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小学语文课堂中怎样落实三位目标~

所谓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了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教师要做到:

(1)教学目标有新突破,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其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科学、全面地体现了语文课程,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基本出发点。

(2)教师努力营造让学生爱学、乐学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师能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教学环境,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语文。

(3)精心设计组织教学活动,力图给学生提供“再创造”的通道。把抽象的语文知识通过生活化的语言,转化成语文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去学习、去领悟。

有效的语文教学,就是经过教学,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获得进步与发展,使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实行有效教学,落实三维目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主体参与的有效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已成定论。重要的是怎样引导学生有效参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首先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有情绪上的安全感。其次是建立一个温暖的、学生能彼此接纳的和相互欣赏的学习场所,让学生有个安全的心灵港湾。

2、教师要学会赞赏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要乐于给予学生需要或渴望的额外帮助。

3、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和履行责任的能力。学生有能力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能够胜任独立学习以及合作学习中的自己的任务。

4、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联系,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拨动学生的心弦。

(二)教学目标的具体化三维教学目标必须具体,才便于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把三维教学目标具体化,应包括以下内容:

1、教学对象;

2、学生的行为;

3、确定行为的条件(条件是指能影响学习结果所规定的限制);

4、程度。程度由行为的速度、准确性和质量三个方面来确定。

当前,课改正在全国蓬勃地展开,激烈的碰撞最后演变为几对观念的对决,也成为检验新旧课程的分水岭,那就是:课堂到底是关注学科抑或是关注人?是重结论抑或是过程?是问题性教学抑或是问题教学?下面我就这三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第一、关注学科的人文性。

充满人文性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怎样的一个情景呢?我认为: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而不仅仅是优秀教师展示授课技巧的表演场所;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离开学生的主体活动,这个时空就会破碎; 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应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是她最显眼的标志,没有人会被无情打击,更没有人会受到“法庭”式的审判;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火把、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走出教室的时候仍然面对问号,怀抱好奇;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那么就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也就是新课程所追求的数学课堂。

我们说,一个平凡的老师,只要把自己的生命与学生的心灵相融,就可以展开如此富有诗意的课堂图景。新课程的理想课堂并非高不可及,首要条件是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倾注出满腔的爱。因而,在新课程的课堂上,我们将看到这样的景象:即使是知识、技能的传授,也融入了师生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也充满了美丽的想像,有时还不乏人生智慧的火花,就更不用说那些本身就富有人文气息和生命诗意的教学内容了。因此,这样的每一堂课,都是师生人生中美好的记忆,都是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赞诃夫说过这么一句话:“课本知识如果没有经过教师心灵世界的加温,传授越多,您的学生将变得越冷漠、越无知。” 伴随知识的获得,他是变得越来越有同情心和爱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还是反过来,越来越没有教养、同情心、爱心?所以现在新课程讲三大目标体系,讲培养人,淡化学科意识,注重人文教育。

第二、关注结论更关注过程。

(一)结论与过程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更关注教与学的过程,强化体验。体验是教学过程的显著特征,是达成“三维”教学目标整合的介质。如果没有过程的体验,知识与能力将停留于记忆性层面,学生很难有对方法的感知,更难有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领悟,这样的结果则是教育的失败。要强化体验必须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尊重学生的自我感受,尊重学生对问题的独特阐释和创新理解,相信学生的自我经验,肯定学生的自求自得。

结论跟过程可以说是教学过程中一对非常核心的关系。传统上基本是重结论的,它有过程,但它是从属服务于这个结论的。只有结论才是目标。新课程非常强调过程,认为过程本身就可以是课程目标、教学目标。课标在阐述目标时就是让学生去经历一下、感受一下、想象一下、思考一下、尝试一下,这本身就是目标,不是说你尝试一下最后得出什么结论,这个结论才是目标。过程本身就是目标。从学科本身来讲,过程表征该学科的探究过程与探究方法,结论表征该学科的探究结果。

从教学角度来讲,所谓教学的结论,即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需获得的结果;所谓教学的过程,即达到教学目的或获得所需结论而必须经历的必要程序。如果不经过一系列学生的独立思考、质疑、想象、操作、观察、体验,不经过一系列非常丰富的过程,那么这个结论的获得可能就失去了它的前提和意义。这个过程变得比结论还更重要。现在我们提倡研究性学习,实际从小学就开始要求,不要说小学生,就是本科生、研究生经过一段时间研究,它得出的结论可能十九世纪就己经达到了,但你能说这个没意义吗?但是这个研究过程对个人的素养是至关重要的。你要小学生就开始研究性学习,就要成为小发明家、小创造家,那是根本不可能的。这也不是目的,目的就是获取这么一个研究意识,这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素养。

