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的硒

来自:安惠生活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土壤中的硒~

(一)土壤硒的分布及其控制因素
高硒中毒区、非中毒区和低硒区土壤总硒含量与土壤水溶性硒的含量与平均值见表5-9、5-10。如果按这两种硒参数指标考察高硒区土壤硒的分布,可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①相对高总硒含量高水溶性硒(沙地、花被、杉坨、芭蕉、罗家坝),②相对低总硒含量高水溶性硒(新塘、鱼塘坝),③相对低总硒低水溶性硒(晓关、自生桥、范家坪)。第①类型既包括中毒村,也有非中毒村;第②类型为中毒村;第③类型为非中毒村。如果将①②类型看成中毒高危险区,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具有高水溶性硒(12.93~112.66ng/g,平均50.98ng/g),然而总硒平均值相差甚远(最低只有4.96μg/g,而最高可达25.42μg/g)。第③类可视为富硒非中毒危险区,其水溶性硒只有2.81~8.13ng/g,平均4.62ng/g,比高危险区低很多;但总硒含量却与危险区中的低值接近(例如鱼塘坝、新塘)。
上述三种硒分布类型的土壤分别来自两种土壤母质。第①、③类型的土壤主要来自富硒岩石的残坡积层,第②类型的土壤则来自富硒岩石和其它岩石的山麓堆积层、山间河流冲积层和池塘堆积层。残坡积层原地发育的砂质粘土呈灰褐色、褐色;土层较薄;土壤成熟度中等,分异不明显;土中岩石碎块较多但成分单一,基本上为硅质白云岩、硅质炭质页岩;土壤pH大多数为6~7.5,呈中偏微酸性。土壤硒的分布特征和土壤结构特征(表5-10)表明,这类发育于富硒岩石残坡积层的土壤继承了岩石富硒的特征,并受岩石分布范围控制。但是同一岩石层位上不同地点土壤从母岩中继承的硒含量是不一样的。例如图5-6中,范家坪与杉坨村都在吴家坪组层位上,采集的土壤都在这个层位的硅质炭质页岩附近,然而范家坪土壤硒平均只有6.62μg/g,而杉坨村却达到15.18μg/g。类似的情况,在自生桥、晓关硅质炭质页岩附近采集的土壤样品硒平均值分别只有3.99和2.19μg/g,而芭蕉、罗家坝、沙地等同样的土壤样品硒平均值却分别达到25.42、20.56和18.04μg/g。这种同一类型土壤硒含量不均的现象极有可能是同一富硒层位的母岩在各地硒含量不均造成的,也有可能与地形坡度、侵蚀面位置或剥蚀深度等有关。
由冲积物的混合物发育而成的土壤有两种产出形式,一种是新塘型,由山麓堆积+河流冲积组成;另一种为鱼塘坝型,由山间洼地池塘堆积而成。山麓堆积形成的砂质粘土呈灰褐色,土层厚,成熟度中等,分异不好。土中碎块多,成分复杂,有灰岩、页岩、炭质页岩、白云岩、含炭硅质岩等(表5-10)。在远离山麓的河流冲积土中碎块明显减少,砂质成分增多,大多数为粘土质砂岩,土壤pH6.60~7.75,呈中性。鱼塘坝四面环山,中间为洼地,在最低处形成蓄水池塘,其北面即为硒矿层出露区。土壤为地表水搬运堆积形成的灰褐色粘土质砂土,土层厚,岩石碎块少,土壤成熟度高,土壤pH6.04~6.67,略偏酸性(表5-9、10)。以上两种产出形式的土壤总硒偏低,但水溶性硒很高,可能是运积物掺入了其它低硒物质,但可溶性硒却随富硒岩层演变的流体介质在地势低洼处富集。因此该类型土壤硒的分布除了受富硒岩层的控制,还可能受当地环境介质和地形条件的影响。在低硒区,土壤总硒和水溶性硒分别为0.073~0.16μg/g和0.25~1.48ng/g,基本上处于低硒土壤范围。但低硒非克山病村(如民生、继昌)比克山病村(如长坪、支罗)无论总硒还是水溶性硒都偏高(表5-9,10)。在低硒的紫色粉砂质泥岩和泥质粉砂岩区发育紫色粘土和灰褐色粘土质细砂土。它们直接产于岩石风化形成的残坡积层之上,土层薄,成熟度低,分异不明显,腐质层极不发育,土壤肥效差,pH4~6,土壤呈酸性。很明显,低硒土壤继承了岩石低硒的特点,直接受低硒岩石控制。
(二)土壤硒分布与其他元素及参数的关系

