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国各省份的界限是怎么划分的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建国初期对于省份边界的划分是怎么来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全国一级地方行政单位曾一度是大行政区,后历经多次变动,1965年基本稳定下来;1967年设立天津市,1988年设立海南省,1997年设立重庆市,同年收回香港,1999年收回澳门。目前全国共设有23个省等34个省级行政区。

  中国的省,多是历史上形成的,古代就有什么蜀地,中原,河北两广的区别划分,新中国成立后,在原来的历史基础上进行省的划分,所以很不规则。

  现在的省份划分是元以来不断发展的结果。省份边界如何划分的:

  一、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在元代之前,中国的行政区的划分主要是遵循“山川形便”的原则,行政区与自然区重合,有利于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以及交通、经济交流、文化认同都有所裨益。从山川形便来看,大体是秦汉重合,魏晋背离,隋唐重合,宋元背离,明清渐趋重合。

  二、与政治的关系。行政区划的变化与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对立关系密切。历史上两次大的行政区划变动与两次政权交替的混乱时期吻合。元以前山川形便的划分使得各地区容易形成割据势力,因此,元代实行“犬牙交错”的划分,所以形成湖广行省、江西行省、江北行省这样跨几个地理单元的一级行政区。

  三、与经济的关系。一级政区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方便中央收取赋税,如宋代的路,最初是为了转运使监督赋税的转运,其管理区域便成为路。

  四、与文化的关系。在划分政区时,除了考虑自然环境、政治、经济因素外,文化认同也很重要。如汉代冀州为燕赵故地,并州为三晋故地,益州为巴蜀故地,豫州为中州故地。唐代山南东道为荆楚故地,山南西道为巴故地,剑南道为蜀故地等等。——常识地理篇。

  省界的划分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比如说河流(山西与陕西),山脉(福建和江西),有的是由于人为因素,比如说部落民族的生活习惯,也有的是历史遗留原因,还有的是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其实不光是省界,像地州、城市、城镇、乡村都是这样划界的,但是不一定是一种原因,有的是综合了多方面因素的,还有很多是征询了当地民众的意见并且参照了当地的地方志。

  中国省界的历史沿革,可能从战国时期就开始,甚至是更早时期,省界的变更与划分直接与中国的历史变革有很大关系,今天的省界区划,基本上是继承古代中国的传统,当中国进入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再沿袭过去的省界划分,就会严重阻碍经济的进步,需要进一步做大的调整。

  我举个例子:

  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陕西的省界划分:

  宁夏和陕西是相邻的省份,它们之间只有一百公里长的边界,甘肃的西峰地区深入到宁夏和陕西之间,这样就造成了陕西和宁夏的经济联系被甘肃阻隔,不利于这两个省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也不利于甘肃省自身的管理,最好的办法就是将甘肃西峰地区归宁夏管辖,便于甘肃、宁夏、陕西的经济来往和管理。


  我们仔细看地图就会发现,这样的地方比比皆是,一个省的局部深入到另一个省内,造成这个省的交通不方便;一个省的局部深入两个省的之间,造成这两个省的交流阻隔;省边界的蜿蜒曲折,造成两省管理之间的盲区,这些问题的发生,都是因为省界之间没有取直线的原因。

  当前的省界划分,必须进行重大的改革,彻底取消沿袭几千年的习惯,使之适用未来中国的发展,这就需要进行科学规划,科学规划的依据应该是更加便于两省或数省之间的交流,消除因为边界走向复杂而带来的各种交流阻隔。

  一:省界走向应该取直线:直线走向最便于管理,将众多蜿蜒曲折的部分修改为直线。

  二:一些省的局部地区突出到其他省内,这种边界走向应该取消,象甘肃西峰地区就可以划归宁夏管辖。

  三:尽量给别的省以最大的交通便利:

  四:使相邻两省的交界直线距离达到最大化:

  五:适当调整省的面积,有的省面积很大,而有的省面积却很少,面积大的省不好管理,面积少的省又发展空间不够,让大省和小省面积均摊,便于各省均衡发展。

  六:省最好取正多边形,或者接近多边形,这样有利于各省的均衡发展和管理。

  经过这样的改革以后,就会使中国的省界划分更加科学合理,省之间的各种矛盾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中国省界的划分,有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山川形便,二是犬牙相错。
所谓山川形便,是说在划界的时候,是以山脉、河流等自然条件而进行划分。如唐太宗时,“因山川形便,分天下为十道”,这十道就基本都是按照山脉、河流而划分的,比如关内道(潼关以西,秦岭以北),河南道(黄河以南,淮河以北),河北道(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河东道(黄河以东,太行山以西),陇右道(陇山以西),淮南道(淮河以南,长江以北),江南道(长江以南),山南道(秦岭以南,长江以北),岭南道(五岭以南),剑南道(剑阁以南)。——至于后来又增加到十五道,咱暂且不提。