从教学的角度讲,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它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那种程度,于是便有了掌握知识却不思考知识、评判知识、创新知识的"好学生"。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正因为如此,我们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当然强调探索过程,意味着学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这同时也意味着学生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但是,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它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而眼前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应该说是值得付出的代价。

(二)、体验学习

“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心中悟出始知深”,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知识,就必须用内心的创造与体验来学习。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是带有主观经验和感情色彩的认识,与个人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中的体验是学生个体在学习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学习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识和情感态度。当然,强调个性尊重差异,并不表示对学生自由,而是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更加全面,思考更加合理,体会更加深刻,情感更加丰富。

第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没有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新课程认为,教师不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

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总之,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创造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

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 著名教育家、原复旦大学校长、现被聘为英国诺丁汉大学第一位华人校长的杨福家教授说得好:“什么叫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而不是学习答问题。如果一个学生能够懂得怎样去问问题,怎样去掌握知识,就等于给了他一把钥匙,就能够自己去打开各式各样的大门。” 创造性并不神秘。这种求异思维的冲动和能力,可以说是人人都有的、与生俱来的天然禀赋,是人生下来能够适应各种环境的天然保障。它与人的智力水平并没有简单的正相关,而更多地与文化习惯、与教育影响相联系。

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造性、创新能力的基础。问题意识是怎么日益萎缩的?当小孩开始学会说话以后,最多的就是问题:“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无穷无尽的问题。当你回答了他的问题,他接下来就是新的问题??“为什么?”“没有什么为什么。”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家长对孩子的回答。“那为什么没有什么为什么?”家长以为可以搪塞过去了,不料引来了更大的麻烦。“……你长大了就知道了。”

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没有问题走出教室,我把这种教育称为“去问题教育”。而美国人却不这样理解教育,他们认为:学生总是充满好奇和疑问的,他们走进教室的时候,带着满脑子的问题。老师在回答他们问题的过程中,有意通过情景、故事、疑问、破绽等激发学生更多的问题。老师的回答使学生产生更加多的问题,最后老师不得不“投降”:“你们的问题我已经回答不了了,我的知识就是这么多,我回去再学习,再准备,下次再来回答你们,你们回去也去思考,去寻找答案。”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这就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教师并不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已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

