了极富美感的诗歌“形象”。

诗歌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包括客观形象和主观形象(客观形象就是作者描写的人物,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主观形象是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雨霖铃》中“我”的形象),也包含诗人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事象(动作形象,如《约客》中的“闲敲棋子落灯花”)、物象(事物形象,如《蝉》中的蝉)和景象(景物形象,如“大漠孤烟直”“千树万树梨花开”)。

形象分析,重要者是要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亦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如《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诗人通过几组浅显的意象,表现了奔波劳碌的旅人的形象,又如《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表现出诗人伤感的离别之情。所以在鉴赏诗歌形象时,仅凭诗歌表象来揣度诗人的情感是不全面的,意象的选择往往表现诗人情感好恶、哀乐的寄托,如《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通过六组有意选择的意象,诗人把旅途的倦怠、对飘泊生活的无奈和家乡的思念之情表现出来,感情就显得更醇厚和凝重了。

在指导学生分析诗歌形象时,首先是先让学生有一定的形象储备,比如“残月”往往暗示思念、“柳丝”喻指离别等等,积累一定量的形象后,学生会形成初步的形象鉴赏,但学生这时往往又会形成“刻板印象”,凡碰到类似的都会做统一的解释,意象单一化了,因此应该让学生有所区别,特别是相似形象在不同诗歌中不同的含义。如此方能让学生真正把握诗歌形象的真正意蕴。

二、 诗歌的语言

语言是诗歌表达的载体,分析诗歌的语言,要从词句入手,理解诗歌语言的意蕴,体会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进而把握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诗歌语言具有凝练、含蓄、抒情、跳跃等特点,而更重要的是诗歌语言的语境义,不同的语境可以使平凡的字句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王国维评曰: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为何一普通的闹字在这里用得好?因为它写出了春意盎然,百花争艳的景象,类似的还如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字,又如2003年全国高考题中分析王维《过香积寺》中“泉声咽危石,月色冷青松”中的“咽”和“冷”字,谓此二字为全诗“诗眼”。“咽”字本为动词,冷本为形容词,在此,咽、冷二字就用了拟人的修辞,泉水由于岩石的阻挡,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而照在青松上的月光,由于山林的幽暗,似乎更幽冷,“咽、冷“二字非常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故此二字为全诗诗眼。

学生分析诗歌语言,最大问题在于笼统,套话过多,有的因为诗歌读不懂,就直接写“诗歌语言生动、精妙”等话,言不及意。因此,在训练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诗歌作详细的分解,即把读者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诗句的意思明确地表述出来。然后在让学生明确具体哪个字是全诗的“诗眼”,它在诗中起到的作用。这样指导学生来分析,学生就不会有无从下笔之感。要言之,根据词语的语境义来分析,就会有明确的思路。

所以,不管题目如何要求,分析语言最要者结合诗境、语境,就不会茫然无措。

三、评价诗歌的写作技巧

古典诗歌是用很少的、固定的字数去表现一定的人物、景物,借以表达某种情感,仅凭语言的高度凝练还不能够完全达到表情达意的目的,还需要借助一定的写作技巧。

1、修辞手法。诗词中用到的修辞手法很多,有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寄寓等,象在《诗经》中运用娴熟的“比兴”手法,在后代如乐府诗中就大量用到,如《孔雀东南飞》中首二句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来起兴,喻焦仲卿夫妻分离。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往往不难看出,但其难处是把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弄明白,在教学中,有同学只是指出这首诗运用了何种修辞,但其作用却不提片言,这实际反映了鉴赏能力不够高。所以,要让学生明白诗歌中有哪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并且要知道这些修辞手法在诗歌中起到的作用,这样才能在实际的鉴赏中回答得全面具体。

2、表达方式。诗歌的表达方式主要有四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其中考核的重点是描写与抒情。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抒情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在教学中,较难把握的是“虚实结合”,也有的称之为“虚实相生”。究竟何者为虚,何者为实颇难定夺。其实,虚实相对,“有者为实,无者为虚”,这是最根本的原则,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三类:⑴、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仙境。⑵、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如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其中“雕栏玉砌”便是虚景。⑶、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景是还没发生的,他体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便是设想的别后的虚景。而所谓“实”景,则简单得多,“实”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在鉴赏中,直接问到诗句运用什么表达方式较少,常是间接问某一句或两句起到的作用,实质是问表达方式在其中的作用,因此,教学中应该明确的告诉学生这类问题的实质,应该如何回答。

3、其他的一些表达技巧。主要有烘托、托物言志、卒章显志等。

烘托本是中国绘画的一种,在诗歌创作中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在《姜斋诗话》中云:“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这话很好地表达出它的作用。

托物言志是种表现手法,主要是诗人借用事物来寄托自己的情怀,如梅花、菊花寄托自己高洁的情怀,青松喻正直不屈的品格,当然,具体到诗歌中作者所蕴含寄托的感情要具体分析。

所谓卒章显志,是诗人在文章的结尾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诗歌一般都有固定的模式,如基本上都是先景后情,或融情于景,尾联或隐或显表明自己的志向,只要明白这点,对于一些题目中要求回答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不至于措手无策。

四、把握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一个原则是“诗言志”,甚至有人极端地认为“有寄托生,无寄托死”,足见古人对诗歌寄托情感是如何的重视。归结起来,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感情有五种。