表5-9 恩施地区土壤硒含量统计

*为水稻土。

表5-10 恩施地区土壤特征及硒含量统计

土壤总硒、水溶性硒,以及其他22种元素和参数值列于表5-11、5-12,由表中可看出,在高硒非中毒村中,芭蕉和罗家坝土壤总硒和水溶性硒明显比其它非中毒村高,而与高硒中毒病村一致;除此之外,它们的Zn、Pb、Cd、Mn、Mo、Cr、Ni、V等元素丰度也比其他非病村高;但三者之间Al、Fe、Ca、Mg、K、Na却相差不大。土壤中Al、Fe、Ca、Mg、K含量相近反映了无论中毒村,还是非中毒村土壤的基本组成可能是一致的,它们都可能来自富硒岩层,只是由于成土的方式不同(形成残坡积母质或运积母质)或者富硒岩石层位被剥蚀出露的深度不同而导致了不同地点土壤Se和Zn、Pb、Cd、Mn、Mo、Cr、Ni、V等分布的差异。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高硒非中毒村(包括芭蕉和罗家坝非中毒村)的土壤S浓度比中毒村高,其平均值是中毒村的3倍(表5-11)。由于S与Se的特殊关系,它可能影响到粮食对Se的吸收。在高硒土壤中硒与某些元素及特征参数的关系示于图5-7中。图中Se与V、Cr、P、Pb、Zn、Cd、F、LOI和TOC呈正相关关系,而与Fe、Mn、S和pH基本上不相关。也就是说土壤中Se浓度的增加与Fe、Mn、S、pH的变化不发生直接关系,而只与有机质,LOI和V、Cr、P、Pb、Zn、Cd、F等的变化有关。不过在S-Se关系图中仍可分辨出中毒村和非中毒村两种不同的演化趋势。中毒村土壤中Se增加得比S快,而非中毒村土壤中S增加得比Se快,因而显示出非中毒村土壤S平均值比中毒村高的特点。高硒土壤中硒分布动态变化的重要结论可用张忠(1995)和朱建明(1997)的土壤硒形态分析作进一步说明。他们二人都共同选择双河鱼塘坝高硒土壤样品用连续提取法对硒形态或结合态进行分析。张忠的分析结果列于表5-13中。从表中可以看出,土壤硒主要决定于有机态硒、硫化物硒和残余态硒,它们三者加和达到95%以上,而水溶态硒、交换态硒和氧化物态硒的加和大多只有1%~2%。对总硒的影响很小。这就是说高硒区土壤总硒只与土壤有机态硒,硫化物态硒和残余态硒发生关系,而很少与水溶性硒、交换态硒和氧化物态硒发生关系。土壤中与铁锰氧化物有关的硒包括氧化物结合态硒和被铁锰氧化物吸附的交换硒,由于本区土壤中交换态硒和氧化物结合态硒很低,因此,土壤总硒与铁和锰的关系自然不很明显。但是当交换态硒(除了铁锰氧化物吸附的硒,还有粘土矿物和有机物吸附的硒)与水溶性硒合并在一起时,它们与土壤总硒呈正相关关系(图5-7)。尽管土壤总硒与硫化物硒的关系非常明显,约17%~37%的硒进入硫化物中,但是由于S与Se在二者浓度都高时呈拮抗作用,二者浓度都低时呈协同作用,Se在硫化物中的含量因类质同像替代S的强弱而不同。S与Se的这种不确定关系,导致了土壤总硒与S的关系不稳定。