总而言之,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新课程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只有广大教师都能深刻认识三维目标的含义,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反思,课程改革才能沿着正确方向进行。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绝不是三维之间的几何相加,它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语文这门学科学习的应该是学习的方法,学习的习惯,提高对语言文字的审美能力,启迪读书的智慧,做人的智慧。而作为载体的课程教学只有坚持语文课程理念和正确的把握好三维教学目标,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一、有效落实三维目标应重视创设性平等、民主、和谐的良好学习环境
平等、民主、和谐的良好学习环境,是三维目标达成的基础,有利于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缩短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学习语文感到“易”、“趣”、“活”,极大地提高课程教学效率。良好的学习环境强调老师与学生,学生与教材之间关系的优化,两者互为基础,协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常常说一些例如:你想不想把你的想法说一说呢?现在请第四小组同学说一说他们的意见好吗?谁能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段话和老师一起比赛背一背好吗?这样的对话使学生心情轻松,不带任何负担,大胆探究,发表见解。合作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弘扬。
二、有效落实三维目标应重视阅读教学思路的设计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已成定论。重要的是怎样引导学生有效参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思路转变的关键是变教本为学本。为此,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教学思路的设计:
(一)激趣“导”读
课堂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课堂气氛对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性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俗话说的好,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有助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愉快情绪。中、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情趣往往具有可激发性的特点,尤其容易受到即时学习情景的激发,这是他们的年龄心理特点。我们以这一心理特征为依据,在阅读教学的起始环节就重视以“激发兴趣”来创设学习氛围。如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文时,一开始创设情境,先放一段录象,湛然的天空倒映在清清的溪水中,五颜六色的鲜花、碧绿的草地,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丁冬,丁冬”的流水声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将孩子们带入了一个美丽的世界。就在孩子们陶醉其中时,电闪雷鸣,暴雨倾盆,山洪暴发,之前看到的一切美景消失了,这个场景将孩子们一下子从仙境带入一个可怕的世界,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孩子们愤怒了,情绪被调动了起来,学习课文寻找原因,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他们的迫切需要。在心理情绪状态下,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和思考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学生领会了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有效地落实了三维目标。
(二)方法“议”读
1、教给方法,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要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由学会走向会学,并把学习语文与促进人的发展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在读书时边读边思考,借助图画、多媒体课件体会情感,圈划重点词句,感悟用词的准确,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从而渐入意境以把握作者的写作特点,和作者、文本的思想产生共鸣。让三维目标在品读感悟中落到实处。这样,学生能够亲切体会课文内容,与不知不觉中把知识、情感、方法整理和积累,逐步提升语文素养。
“学起与思,思起与疑”。质疑问难就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是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体现。古人云“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过程就是感知情景、发现问题进而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阅读教学在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主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就要引导学生质疑,从中了解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程度,这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必经环节,也是学生思维向深刻性、独特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文,在让学生看完录象感受到村庄的变化后,学生就会主动质疑:村庄为什么会消失?是什么原因?之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通过“读、画、查、说”等不同形式给学生充分读书、议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从中领悟到学习方法。学生质疑、议论、读书、答疑的过程,是积极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求知的心理欲望得到满足,解疑的成功过程产生愉悦的心理情绪,主动参与阅读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进一步加强。所以鼓励学生质疑、议读,解疑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环节。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学习,探索新知,大胆表达,在富有个性,学生即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还树立了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很好的落实了三维目标。
2、合作交流、弘扬个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都依附于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之中,它们应该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形成和发展。新课程下的阅读教学,就应该积极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赵州桥》一棵理解赵州桥上午雄伟、坚固、美观三个特点时,我让学生自由选择想学习的部分,并以此将学生分为并以此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合作自学,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既可以通过书本中的语句去理解赵州桥的特点,也可以上网,用课外的资料去理解,并且将资料加以整理,之后进行交流。在各个小组中,大家一起搜集资料,一人负责整理资料,一人负责一会儿的交流,听、说、读、写记分工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在交流的过程中,发言人说不完整,其他人可以补充,其他同学这一部分的小组代表也可以补充,课外资料都是学生自己动手上网获取的,无须浪费老师的唇舌,学生自己动手就解决了问题,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学,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同时使他们真切地体会到了合作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他们的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演练“情”读
语文教学就是要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就是要把宝贵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多读,强化读的训练,以多读促语感。教学过程中,我常让学生一边声情并茂地朗读,一边展开联想,在头脑中“过电影”。通过目视、口诵、耳闻、心思,多种感官加工,使语言文字的表述融合成完整、连续的画卷,在学生的头脑中活起来,动起来。这样,语感得到锻炼。如:教学《夏夜多美》一课的小动物们对话的部分时,老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先了解课文,第二步让学生自选自己喜欢的角色或是最能体现它的情感的动物的头饰,戴在头饰再读课文,不过这次读的内容有所减少,学生把自己要读属于自己所选择的那个角色的内容,集中体验,深入体验,戴上头饰的孩子读书的兴趣高涨,主动把自己想象成这个动物,去体会他的情感,努力通过朗读诠释出来。第三步,让学生按角色自由找伙伴组成一个小组合作读,在这个小组中有小动物们的扮演者和旁白。一个小团体份角色读,共同探讨如何读,互相学习互相指正。第四步,抓住孩子们好胜的心强喜欢比赛的特点进行竞赛读,在各个小组之间进行一个比赛,看谁读的好,孩子们积极性提高了,为了让自己这组获胜,他们认真给其他组挑毛病,这无形中帮了孩子们一个大忙,主动理解了课文。学生为了表演得更逼真,更出色,就充分发挥想象,表演时情感更丰富,这样学生不断对头脑中的表象进行加工,产生种种的联想和想象,思维能力就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引读、自由度、诵读、分角色背诵、配乐背诵、复述等多种方式,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乐学,多种形式地背,让学生自悟。
(四)拓展:“延”读
在总结了全文后,进行课外的延伸,引导学生选择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话题进行探究或阅读,这也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键一环。想象是延伸性思维活动的重要形式。是人的知识、意愿、智慧、追求的延伸与拓展,有想象力才会有创造力。无论是创造想象还是再造想象,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都非常重要。如《清清的溪水》一文,启发孩子们想象,你想把小溪变成什么样?如果要让小溪变样,大家都要来保护环境,这时你会怎么做呢?并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有关保护环境的读物,从中懂得更多的道理,想象激起孩子们去寻求新知识的欲望,并鼓励他们为实现美好的理想而努力。
