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有哪些名人是南京外国语学校毕业的?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南京外国语学校的校花具体有谁?附图片~

每年校花都不同吧,今年貌似应该是“奶茶妹妹”吧?不过已经毕业了,被高校招保送走了。图片很多啊,到百度-图片,输入“奶茶妹妹”,N多的图,这里就不贴了。

1、黄观,字澜伯,中国历史上两个“六首状元”(即县考、府考、院考、乡试、会试、殿试均为第一名)之一。在永乐帝朱棣篡权后,黄观尽忠投江而死,其名从登科录上划去。在万历年间才得以还清白,追加谥号文贞。
2、明成祖朱棣,明太祖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生于应天府(今南京),明朝建立后被封为燕王。建文帝即位后采取削藩政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建文四年取得胜利,在南京称帝。在他统治期间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史称永乐盛世。
1424年8月,朱棣死于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享年64岁。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长陵。明世宗时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改庙号成祖。

3、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4、王昌龄,字少伯,汉族,盛唐著名边塞诗人,30岁左右进士及第,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5、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雍正六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曹雪芹经历家庭变故后,深感世态炎凉,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1762年幼子夭亡,1763年因贫病无医而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京

李莎 (1914-),原名叶丽萨维塔·基什金娜,女,原籍俄罗斯,教授。1941年毕业于莫斯科外语师范学院,1936年在苏联与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李立三结婚,1946年随夫来华定居, 1964年加入中国国籍。在中国一直从事俄语教学工作,1949年转入外国语学校执教,先后担任实践课、翻译、文学选读等多种课程的教学,为我国培育了近千名本科生、研究生,教学效果突出。1979年获教授职称。李莎致力于研究俄语词汇学、修辞学等学科,著有《俄语新词新义》等著作,并长期从事编写审订俄语教材、词典、教学参考书等工作,主要成果有《俄汉同义词词典》、《当代苏联文学原著选读》、《中级俄语》等。此外,她参加了重要的翻译审订工作。如《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俄文版、《周恩来选集》俄文版等。1998年被国际俄语教师联合会授予普希金奖章,以表彰她在俄语教学上的突出成绩。曾任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等职,现为中国老教授协会名誉理事。1983年起连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99年任中俄友好协会理事,被授予俄中友协荣誉奖章和俄罗斯文化部普希金奖章。��

李梅 (1950.11-),女,汉族,广东陆丰人,中共党员,教授。1971年入北京外国语学院捷克语专业学习,1975年毕业后留校任教。主讲捷语本科各年级实践课、语法、口译、视听、国情等课程,为硕士研究生开设捷克语言史、历史语法等课程。1983年赴捷克查理大学文学院进修,1993年再度赴查理大学深造。主要著作有《基础捷克语》(上、下册)、《捷克文学》、《新捷汉词典》(合编)等。此外,在《东欧》、《海外文摘》、《外国文学》、《人民日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捷克语言文学及国情的文章和论文。两次获学校基础阶段外语教学陈梅洁奖。��

李德恩 (1939-),男,汉族,广东高要人,中共党员,研究员。1964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西语系,留校在附校任教。1984年调入外国文学研究所担任《外国文学》副主编,现任中国西班牙、葡萄牙、拉丁美洲文学研究会理事。发表论文近40篇,其中在国外发表3篇,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拉美文学流派的嬗变与趋势》,获得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外国文学三等奖(1998年),并获得新闻出版署颁发的"第三届全国优秀文学图书奖"三等奖(1998年)。主要译著《波波尔·乌》获得"第三届全国优秀文学图书奖"三等奖(1998年)。��

杜学增 (1941.10.-)男,汉族,山东德州人,中共党员,教授。1965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1984年至198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语言学系作富布赖特访问学者,主修社会语言学。1993年至1994年在澳大利亚的格里菲思大学访学,研究"澳大利亚语言与文化"。主要研究领域是社会语言学、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化、澳大利亚语言与文化。在本科主要教授英语技能课。在研究生层次主要教授社会语言学、澳大利亚语言与文化。曾任英语系二年级教研室主任,现任英语系系主任,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澳大利亚研究协会副会长。专著有《英语阅读的技能和方法》、《英美文化词典》第一作者、《中英文化习俗比较》、《澳大利亚语言与文化》。论文:《中美首名用法比较》、《中英非亲属关系使用亲属称谓的比较》、《澳大利亚单语与多语之争》、《澳大利亚口音》、《快速阅读》。��

杨立民 (1936.4-),男,汉族,浙江诸暨人,教授。195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留校任教至今。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国思想史、美国政治等。��

杨迟 (1940.12-),男,汉族,辽宁盖县人,教授。自1990年起任瑞典语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瑞典语言史、瑞典国情学的教学和研究。主要译作有:《和平的反革命》(合译,上、中、下册)、中篇小说《酒鬼》、组诗《非洲》、《世界文学家大辞典》(瑞典作家部分)。主要著作:《瑞典语》、《瑞典语--汉语口译手册》等。��

杨学义 (1951.3-),男,汉族,河北三河人,中共党员,教授。1975年2月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后留校工作,任英语系团总支书记。1982年5月至1985年5月在中国驻葡萄牙大使馆工作。1985年5月回国,任英语系党支部书记、总支副书记、总支书记。1988年9月赴英国利兹大学进修教育与行政管理学。 1996年5月起任校党委副书记, 1997年2月起兼任副校长至今。现任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常任理事、北京高校德育研究会常任理事。参与编写:《初中英语》(上、下册)、《高级中学实验课本英语精读》、《高级中学实验课本英语泛读》、《高级中学实验课本英语口语》、《高级中学实验课本英语听力》、《高级中学实验课本英语语法》、《中学教师听力》第一册。论文:《肩负历史使命,把握有利时机,努力把大学建成精神文明的"示范区"》、《关于转型期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思考》、《用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指导邓小平理论学习》、《关于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的几点思考》、《面向新世纪国际教育浅析》等10余篇。��

汪嘉斐 (1935.3-),男,汉族,浙江吴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55年毕业于北京俄语学院,留校任教至今。研究方向为俄语修辞学、演讲学。主要著作:1)《俄语常用词词典》(定稿组成员)、《当代苏联原著选读》(1-2卷合编)、《俄语语体研究》(合编)、《俄语功能修辞学》(译著)2)《修辞学讲座》、《日常口语体》、《俄语公共场合讲话体初探》、《讲演体研究》、《口语用词特点的再认识》、《口语中的同义现象》、《俄语同义现象的现状与前瞻》、《Pиторика基本思想的理解和应用》。3)文艺性译著:《初部总结》(中篇)、《寒雨潇潇》(中篇)、《卡扎科夫文学随笔》、《母亲的心》(短篇)。于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沈大力 (1938-),男,汉族,陕西延安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国大学一级三阶教授,巴黎东方语言学院教授评委会评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协中外文学交流委员会副主任,中法比较文化研究会会长,法国瓦莱斯文学会荣誉会长,法国巴黎公社之友协会荣誉会员,法国芭菲影视节"社会写真"评委会主席。获法兰西共和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法国竞业金红十字勋章、中国文化部剧本翻译专项奖。其传略入选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和《国际作家辞典》、印度《世界名人录》、美国玛氏《世界名人录》。著有长篇小说《延安的孩子》(巴黎法文版、意大利文译本、日文节译)、《悬崖百合》、《夜空流星》、《梦湖情侣》。散文集《巴黎声影》、《欧美游记》,组诗《欧仁·鲍狄埃石墓》、《梦之华》(中文、法文及意大利译文),剧本《泰坦的芦笛》,法译中《巴黎公社诗选》、《欧仁·鲍狄埃诗选》、《蒙塞拉》、《茅庐血恋》、《刀丛血花》、《凤凰于飞》、《布吕赫的幽灵》,中译法《锻炼》(矛盾长篇小说,巴黎版)、《棠棣之花》、《幸存的人》、《中国当代女诗人诗选》、《故宫珍宝》。另有法文论文《巴黎公社的精神遗产》、《平等的回响》、《瓦莱斯在中国》、《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樱桃时节》、《阿弗洛蒂德与雅典娜》、《人狼与蝴蝶梦》、《孔子的世界大同观》。中文论文《巴黎公社墙考辩》、《国际歌及其作者》,意大利文论文《彼岸》、《中国古典城邦观》、《"悬崖百合"的境界》、《生命的气息》。俄文论文《巴黎公社--场人民主权运动》,英文论文《罗布莱斯在中国》等。于1993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沈萼梅 (1940.12-),女,汉族,浙江慈溪人,中共党员,教授。1958年入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1960年至1962派往北京广播学院外语系意大利语专业代培。1962年回本校法语系。1963年毕业,留校任教。1973年至1975年赴意大利语言学院和罗马大学进修。回国后继续任教。1984年至1986年赴意大利威尼斯大学进修。1989年8月赴意大利佩鲁贾大学短期讲学。1991年至1993年赴意大利米兰大学任教。1990年获校优秀教学成果奖。1998年6月获意大利外交部颁发的荣誉奖状和奖金。专业方向为意大利语言文学。主要成果有《意大利语入门》、《当今意大利会话》、《意大利语中级教程--意大利当代文学巡礼》、《意大利当代文学史》、《意大利文学》等。主要译著有《无辜者》、《罗马女人》、《利比亚沙漠》、《长青藤》、《一个女贼的回忆》、《罗马故事》、《索非亚·罗兰》等。��

邱苏伦 (1947.11-),女,汉族,广东人,致公党党员,教授。1975年入北京外国语学院任教。1985年至1986年在泰国朱腊隆功大学进修;1990年至1991年、1995至1996年、1996至1997年先后在泰国治迈师范学院、清迈皇家学院和培文颂刊皇家学院任教。�
主要科研成果有译著《邓小平文选》(合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中国改革开放建设成就》(系列电视片25集)。著作:《初级汉语课本》(1991年泰国奥萨瓦塔纳出版社第一版,2000年第五版)、《中级汉语课本》(1998年泰国奥萨瓦塔纳出版社)、教材《泰语》第一册、第四册(合著)。在泰国莎班雅杂志上发表论文《论中国佛教的发展与演变》、《论中国佛教的三大特点》、《论佛教与中国文化》等。曾任北京市第八、九届政协委员。1993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1994年获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学优秀奖,三次获学校基础阶段外语教学陈梅洁奖。��

陆培敏 (1942-),女,汉族,上海人,中共党员,教授。1965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1984年至1985年在英国兰开斯特大学语言学系进修,获文学硕士学位。1994年至1995年作为美国富布赖特资深访问学者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研究。曾任英语系基础教学教研室主任。长期从事精读课教学,为硕士研究生开设美国教育、应用语言学等课程。合著:《列国国情丛书:美国》。合编:《大学英语基础教程》(1-2册)。论文:《我们对精读课改革的创议》(合写)、《大学英语专业基础教学改革探索》(合写)、《美国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教育改革运动》。��

陈乃芳 (1940.11-),女,汉族,江苏南通人,中共党员,教授。1964年7月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并留校做教学和党政双肩挑工作。1978年8月至1980年8月,由外交部派驻比利时使馆兼驻欧共体使团工作。1984年9月至1985年9月公派美国麻省大学访问学者。1991年获北京市优秀政治思想工作者称号,并获"丹柯杯"一座。1992年10月至1995年8月,由国家教委派驻比利时使馆兼驻欧盟使团任教育参赞。1996年5月起,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教授。1997年2月被任命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直属高校咨询委员、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委员,"国际论坛"杂志主编。主要著作:《大学生英语听力教程(初级)》(学生、教师用书,合编)、《大学生英语听力教程(中级)》(学生、教师用书,合编)、《大学生英语听力教程(高级)》(学生、教师用书,合编)、《大学生英语听力教程录像节目》(主审)、《人类文明史英语读本》(第一集上下两卷,主编)。于1998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李莎 (1914-),原名叶丽萨维塔·基什金娜,女,原籍俄罗斯,教授。1941年毕业于莫斯科外语师范学院,1936年在苏联与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李立三结婚,1946年随夫来华定居, 1964年加入中国国籍。在中国一直从事俄语教学工作,1949年转入外国语学校执教,先后担任实践课、翻译、文学选读等多种课程的教学,为我国培育了近千名本科生、研究生,教学效果突出。1979年获教授职称。李莎致力于研究俄语词汇学、修辞学等学科,著有《俄语新词新义》等著作,并长期从事编写审订俄语教材、词典、教学参考书等工作,主要成果有《俄汉同义词词典》、《当代苏联文学原著选读》、《中级俄语》等。此外,她参加了重要的翻译审订工作。如《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俄文版、《周恩来选集》俄文版等。1998年被国际俄语教师联合会授予普希金奖章,以表彰她在俄语教学上的突出成绩。曾任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等职,现为中国老教授协会名誉理事。1983年起连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99年任中俄友好协会理事,被授予俄中友协荣誉奖章和俄罗斯文化部普希金奖章。��

李梅 (1950.11-),女,汉族,广东陆丰人,中共党员,教授。1971年入北京外国语学院捷克语专业学习,1975年毕业后留校任教。主讲捷语本科各年级实践课、语法、口译、视听、国情等课程,为硕士研究生开设捷克语言史、历史语法等课程。1983年赴捷克查理大学文学院进修,1993年再度赴查理大学深造。主要著作有《基础捷克语》(上、下册)、《捷克文学》、《新捷汉词典》(合编)等。此外,在《东欧》、《海外文摘》、《外国文学》、《人民日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捷克语言文学及国情的文章和论文。两次获学校基础阶段外语教学陈梅洁奖。��

李德恩 (1939-),男,汉族,广东高要人,中共党员,研究员。1964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西语系,留校在附校任教。1984年调入外国文学研究所担任《外国文学》副主编,现任中国西班牙、葡萄牙、拉丁美洲文学研究会理事。发表论文近40篇,其中在国外发表3篇,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拉美文学流派的嬗变与趋势》,获得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外国文学三等奖(1998年),并获得新闻出版署颁发的"第三届全国优秀文学图书奖"三等奖(1998年)。主要译著《波波尔·乌》获得"第三届全国优秀文学图书奖"三等奖(1998年)。��

杜学增 (1941.10.-)男,汉族,山东德州人,中共党员,教授。1965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1984年至198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语言学系作富布赖特访问学者,主修社会语言学。1993年至1994年在澳大利亚的格里菲思大学访学,研究"澳大利亚语言与文化"。主要研究领域是社会语言学、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化、澳大利亚语言与文化。在本科主要教授英语技能课。在研究生层次主要教授社会语言学、澳大利亚语言与文化。曾任英语系二年级教研室主任,现任英语系系主任,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澳大利亚研究协会副会长。专著有《英语阅读的技能和方法》、《英美文化词典》第一作者、《中英文化习俗比较》、《澳大利亚语言与文化》。论文:《中美首名用法比较》、《中英非亲属关系使用亲属称谓的比较》、《澳大利亚单语与多语之争》、《澳大利亚口音》、《快速阅读》。��

杨立民 (1936.4-),男,汉族,浙江诸暨人,教授。195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留校任教至今。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国思想史、美国政治等。��

杨迟 (1940.12-),男,汉族,辽宁盖县人,教授。自1990年起任瑞典语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瑞典语言史、瑞典国情学的教学和研究。主要译作有:《和平的反革命》(合译,上、中、下册)、中篇小说《酒鬼》、组诗《非洲》、《世界文学家大辞典》(瑞典作家部分)。主要著作:《瑞典语》、《瑞典语--汉语口译手册》等。��

杨学义 (1951.3-),男,汉族,河北三河人,中共党员,教授。1975年2月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后留校工作,任英语系团总支书记。1982年5月至1985年5月在中国驻葡萄牙大使馆工作。1985年5月回国,任英语系党支部书记、总支副书记、总支书记。1988年9月赴英国利兹大学进修教育与行政管理学。 1996年5月起任校党委副书记, 1997年2月起兼任副校长至今。现任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常任理事、北京高校德育研究会常任理事。参与编写:《初中英语》(上、下册)、《高级中学实验课本英语精读》、《高级中学实验课本英语泛读》、《高级中学实验课本英语口语》、《高级中学实验课本英语听力》、《高级中学实验课本英语语法》、《中学教师听力》第一册。论文:《肩负历史使命,把握有利时机,努力把大学建成精神文明的"示范区"》、《关于转型期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思考》、《用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指导邓小平理论学习》、《关于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的几点思考》、《面向新世纪国际教育浅析》等10余篇。��

汪嘉斐 (1935.3-),男,汉族,浙江吴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55年毕业于北京俄语学院,留校任教至今。研究方向为俄语修辞学、演讲学。主要著作:1)《俄语常用词词典》(定稿组成员)、《当代苏联原著选读》(1-2卷合编)、《俄语语体研究》(合编)、《俄语功能修辞学》(译著)2)《修辞学讲座》、《日常口语体》、《俄语公共场合讲话体初探》、《讲演体研究》、《口语用词特点的再认识》、《口语中的同义现象》、《俄语同义现象的现状与前瞻》、《Pиторика基本思想的理解和应用》。3)文艺性译著:《初部总结》(中篇)、《寒雨潇潇》(中篇)、《卡扎科夫文学随笔》、《母亲的心》(短篇)。于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沈大力 (1938-),男,汉族,陕西延安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国大学一级三阶教授,巴黎东方语言学院教授评委会评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协中外文学交流委员会副主任,中法比较文化研究会会长,法国瓦莱斯文学会荣誉会长,法国巴黎公社之友协会荣誉会员,法国芭菲影视节"社会写真"评委会主席。获法兰西共和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法国竞业金红十字勋章、中国文化部剧本翻译专项奖。其传略入选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和《国际作家辞典》、印度《世界名人录》、美国玛氏《世界名人录》。著有长篇小说《延安的孩子》(巴黎法文版、意大利文译本、日文节译)、《悬崖百合》、《夜空流星》、《梦湖情侣》。散文集《巴黎声影》、《欧美游记》,组诗《欧仁·鲍狄埃石墓》、《梦之华》(中文、法文及意大利译文),剧本《泰坦的芦笛》,法译中《巴黎公社诗选》、《欧仁·鲍狄埃诗选》、《蒙塞拉》、《茅庐血恋》、《刀丛血花》、《凤凰于飞》、《布吕赫的幽灵》,中译法《锻炼》(矛盾长篇小说,巴黎版)、《棠棣之花》、《幸存的人》、《中国当代女诗人诗选》、《故宫珍宝》。另有法文论文《巴黎公社的精神遗产》、《平等的回响》、《瓦莱斯在中国》、《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樱桃时节》、《阿弗洛蒂德与雅典娜》、《人狼与蝴蝶梦》、《孔子的世界大同观》。中文论文《巴黎公社墙考辩》、《国际歌及其作者》,意大利文论文《彼岸》、《中国古典城邦观》、《"悬崖百合"的境界》、《生命的气息》。俄文论文《巴黎公社--场人民主权运动》,英文论文《罗布莱斯在中国》等。于1993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沈萼梅 (1940.12-),女,汉族,浙江慈溪人,中共党员,教授。1958年入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1960年至1962派往北京广播学院外语系意大利语专业代培。1962年回本校法语系。1963年毕业,留校任教。1973年至1975年赴意大利语言学院和罗马大学进修。回国后继续任教。1984年至1986年赴意大利威尼斯大学进修。1989年8月赴意大利佩鲁贾大学短期讲学。1991年至1993年赴意大利米兰大学任教。1990年获校优秀教学成果奖。1998年6月获意大利外交部颁发的荣誉奖状和奖金。专业方向为意大利语言文学。主要成果有《意大利语入门》、《当今意大利会话》、《意大利语中级教程--意大利当代文学巡礼》、《意大利当代文学史》、《意大利文学》等。主要译著有《无辜者》、《罗马女人》、《利比亚沙漠》、《长青藤》、《一个女贼的回忆》、《罗马故事》、《索非亚·罗兰》等。��

邱苏伦 (1947.11-),女,汉族,广东人,致公党党员,教授。1975年入北京外国语学院任教。1985年至1986年在泰国朱腊隆功大学进修;1990年至1991年、1995至1996年、1996至1997年先后在泰国治迈师范学院、清迈皇家学院和培文颂刊皇家学院任教。�
主要科研成果有译著《邓小平文选》(合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中国改革开放建设成就》(系列电视片25集)。著作:《初级汉语课本》(1991年泰国奥萨瓦塔纳出版社第一版,2000年第五版)、《中级汉语课本》(1998年泰国奥萨瓦塔纳出版社)、教材《泰语》第一册、第四册(合著)。在泰国莎班雅杂志上发表论文《论中国佛教的发展与演变》、《论中国佛教的三大特点》、《论佛教与中国文化》等。曾任北京市第八、九届政协委员。1993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1994年获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学优秀奖,三次获学校基础阶段外语教学陈梅洁奖。��

陆培敏 (1942-),女,汉族,上海人,中共党员,教授。1965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1984年至1985年在英国兰开斯特大学语言学系进修,获文学硕士学位。1994年至1995年作为美国富布赖特资深访问学者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研究。曾任英语系基础教学教研室主任。长期从事精读课教学,为硕士研究生开设美国教育、应用语言学等课程。合著:《列国国情丛书:美国》。合编:《大学英语基础教程》(1-2册)。论文:《我们对精读课改革的创议》(合写)、《大学英语专业基础教学改革探索》(合写)、《美国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教育改革运动》。��

陈乃芳 (1940.11-),女,汉族,江苏南通人,中共党员,教授。1964年7月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并留校做教学和党政双肩挑工作。1978年8月至1980年8月,由外交部派驻比利时使馆兼驻欧共体使团工作。1984年9月至1985年9月公派美国麻省大学访问学者。1991年获北京市优秀政治思想工作者称号,并获"丹柯杯"一座。1992年10月至1995年8月,由国家教委派驻比利时使馆兼驻欧盟使团任教育参赞。1996年5月起,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教授。1997年2月被任命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直属高校咨询委员、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委员,"国际论坛"杂志主编。主要著作:《大学生英语听力教程(初级)》(学生、教师用书,合编)、《大学生英语听力教程(中级)》(学生、教师用书,合编)、《大学生英语听力教程(高级)》(学生、教师用书,合编)、《大学生英语听力教程录像节目》(主审)、《人类文明史英语读本》(第一集上下两卷,主编)。于1998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李莎 (1914-),原名叶丽萨维塔·基什金娜,女,原籍俄罗斯,教授。1941年毕业于莫斯科外语师范学院,1936年在苏联与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李立三结婚,1946年随夫来华定居, 1964年加入中国国籍。在中国一直从事俄语教学工作,1949年转入外国语学校执教,先后担任实践课、翻译、文学选读等多种课程的教学,为我国培育了近千名本科生、研究生,教学效果突出。1979年获教授职称。李莎致力于研究俄语词汇学、修辞学等学科,著有《俄语新词新义》等著作,并长期从事编写审订俄语教材、词典、教学参考书等工作,主要成果有《俄汉同义词词典》、《当代苏联文学原著选读》、《中级俄语》等。此外,她参加了重要的翻译审订工作。如《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俄文版、《周恩来选集》俄文版等。1998年被国际俄语教师联合会授予普希金奖章,以表彰她在俄语教学上的突出成绩。曾任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等职,现为中国老教授协会名誉理事。1983年起连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99年任中俄友好协会理事,被授予俄中友协荣誉奖章和俄罗斯文化部普希金奖章。��

李梅 (1950.11-),女,汉族,广东陆丰人,中共党员,教授。1971年入北京外国语学院捷克语专业学习,1975年毕业后留校任教。主讲捷语本科各年级实践课、语法、口译、视听、国情等课程,为硕士研究生开设捷克语言史、历史语法等课程。1983年赴捷克查理大学文学院进修,1993年再度赴查理大学深造。主要著作有《基础捷克语》(上、下册)、《捷克文学》、《新捷汉词典》(合编)等。此外,在《东欧》、《海外文摘》、《外国文学》、《人民日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捷克语言文学及国情的文章和论文。两次获学校基础阶段外语教学陈梅洁奖。��

李德恩 (1939-),男,汉族,广东高要人,中共党员,研究员。1964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西语系,留校在附校任教。1984年调入外国文学研究所担任《外国文学》副主编,现任中国西班牙、葡萄牙、拉丁美洲文学研究会理事。发表论文近40篇,其中在国外发表3篇,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拉美文学流派的嬗变与趋势》,获得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外国文学三等奖(1998年),并获得新闻出版署颁发的"第三届全国优秀文学图书奖"三等奖(1998年)。主要译著《波波尔·乌》获得"第三届全国优秀文学图书奖"三等奖(1998年)。��

杜学增 (1941.10.-)男,汉族,山东德州人,中共党员,教授。1965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1984年至198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语言学系作富布赖特访问学者,主修社会语言学。1993年至1994年在澳大利亚的格里菲思大学访学,研究"澳大利亚语言与文化"。主要研究领域是社会语言学、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化、澳大利亚语言与文化。在本科主要教授英语技能课。在研究生层次主要教授社会语言学、澳大利亚语言与文化。曾任英语系二年级教研室主任,现任英语系系主任,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澳大利亚研究协会副会长。专著有《英语阅读的技能和方法》、《英美文化词典》第一作者、《中英文化习俗比较》、《澳大利亚语言与文化》。论文:《中美首名用法比较》、《中英非亲属关系使用亲属称谓的比较》、《澳大利亚单语与多语之争》、《澳大利亚口音》、《快速阅读》。��

杨立民 (1936.4-),男,汉族,浙江诸暨人,教授。195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留校任教至今。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国思想史、美国政治等。��

杨迟 (1940.12-),男,汉族,辽宁盖县人,教授。自1990年起任瑞典语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瑞典语言史、瑞典国情学的教学和研究。主要译作有:《和平的反革命》(合译,上、中、下册)、中篇小说《酒鬼》、组诗《非洲》、《世界文学家大辞典》(瑞典作家部分)。主要著作:《瑞典语》、《瑞典语--汉语口译手册》等。��

杨学义 (1951.3-),男,汉族,河北三河人,中共党员,教授。1975年2月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后留校工作,任英语系团总支书记。1982年5月至1985年5月在中国驻葡萄牙大使馆工作。1985年5月回国,任英语系党支部书记、总支副书记、总支书记。1988年9月赴英国利兹大学进修教育与行政管理学。 1996年5月起任校党委副书记, 1997年2月起兼任副校长至今。现任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常任理事、北京高校德育研究会常任理事。参与编写:《初中英语》(上、下册)、《高级中学实验课本英语精读》、《高级中学实验课本英语泛读》、《高级中学实验课本英语口语》、《高级中学实验课本英语听力》、《高级中学实验课本英语语法》、《中学教师听力》第一册。论文:《肩负历史使命,把握有利时机,努力把大学建成精神文明的"示范区"》、《关于转型期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思考》、《用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指导邓小平理论学习》、《关于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的几点思考》、《面向新世纪国际教育浅析》等10余篇。��

汪嘉斐 (1935.3-),男,汉族,浙江吴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55年毕业于北京俄语学院,留校任教至今。研究方向为俄语修辞学、演讲学。主要著作:1)《俄语常用词词典》(定稿组成员)、《当代苏联原著选读》(1-2卷合编)、《俄语语体研究》(合编)、《俄语功能修辞学》(译著)2)《修辞学讲座》、《日常口语体》、《俄语公共场合讲话体初探》、《讲演体研究》、《口语用词特点的再认识》、《口语中的同义现象》、《俄语同义现象的现状与前瞻》、《Pиторика基本思想的理解和应用》。3)文艺性译著:《初部总结》(中篇)、《寒雨潇潇》(中篇)、《卡扎科夫文学随笔》、《母亲的心》(短篇)。于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沈大力 (1938-),男,汉族,陕西延安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国大学一级三阶教授,巴黎东方语言学院教授评委会评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协中外文学交流委员会副主任,中法比较文化研究会会长,法国瓦莱斯文学会荣誉会长,法国巴黎公社之友协会荣誉会员,法国芭菲影视节"社会写真"评委会主席。获法兰西共和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法国竞业金红十字勋章、中国文化部剧本翻译专项奖。其传略入选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和《国际作家辞典》、印度《世界名人录》、美国玛氏《世界名人录》。著有长篇小说《延安的孩子》(巴黎法文版、意大利文译本、日文节译)、《悬崖百合》、《夜空流星》、《梦湖情侣》。散文集《巴黎声影》、《欧美游记》,组诗《欧仁·鲍狄埃石墓》、《梦之华》(中文、法文及意大利译文),剧本《泰坦的芦笛》,法译中《巴黎公社诗选》、《欧仁·鲍狄埃诗选》、《蒙塞拉》、《茅庐血恋》、《刀丛血花》、《凤凰于飞》、《布吕赫的幽灵》,中译法《锻炼》(矛盾长篇小说,巴黎版)、《棠棣之花》、《幸存的人》、《中国当代女诗人诗选》、《故宫珍宝》。另有法文论文《巴黎公社的精神遗产》、《平等的回响》、《瓦莱斯在中国》、《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樱桃时节》、《阿弗洛蒂德与雅典娜》、《人狼与蝴蝶梦》、《孔子的世界大同观》。中文论文《巴黎公社墙考辩》、《国际歌及其作者》,意大利文论文《彼岸》、《中国古典城邦观》、《"悬崖百合"的境界》、《生命的气息》。俄文论文《巴黎公社--场人民主权运动》,英文论文《罗布莱斯在中国》等。于1993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沈萼梅 (1940.12-),女,汉族,浙江慈溪人,中共党员,教授。1958年入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1960年至1962派往北京广播学院外语系意大利语专业代培。1962年回本校法语系。1963年毕业,留校任教。1973年至1975年赴意大利语言学院和罗马大学进修。回国后继续任教。1984年至1986年赴意大利威尼斯大学进修。1989年8月赴意大利佩鲁贾大学短期讲学。1991年至1993年赴意大利米兰大学任教。1990年获校优秀教学成果奖。1998年6月获意大利外交部颁发的荣誉奖状和奖金。专业方向为意大利语言文学。主要成果有《意大利语入门》、《当今意大利会话》、《意大利语中级教程--意大利当代文学巡礼》、《意大利当代文学史》、《意大利文学》等。主要译著有《无辜者》、《罗马女人》、《利比亚沙漠》、《长青藤》、《一个女贼的回忆》、《罗马故事》、《索非亚·罗兰》等。��

邱苏伦 (1947.11-),女,汉族,广东人,致公党党员,教授。1975年入北京外国语学院任教。1985年至1986年在泰国朱腊隆功大学进修;1990年至1991年、1995至1996年、1996至1997年先后在泰国治迈师范学院、清迈皇家学院和培文颂刊皇家学院任教。�
主要科研成果有译著《邓小平文选》(合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中国改革开放建设成就》(系列电视片25集)。著作:《初级汉语课本》(1991年泰国奥萨瓦塔纳出版社第一版,2000年第五版)、《中级汉语课本》(1998年泰国奥萨瓦塔纳出版社)、教材《泰语》第一册、第四册(合著)。在泰国莎班雅杂志上发表论文《论中国佛教的发展与演变》、《论中国佛教的三大特点》、《论佛教与中国文化》等。曾任北京市第八、九届政协委员。1993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1994年获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学优秀奖,三次获学校基础阶段外语教学陈梅洁奖。��

陆培敏 (1942-),女,汉族,上海人,中共党员,教授。1965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1984年至1985年在英国兰开斯特大学语言学系进修,获文学硕士学位。1994年至1995年作为美国富布赖特资深访问学者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研究。曾任英语系基础教学教研室主任。长期从事精读课教学,为硕士研究生开设美国教育、应用语言学等课程。合著:《列国国情丛书:美国》。合编:《大学英语基础教程》(1-2册)。论文:《我们对精读课改革的创议》(合写)、《大学英语专业基础教学改革探索》(合写)、《美国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教育改革运动》。��

陈乃芳 (1940.11-),女,汉族,江苏南通人,中共党员,教授。1964年7月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并留校做教学和党政双肩挑工作。1978年8月至1980年8月,由外交部派驻比利时使馆兼驻欧共体使团工作。1984年9月至1985年9月公派美国麻省大学访问学者。1991年获北京市优秀政治思想工作者称号,并获"丹柯杯"一座。1992年10月至1995年8月,由国家教委派驻比利时使馆兼驻欧盟使团任教育参赞。1996年5月起,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教授。1997年2月被任命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直属高校咨询委员、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委员,"国际论坛"杂志主编。主要著作:《大学生英语听力教程(初级)》(学生、教师用书,合编)、《大学生英语听力教程(中级)》(学生、教师用书,合编)、《大学生英语听力教程(高级)》(学生、教师用书,合编)、《大学生英语听力教程录像节目》(主审)、《人类文明史英语读本》(第一集上下两卷,主编)。于1998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楼上几个都贴了这么一大堆没用的废话

我是南外毕业的。让我来给你说说南京外国语学校吧。他是60年代初在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外长亲自关心下创办起来的。

首先南京外国语学校校长董正璟自己就是南外毕业的。不知道他算不算名人。
其他听说的好像有:现任外部队新闻发言人朱邦造、礼宾司司长张云、副词长李小苏、高级翻译孙玲华、联合国终身译员梅江中、国务委员吴仪秘书仇鸿……朱邦造有点名气,其它也不算很名的名人。

不过南外校友许多在国家外交部、外贸部、中联部、新华社、海关、中国银行等涉外单位担任重要工作,仅在中国驻外使领馆的官员以及涉外单位工作的就有100多人。

但这都是以前的辉煌了。南京外国语学校我在校的时候还是蛮好的,现在听说很烂,好像招生方式改变了还是什么。就晓得收钱,你去看看现在那个校园,全是学生家长的钱修起来的。以前的书香幽静气息荡然无存。

哎,可惜!不知道他后面10年还能出个人才?


