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狼》的主人公是屠户还是狼?说明理由。

来自:网名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屠户。

1、从塑造人物形象方面

《狼》是一篇小说,从小说的要旨出发,小说是塑造人物形象的最后, 文章通过对屠夫的行为, 心理展开细致的描写, 把屠夫的形象通过简洁的文字跳在纸上, 紧张的恐惧和平静, 机智的是谨慎和勇敢和果断。虽然狼也有细节的描绘, 但写作不过是写狼的狡猾和贪婪。

即使狼是狡猾的, 无法逃脱都在屠夫的刀杀死, 可以看出写狼的狡猾是出发像狼的邪恶有没有好的结局。为了让人们认识到一种邪恶的力量在前面的勇气去战斗, 敢于拿起武器去战斗真理, 在这里传达给人们是一种积极的能量, 可以看出写狼是为了惹屠夫屠夫是主角。

2、从叙事角度方面

小说采用第三人称的叙事视角, 即旁观者的语气, 正是因为这种叙事方式没有透视极限, 使作者获得了充分的自由。但正是因为作者被赋予了充分的叙述自由, 这种叙述才容易产生一种倾向, 即叙述者对作品中的人物及其命运, 对所有事件, 以及叙述者的叙述倾向,洞察故事中尚未发生的一切。

综合以上的分析,屠户更加契合这篇故事的主人公的身份,而狼只是反衬屠户的一个典型形象,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环境下才附着上这一色彩的形象,对于文章主题的突出以及人物行动对事件的重要性来讲,狼也仅仅是起到了一个次要的作用。


扩展资料

《聊斋志异》中有狼三则,其中第二则被选为沪教版义务教育语文课本八年级下册第34课《狼》,鲁教版义务教育语文课本六年级下册30课《狼》,人教版义务教育语文课本七年级上册第20课《狼》和部编义务教育课本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

故事可分三段,第一段(屠夫遇狼)写两狼追赶屠户,屠户时而迁就退让,继而被迫抵抗自卫。这一段又分为三层,从“一屠晚归”至“缀行甚远”,简洁地叙述了屠户遇狼的时间、地点和情况。

一个卖肉晚归的屠户,在“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却又行人断绝,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让两只恶狼给盯住了。草草几笔就勾画出危急的处境,紧张的气氛,为后面描述屠户的斗争策略作了铺垫。

面对意想不到的恶狼,屠夫首先是“惧”。于是采取迁就的策略,“投以骨”。屠夫最初认为,只要满足狼的贪欲,就可脱险。至“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也似乎如他所料,使两狼“缀行甚远”的情况暂时有了改变,文笔十分曲折。

可是照样投骨的结果,只不过让后狼暂时停脚,而“前狼又至”;直到骨头投尽了,也没有填饱饿狼的饥肠,而“并驱如故”,因此屠户处境更加危险。这就充分暴露了狼的贪婪本性,证明了屠户退让迁就策略的失败。这是第二层。

“屠大窘”说明在危急的关头,他产生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明白自己已面临生死抉择,或者被狼吃掉,或者把狼杀死。怕死是不行的,退让是无用的,唯一的方法是:杀狼。

屠户已在事实面前吸取了教训,开始考虑如何改变“前后受敌”的不利条件。他机敏地环顾麦场且速“奔倚”在积薪之下,放下担子,拿起刀,利用麦场的有利地形,改变了途中两狼并驱的局面,避免了前后受敌的处境。

第二段分两层,第一层,从“少时”至“又数刀毙之”。作者在描写两狼对屠户“眈眈相向”之后,又变换笔法,写一只狼竟然自己走开,另一只狼装作驯良的家狗形态蹲着,然后闭着眼睛打盹,样子十分悠闲。这是狼在屠户持刀的情况下耍弄的新花招。

文中故意不作说明,而是以细腻的笔触刻画狼的狡诈形象,让人们仔细品味,加深对狼的本性的认识。

这时的屠户虽然不能猜透它们诱敌包抄然后夹击的花招,但对于狼的凶狠狡诈有了清醒的认识,所以不受这种假象欺骗,不是释刀自喜,而是趁机“暴起”,猝不及防地以刀劈狼首,结束了它的性命。文中狼的悠闲假象,屠户的暴起动作,相映成趣。

