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鱼台旧城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2020鱼台老城还拆迁吗?~

具体还没有说什么时候拆迁。

恩~!是个问题

旧城里故名“黄台”。唐元和四年(809年) ,鱼台县治迁于黄台。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黄水毁城,县治迁出,刘、李、张等诸姓百姓仍留居旧城,因而得此村名--旧城里。
旧城里村由旧城里、 小王楼2个自然村组成。位于鱼台县城西南部,惠河南岸,三面环水。 全村占地总面积122公顷,其中耕地面积51公顷,河滩面积20公顷,水产面积43公顷。
全村地处黄淮海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水源丰富,发展农业、水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境内盛产小麦、水稻,养殖名、优、特水产品12种。该村是全省高效水产养殖强村之一,是中华绒鳌蟹、中华鳖繁育基地。植被面积48.8公顷,覆盖率40%。
境内交通便利,皮店至李阁县级公路穿境而过,北靠惠河,建有旧城里码头。
2000年, 全村共有240户,总人口为99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1‰。现有刘、张、李、董、陈、王、沙、魏8个姓氏,其中刘姓最多,李、沙姓村民为回族。
194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4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9.5万元,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10万元,人均纯收入3250元。一、二、三产业比为60∶9.7∶30.3。2000年全村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入总额520万元,全村纯收入325万元。
2000年该村农村经济总收入位居全县十强。 1996年4月, 被山东省水产厅授予“高效水产先进单位” 称号。1997年3月,被济宁市政府授予“科技先进村”荣誉称号。 1999年8月,被济宁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授予“综合治理模范村”称号。20 00年3月,被济宁市政府、济宁市人事局授予“济宁市模范村民委员会”称号。
大事记
唐元和四年(809年),鱼台县治由方与故城迁于黄台。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鱼台县治迁出,改村名为“旧城里”。
1949年,村内进行土地改革。
1952年3月, 村民沙振河组织10户村民成立全村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走互助合作道路。
1955年,全村成立3个农业生产互助组。
1957年,洪水淹没全村,95%的房屋倒塌。
1958年7月,刘召德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该村第一名中共党员。
1959年12月,王庙公社在旧城里村建立水产部,全公社集体养鸭、养鱼、养海狸鼠。
1960年2月,旧城里村民全部外迁。
1961年3月,旧城里村民全部返回,开始农业生产。
1965年3月,成立中共旧城里村第一个党支部,刘召德任书记。
是年5月,改造涝洼地,旱田变水田,开始种植水稻。
1970年,建立全县第一个村级排灌站。
1972年,粮食单产突破千斤大关。
1974年,购买全公社第一台24马力拖拉机。
1976年,建成全县第一处村级联中。
1981年,建变压室2处,安装30、50、100千伏变压器各1台,全村通电。
1985年,全村进行宅基规划,拆迁房屋260间,通街道2条,全长1100米。
1986年,投资15万元建成15间、占地1500平方米的教学楼。
是年,改造涝洼地,开挖鱼池28公顷。
1989年11月,投资23万元打机井17眼。
1990年3月,投资5.5万元建成村委会大院。
1993年6月,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姜春云到该村视察水产养殖。
是年8月,村内道路铺设柏油路面,全长2500米。
1997年,全村进行农电网改造。
是年3月,建成55公顷螃蟹、甲鱼养殖基地。
是年10月,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到该村视察水产养殖。
1998年8月,成为全县第一批小康村。
1999年,投资17万元架设自来水管道,全村饮用自来水。
2000年5月,建立程控电话交换室,建成电话村。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 新中国建立前, 粮食亩产不足40公斤。1952年3月,沙振河响应党中央的号召, 带领10户农民成立了全村第一个互助组。1955年,全村先后办起了3个互助组。粮食亩产量达到150公斤。
1965年至1977年,投资4万元,投工5000个,动土1.2万立方米,建成海北排灌站,抽水配套动力129马力。 改革耕作方式,改造涝洼地,把旱田全部改为水田,选用优良品种,使亩产突破了千斤大关,总产量达到60万公斤。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村民的生产积极性。1983年粮食单产750公斤,比1978年增长250公斤。为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经济效益,全村统一购进优质稻种(豫梗6号) 进行更新换代。每年向国家提供优质商品粮12万公斤。 2000年粮食单产突破1100公斤大关,总产量达到860吨。2000年农业总产值为426万元,其中渔业收入340万元。
第二产业 工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支部抓住发展机遇,于1986年先后投资4万元, 建起水泥板预制厂、铝拔丝厂,从业人员35人。2000年创产值39万元,利税8万元。
建筑业:1986年,投资12万元组建村建筑队。2000年底,建筑业从业人员25人,实现总产值30万元。
