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在能比作宋朝吗?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宋朝中国思想可以比喻为什么?~

在上述思想家的思想之中,可以看到,中国人传统的思想河流由于流域更长更远而汇入了更多的支流,其中干流部分似乎更加深涩和浑浊,但也在某些地段激荡起几层还散发着大河发源时那种清新气息的明快的浪花,但是,这条河流还远远没有接近大海。

唐朝之后,经历五代十国动乱年代,后在公元960年,由赵况胤发动陈桥兵变,取代后周,建国号为宋,并于公元979年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完成了对中国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珠江中下游的统一,历史上称之为宋朝,在中国的历史书将宋定之为一个统一王朝,经历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和秦、汉、唐等朝代齐名。 然而,宋朝真能称之为一个朝代吗?来揭秘吧认为,宋朝并没有完成对中国的统一,不能称之为一个朝代。在大宋时代,北方先后出现有西夏、辽、金等割据政权,而且并没有对西部的塔里木河流域进行控制,那里还有许多政权,南部还有大理等政权割据,西南还有吐蕃政权割据,后来在北方又出现了元政权,并最终灭南宋而统一中国,而在宋之前,这些地方都属于中国领土(吐蕃除外)。所以,大宋只不过是割据政权中的一个而已,只不过统一了中原以南地区,但并不是最大的割据政权,比辽还要小,北宋之后,南宋政权更不能代表中国一个朝代,领土在各割据政权之间领土并不算最大,实力也很弱小,长期受到西夏、金等政权的侵略,处于岌岌可危的程度。 不仅如此,北宋和南宋甚至连形式上统一中国都没有做到,因为北方和南方和宋并列的政权连名义上的服从宋的领导都没有,反而是北宋和南宋经常对辽、夏、金等政权称臣并纳贡,如此大宋又怎能称之为一个朝代,当然,北宋也就幸免不了被北方政权消灭的命运,直到逃到长江以南建立一个小政权,称之为南宋,更是苟延残喘。 虽然,南宋国民为了保卫南宋政权的存在,出现了岳飞等名将,在抗击北方金国时立下了汗马功劳,有人认为岳飞是民族英雄,但来揭秘吧并不认可岳飞是民族英雄,而且中国历史书中也没有称岳飞为民族英雄,因为岳飞抗金只是中华民族内部几个政权之间的战争,都为统一中国而努力。所以,关于岳飞是否民族英雄,来揭秘吧当然倾向于岳飞不是民族英雄,只不是是保卫南宋政权的一员大将,只能称之为抗金英雄,是各为其主,和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混战时的诸侯国里的将军一样。 既然岳飞不能称之为民族英雄,但大宋政权当然不能代表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只不过是割据政权而已,所以,中国历史书籍称宋朝为一个朝代其实是一种错误,应该给予更正,因为宋朝并没有统一中国,北宋如此,南宋更是如此。 有人肯定会认为既然宋朝不能称之为一个朝代,那秦朝之前更不能称为一个朝代,这其实又是一种错误理解,因为秦之前的中华民族只在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一带活动,当时中国的领土并没有扩张到西域、西藏、蒙古一带,所以,中国历史上的秦以前政权都应该称之为一个朝代,由于历代王朝不断的开疆扩土,到唐朝中国政权才将西域、蒙古一带划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而北宋并没有完成对这些地区的地治,而是出现了与北宋政权并列的割据政权。而到后来的元、明、清包括中华民国都对这些地方实施了控制,而现在的中国大陆则没有完成对北方等领土的控制,而且共和国并没有承认中国已经统一。

在许多人看来宋朝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王朝之一了,“弱宋”二字似乎是把这个统治中国大部或半部300多年之久的朝代给盖棺定了论。的确,按中国传统对王朝的评价标准来看宋朝也确实挺丢人的。首先,要有强大的中央集权??这一点宋朝似乎还过得去;其次,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西域还不够,顶好是把莫斯科也弄来??这方面宋朝就差劲了,南宋偏安一隅就不必提了,诸如“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之类的讽刺诗句大把的有,就是北宋,真正把东部的国境线推到长城一线的时间也不过是一瞬间而已,西北就更不用说;最后就是要扬国威于域外??“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最好是每年封一次狼居胥。天可汗算什么?要宇宙可汗才爽??这宋朝就更加糟糕了,什么长驱漠北,直捣黄龙就别提了,连自己都保不住,每年不断的送钱,叫叔叫伯的还老是挨揍。两个皇帝作了俘虏,两次在大陆上待不住要跑到海上去??这些都堪称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光辉事迹。 但是,如果我们改变一下自己的视角,试试按另一种标准来看待历史,不是只看王侯将相的“千秋功绩”,而是看看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也许情况就会大不相同。