第一、忧国伤时。包括了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表现了同情人民疾苦的感情,如白居易《卖炭翁》等等。

第二、建功报国。主要有抒发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也有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的《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第三、思乡怀人。包括了羁旅愁思(柳永是很善于表现这种羁旅行役的情感),思念亲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如王昌龄的《闺怨》。

第四、赠别。主要表现亲友之间的离别之情,送别是古诗词的一个很重要的题材,诗人往往是通过送别表示挽留、坦陈心迹的感情。

第五、生活感受。这是一类无法划入其他的诗歌,包括寄情山水、田园风光,如王维大多数的诗歌;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刘禹锡的《乌衣巷》;借古讽今,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也有青春易逝的苦闷,如李清照的《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的《琵琶行》等等。

在评价作品思想内容时,了解一些必要的文学史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在教学实践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学生对古代文学知识太缺乏,对诗人的了解也仅限于课本上那几句简单的注解,并且往往容易形成单调、刻板的诗人印象,比如欣赏杜甫的的诗歌,不管题材如何,都是忧国忧民,象《月夜》这样的诗,说成忧国忧民,显然是失之千里。古云“知人论世”,如果平时能够引导学生多阅读有关的书籍,在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地讲述一些有关文学史的知识,对学生做这类诗歌鉴赏题是大有裨益的。

先学会对对联,提高最快也。
因为对对联得选择用词,不用的词意义不同,所表达内容也不同。

多读书


如何有效指导学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视频

相关评论:
  • 19643326803如何有效指导学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咎泉咏老师在学生写作诗歌时不要指手画脚,要让学生自我评判,让同学互相评判,这样会增强他们的自信,让他们感受到写作的愉快。

  • 19643326803如何提高文学作品中鉴赏能力的培养
    咎泉咏一、读懂文章,训练语感,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对文学作品的鉴赏的第一步就是要对文学语言有感受力。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是由字、词、句、段落组成的,能将文章中的字、词、句读懂是鉴赏文学作品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还需要老师对一些困难的词句进行指导。特别是对于文言文,很多的字和现在的...

  • 19643326803如何提高诗词的鉴赏能力
    咎泉咏其次,可引导学生阅读《唐诗鉴赏辞典》《唐宋词鉴赏辞典》《元曲鉴赏辞典》等工具书。如条件不许可,则可挑选几篇有关名家名篇的著名鉴赏性文章,印发给学生,让学生读一读,增加一些鉴赏的感性认识,学一学评论的方法,这样做大有稗益。四、强化模拟训练,为提高鉴赏能力提供迁移保证 有了孔实的课内基...

  • 19643326803如何指导学生鉴赏古诗词
    咎泉咏二、要多看。要指导学生多看名家赏析的文章,或向学生推介优秀的鉴赏名篇。可以说,名家赏析的文章是比较典范的,而且很多东西是可供学生借鉴的范例,只要引导学生带着分析的、扬弃的眼光去看,对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是大有帮助的。三、要多练。清代的唐彪曾经说过:“读书而无评注,即偶能窥其微妙...

  • 19643326803如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咎泉咏针对这些考点,我们有必要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主要指导学生采用以下几种方式:一是要多读精思,以广见识刘勰说得好:“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一个诗歌作品读得很少的人,是谈不上有鉴赏能力的。鉴赏诗歌作品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诸如诗歌语言文字知识,文学技巧...

  • 19643326803浅谈提高古典诗歌鉴赏能力_如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咎泉咏这一类型题学生答题较差,得分较低,怎样才能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帮助学生答题是迫在眉睫的问题。我认为对古典诗歌的阅读与鉴赏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了解古诗词创作的写作背景 诗是现实生活的写照,诗中作者的感情总是带有时代的烙印。对古诗词的鉴赏,我们应多联系诗歌创作的背景,...

  • 19643326803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
    咎泉咏在指导学生分析诗歌形象时,首先是先让学生有一定的形象储备,比如“残月”往往暗示思念、“柳丝”喻指离别等等,积累一定量的形象后,学生会形成初步的形象鉴赏,但学生这时往往又会形成“刻板印象”,凡碰到类似的都会做统一的解释,意象单一化了,因此应该让学生有所区别,特别是相似形象在不同诗歌中不...

  • 19643326803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唐诗宋词的鉴赏能力
    咎泉咏有效,就需要必要的指导,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朗诵方法,从而提高鉴赏水平。 朱熹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字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 所以,读诗,首先要熟读,就是披文以入情,表情以达意。 课文内容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多方感知。 古人云:“诗缘情”,“...

  • 19643326803如何引导学生鉴赏古诗
    咎泉咏在古诗学习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去领悟古诗中的意境美。如《寻隐者不遇》一诗语言相当精炼,初读此诗,似觉平易,细加欣赏,则易中有难。寻隐者来的过程,一字未提;与童子会晤时的寒暄和问话,也一概从略;童子答问也当不少,但诗人仅摘三句,答问不多,但寓意深刻。在教学中,我首先指导学生弄清诗的...

  • 19643326803如何教学生欣赏古诗词的美
    咎泉咏1、情境教学,帮助学生感悟古诗的语言美。诗歌语言是诗人独创的高度凝练的个性语言,是最富有文学性,它几乎都是作者思想感情,内心世界的表白,作者的喜怒哀乐无不倾泻在诗行中。鉴赏诗歌要从品味语言入手,在此基础才能有所感,有所悟。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诗的语言精练...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