第三产业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村党支部为加快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致富的步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利用旧城里村紧靠惠河的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1982年,在惠河桥东建起沙石装卸码头,年创收20多万元。该村充分利用靠近惠河、皮李公路的优势发展运输业。1985年,成立了装卸运输服务队,备有载重车辆15辆。1998年,投资150万元,购买了10部141型大货车,组建长途运输队,常年驻上海、宁波等地, 从业人员25人,实现总收入80万元。2000年底,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60人,实现总产值215万元,实现利税73万元。
特色产业 旧城里村地势低洼,水草资源丰富,发展水产养殖有得天独厚的条件。1959年12月, 王庙公社在旧城里村建立水产部,全乡集体饲养鸭、鱼、海狸鼠。1986年, 全村改造低洼地,开挖鱼池28公顷。此后,村党支部、村委会带领群众,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不断拓宽养殖空间,提高养殖技术,并不断向名、特、优、稀、新方向发展。旧城里村成为济宁市著名的养殖专业村,被评为省级“高效水产先进单位”。2000年全村有普通鱼池43公顷,螃蟹、甲鱼等特色鱼池54公顷,渔业收入达340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 建国前,群众文化科技落后,学龄儿童入学率10%。建国后,逐步改善办学条件。1976年投资1.5万元对小学进行扩建改造,告别了土台子、黑屋子的历史,达到了校舍、课桌凳、操场、院墙、大门、厕所六配套。1986年投资15万元建起了高标准教学楼。 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100%。先后有16名学生考入大中专院校,其中大本6名,大专8名。1990年3月投资5.5万元办起了文化大院。多年来,对文化科技事业不断投入, 先后派100多人到济南、济宁等院校、科研部门参加培训。1995年被鱼台县人民政府授予“文化科技先进村”称号。
人民生活 建国前,大多数村民过着半年糠菜半年粮的生活,年人均粮食仅40公斤,人均纯收入不足30元。 建国后,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56年全村人均粮食270公斤, 人均纯收入41元。1978年人均纯收入300多元。1982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2000年人均纯收入3250元,人均年末存款余额2000元。全村拥有各种机动车辆112辆,其中141大卡车10部,各种摩托车50辆。程控电话120余部,彩色电视机260余台,并全部实现闭路化。
村庄建设 建国前,村内街道不整,破烂不堪,村民住房多以土砖木结构为主,人均居住面积不足3平方米。 建国后,逐渐以砖石结构代替。80年代后,大多以钢筋、水泥预制件为主建房。1985-1990年间,村民在新规划区建起220户标准房。1993年先后开通了村内2条大街1300多米, 并逐步实现了硬化、美化和绿化。1990年投资15万元建起了高标准的村委办公室。2000年人均住房面积40平方米。村民刘召文、李丙成建成三室一厅住宅楼。
集体福利 1999年3月, 村民用上自来水。对五保户在吃水、用电、治病等方面给予免费照顾。村卫生室设有高压消毒锅、诊断床等设施,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能急诊。
组织建设
中共地方组织建设 1958年7月,刘召德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该村第一名中共党员。1965年3月, 成立了中共旧城里村第一届党支部,刘召德任书记。1980年,成立第二届党支部,李克才任书记。1985年,成立第三届党支部,李克祥任书记。多年来,党支部加强自身建设, 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连续7年被评为市或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 1994年7月,被中共济宁市委组织部授予“红旗党支部”称号。支部书记李克祥1993年当选为市人大代表,1995年被评为县劳模。2000年,村党支部被鱼台县委授予“优秀党支部”称号。党支部下设5个党小组,共有党员44名。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 1952年3月,沙振河组织村民成立全村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1955年成立3个互助组。1956年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李保祥任社长。1958年9月,成立王庙人民公社, 设立旧城里村生产大队,刘传芹任大队长,下设3个生产小队。1986年12月建立旧城里村民委员会, 设委员5人,刘传平任主任,刘心敏任文书,下设5个村民小组。 1999年4月,新一届村民委员会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委员5人。主任刘召平,副主任张保安,文书刘心敏,委员刘召义、马忠英。民兵连长刘召义,治保调解主任刘召义,妇女主任马忠英。自1990年以来,村民委员会连续十年被评为济宁市、鱼台县模范村民委员会。1998年8月,旧城里村被评为鱼台县首批小康村。
人物简介
陈为民(1928~1998) 194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入伍,历任班长、排长、连长。1952年11月参加抗美援朝,后转业至青海省冷湖市中国人民银行,任行长。后调任冷湖市委办公室主任,1985年8月退休。
李克祥 1944年生, 196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小文化。1970年任旧城里村文书。1985年任村支部书记后,带领村民大搞渔业开发,使旧城里村成为全省首批小康村。1976年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身残志坚的红管家”。1993年当选为市人大代表。1994年被评为省优秀共产党员。1995年被评为县劳动模范。1998年鱼台县委、县政府作出“向李克祥同志学习”的决定。1999年被评为县级优秀共产党员。2000年被评为省优秀共产党员。