有一个数字是很引人注目的??宋朝年财政收入最高曾达到16000万贯文,北宋中后期的一般年份也可达8000-9000万贯文,即使是失去了半壁江山的南宋,财政收入也高达10000万贯文。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我们用其他的数字比较一下就知道了。明隆庆5年(1571)国家岁入白银250万两。张居正改革之后的万历28年(1600),岁入400万两(虽然张居正死后人亡政息,但相对在财政上的改革被破坏得较少,而且此时距张去世仅十几年,估计这个数目比张居正当国时期的岁入也少不到哪里去)。明末天下大乱,在后金和农民起义的两面夹击下,明政府先后增加了辽饷,剿饷和练饷的征收,即著名的“三饷加派”,结果弄得民怨沸腾,烽烟四起。那么这种为时人评为“饮鸩止渴”的做法为国家带来了多少收入呢?大概每年1000万两左右。也就是说此时明朝一年的财政总收入大约是1500万两白银左右。如果我们认为银钱的一般兑换率为1两白银=1贯铜钱的话,那么此时明朝的财政收入仅仅是北宋的不到1/10,南宋的不到1/6,尽管这已经是南宋灭亡的300多年之后,尽管明朝的国土要远远大于宋朝。清朝的财政状况比明朝要好一些,国家初定的顺治7年(1650)岁入1485万两。咸丰年间(1850前后),岁入约为3000-4000万两。数量仍然远远小于600年前的宋朝,而此时中国的人口已经超过3亿,估计为宋朝人口的2-3倍以上。直到清朝末年,国家岁入才达到了宋朝的水平。(由于兑换率折色率等方面原因,可能会对宋朝的岁入有所高估,但即使如此,宋朝的岁入远远大于其他任何一个封建王朝依然是一个无疑的事实)

宋朝的财政收入如此之巨大,是不是意味着人民的负担也极其巨大呢?当然,从人均财政收入上来看肯定是这样。但是,要知道,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个没有爆发过全国性的农民起义的大型王朝之一。仅有的几次较大规模的起义,如李顺王小波起义,宋江起义,方腊起义,钟相杨幺起义等都不曾超过一省的范围。有这样良好记录的另一个朝代是西晋,而西晋之所以能够如此,恐怕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它的寿命实在太短了,根本来不及爆发起义。

中国历史可见,宋代的老百姓生活的并不坏。我们之所以认为宋代老百姓苦不堪言,恐怕很大程度上是受“水浒传”的影响。姑且不提这里面虚构的成分,其实就是从“水浒传”里来看,那些被逼上梁山的好汉落草的主要原因或者是受人迫害,或者是犯了罪,或者是被擒被骗上梁山的,真正没有饭吃,活不下去上梁山的极少。

那么那庞大的财政收入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看一下下面一组数字就知道了。熙宁10年(1077)北宋税赋总收入共7070万贯,其中农业的两税2162万贯,占30%,工商税4911万贯(这个数字究竟有多大,我们可以比较一下,明朝著名的财迷皇帝明神宗(万历)以“矿税”的名目,用杀鸡取卵的方式压榨工商业者,8年间总共搜刮到了200万两白银,不足宋朝的一个零头),占70%。这个数字说明,构成国家财政收入主体的,已经不再是农业,而是工商业了,农业社会已经在开始向工业社会悄悄迈进了。宋朝获得庞大的财政收入并不是靠加重对农民的剥削,而是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工商业极度繁荣,生产力水平提高的结果。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对大量小自耕农直接征收农业税一向是国家统治的基础,像宋朝这样的情况实在是绝无仅有,直到清朝末年,工商业收入才再一次超过了农业税。