这种划分方法,在宋代以前多见。比如秦代划分三十六郡,汉代划分十三州多是因山川形便而成。
这种划分方法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天然的山脉、河流、湖泊,是两个地域之间最直接、最明显的区分,而且由于山川阻隔,往往两个地区之间的文化、社会、经济等各方面也都有显著不同,使用山川形便的原则进行划分,就使得行政区划和地理区域相一致,浑然天成。
就今天而言,陕西省和山西省之间的界线,依旧是黄河,山西和河北 之间的界线依旧是太行山,甘肃和陕西之间的界线依旧是陇山(六盘山),就是如此,因为山川已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将该地域的界线表明了。比如看上图的河东道,其形状和现在的山西省何其相似,其实山西省的样子,在秦代就基本固定下来了。再比如汉代豫章郡,唐代后期的江南西道、基本上和现代江西省完全一致。
为什么两千年过去了,政区从郡变成了省,名字从豫章变成了江西,但形状却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呢?很简单,山川没有变化,东面是武夷山,南面是大庾岭,西边是罗霄山脉,北边是长江,山川没有变化,那按照“山川形便”的原则来划分政区,自然形状也就没有大的变化了。
我们刚开始提到的唐初十道,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明确提出按照“山川形便”的原则来划分政区,这十道后来增加到十五道,中晚唐时又演变为四十多个方镇,奠定了很多(尤其是南方)省份的边界,延续上千年。
但是,按照山川形便的原则来划分政区,存在一个非常大的隐患,就是如果完全以“山川形便”的原则来划分区域,那么该区域就会成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形胜之区、四塞之国。如果该区域足够大、领导人有足够的权力,那就会形成凭险割据的局面。比如秦末,赵佗兴兵绝新道,割据岭南而自立,于是岭南地区直到汉武帝时才重新回归中原政权。
再如刘备割据益州,三国之中实力最弱,但他凭着巫峡之险、秦岭之固,加之天府之国的丰腴,居然鼎足三分,与曹操孙权抗衡数十年。说到四川,这里的地形地势简直是地方割据的教科书般的样本,外有山川之险,内有丰腴之地,衣食自足,易守难攻,因此千百年来,只要天下大乱,必然有人割据四川,进则窥伺天下,退则偏安一方。
和四川相似的,还有山西。和四川盆地形的地形相反,山西是个高地,但东有太行,西、南两面皆有黄河,易守难攻之形势,丝毫不下四川。和四川完全封闭的形势不同,山西对四周的河北、河南等地形成了高屋建瓴之势。因此割据四川者,往往只能偏安,基本没有能染指中原的,但割据山西者,往往能席卷天下。刘渊、石勒、拓跋珪、李存勖,都是以山西而奄有天下。五代十国时的北汉,论实力不算多强大,但宋朝以开国之初的精兵悍将,居然屡攻不克,直到赵匡胤死都没有把这块地方打下来。其中虽然有契丹为后援的因素,但山西之地利,也不容忽视。
为了杜绝这种现象,从宋代开始,国家在划分行政区的时候,就有意识的进行了掺沙子,故意把这个地区的战略要地划分到另外一个地区,这样就破坏了政区的地理完整性,从而使得地方割据变得困难。这就政区划分过程中“犬牙交错”的原则。
比如,北宋时期的河东道,北宋时的河东路和现代山西省比起来,有几处不同,北部朔州地区落入辽国之手,诚不必说。但看其他地方,西南部解州、闻喜一带不入河东,却划入了永兴军路,但西北部府州、麟州一带本在黄河以西,却被划入了河东。——如此一来,黄河将不再成为永兴军路和河东路之间的阻碍,如果有人要学李克用割据河东,那么他并不能全部据有黄河之险,必须直接面对来自永兴军路的威胁。这就是犬牙交错的典型例子。
再比如,永兴军路:

在永兴军路的南部,我们看到了商州,这是宋朝政府有意识的把秦岭以南的商州划给了永兴军路,如此一来,永兴军路一个路就横跨了秦岭,使得秦岭不再成为阻隔,如果南部的京西南路有人割据,就不能凭借秦岭之险了。
再举一个例子,说说河南省。
河南河南,顾名思义就是黄河之南。但我们看现在的河南省:

好大一陀在黄河以北啊。
这是因为当年朱元璋打元朝时,是从南向北打的,他从河南出兵,渡过黄河向北攻击,占领了黄河以北的这块桥头堡,于是朱元璋马上就把这块地方划归河南。这么一来,黄河就不再成为河南、河北(直隶)之间的天险,无论是河南还是河北,想凭借黄河之险来割据就不可能了。
犬牙交错的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地理单元、社会文化都显然属于四川的汉中被划给了陕西省。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说汉中“北瞰关中,南蔽巴蜀,东达襄、邓,西控秦、陇,形势最重”,孔璋曰:“汉中地形险固,四岳三途,皆不及也。”黄权曰:“若失汉中则三巴不振。”杨洪曰:“汉中,益州咽喉,若无汉中,是无蜀也。”正因为汉中对于四川来说如此重要,所以自古以来,割据四川者,必占据汉中。但是,元朝设行省,偏偏把汉中划给了陕西,自此而后,明、清、民国,乃至现在皆因袭之,以汉中入陕西,而不敢给四川。因为汉中一旦划归四川,则四川形胜立即完备,具备了割据的条件。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山川形便”和“犬牙交错”两条原则的共同使用,早就了今天中国省和省之间界线的模样。