  据说旧城海子下面有个大龟。童年的记忆淡了,就只能记起这个了 。。。。
  你是旧城地?

  这些都是小时候听老人讲的故事,慢慢长大也就忘记了。很可惜。
  我也鱼台的 以前就属于旧城管区的。

  鱼台县旧城海子遗址 位于王庙镇旧城里村一带。东西长2200米,南北宽1400米,总面积为2.8平方公里,以水面为主,旧城原名黄台市,因黄水不没而得名。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始迁县治于此。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七月,黄河决口于铜山县的孙家集,9月13日,洪水灌城,官舍民房全部倒塌,城址沦为湖泊。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山东省巡抚杨锡绞建议将县治所迁至董家店(即今鱼城)。1985年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鱼台历史悠久,古迹颇多,水秀田美,景色迷人。文人墨客,常会于此,流连忘返,多有题咏。清康熙年间,有“鱼台十景”之说。即“龙台飞雨、郎桥夜月、鱼棠遗迹、谷亭晚渡、菏河归帆、栖霞返照、柳店春风、金莎晓行、凫山积翠、古塔凌云”。

  而旧城占其四:

  龙台飞雨:原县城(即今鱼台县王庙镇旧城海子)西南隅文庙前,高台上有一水井,每逢阴雨天气,井内游鱼浮起,即而升腾于云雾之中,上下翻飞,贯舞不已,景状奇特,异常迷人。据说井中腾出的游鱼是神龙所化,故此台取名为龙台。后有人在台上建文昌阁,并井被覆盖在阁下。

  龙台飞雨

  清·马得祯

  环雉开明镜,巍台百尺悬。

  携来云汉泽,翻作液波涟。

  岸柳树垂润,池芹色弄鲜。

  行施今得会,岂是尚潜渊!

  龙台飞雨

  清·王 制

  崇台百尺古城旁,甘雨飞来荫八荒。

  宝剑化龙翻海水,天瓢随手泻琼浆。

  名园漫洒花容冶,大地均沾草色香。

  民庶及时偏有赖,好看鼓腹乐平康。

  /
  郎桥夜月:原县城(今鱼台县王庙镇旧城海子)西门--达汴门外,春秋时期称此处为郎地。地上有沟,沟上有桥;因沟称郎沟,故桥便叫做“郎桥”。每当三五之夜,皓月当空,银晖普照,桥下清波、玉兔浮跳,水色月光,交相辉映,漫步桥头,如入仙境。郎桥是古人称道的赏月胜地。

  郎桥夜月

  清·马得祯

  清影落波中,幽辉上卧虹。

  风磨沉镜动,云洗碧天空。

  籁静歌声细,光莹曲槛通。

  不知廿四夜,可与此宵同。

  郎桥夜月

  清·朱之玉

  不落桥横雁相追,晚霞一照少尘飞。

  高歌漫挹金茎露,把酒虚邀玉镜晖。

  十里青峦浮晻霭,夹边烟树弄霏微。

  夜阑饶有庾公兴,肯对秋风负舞衣。

  郎桥夜月

  清·甄 鎏

  昔年征战余尘土,此日清辉满画桥。

  万籁无声流水细,一溪好景月轮漂。

  光生潋滟明萍藻,波织绮罗护碧霄。

  诗思不须驴背雪,玉环宝镜汴门潮。

  /
  金莎晓行:金莎,即金莎岭,在县城(今鱼台县王庙镇旧城海子)西。此岭西起定陶,东至鱼台,蜿蜒起伏三百余里。岭上有大道,道路两边长满莎草,莎草色泽浓艳,映日如金,故名金莎岭。清晨,莎草带露,朝霞灿烂,马如铜驼,人骑马上,犹如雪山之行,别有韵致。