由于大量独立的小自耕农不再是国家生存的根本,宋朝得以采取了与其他王朝迥然不同的土地政策??“不抑兼并”。数千年来,中国传统上一向将土地兼并视作国家大害,千方百计加以抑制。以至于形成了这样一个循环??朝代开国时重新分配土地,造就出数百万个小自耕农;经过上百年日积月累,土地向少数人手中集中,国家丧失税源,一些失去土地的农民挺而走险;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政府崩溃,新王朝建立,重新分配土地。这种做法完全是一种自然经济的产物,它固然可以保证大多数农民都能有一些土地耕种,但另一方面,这种做法也限制了分工,限制了集约经济的发展,限制了工商业的兴起,将中国社会牢牢的捆在自然经济之中。而且,这并不能完全阻止土地集中的趋势,必须每隔一段时间就重新分配一次土地,而每一次对土地的重新分配几乎都要伴随着大规模的战争与破坏。
宋朝的做法却使它得以成功的跳出了这一循环。一方面不抑兼并,使土地能够集约化的经营,并腾出大量剩余劳动力(据估算,当时不足1%的人口占有了全国土地的70%,而每年进入流通市场的土地占全国总面积的20%);另一方面成功的发展了工商业,不仅仅吸收了大量农村劳动力(仅信州铅山的一个铜铅矿就常雇有十余万矿工,日夜开采),更重要的是促进了社会经济,生产力的飞速提高。这不禁让人联想起英国产业革命初期“羊吃人”的现象,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是何等相似,不同的只是宋朝的规模要比英国大许多倍,时间比英国早几百年,而人民因此受到的苦难比英国少得多。

与此同时,政府对于突如其来的灾害或战乱导致的阶级矛盾激化还有一个应急措施??大量募兵。由于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长期坚持募兵制的王朝。宋军官兵一般都有着不错的待遇,以至于在其他朝代常常成为阶级矛盾的导火索的招兵,在宋朝竟成了阶级矛盾的释放阀。每当一个地方出事,百姓难以生存的时候,政府就在那里大量募兵,“每募一人,朝廷即多一兵,而山野则少一贼”,这也正是宋朝农民起义较少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这种做法的一个后遗症就是“冗兵”。庆历年间宋军总人数竟然达到了125万之巨,考虑到当时的人口充其量也就是1亿人左右,这实在是一个天文数字。要命的是这125万人全是雇佣兵,因此军费也就屡创奇迹。仁宗宝元年间仅陕西一地,和平时期军费2000万贯,战时3300万贯!庞大的军费和其他开支使得宋朝的财政开支也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就连那样庞大的财政收入有时都会有入不敷出的问题,以至于被一些学者非常讽刺的称为“积贫”。但是,我们要看到,这样的支出其实并不完全是“军费开支”,在很大程度上属于转移支付或者社会保障的性质,是政府在为国家由农业社会转向工商业社会付出代价。而这种以赤字经济的手段来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方法也颇有些现代味道。假如我是一个专门搜寻“中国的世界第一”的人的话,我甚至可能说宋朝在世界上第一个采取了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当然,我不是)这虽然好象只是一个小小的玩笑,但认为王安石是世界上第一个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人的却决不只我一个,也决不只是在开玩笑。

这样做的结果是,宋朝的经济,尤其是第二,第三产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在“水浒传”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禁军的中级军官就可以拿出1000贯钱去买一把刀(林冲买刀),而在“三言二拍”或者“聊斋志异”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百金”在当时就已经是一户中人之产了。在中学课本里我们曾经读到一位北宋大臣抱怨世风奢靡时说:现在的农夫走卒居然也穿上了丝制的鞋子。难怪有的西方学者说当时一位欧洲君主的生活水平还比不上东京汴梁一个看城门的士兵。当来自当时西方最繁华的城市威尼斯的商人马可波罗来到仅仅是吸收了很少一点宋人文明的元朝大都城时,竟然感到眼花缭乱,宛如身处人间天堂。(对马可波罗的存在以及他是否来过中国还有争议,但是世人所公认的是“马可波罗游记”描写的确实是当时欧洲商人接触到中国文明之后的见闻感受)

宋朝时四大发明的三项被发明或是开始得到广泛使用。其中,活字印刷术是宋代发明,雕版印刷术在宋代始大量应用(已知最早的印刷品是中晚唐的“金刚经”卷子);火药和火器在宋代开始大规模使用(第一次在战争中使用火药的记载是在晚唐);指南针在宋代开始大量装备远洋船舶。

宋朝第一次出现了工匠传统和哲学传统合流的迹象(“梦溪笔谈”),在西方,这是近代科学大发展的先声。 宋朝拥有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帆船舰队和商船队,频繁远航至阿拉伯,东非,印度,东南亚和东亚的日本与朝鲜。

宋朝第一次出现了工匠传统和哲学传统合流的迹象(“梦溪笔谈”),在西方,这是近代科学大发展的先声。

宋朝拥有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帆船舰队和商船队,频繁远航至阿拉伯,东非,印度,东南亚和东亚的日本与朝鲜。