表5-11 恩施地区土壤化学元素分析结果

地矿部测试所和英国地调所分析。

表5-12 土壤硒有机炭和烧失量统计表


表5-13 双河鱼塘坝土壤样品硒形态分析结果

注:表中数据除所占比例和加和/总量例外,其余的单位为ng/g。 (据张忠,1995)
本区土壤总硒与土壤有机质(硒)确定的正相关关系,使有机质硒在土壤硒状态中起到重要影响。实际上由于有机硒中存在着可溶性的或者可被植物吸收的有效硒,当本区土壤中水溶性硒和可交换态硒对植物有效性影响很小时,有机硒的有效部分将起重要作用。因此,从土本区土壤总硒与土壤有机质(硒)确定的正相关关系,使有机质硒在土壤硒状态中起到重要影响。实际上由于有机硒中存在着可溶性的或者可被植物吸收的有效硒,当本区土壤中水溶性硒和可交换态硒对植物有效性影响很小时,有机硒的有效部分将起重要作用。因此,从土壤角度来看,本区硒中毒可能来自水溶性硒+可交换态硒+有机态硒,其中有机态硒可能是最主要的作用因素,可交换态硒大部呈被铁锰氧化物或有机质吸附的Ⅳ价态硒,其有效性受到pH和矿物粒度的影响(彭安等,1988;朴河春等,1996;Humdy等,1977;Balistrieri等,1990),而水溶性硒则可能因量小而作用不明显。

图5-7 土壤硒与其它元素及特征参数关系图解(1)


图5-7 土壤硒与其它元素及特征参数关系图解(2)

(一)非耕作土壤中的硒
为研究非耕作土壤中的硒,专门进行剖面测量。剖面沿线发育有砂土、褐土、灰钙土、和草甸土4种土壤类型(表3-3)。砂土的母质一般为冲积层,灰钙土母质多为冲积层+风积层,而褐土和草甸土则主要是坡残积母质层。草甸土呈黑色或灰褐色,分布于分水岭附近及北侧低山丘陵坡地,母质层原岩多为石英斑岩、流纹岩等,在原地风化剥蚀后形成土壤。一般在岩石出露的地方土层较薄,在地势低洼的地方土层较厚。但不论厚薄,这种草甸土都能划分出ABC三层,含有机物的腐殖层通常在10~20cm左右,A层土的pH值为7~8。褐土分布于分水岭两侧特别是北侧高原平原上的丘陵岗地,大多不在剖面范围中。其母质层多为中基性安山岩类岩石,土层较薄,A层土壤不太发育,pH值7.6~8.6。灰钙土分布于分水岭北侧山丘之间开阔的谷地中,成土母质为厚达数米的黄土层+冲积层,有较薄的A层,pH值7~8.2,BC层则较难区分。这种灰钙土是分水岭北侧特有的类型。砂土则在分水岭两侧都有出现,主要产于河滩及一二级阶地上。在分水岭北侧地势平坦、河流不发育、现有河流流量小、流速缓,两侧无阶地;而分水岭南侧则经常出现河谷阶地,因而形成“U”形谷地貌。砂土一般呈褐灰黄色,土层厚薄不等。阶地上的砂土较厚,分异较好。河滩砂土较薄,分异较差,A层不发育或较薄,土质差,肥效低,pH值8~9。

