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专题:在说明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科学表述能力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单元教学专题:在说明文教学中,如何培~

在说明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科学表述能力
一、单元目标
1、知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现代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关注现代科技对人
类生活带来的影响和变化。提高阅读现代科普文的能力、速读和筛选课文信息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在阅读过程中指导学生把握语体特点,在加强语言积累的过程中注意体会说明语言的表达方式,提高科学的表述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培养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力求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

二、单元说明
本单元以“科学”为主题编选了四篇各具特色的科普短文。即《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生物入侵者》。(还有一篇《你一定会听见的》根据教学需要,已把它归到第三单元,)这里不再说明。教学本单元,既要注重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也要关注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努力追求二者的交融整合,实现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共同提高。
《大自然的语言》这是一篇生动、有趣、颇具散文色彩的说明文,同时他也是一篇极具条理的说明文。无论是生动形象、用语典雅地介绍物候现象,还是语言平实、通俗易懂地介绍与物候有关的知识,学生都能从中体会到说明文有条理说明事物的特点。
《奇妙的克隆》是生物学家谈家桢根据多篇相关文章改写而成的。它向我们介绍了克隆的科学知识,在此基础上,对科学这把“双刃剑”有一个初步的清醒认识,必须全面地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从中我们还可体验科学家在科学的道路上锲而不舍、不断攀登的精神,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幻小说家。作者用科学研究中的两则实例,有力地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道理。这两篇短文较为充分地体现了作者深广的科学视野和敏锐的科学眼光。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学到科学知识,而且能从中学到作者多角度探索问题的思维方法。
《生物入侵者》的主题是生态环境问题,这一问题已越来越紧迫地提到我们面前。这篇课文向我们说明什么是生物入侵以及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促使我们对这一特殊的生态现象高度警觉。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获得一定的生态知识,还能培养我们对社会的责任感。

一、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新教材科学知识的含量大大增加,几乎每一篇新选的说明文都与科学方面的内容有关,它们与时代结合非常紧密,科学知识性更强。这些科普文章,有的介绍学生普遍关心的科学成果,有的阐明某一现象的科学原理,有的阐释某一领域的科学观点,内容丰富多彩,构成了一个丰富的科学世界。这些说明文,不仅具有认识价值,给读者以知识;而且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给读者以熏陶。在教学说明文时,应在引导学生获得某种知识的同时,还要引导他们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就《奇妙的克隆》一文而言,最突出的有两点: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这两点都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表现为一些感人的实验细节。我们就是要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来完成渗透的转化,即作者对文章的渗透转化到文章对读者的渗透,由渗透到文章的字里行间转化为渗透到人的思想情感。而要实现这样的转化,其前提就是要深味文章的内涵。而要深味文章的内涵,又离不开对怎样写的细研深究。只有这样,文章中所包含的人文滋养、科学意识才能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学生思想灵魂的深处。

二、激发学生的科学情感

现行教材有的直接入选科学家的文章,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熏陶与感染。如七年级上册《我的信念》一文,作者是居里夫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这篇课文是居里夫人晚年写作的,作者以回忆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兴趣和情操,表现了居里夫人作为一个科学家的性格特点和人格魅力。七年级下册《邓稼先》一文,作者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宙不守恒理论,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篇通过科学家写科学家的文章。科学家杨振宁写的是科学家邓稼先从事科学发明工作的故事。邓稼先“是中国两弹元勋”,“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中国原子弹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是中国人自己研制出来的。读这篇课文,一种深沉的爱国感情打动着我的心;一种科学的献身精神震撼着我的心灵;一种中华民族的无限的光荣感和自豪感如同长江的滚滚波涛在我心中澎湃、激荡,使我振奋不已!因此,读这篇课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学生们也无不赞叹中国科学家的伟大!正如文中一首诗所表达的那样:“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
教材中有的课文则通过科学家们探索科学的过程的介绍,某一现象的科学原理、科学观点的阐释,从而让学生感受科学家们严谨求真的科学素质、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如教学法布尔的《绿色蝈蝈》一文时,我展示了有关资料,如法布尔与《昆虫记》:法布尔在他不足19岁时就立志研究昆虫,后来他靠自学获得了自然科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880年,他用积攒的一小笔钱,在乡间小镇的荒地上购得一处老旧民宅,进一步研究活虫子的计划。他年复一年,守着心爱的荒石园,开足生命的马力,不知疲倦地从事独具特色的昆虫学研究,把劳动成果写进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就这样,孤独、欢欣、清苦、平静地度过了他35年余生(摘自《初中新课标优秀教案》)……引导学生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通过讲述法布尔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其人格魅力,激发自我的科学情感,培养他们献身科学的决心。