  金莎晓行

  清·马得祯

  长途惮晚宿,爽气肃晨征。

  村冥微通照,云深不碍行。

  山光向马白,草色上衣明。

  滞策崎岖道,泥泥露欲迎。

  金莎晓行

  清·罗 正

  空蒙烟雾暗金莎,几度行人趁晓过。

  马踏轻尘天气早,鸡鸣残夜曙光和。

  前村野店分灯火,何处人家隐薜萝。

  去客计程三十里,曈曈旭日出林柯。

  \
  古塔凌云:古塔,在原县城(今天鱼台县王庙镇旧城海子)东南隅明觉寺。相传塔出云则雨,故林琰诗有“绕汉无心尝霭霭,从龙有电任飞飞”之句。塔圮,云亦无征。第思当日高撑碧落,俯瞰沧溟,志士乐得以题名,侪辈焉能与洁品。合尖之七级未足言功,干霄之九层于兹逊美。固不必问其云气之有无也。

  古塔凌云

  清·马得祯

  梵宇千年旧,浮图一柱擎。

  仰撑天欲破,俯瞰地为倾。

  直节凌风劲,孤踪待月明。

  喷去时幻态,长此卜阴情。

  古塔凌云

  清·林 琰

  撑空万丈碧天齐,几度凭高拥翠微。

  绕汉无心常蔼蔼,从龙有意任飞飞。

  浓阴匝地凝朝露,瑞彩漫空映晚辉。

  四海及时人渴望,好为霖雨莫空归。

鱼台县是以“地”得名
鱼台县远古时期曾是东夷太昊部族聚居的地方.西周时期县境西南部属极国,东北属茅国。春秋为棠邑。战国为方与邑。秦置方与、湖陵二县。北齐县废。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复置方与县。鱼台之名始于唐代, 因县北有鲁隐公观鱼台改方与鱼台,后隶属关系有所变更。而县名沿用至今。

西周时期,境内为极国封地。
春秋时期,改置棠邑,属鲁国。公元前718年(隐公五年) 春 鲁隐公到棠邑治所武棠亭观鱼。
战国初期,境内置方与邑,属宋国。
秦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境内置方与、湖凌二县,属薛郡。
西汉,境内置方与、湖凌、囊三县,属山阳郡。
621年(唐武德四年),属金州。翌年,改金州为戴州,遂属戴州。643年(贞观十七年),戴州废,改属河南道兖州鲁郡。762年(宝应元年),因境内有鲁隐公观鱼台,始改方与为鱼台。
五代十国,后梁时属兖州鲁郡,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皆属单州。
北宋,属京东西路单州。
1235年(蒙古太宗七年),改隶经州。1265年(世祖至元二年),鱼台县并入金乡县,1266年复置。
1368年(明洪武元年)属徐州。1374年,改属济宁府。1385年,降济宁为州,升兖州为府,遂属兖州府。
1724年(清雍正二年),属山东布政使司济宁直隶州。1730年,改属兖州府。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复属济宁直隶州。
1946年6月,复建鱼台县国民政府。是年9月,国民政府军占据鱼台,鱼台县复属山东省第一行政督察区。1948年8月,鱼台全境解放,鱼台县国民政府结束。
1952年,平原省撤销,鱼台县改属山东湖西专区。1953年7月,撤销湖西专区,鱼台县改属济宁专区。1956年3月鱼台县并入金乡县。
1964年11月,恢复鱼台县建制命属济宁专区。1978年7月,济宁专区改为济宁地区,鱼台县属济宁地区。1983年10月,济宁地区撤销,原县级济宁市升为省辖地级市,鱼台县属之。至1990年建置未变。
1995年5月18日,撤销王鲁乡,设立王鲁镇。
1996年8月18日,撤销张黄乡,设立张黄镇(鲁政函民字[1996]43号)。
1998年7月28日,撤销王庙乡,设立王庙镇(鲁政函民字[1998]19号)。
2000年,鱼台县辖6个镇、8个乡。总人口426172人,各乡镇人口: 谷亭镇 75279 清河镇 22491 鱼城镇 39081 王鲁镇 38517 张黄镇 29743 王庙镇 31113 老砦乡 26987 唐马乡 31410 武台乡 24860 石集乡 17318 罗屯乡 28031 李阁乡 204.75 陈楼乡 16579 周堂乡 24288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0年12月1日,撤销武台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王鲁镇;撤销石集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清河镇;撤销周堂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王庙镇;撤销李阁乡、陈楼乡,合并设立李阁镇,镇人民政府驻原李阁乡人民政府驻地(鲁政函民字[2000]68号)。
截至2006年12月31日,鱼台县辖7个镇、3个乡。


关于鱼台旧城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