表3-3 不同母质来源的土壤硒含量分布

注:Ar:太古宙变质岩,J2:中侏罗世中基性火山岩,J3:晚侏罗世酸性火山岩,γ4:印支期花岗岩,Q:第四系沉积物。
在东剖面(A)(图3-3)中,土壤硒含量在分水岭两侧呈现明显不同的变化趋势。分水岭南侧,土壤硒含量较低,在68~151ng/g之间变化,总体上分布平缓、起伏不大。其中,虎龙沟至清泉堡一段为“V”形谷地,河流为山间小溪,冲积层对土壤贡献不大,河流两侧土壤以坡残积的褐土为主,由中侏罗系玄武安山岩坡残积层发育的2个褐土样品和太古宇黑云斜长片麻岩发育而成的1个褐土样品硒含量分别为129、151和129ng/g;清泉堡—猫峪一段,河流已发展成二级或三级较成熟河段,冲积层十分发育,河流两侧或一侧出现一、二级阶地,剖面沿线为冲积层形成的砂土,硒含量变化范围为68~91ng/g。分水岭北侧从南厂直至后平头梁都是低山丘陵盆地地形,硒含量起伏变化较大。其中,在南厂—干水河一段大部分是冲积+风积黄土母质层发育的灰钙土或砂土,只有南厂附近的13号点为火山岩残坡积层发育的草甸土。6个灰钙土样品硒含量为111~319ng/g,呈锯齿状分布,一个砂土样品硒含量为209ng/g,一个草甸土样品硒为209ng/g。前韭菜沟—韭菜沟一段为草甸土,三个样品硒含量分别为223、185、140ng/g,韭菜沟—后平头梁一段是风成黄土形成的灰钙土和冲积层形成的砂土,两个灰钙土样品硒含量为326和167ng/g,一个砂土硒含量为351ng/g。
在西剖面(B)(图3-4)中,土壤硒呈锯齿状分布,但含量起伏变化不大。其中分水岭南侧坝顶—板申图以北为晚侏罗系流纹岩和石英斑岩残坡积层发育的黑色草甸土,5件样品硒含量范围为113~207ng/g。板申图—海流图间为地势较宽阔的河流滩地,砂土土壤,其母质为来自上游石英斑岩、流纹岩和花岗岩为主的碎屑物质,8件样品硒含量范围为82~180ng/g。北侧分水岭—阿不太沟为黑色草甸土,4件样品硒变化范围为145~196ng/g。阿不太沟—战海一段为黄土+冲积土发育的灰钙土和砂土,4件样品硒含量为50~188ng/g。战海—许家营北坡为草甸土,3件样品硒含量为89~140ng/g。许家营北坡—许家营为河滩砂土,2件样品硒含量为87~116ng/g。

图3-3 猫峪—后平头梁地质地球化学素描图(A剖面)

1—Q第四系沉积物;2—J3下侏罗统酸性火山岩;3—J2中侏罗统中基性火山岩;4—Ar太古宇变质岩;5—γ5燕山期花岗石;6—土壤;7—水系沉积物;8—岩石

图3-4 海流图—许家营地地质地球化学素描图(B剖面)

1—Q第四系沉积物;2—J3下侏罗统酸性火山岩;3—J2中侏罗统中基性火山岩;4—γ4印支期花岗岩;5—岩石;6—土壤
由以上2条剖面土壤硒的分布可以看出(表3-3),①草甸土硒值有两个范围,由中侏罗系中基性火山岩发育的草甸土硒含量范围为89~140ng/g,略低于由晚侏罗系酸性火山岩和第四系冲积物、黄土演变而来的草甸土(其硒含量变化范围为140~223ng/g);②中酸性火山岩、花岗岩和黑云斜长片麻岩等,虽然时代不同,但岩石成分相近,岩石硒含量也较相近,由它们形成的褐土硒含量也大多相近,范围为129~151ng/g;③由酸性火山岩、冲积层+黄土形成的灰钙土硒含量在52~351ng/g之间变化,呈锯齿状分布,可能与黄土和冲积土的成分复杂有关;④河流冲积砂土硒含量变化较大,其中由古老变质岩系和第四系发育而成的砂土硒含量偏低,范围为68~91ng/g,而由火山岩、侵入岩和第四系作用形成的其他几种砂土的硒含量交替变化,范围为82~180ng/g。除部分砂土外,大部分砂土硒含量都低于本区其他土壤类型。
(二)耕作土壤中的硒
耕作土壤中硒的含量变化范围为43~263ng/g,算术平均值是136ng/g。其中硒含量最低的样品来自非克山病村板申图,硒含量最高的样品来自重克山病村后平头梁。累积频度图中累积频度曲线节点显示,低硒人群组的累积频度占29%,中硒含量人群组的累积频率占41%,高硒含量人群组的累积频率占30%。与人群硒分布趋势大致吻合(图3-5)。