历史:中国各省份的界限是怎么划分的视频

相关评论:
  • 13770558419历史上中国各省份的界限是怎么划分的?
    陆养显有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山川形便,二是犬牙相错 所谓山川形便,是说在划界的时候,是以山脉、河流等自然条件而进行划分。这在宋代以前比较多见。比如秦代划分三十六郡,汉代划分十三州多是因山川形便而成。山西省的省界由此在秦代就已经基本固定下来了。从宋代开始,国家在划分行政区的时候,就有意识的...

  • 13770558419中国的省与省之间是怎么划分界限的?
    陆养显一、中国省级政区的界限划分主要遵循两个原则:1. 山川形便原则:这一原则基于以自然山川地理特征作为行政区划的边界。例如,唐朝在初定时,便提出了山川形便的原则。这一原则影响了后世,如唐代的州界成为宋代至明清时期府界的基础,并在安徽、浙江、湖南、贵州、广东等省份的部分或全部边界上得以体现。...

  • 13770558419我国的省份怎样分的?
    陆养显明代分长江以北、大别山、桐柏山以南的河南行省南部并入“湖广”,长江不再成为行政区划的界限;明初,两广与江西、湖南分开。由于广西壮、黎、瑶三个民族反明起义猛烈,明朝皇帝朱元璋采用分而治之的办法,把黎族聚居的海南及广西门户钦、廉州划归广东。4、广东广西的广指的是历史上的广信县。公元前11...

  • 13770558419中国的各省行政划分边界线怎么来的
    陆养显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一级地方行政单位曾经是大行政区,经过多次调整,1965年基本稳定,1967年设立天津市,1988年设立海南省,1997年设立重庆市,并在同年收回香港,1999年收回澳门。2. 目前,全国共设有23个省等34个省级行政区。中国的省份大多源于历史形成,如古代的蜀地、中原、河北、两广等。

  • 13770558419中国的省界,为何要这样划分?
    陆养显中国省界的划分遵循两个主要原则:1. 山川形便:这一原则基于自然地理特征,如山脉、河流等,作为行政区划的界限。例如,唐太宗在划分“十道”时,便是依据这些自然地标来进行区分的。2. 犬牙相错:为了避免地方势力过于集中,从宋代起,行政区划划分时会有意地将一些地理上重要的区域划分到不同的省份...

  • 13770558419中国各省之间是依靠什么进行划分的?
    陆养显1. 中国各省份的划分主要基于自然和社会因素。2. 观察中国地图可知,省份形状各异,这是由于古代交通不便和人类生活区域固定导致的。3. 自然因素中,山河成为了省份界限的自然标志。例如,山西和江西以山川为界。4. 犬牙交错的划界原则旨在防止地方分离势力,突破自然界限。5. 省份还按照长江干流及其支流...

  • 13770558419中国的省份划分线为什么那么复杂?和历史有关系吗?
    陆养显中国省份划分线最初就是根据山川河流进行大致划分的,唐朝根据山川河流把天下划分十道。河北道和河南道的划分线就是黄河,这一点其实是最好理解的,也是最好解释的。古代车船州马不便,所以古代老百姓也很少走动到远方,人口流动性特别低。人口流动性低,那么就会产生地方文化。我们就举一个例子,在一些...

  • 13770558419中国省份是如何划分的?
    陆养显中国省份是根据山川河流的边界很自然地就能划分出不同的区域的。一直以来山川形便都是划界的主要依据,最典型的是唐朝,根据这个规则划分出天下十道山川河流把土地分割成不同的区域,也造成不同的地理环境。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文化、经济、以及生活习惯都有所不同,所以,用这种方式划分行政区 在管理上...

  • 13770558419为什么中国省份划分线那么复杂,几千年的帝王智慧如何体现?
    陆养显原因有几点。第一中国地大物博,疆域辽阔。第二就是这些分界线的划分都是根据政治、人文因素来界定的。因此可以说正是这些分界线的划分,才让我们古代的王朝更加稳定。也才让我们的疆域更加的宽广。古代疆域的分界线大多是通过河流和山川来划分的。比如说河南与河北两个省。河南大多数地区处于黄河以南的...

  • 13770558419中国各省之间是依靠什么进行划分的?
    陆养显中国各省份之间主要是依靠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进行划分的。如果你仔细观察我们中国的地图,就会发现每个省份的形状都是不一样的。这些形状千奇百怪,引起了人们强烈的好奇心。自然原因首先是因为在古代交通并不便利,人类生活的区域往往都是固定的。但由于山河的存在,人们便会以他们来作为各省的界限。所以,...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