第二层屠户杀了眼前的狼而准备赶路,又警惕地转视积薪后,发现了另一只正在钻洞的狼。作者借屠户的锐利的眼睛,点出狼“隧入以攻其后”的企图,揭露其“身已半入,止露尻尾”那种弄巧成拙的丑态,次“亦毙之”作了痛快的结束。

第三段,是作者诙谐风趣的议论。作者指出狼的狡黠奸诈,而嘲笑其顷刻而毙的结局,也间接赞扬了屠户的勇敢机智,余味无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狼




蒲松龄《狼》的主人公是屠户还是狼?说明理由。视频

相关评论:
  • 156250693831.文言文<<狼>>中的主人公是屠户还是狼? 为什么? 2.文中如何刻画屠户的...
    裘岸砖答:1.解析:要判断主人公是谁,必须先把握文章的主旨。本文的主旨很清楚,即最后一段作者的议论,它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将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可见作者写本文正是为了讽刺狼。在叙事过程中,文章也是以狼为主导来进行,并以狼最终自取灭亡来结束的。由此可见,在本故事中,狼是主要“...

  • 15625069383蒲松龄的狼翻译
    裘岸砖答:蒲松龄的《狼》故事讲述了一个屠户在回家途中遭遇两只狡猾的狼的故事。傍晚,担子中的肉已被卖完,只剩下骨头,但两只狼仍紧随其后,贪婪不改。屠户起初试图用骨头安抚它们,但狼的贪婪并未因此止步。情急之下,屠户发现麦场中有柴堆,便倚靠其后,手持利刀。狼虽然凶猛,却惧怕屠户的武器,一只狼离开...

  • 15625069383简要的概括蒲松龄的《狼》
    裘岸砖答:蒲松龄的《狼》简要概括:屠户在晚上回家的途中遇到了两只狼,他企图用扔骨头的方式来摆脱狼的追赶。可是没有成功,他找了一个柴草堆,狼不敢靠前。狼想用他们狡猾的方法来杀掉屠户,反倒被屠户杀了。全文分四个部分:遇狼、惧狼、御狼、毙狼。遇狼是故事的开端:“一屠晚归……途中两狼,缀行甚...

  • 1562506938320课《狼》翻译500字
    裘岸砖答:清·蒲松龄《狼》白话释义:一个屠户傍晚回来,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屠户半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屠户感到害怕,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屠户再次扔骨头,较晚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之前获得骨头的狼又跟上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可是...

  • 15625069383蒲松龄《狼》翻译
    裘岸砖答:文言文蒲松龄《狼》翻译:一个屠户傍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屠户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两只狼,紧随着他走了很远。屠户感到很害怕,便将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他。屠户又把骨头投给它,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脚步,但是之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上了。

  • 15625069383求文言文《狼》的译文。大神们帮帮忙
    裘岸砖答:三、《狼》分析 《狼》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狼三则》。 《狼三则》都是写屠户在不同情况下遇狼杀狼的故事。第一则着重表现狼的贪婪本性,第二则着重表现狼的欺诈伎俩。第三则着重表现狼的爪牙锐利,但最终却落得个被杀死的下场,作者借此肯定屠户杀狼的正义行为和巧妙高明的策略。三个故事都有...

  • 15625069383读蒲松龄的<狼>有感
    裘岸砖答:《狼》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狼三则》。《狼三则》都是写屠户在不同情况下遇狼杀狼的故事。第一则着重表现狼的贪婪本性,第二则着重表现狼的欺诈伎俩。第三则着重表现狼的爪牙锐利,但最终却落得个被杀死的下场,作者借此肯定屠户杀狼的正义行为和巧妙高明的策略。三个故事都有生动曲折的情节,各自成...

  • 15625069383《狼》这一文言文是谁写的?
    裘岸砖答:《狼》的作者是蒲松龄。他是清代的文学家

  • 15625069383狼第三则中的屠户是怎样的人
    裘岸砖答:《狼》第三则中表现了屠户是个勇敢机警,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人。《狼三则》选自《聊斋志异》。清代蒲松龄(1640年至1715年)所著《聊斋志异》卷六。描绘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的形象。启示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

  • 15625069383《狼三则》其一的屠夫和狼的特点
    裘岸砖答: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已经刺穿了狼的上颚,那个情形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这张狼皮)能值十几两金子,屠户的生活略微宽裕了。就像爬上树去捉鱼一样,狼本来想吃肉,结果遭遇了祸患,真是可笑啊!此文出自清代蒲松龄所写的《聊斋志异》。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