图3-5 土壤全硒含量累积频度分布图

从不同发病率的克山病采样组中土壤硒含量的箱式分布图(图3-6)中可以看出,随着克山病发病率的降低(重克山病区→中轻病区→非病区),土壤硒含量平均值依次为179ng/g、133ng/g和97ng/g,呈现出明显降低的变化趋势。
将耕作土壤中硒的含量测定结果按不同的村组以箱式分布图形式展示于图3-7中。该图显示,在不同的克山病区内,不同的采样村硒含量也存在着一定的变化。其中,在重克山病组不同的克山病村硒含量变化范围为36~105ng/g,中克山病组不同的采样村含量变化范围为35~60ng/g,在非病组中的含量变化范围为26~77ng/g。由此也清晰反映出不同土壤类型对硒含量变化的影响。发育于侏罗纪火山岩和花岗侵入岩之上的中轻病村和非病村土壤硒含量都较低,而重病村土壤多为富有机质颜色较黑的草甸土,硒含量较高。

图3-6 不同克山病采样组间土壤硒含量箱式分布图


图3-7 不同采样村间土壤硒含量箱式分布图

(三)非耕作土与耕作土硒水平对比
调查发现克山病重病村和中病村耕作土有两种类型,一是在分水岭山脊附近的黑色草甸土(如坝顶、阿不太沟、平头梁),二是在低山丘陵之间开阔的河滩和谷地中的灰钙土和砂土(如后平头梁、干水河、战海、韭菜沟)。上述列举的重中病村的耕作土与2条剖面中的非耕作土类型是一致的。因此可以认为本区克山病中高检出率(>1%)的村子的土壤类型主要是草甸土、灰钙土和砂土。它们可以看成是克山病高危险区的一种土壤环境背景。在虎龙沟—猫峪一带,近年也检出克山病病人(<1%),其耕地在虎龙沟主要是低山坡地,以褐土为主,母质层是玄武安山岩和黑云斜长片麻岩的残坡积层;在清泉堡—猫峪一带,耕地为河滩阶地砂土,母质层来自黑云斜长片麻岩和安山岩的水系沉积物,它们同样与剖面测量的非耕作土类型一致。在板申图—石窑子—海流图一带,克山病检出率为0,当地耕作土与剖面非耕作土类型一致为河滩砂土,因此河滩砂土(无灰钙土)可视为轻—非克山病的土壤背景。
对比耕作土与非耕作土的硒含量水平发现,重中病村耕作土硒含量范围为63~263ng/g,而非耕作土的草甸土硒含量则为89~223ng/g,灰钙土111~326ng/g,砂土68~209ng/g;非病村耕作土硒含量在43~163ng/g之间变化,而非耕作河滩砂土硒含量则为82~180ng/g。由此可见,非病村两种土壤的硒含量变化较吻合,重中病村非耕作草甸土及灰钙土和砂土组合的硒含量均与耕作土较一致。对富硒草甸土提出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前韭菜沟—韭菜沟(图3-3)和许家营南坡(图3-4)都是未开垦的山地草甸土,由于长期的土壤分异和土壤成熟度增高,富含有机物的A层土壤相对于不含有机物的B层含硒量有较大增长(图3-8a),表明由C—B—A层,硒有一定的富集趋势(B—3点除外)。与耕作土相伴的非耕作草甸土(如阿不太沟、坝顶)A、B、C层硒分异不明显(图3-8b)。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处于分水岭顶端的B—13样点是远离耕地的山地草甸土,呈明显的强分异特征,虽然B—A富集方向不同于许家营南坡和韭菜沟,但它同样表明远离耕作区的耕作土的强烈分异趋势。由此看来,在耕作区的非耕作土(可能包括耕作土)由于弱的分异趋势,由A—B—C层硒含量特征变化不大,例如坝顶、阿不太沟等地。而远离耕作区的非耕作土,由于强的分异趋势,由C—B—A层硒含量呈明显增加趋势(例如韭菜沟、许家营南坡)。