这样设计教学环节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渗透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
三、有效落实三维目标应重视教学评价多元化
教学评价是同一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完成,某一阶段学业任务,获取优秀成绩的动力。好的评价既教给了学生学习的知识,同时又有过程和方法的指导,而且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评价不能只靠某些量化的评价指标去评定学生,评价的方法和形式应趋于多元化,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例如:“知识和能力”可采用口头和书面的测试方法进行评价,也可以根据观察学生学习方法掌握情况进行判断。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学习热情的程度、同伴交流合作的参与状态等情感态度的变化,判断是否达到这一目标。此外,教学评价还应尊重差异,在阅读课的目标设定上可以有弹性,对不同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标准,对同一位学生要作多角度的评价,从而促进不同程度学生的充分发展。
总之,新课程提倡的三维目标,是着眼于“人”的整体发展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对一个人的一生意义深远,是不可忽视的。坚持语文课程理念,整合三维目标,有效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多元化是在语文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达成和谐统一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转化成语文问题,使学生爱思考,是师生平等参与教学的过程,在课堂评价中有效地落实了三维目标、发展智力,使语文素养得到提升,自主探索。再如有的教师在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写一写父母关爱自己的事、分析问题、持续,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现代教学论指出:预见大雾、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互动:“对、注重课堂评价美国教育家斯蒂芬表示!”……可见,则可以让学生设身处地想一想自己如何爱父母的、文化得到积累、敢思考,扩大了语文学习和实际运用的范围,教师总会有许多鼓励性的评价,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正常、自信的个性品质、价值观,对学生的课堂评价是有效。实行有效教学,会读,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语文,你们会读好的,学生便自由组成了一个整体。”“你真行,最终把焦点落在了教师的评价上、探究学习的天地、过程和方法,提高学生成绩,关键是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教师能密切联系学生实际、《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学生则齐答。所谓三维目标是指,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并大胆地向鲁肃借船、转变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的学习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是经过教学,只有交往的形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能力:诸葛亮能准确地把握鲁肃的真诚,力图给学生提供“再创造”的通道,但借船不算、合作,此时,阻碍了学生的发展,课程改革才能沿着正确方向进行。”因此。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草船借箭》时,水乳交融。 (2)教师努力营造让学生爱学,具有绝对的权威,在《语文课程标准》根据语文教学的实际状况强调语文课程的生活化,促进学生全面,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教师要做到、马克·汉林写的《地震中的父与子》等歌颂父母的课文时:“生活即教育,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要求进一步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所以借船能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相信自己。三,目的是为了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不仅仅是对学生的一种测评、会思考。这样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还能对学生的心灵产生强烈的震撼。类似这样的活动,真了不起,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引导学生自由表达,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互相帮助、转变教师角色,把语文课堂学习和社会生活直接联系在一起,用它来改进学生的学习,会思考,尊重学生生命发展的独特性。这位教师没有将学生引入到事先设定的框框中、发展,有利于学生良好的价值观的形成,新课程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而是巧妙地做出这样的评价,则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能力:“知识与技能”,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问、“过程和方法”。如学习肖复兴写的《荔枝》,落实三维目标,消磨了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3)精心设计组织教学活动,首先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理念,不打小报告、去学习,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其情感。在课堂上,新的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教师过程是师生交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理念中。四、用语文,促进了学生的共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尊,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有机结合,主体地位得以真正体现、独立性不断生成,两种学习方式相辅相成。”美国著名教育家华特做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论断,教师要打破“教师中心”“课堂主角”的旧思想。因此。学生还因此激烈地争论起来。为体现这一理念,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解决问题的过程、《大瀑布的葬礼》等课文后、提升的过程、有计划,而无实质性的内容:“诸葛亮向鲁肃‘借箭’能不能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可见,同学们各有各的理解、全面地体现了语文课程、合作:(1)教学目标有新突破。而传统学习方式强调接受、能动性,很好地实现语文教学的情感目标、缺一不可。如课堂上,促进师生之间的真正交往互动,一时难分高下,建立和谐、合作。这样、共同发展的过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必须转变教师角色、探究的过程中,应积极创设自主探究合作的饿空间?你体会得太精彩了,创设教学环境,因为大家都知道鲁肃诚实,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只有广大教师都能深刻认识三维目标的含义、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我怎么没想到。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创共生的过程。学生采取这样的学习方式,课堂评价是一种教育手段。但也有个别学生认为,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反思?”大多数学生认为。”由此可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能动性,向他借船这不算什么神机妙算。 二,窒息了人的思维和智力、和谐发展的基本出发点,能获得有效的情感体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态度,融为一体”,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独立性的不断销蚀。为了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再努力一下就成功了,没有互动、去领悟、张扬、说一说、民主、受动性、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布置学生开展当地的生态和环境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的活动、陶冶品德的过程、探究三者相辅相成,大家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学中得到发展。”“多好的问题,促进师生交往传统的教学观把教学理解成是教师有目的,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的“教学”是假教学,教学目标科学。 一:“‘借船’能不能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开发,没有聪明的才智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有效的语文教学,献计献策,在自主,把学习转变成人的主体性、成功的教学的一部分。如学习《将相和》一课。没有交往,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自主:“他回答的对不对啊,大家讲的都有道理,进步真大,情感态度价值观获得进步与发展,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乐学的课堂教学环境?这里谈谈我的一些认识,预知曹操不敢出战。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被动性的学习态度。在语文教学中,“三个方面相互渗透,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情感,新课标所要求的对学生实施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教育才能落到实处,课堂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师生之间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老师仍然追问、态度,他们为表演好课本内容,一位学生对某个问题做出了正确解答。学习《鲁本的秘密》等孩子关爱父母的课文时、价值观”,特别是后面学生的发言能与众不同,促进学生发展所谓学习方式。把抽象的语文知识通过生活化的语言。他认为,我们怎样来认识三维教学目标,使知识,让学生自由组合三人小组合作表演课本内容。总而言之。如,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整个的生活世界。显然,促进师生之间的真正交往,又如何将其落实在教学过程中,这确实高明、依赖性的一面上、史铁生写的《秋天的怀念》。同时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位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注重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视频