宋朝十万户以上的城市由唐代的十余个增加到40个,汴京和临安继长安,洛阳和南京之后成为世界上第4,第5个超过百万人口的城市。

宋朝“汴都数百万户,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

宋神宗时全国年铸币506万贯,而唐朝极盛的玄宗朝年铸币32万贯。

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每年商税收入达1975万贯,宋朝商税甚轻,住税3%,行税2%,如以平均2.5%计,则一年纳税商品额即达80000万贯,平均每人8贯以上。

南宋绍兴末年(1162),仅广州,泉州,两浙三个市舶司关税收入即达200万贯,宋朝仅对进口商品征收7%-10%的关税,也就是说每年仅从上面三个市舶司进口的纳税货物即达2000-3000万贯,这样估计南宋人均进出口额当在1贯以上,甚至可能达到2贯或更多。

在经济和社会大发展的同时,宋朝的政局总的来说也比较清明。既没有宦官和外戚专权,后妃干政,也没有地方势力的割据。在“不以言论杀人”的传统下,文化得到了长足发展,那些因为“忤旨”或者被打击排斥的人们,最多也就是流放岭南,真的没有人因此被处死。

我们可以大胆的说,宋朝实际上正处于向资本主义发展的前夜。如果说,中国历史上真的曾经有过发展出资本主义的时机的话,那么我认为那一定是“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世界,而不是苏州桥上那几个等着雇主的机工。

可是,这刚刚萌生的嫩芽,这一切,都被北方刮来的寒风吹得无影无踪

蒙古人的破坏力是极其惊人的。前面我们对这一点已经有所描述,这里再看几个数字。金全盛时(1207)有户768万,元灭金时(1235)仅得户87万,短短28年间在籍户数下降了89%!南宋嘉定16年(1223)有户1267万,元灭宋时得户937万,也陡减26%,这还没有包括此后元军与南宋残余势力作战3年的杀戮。这减少的上千万户,几千万人口固然有一些是逃亡了,但大部分还是死在蒙古骑兵的屠刀之下。

坚决不肯同化,试图用治理草原大漠的方式来统治中国的蒙古贵族立刻就使宋朝社会向市场经济资本主义迈进的步伐呷然而止。近百年后,虽然汉族起义者又夺回了国家政权,但朱元璋却错误的吸取了王安石改革失败的教训,大开历史的倒车,将中国社会重新送回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之中去,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英国人的战舰开进珠江口

州桥夜市煎茶斗浆,相国寺内品果博鱼。金明池畔填词吟诗,白矾楼头宴饮听琴。

这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么?这是灯红酒绿中的什刹海么?非也,这是千百年前,处处皆是“情调”的汴梁城的真实写照。试想一下,一个罗曼蒂克的少年高坐于东京樊楼之上,与那心仪的娘子,焚上一钵兽香,相对坐调笙,看伊轻持了如水并刀,在一盏钧瓷的莲花盘里,纤纤玉指破新橙。那是怎样一幅美轮美奂的动情场景?是多少现代“小资”们梦想中的生活?

提起赵宋,提起东京汴梁,我们不禁会想起以上的画面,会想起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想起柳郎“寒蝉凄切”的《雨霖铃》。从中我们不难想象这诗人笔下的“花花美景汴梁城”,更对陈寅恪先生“华夏民族的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的评价体会有嘉。甚至是饱受康河性灵熏陶的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博士亦为之感叹道,“谈到十一世纪,我们犹如来到最伟大的时期”。

今天,就让我们来谈谈赵宋王朝是如何成就这番“终极盛世”的。个人认为这其中最应该被着重关注的,还是赵宋在经济上的成就。从许多的历史书中你也许都会发现,赵宋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以“工商立国”的王朝。那么为什么“工商立国”能够造就我国封建社会的“终极盛世”呢?在这里有必要拿经济学的理论做一下分析:

根据对经济学有关“最优”的理解,一个国家的国力绝非疆域越大越强,人口也不是越多越好,而是二者的比例要恰当,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达到边际效用的最大化。特别是在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低下的古代,自然条件的优劣对人类从事生产活动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这就导致了在漫长的古代社会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极大,劳动生产率更是有天渊之别。