图3-8 AB剖面土壤硒含量深度变化图

通常情况下,土壤硒的分异作用决定于土壤成分、粒度、氧化-还原电位、有机物含量等。对于灰钙土(图3-8c中A3—A14),土壤粒度变化不大,pH分布特征也不明显,由于土壤处于地势开阔的低洼处,氧化淋滤相对不是太强,以堆积作用为主,表层(A)有机物对硒也有一定的的吸附作用,大多数情况下形成C—B—A层富集趋势。在砂土深度剖面中(图3-8c中A1—A2,B1—B2)由下向上粒度变细,对硒的储存作用也由下向上增强,大多呈由C—B—A的弱富集趋势。图3-8b中,pH的分布无规律可循,它们对硒的影响亦不清楚,如果我们把所有草甸土的成分看成是一致的,土壤剖面粒度变化也是一样的,那么土壤分异作用强度主要由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氧化淋滤程度来判断。这样我们就将在图3-8b中看到分水岭最高点由于氧化淋滤作用大于有机质对硒的吸附作用而使B、C层硒含量急剧增高,分异作用明显。向两侧由于氧化淋滤变弱而有机质作用增强,两种作用抵消后,硒的分异变弱;但是随着A层增厚,有机质对硒的作用越来越强,而氧化淋滤越来越弱,A层硒的含量增高,B、C层硒含量减少,分异作用又变得明显,只是硒积累的方向发生了变化。在图3-3A剖面图中南部的土壤硒含量大多低于100ng/g,而北侧的硒含量大多位于111~324ng/g,且由南向北呈增高趋势,并在南厂—平头梁和韭菜沟—后平头梁形成两个锯齿状峰值区,克山病由南向北亦呈增加趋势,并在两个硒值高峰区有检出率高值与之对应。在图3-4B剖面图中大多数样点硒值都大于100ng/g,在坝顶和阿不太沟一带形成188~207ng/g的较稳定高值区。其克山病检出率高值也与之对应,其余各地检出率都较低或基本为零。这种情况与耕作土高—中—低硒同克山病重—中—低发病率的对应关系是一致的。

图3-9 土壤烧失量箱式分布图

HK—重克山病村;MK—中、轻病村;NK—非病村
(四)土壤硒分布与各种控制因素的关系
土壤烧失量(LOI)分析结果显示其含量变化范围为1.8%~11.7%,均值5.94%。其中最高含量样品来自克山病重病村后平头梁,该村的土壤硒含量也最高,且土壤颜色均为黑色。从土壤烧失量箱式分布图(图3-9)可以看出,由重克山病村→中、轻病村→非病村,土壤LOI烧失量总体上呈现明显的降低趋势。将各采样点土壤按四种不同颜色(黑色、褐黑色、黄褐色、黄色)加以分类,做出土壤烧失量与全硒含量散点图(图3-10)。图中明显看出,随着烧失量数值的增大,土壤硒含量增高,颜色最浅的黄土,烧失量和全硒含量最低;黑色土和褐黑色土的烧失量和全硒含量最高。
土壤颜色与烧失量可以定性地反映出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多少。为了准确说明土壤烧失量与有机质含量间的关系,我们从三组不同程度的克山病采样组中按全硒含量由低到高有代表性地选取15个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总有机碳含量。通常情况下,土壤有机质中约58%是有机碳。因此有机碳含量的高低可以近似代表有机质含量的多少。将土壤有机碳(TOC)含量和烧失量一起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二者间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关系(图3-11),其线性回归方程为:{LOI}%=2.8{w(TOC)}%+1.37。这样烧失量数值的大小就反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低。