请问有哪些名人是南京外国语学校毕业的?视频

相关评论:
  • 13548756334请问有哪些名人是南京外国语学校毕业的?
    靳马砍李莎致力于研究俄语词汇学、修辞学等学科,著有《俄语新词新义》等著作,并长期从事编写审订俄语教材、词典、教学参考书等工作,主要成果有《俄汉同义词词典》、《当代苏联文学原著选读》、《中级俄语》等。此外,她参加了重要的翻译审订工作。如《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俄文版、《周恩来选集》俄文版等。1998年被国际俄语...

  • 13548756334奶茶妹的男朋友
    靳马砍1、第一任男友陶杜平:“奶茶妹妹”的高中男友名叫陶杜平,现就读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专业,与“奶茶妹妹”同为南京外国语学校高中同学。网友称,两人毕业时,“奶茶妹妹”“残忍”地将陶杜平抛弃。陶杜平也是江苏南京人,在高中时就曾任奥委会主席罗格的翻译,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名人。他曾参加了中国教育...

  • 13548756334刘强东“出轨门”后的第三年,章泽天的远见让人刮目相看
    靳马砍章泽天可以说是在章父一个人的教育下长大的, 但光看章父那些“含金量”极高的职位和头衔,也知道他的教育成果是优良的。 章泽天从小就顶着“校花”头衔一路从小学升至高中, 在颜值已经“逆天”、遭人嫉妒的前提下,她的学业和其他技能依旧甩别人几条街。 小升初时,她考上了南京最好的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

  • 13548756334在南京外国语学校读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靳马砍6、有很多名人 林丹来我校了 这张是在跟同学对打 你能找到哪个是林丹吗哈哈哈哈 曹文轩前段时间也来过 我没在现场 7、我校竞赛非常nb 我们年级已经有三个报送清北的了(高一)捕捉一只认真思考的国集大佬 8、外在环境不决定一切 奋发努力的能力没有地域差异 9、想到什么再更吧 我感觉我真的要被认...

  • 13548756334江苏最好的高中
    靳马砍7%。江苏省海门中学为国家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其中既有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文化名人,也不乏业绩卓著的党政领导、实业巨擘。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百度百科-南京外国语学校、百度百科-江苏省天一中学、百度百科-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百度百科-江苏省海门中学 ...

  • 13548756334中国近期创办的新式学堂
    靳马砍北洋水师学堂,是中国北方第一所海军学校。在此毕业的学生很多成为北洋海军的骨干,不少人在甲午海战中为国捐躯,有的成为后世名人。如现代女作家冰心之父谢葆璋、民国总统黎元洪,人们熟知的著名爱国教育家、南开大学创始人张伯苓先生,当年也就读于天津水师学堂。5、新疆俄文馆:新疆培养翻译人员的学校。

  • 13548756334如果想学英语专业,哪所大学最好呢?
    靳马砍北京外国语大学是中国外国语类高等院校中历史悠久、教授语种最多、办学层次最多的全国重点大学,很有名气的一所大学。以语言类专业为主,英语是最厉害的专业,近几年西葡语系,法语、俄语也都还不错。这所学校有很多外籍老师,师资力量雄厚,培养出了很多名人,比如杨澜、许戈辉等。学外语专业的毕业生...

  • 13548756334现代镇江名人有哪些???急急急急
    靳马砍07.严辰松(1952-,江苏丹徒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副院长。08.吴修功 (1944.10-,江苏丹徒人) 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院长。09.施志高 (1936.12-,江苏丹徒人) 内蒙古军区政治部主任,河北军区副政治委员。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0.顾炳荣 (江苏丹徒人) 沈阳军区陆军第23集团军参谋长。11...

  • 13548756334求因为抓住机会而获得成功的名人事迹
    靳马砍机会来了,1978年初,初二未读完的吴鼎民一举考上了大学外语专业,他终于抓住了机会。在学习期间,他是学校允许可以不上课的两名学生中的一名,因为他还是学校中专班的先生。后来吴教授为了提高自身能力,一次次向新的高度进发,在南京大学,在华东师范大学,直到1988年取得广州外国语学院硕士学位。寒来暑...

  • 13548756334巴金的资料简介
    靳马砍1923年,巴金从家中出走,离开闭塞的四川去到上海、南京求学。“五四”运动时,巴金就读于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1923年从巴金随兄离开四川,赴上海、南京、北京等地求学。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中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巴金”这个笔名,就是“安那其主义”(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