在北宋时期,一个在城门口守城的士兵亦穿“丝履”,普通城市平民的生活好过当时欧洲一般的封建主。看过《水浒传》的朋友也许会记得,武大郎不过是个县城里卖炊饼的小贩,他家的居住条件怎么样?拿现在的标准衡量算得上是“独栋别墅”了吧?也没听说他向银行借了几十年的贷款。武娘子潘金莲就更潇洒了,整天在家擦胭抹粉,就凭武大郎一个沿街叫卖的小贩就能供养得起她?在我们今天的社会恐怕都很难实现吧?从这样一件小事我们不难发现当时的劳动生产率之高简直不可想象。

这一切都应该感谢宋太祖和他和后世子孙们,他们堪称是中国历代帝王中的“经济学家”:

首先,国家的疆域绝不能无限的膨胀,宋朝的历任统治者显然都深谙此道。因此宋朝(北宋)的疆域远非像它的前朝们那样达到兵力可供支撑的极限。与之相反,宋朝注重的是实际有效的国土控制以及在所属国土上能够产生出的实际效益。在农耕文明时代,受地理,气候等诸多条件的影响,各地区的贫富差异很大。宋朝恰恰是牢牢控制住了那些土地肥沃,气候条件好的地区。这些地区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所具备的先天优势无疑是巨大的。

查查历史上的宋朝版图,疆域虽然不及前朝的汉,唐广阔,但是土地最肥沃,气候条件最好的地区始终处于中央政府的最直接管辖之下。这些地区资源丰富,物产丰饶,人民可以相对容易的达到“丰衣足食”,并且向政府贡献大量的剩余产品作为赋税。同时,“国泰民安”的社会条件又使政府支出的社会管理成本随之降低。换而言之,这种高回报,低成本的地区是任何人都想拥有的。

宋被蒙古毁灭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大悲剧,不然我们比欧洲提前进行工业革命是理所当然的.只要再给宋两百年时间,工业发展带来的生产力和军事能力增长足以抵消冷兵器骑兵的威力.
当然,如果宋元战争是另一个结局的话,中国是不是就真的能发展到资本主义,谁也不敢断言。就像没有人知道萨拉米海战如果波斯人胜利会怎么样,勒潘多海战如果土耳其人胜利会怎么样一样,也没有人知道崖山海战宋人胜利会怎么样。但是,我们知道的是:宋朝时的中国社会是中国几千年封建史中最繁荣,发达,最有希望的一段,我们想要摆脱“寄托”的困扰,让传说中的中文托福成为现实的唯一的希望就在那里。然而,正如大家所熟知的,这希望早就随着那轮血红的残阳一起陨落到崖山背后去了。所以在这里空发感慨也没有什么用,充其量也就是增加一点大家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真正想做点什么有用的东西的话,还是让我们奋发努力,争取让百年之后的后人不要再发这样的感慨吧!

作为一个大国,富和强都很重要。强而不富,难以持久;富而不强,招引豺狼!

已经是两个时代了,没有可比性,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宋朝财政收入很厉害是天文数字但是其官员之多政府机构之繁冗好像和现在的我国政府有得一比,但是至少他们的官吏还能为百姓做事,宋朝的官员有那种自觉“在其任,要做出政绩”
而且宋朝有向商人退税的制度每年的假期也比现在要多很多,宋朝没有抄家这一说,宋太祖说过要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所以宋朝的官即使犯了叛国罪也没有被杀头的充其量是发配我指的是士大夫。抄家是被元朝的蒙古人带进来的,明朝的朱元璋没读过多少书,明朝的制度大部分继承了元朝的所以有很多制度和民间习俗都是继承的元朝的,对民间的习俗就是现在说的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个文化指的最多的是元朝以后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不是元朝以前的有那么一种说法“崖山之后无中华”中国真正的文化已经在元朝人的入侵后消失殆尽。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也是从元朝开始改变成现在这样的。如果没有元朝和女真人的入侵可以说资本主义是可以被中国人接受而且施行的(似乎说过界了O(∩_∩)O~)但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已经被外族的统治给改变了,所以只有现在的体制才行得通在中国怎么说呢是不幸也是万幸。方法有很多种只要能使中国强大。

中国经济还不发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才60年,以后还需要很长的路,像明朝开国70年才有了仁宣盛世,汉唐都一样,开国初期百废待兴,需要国人的努力才能强大!