图3-10 不同土壤颜色间LOI与全硒含量散点分布图


图3-11 15个土壤样品中有机碳和烧失量间的线性回归分布

为了解土壤中全硒含量的分布与各种控制因素的关系,选择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Ca、Cu、Fe、Mg、Mn、V、Zn、Cd、Pb、Mo等元素和土壤参数LOI、pH进行多元素统计分析,其中Cd、Pb、Mo元素因含量较低且多低于检出限而未参加统计计算。各参数间的相关分析结果列于表3-4。分析表明,土壤硒的含量与土壤烧失量LOI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61;与pH值呈弱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16;与Cu-Fe-Mg-Mn-V这一基性超基性岩石组合呈正相关或弱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74~0.651。

表3-4 张家口土壤各参数间相关系数及含量均值统计表

注:所列相关系数值均在98%置信水平显著相关(*除外),均值含量单位均为μg/g(pH值和已注明的除外)。

食管癌高、中、低发区土壤总硒分析结果及平均值列于表4-9中。表中高发区各村庄的

表4-9 磁县及邻区土壤硒含量及平均值

土壤硒平均值范围0.200~0.810mg/kg,总平均值0.420mg/kg;中发区和低发区依次为0.128~0.204,0.174mg/kg和0.119~0.191,0.148mg/kg。可见土壤总硒从高发区、中发区到低发区呈明显降低趋势。t检验显示出高发区与中发区、低发区的土壤硒值不属于相同的总体,统计学上有极其显著的差异(P<0.001)。而中发区与低发区之间的差异比较显著(P<0.05)(张绮玲等,1998)。也就是说它们属于不同的土壤类型。这与前述剖面分析的山区残坡积土—丘陵残坡积—平原冲积土硒呈降低的趋势是一致的。

上述土壤硒除低发区大多数样品低于或接近于谭见安(1989)按克山病分布划分的土壤低硒边缘界限值外,高、中发区土壤硒都已远远超过低硒界限值,分别达到足硒—高硒水平。这是值得注意的现象。

表4-10列入了除硒以外其它相关元素统计平均值。从表中可以看出,由高—中—低发区,土壤钼呈降低趋势,与土壤硒的分布类似。土壤镁高发区低,而中、低发区高,与硒的分布相反,土壤锌、铜、铁、镉、钒等则高—中—低发区差异不明显。有资料表明,高发区土壤钼和锌处于比低发区相对缺乏的状态(Luo Xianmao,1990,1989;侯浚,口头通报),而且低于缺钼土壤界限1.5mg/kg。这显然与本次分析结果是矛盾的。

表4-10 食管癌高、中、低发区土壤元素含量平均值 mg/kg

*为测试所分析;其余为英国地质调查局数据。




土壤中的硒视频

相关评论:
  • 13927763916硒土是什么
    范巩施硒土是一种含有硒元素的土壤。硒土是土壤中富含硒元素的一种特殊土壤类型。硒是地壳中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关于硒土的详细解释:硒土中的硒元素是生物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它存在于土壤、水、动植物及人体中,对于人体的新陈代谢和免疫功能有着重要作用...

  • 13927763916硒土是什么东西
    范巩施硒土是一种含硒元素的土壤。硒土是一种独特的土壤类型,其主要特点是富含硒元素。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对于维持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下面将对硒土进行详细的解释。硒土中的硒元素是一种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的营养素。硒不仅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还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癌症等重要作用。因...