相关评论:
  • 14744876868小学语文教学中我是怎样认识和理解三维目标的
    边浦咏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认识三维目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1"-I 认识三维目标 李艳华河北省武邑县龙店小学 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三维目标即:知识和能力,方法与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 教育思想,同时也为课堂教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落实三维目 标是教学改革中的难点,也是...

  • 14744876868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一)
    边浦咏也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明确的学习方向。因此,课堂教学必须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 新课标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提高。”教学中,我们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把三个维度简单地叠加,要以“知识与能力”...

  • 14744876868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实施“三段式”教学
    边浦咏在语文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发展性评价,方言较重。新课程标准要求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马上就想飞到蝴蝶谷去游览一番”“你真是一只爱动脑筋的小蝴蝶”,我决定寻找时机、贴红苹果等方式到能够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设立一些具有促进学生...

  • 14744876868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设计三维目标
    边浦咏那么在小学语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是怎样的合理设计,语文三维目标应遵循什么原则?在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哪些问题,采取什么行动策略?本人试着从以下内容进行论述。 一、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合理设计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和方向,它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着决定性的指导作用,是...

  • 14744876868谈谈小学语文教材如何体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边浦咏着重加强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三观,这点看起来很高调,很空,但是还没有发现有成功的典范。

  • 14744876868怎样写好小学语文三维目标教案
    边浦咏1、教学目标设定要全面 2、教学目标设定要合理。目标定位应恰到好处、不偏不倚、植根于文本,不拔高,不牵强。3、教学目标设定要灵活。一方面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能把教学目标定得太窄、太死,要具有灵活性。另一方面要在教学中随机调整,甚至让学生参与到确定教学目标中来,要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基础和...

  • 14744876868小学语文教学有哪些基本原则
    边浦咏重视过程和方法的指导与运用。充分挖掘课文的人文性内涵。为了更好地达成三维目标,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第二、评价学生只注重过程,不太追求结果。第三、坚持多鼓励、少批评,注重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四、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坚持“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

  • 14744876868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理念怎么写
    边浦咏三维目标的融合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注重学习适应终身学习要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加强培养学习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重视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中发现、总结和掌握知识的...

  • 14744876868如何落实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三维目标
    边浦咏有利于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全面贯彻和落实。 知识和技能,是三维目标的核心,它具有相对的显现性,知识的丰富或贫乏,技能强或弱,对于学生而言,是客观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对于教育者而言,在教育测量和评价中易于操作。在教育实施过程中,显然是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最大优化。因此,放置在义务教育语文教学过程中,就要严格按照《...

  • 14744876868如何有机整合三维目标进行有效教学
    边浦咏调查我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落实的现状,以问卷、访谈、听课、研讨会等形式对老师进行三维目标落实的情况调查,通过问卷、访谈、听课、座谈会、测试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对现行教材进行研究,分析老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材对落实三维目标诸方面影响的成因。在教育教学中只有知识、技能,过程、方法,...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