对于宋朝可以说是糟糕的王朝了,
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跟宋朝比还说得过去。

同意楼下的那位

楼主可以去看些宋朝笔记来了解真实的宋朝


我国现在能比作宋朝吗?视频

相关评论:
  • 18513562497“茶文化”是如何流行起来的?宋代“茶文化”解读!
    邵味泪但是,咖啡终究是“舶来品”,很久没有在中国出现了。我们自己喝的真的是“茶”!记得有一次上历史课的时候,老师说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存在了很久,但是真正的流行还是在宋朝。今天,我想谈谈宋代的茶文化。宋代茶文化的繁荣为什么宋代流行茶文化?因为在宋代之前,虽然有大量喜欢喝茶的文人,但都局限于上层社会。到了宋代...

  • 18513562497通判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邵味泪1. 宋朝的通判职位较为特殊,其职责主要分为辅助知事和监督知事两方面。如果将府州的知事比作现代的省委书记,那么通判大约相当于专职的省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2. 在党内规定中,专职副书记是省委书记的备选人选,并负责处理省委书记临时交办的任务。纪委书记则负责监督本级党委书记的工作。这两点与通判的...

  • 18513562497通判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邵味泪宋朝时期的通判,其地位和职能难以与现代官职直接对应。在府、州设置的通判,主要履行两大职责:一是协助知事,类似于现在的专职副书记;二是监督知事,类似于纪委书记的角色,负责监督上级领导。如果将知事比作省委书记,那么通判可以被视为专职的副书记兼纪委书记,负责履行辅助和监督的重要职责。然而,与...

  • 18513562497为什么宋朝皇帝会重文轻武?
    邵味泪凡事有因必有果。唐朝确实是中国历史上最豪迈的王朝之一,正因为有如此开放的民风,所以才得以成为中国封建史上的巅峰期。但是豪迈的背后,也隐藏着太多的血腥——从血性到血腥,只有那一步之遥。看完上面这些史实,你还会觉得宋朝重文轻武仅仅是赵匡胤家族为保持大权独揽而做出的决定吗?

  • 18513562497宋朝是的太尉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邵味泪宋朝的太尉官衔并没有汉朝的三公的地位那么高 宋朝最高等级是太师、太傅、太保,接着才是三公。所以宋朝的三公是正二品,太尉是军中二号人物,随便你怎么比,可以是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部长,也可以是总参谋长。

  • 18513562497宋朝时的太尉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邵味泪(转的)宋朝太尉是军中二号人物,相当于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部长,也可以是总参谋长。【宋朝的太尉相当于现在的军分区司令员】错误。太尉有殿前太尉、殿帅太尉之分,前者是文官,位高而无权,如洪信、陈宗善、宿元景、杨戬。而后者,是中央的军事长官,三司之一,(三司:殿帅司、马军司、步军司),位...

  • 18513562497宋朝的太尉相当现在什么职位啊
    邵味泪3. 在《水浒传》中,提到的太尉多数为殿前太尉,唯有高俅是殿帅太尉。高俅的职位并不算高,他想陷害林冲时,即使是首都开封的市长(开封府尹)也不完全听从他的命令。4. 宿元景在故事中虽为殿前太尉,但将其比作天津军分区司令员是不准确的。宋朝的蓟州与今天的天津并不完全对应,且宿元景作为文官,不...

  • 18513562497宋朝为什么能这么富 跟明朝一对比就知道
    邵味泪如此“富”法,北宋折腾得起?最牛就是这事:北宋的财政收入,早年每年1600缗,待到王安石变法后,更是高速飙升到每年6000万缗。只要比比明末国库见底的惨景,就知道北宋这收入水平,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都是财大气粗的等级。那么问题来了,北宋凭什么能这么富?一:大宋的好运气 这样一个可以做经济...

  • 18513562497谁知道宋朝为何重文轻武
    邵味泪当时守卫京城的将领是赵匡胤的部下和老友,禁军的第二、三号人物石守信、王审琦,他们“皆素归心匡胤者”,里应外合,掌握了全部的军队,夺得天下当然是易如反掌。自从赵匡胤当上了皇帝,他制定的国策就是“重文轻武”,这一条就像中国目前的宪法一样,社会主义是我们的根本路线,谁也不能动摇。岳飞的...

  • 18513562497汉朝可以再次崛起,但为什么同样分为两段的晋朝和宋朝没有再次崛起...
    邵味泪在我国的封建王朝中,分为两段的朝代有汉朝、晋朝和宋朝。汉朝可以再次中兴,但同分两段的晋朝和宋朝为何没有再次崛起?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社会背景不同。汉武帝之后,外戚势力一度独揽大权,往往在一片拥护的声音中登上皇位,各个阶层希望通过王莽改革重振汉朝昔日的雄风与强盛。但是王莽上台后像变...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