  • 13927763916硒是怎么来的啊
    范巩施①硒是来源于土壤的原因是因为土壤是硒在地球表面分布最广泛的地质体。硒在岩石中的丰度很低,主要以Se或SeO2的形式存在,难以被植物吸收。然而,土壤中的硒可以被植物吸收并转化为有机硒,进而被人类和动物摄入。②土壤中硒的来源包括成土母质、大气沉降、人畜粪便、灌溉水、污泥、化学肥料、农用石灰...

  • 13927763916土壤硒污染对农作物有哪些影响
    范巩施土壤中的硒是植物硒的主要来源,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硒主要包括部分有机硒、硒酸盐和亚硒酸盐。植物对土壤中硒的吸收与植物种类、土壤含硒量、土壤质地、PH值、土壤水分含量、盐度等因素有关。硒具有抗真菌病害、拮抗环境毒害、抗氧化、调节叶绿素合成的作用,能够促进植物生长,提高农作物品质。但是过量的...

  • 13927763916土壤中的硒污染主要来源于哪里
    范巩施土壤中的硒是植物硒的主要来源,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硒主要包括部分有机硒、硒酸盐和亚硒酸盐。植物对土壤中硒的吸收与植物种类、土壤含硒量、土壤质地、PH值、土壤水分含量、盐度等因素有关。硒具有抗真菌病害、拮抗环境毒害、抗氧化、调节叶绿素合成的作用,能够促进植物生长,提高农作物品质。过量的硒...

  • 13927763916硒在土壤中的含量多少为富硒
    范巩施富硒土壤是指土壤中的硒含量超过0.4毫克\/千克。这种土壤具有独特的地质背景和形成过程,通常在特定的地理区域内发现。硒的存在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营养价值,同时对人类健康具有多种益处。

  • 13927763916硒土主要分布在哪些省份
    范巩施1. 湖北省的恩施市是硒土的主要分布区之一,土壤硒的平均含量为3.958毫克\/千克,检出范围在0.23-8.66毫克\/千克之间。恩施市的硒矿储量超过50亿吨,新塘乡双河鱼塘坝的硒矿被誉为“世界罕见和唯一独立工业硒矿床”,是全球唯一的独立硒矿床。恩施以其丰富的富硒生物资源种类和高含硒量而闻名世界,被...

  • 13927763916不同土壤类型中的硒含量特征
    范巩施(一)中国主要土壤类型中的硒含量 全球土壤中的硒平均含量为0.2mg\/kg,高硒土壤可达30~324mg\/kg,低硒土壤平均值仅为0.01mg\/kg。土壤硒含量除与成土母质密切相关外,风化成土改造、土壤理化条件等也都对其产生了重要影响。通常湿润、偏酸性、还原环境有利于硒的淋溶和迁移,土壤易缺硒,而干旱、偏碱性、氧化环境有...

  • 13927763916硒土的用途
    范巩施硒土的用途是广泛用于富硒农产品的生产。硒是一种微量元素,当土壤中的硒含量富集到大于0.4mg\/kg时即为富硒土。硒与癌密切相关,土壤中缺硒的地区,人们的癌的发生和死亡率高。硒可以通过增高癌细胞中环腺苷酸(CAMP)的水平,形成抑制癌细胞分裂和增殖的内环境,进而起到抑制癌细胞增长的作用。值得...

  • 13927763916土壤中的硒
    范巩施(二)耕作土壤中的硒 耕作土壤中硒的含量变化范围为43~263ng\/g,算术平均值是136ng\/g。其中硒含量最低的样品来自非克山病村板申图,硒含量最高的样品来自重克山病村后平头梁。累积频度图中累积频度曲线节点显示,低硒人群组的累积频度占29%,中硒含量人群组的累积频率占41%,高硒含量人群组的累积频率占30%。与人...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