三、挖掘学生科学创新的潜能

孩子们对世间万物都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表现出一股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千万不能扼杀孩子们的天性,应多鼓励、引导他们,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大胆想像、善于求异”的创新能力,“勤于操作、乐于动手”的实践能力,“勇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得到恰到好处、最大可能的发挥,从而达到挖掘学生科学创新潜能的目的。
教材中的很多篇目、内容,科学知识含量大,尤其是一些边缘学科或最新的发现、发明等。只要教师引导得法,篇篇都可能是引导学生进入科学殿堂的钥匙。教师应结合教材和单元教学内容有重点地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们的各种综合能力,挖掘其科学创新潜能。如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实践活动“科学泛舟”,就可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身边的现代化产品、与爷爷奶奶座谈、观看“两弹一星”的记录片、收集新科技的报道等形式,感受科技的魅力。根据调查情况,可以进行调研报告或论文比赛,进行“利技是一柄双刃剑,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的辩论赛。在活动中,学生能力大大增强了,那一个个充满智慧的标新立异的想法,加上老师的鼓励和肯定,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求知欲和好奇心,也激发了他们爱科学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科学素养,挖掘了学生创新科学素质的潜能。
(作者单位:汨罗市罗城学校)

温州实验中学 金峰
一、单元目标
1、知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现代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关注现代科技对人
类生活带来的影响和变化。提高阅读现代科普文的能力、速读和筛选课文信息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在阅读过程中指导学生把握语体特点,在加强语言积累的过程中注意体会说明语言的表达方式,提高科学的表述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培养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力求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
二、单元说明
本单元以“科学”为主题编选了四篇各具特色的科普短文。即《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生物入侵者》。(还有一篇《你一定会听见的》根据教学需要,已把它归到第三单元,)这里不再说明。教学本单元,既要注重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也要关注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努力追求二者的交融整合,实现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共同提高。
《大自然的语言》这是一篇生动、有趣、颇具散文色彩的说明文,同时他也是一篇极具条理的说明文。无论是生动形象、用语典雅地介绍物候现象,还是语言平实、通俗易懂地介绍与物候有关的知识,学生都能从中体会到说明文有条理说明事物的特点。
《奇妙的克隆》是生物学家谈家桢根据多篇相关文章改写而成的。它向我们介绍了克隆的科学知识,在此基础上,对科学这把“双刃剑”有一个初步的清醒认识,必须全面地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从中我们还可体验科学家在科学的道路上锲而不舍、不断攀登的精神,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幻小说家。作者用科学研究中的两则实例,有力地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道理。这两篇短文较为充分地体现了作者深广的科学视野和敏锐的科学眼光。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学到科学知识,而且能从中学到作者多角度探索问题的思维方法。
记得有一海归这样评价我们的教育:“在中国,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的没有问题,作为成功。而在美国,却是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的有问题,甚至连教师也难以回答,作为成功。”这种评价未免有点偏激,我不同意!但他的话却值得我们深思。是的,这句话说的是两种教育方式的对比,其核心是科学精神。的确,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拥有灿烂辉煌的文化,但科学呢?我们拿得出手的还是四大发明,那是一千多年前的事了,现代的社会是科学的社会,而我们却缺失科学,更可怕的是我们缺失科学的精神,一种怀疑的精神,一种求真的精神,一种创新的精神!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我们必须弘扬这种科学精神!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规定:“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因此本单元的教学除了引导学生关注现代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关注现代科技对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和变化之外,重点关注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科学表述能力的培养。
而在具体的教学中,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应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来达成。切忌脱离语言文字的学习来搞架空分析,或脱离语文学习搞“科学教育”。
――-敢于对权威说“不”【背景】这是《大自然的语言》的教学片断,在“激趣导入”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之后,教师进入了“研读体验”的环节
【案例描述】
师: 科技说明文能够通过语言文字给读者以知识的享受,它的语言要求准确、
严密、科学。请大家细读课文,找出能体现这一特点的句子,加以点评。(生读课文,圈点句子)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专题:在说明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科学表述能力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