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中心思想重点理念是什么?简单的一句话说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佛教和道教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佛教中心思想即四圣谛:苦、集、灭、道。佛教的一切莫不依此展开。佛教释迦牟尼发现人生诸受是苦,为达到灭苦的境界(涅磐寂静)而经探索发现苦皆因无明、贪、嗔痴而生,彻悟了诸法真相(缘起性空、无我、无常)。缘起性空是佛法四圣谛的哲学支持,也即佛法核心。释迦牟尼说法皆不离此。
道家的中心思想:在道教的思想体系中,「道」是信仰的核心,「德」是修道的根本,两者互为体用。天人合一是修道者的基本境界,追求人与宇宙、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完美和谐。社会和谐正是源于这一思想的智慧结晶,和谐社会是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美好追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扩展资料: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国古代鬼神崇拜观念上,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
东汉末年出现大量道教组织,著名的有太平道、五斗米道。祖天师张道陵正式创立教团组织,距今已有1800年历史。道教为多神崇拜,尊奉的神仙是将道教对“道”之信仰人格化体现。道士是道教的神职人员,全国现有住观道士3万余人。
佛教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道教
百度百科-佛教

佛教的中心思想是大乘思想。
原始佛教的主要教义有四谛、缘起、五蕴以及无常、无我等。公历纪元前后,大乘佛教兴起,陆续出现一批阐发大乘思想的经典,在理论上发挥了空、中道、实相、六度的学说,对教义有所发展。其中主要的有无住涅槃、缘起性空和唯识说。
佛教传入中国后,教义上有许多创新。主要的有三谛圆融、一念三千以及顿悟、十玄、六相和三观等。

扩展资料:
经典
佛教典籍共分为经、律、论三藏。“藏”的原意是可以盛放东西的竹箧,有容纳、收藏的含义,佛教用以概括全部佛教典籍。经是释迦本人所说的教义;律是佛陀为教徒制定的必须遵守的规则及其解释;论是为阐明经、律而作的各种理论的解释和研究。
尚有一部分佛教僧侣、学者对三藏所作的注疏、撰述,称为“藏外典籍”。三藏在南北朝时称“一切经”,隋代以后称“大藏经”。
大藏经按语系划分,一般认为有三大系统:巴利语系、汉语系、藏语系。梵文经典只有少量残存于尼泊尔、印度和中国。近年来,中国新疆和克什米尔又发现了一些,主要是大乘经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佛教

  佛教中心思想应为三法印,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诸行无常是说一切世间法无时不在生住异灭中,过去有的,现在起了变异,现在有的,将来终归幻灭;意指世间一切事物,皆在刹那间迁流变异,无一常住不变。有为诸法概皆无常,众生执以为实,认假作真,而起诸妄想,或求长生不老,或徒务粉饰色身,不识‘亘古不变’,仍不免‘刹那生变’,无常者,乃是世间之自然法则,此方是‘真常’。了悟变化无常乃是生命的特征,于一切境,随遇而安,在悲智双运中,得见生命之究竟义。想得到幸福,就要从真理下手。真理要从心下手,心要从悟下手。悟就要从观照无常下手。能观照就有大慈悲心,因为能观照无常,就没有得失的观念。一旦失去什么,就不会感到痛苦,因为你知道——这就是无常。
  诸法无我是说在一切有为无为的诸法中,无有我的实体;所谓我的存在只是相对的生理和心理幻象。意指世间诸法,无论有为、无为,皆是缘起幻有,并无恒常不变、独立存在之实体或主宰。世尊殷勤嘱咐:应于二六时中观照‘无我、无我所’。此色身乃四大假合之幻躯,凡我之物皆是为我所用,非我所有。若真有我,何以我之心绪、生死皆非己能掌控?足见‘我’无从主宰‘我所有’,有‘我’即生对立,而我执则为一切众生之通病,唯有放下我执,方可觅得真我。唯有了知无我,始能与世界和平共处。
  涅槃寂静是说涅槃的境界,灭除一切生死的痛苦,无为安乐,故涅槃是寂静的。意指不生不灭,身心俱寂之解脱境界。若离开涅盘思想,佛教就形同生灭的世间法,只能称之为劝善,不能体会因性本空,果性本空之非因非果甚深奥义(非因非果,不是无因无果,莫错会)。未入正信者,每以涅盘为死亡,此乃严重之误解。倘如其所言,则死亡又为另一生命之开端,岂非生死未了?众生长劫轮回之苦,乃受业力所牵,作不得主。唯有佛陀为究竟涅盘,以其死即不复再生,不生则不灭,盖已打破无始无明,彻见本来面目,此乃称为佛教最可贵之处。
  三法印同时也是佛教与在其之前的婆罗门教,以及其他宗教所较不同之处。佛教许多方面承袭或相似于婆罗门教,如禅定、苦行等,但三法印即是佛教与婆罗门教的不同处,三法印为佛教自身所创。此外,三法印也是佛教的核心价值,与其他宗教不同的,佛教允许在谨守三法印的价值与教义上,对其他方面进行方便性变动、改变、变化,即是不违反三法印,可以用各种方式传教、修行,包括用密法加速修行(如密宗),也因此使佛教富於变化与多样性,相对的有部分宗教对于教义、教规、教条、传法、授法、修法等有著较严格的坚守性,不允许任意或随时地需求而变异。

空,不空,空不空。
楼主啊,你自己都说了,冰水气,三态变化,本质H2O不变,怎么还不明白。三态变化是轮回,H2O就是不生不灭的本心(第八识,阿赖耶识是裹了一层无明的第八识)啊,轮回不就跳出来了吗。H2O比作佛,三态比作不同的众生。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就是说大家都是H2O。水怎么改变形态的,外界作用;众生怎么轮回的,执着缘起的假象啊。都往外看,形态差别万千,回光返照,都是水,所以才叫回头是岸。什么叫做烦恼即菩提,什么叫做有为法当下就是无为法,叫你回头啊。
什么叫空,叫缘起幻化?水遇冷结冰,加热成气,不会改变水。从这点看,遇冷(负面的,消极地)或加热(正面的,积极地)都无关痛痒(不要执著,不要起心动念,平等,不二,不要区别你我,不要区别客观世界主观感受,不要区别唯心唯物,凡是美丑,善恶,烦恼菩提等等二元对立的,统统放下,哪有轮给你回)。
什么叫不空,根据物理法则(因缘法),受热成气(种善因得善果),遇冷结冰(种恶因得恶果),要按规律办事(释迦牟尼佛饿了肯定是去吃饭,不会去跳舞啊),但变化的主角是水啊(事相宛然,真心为用)。
空不空,本心不生不灭,如如不动,说空,说不空,都是方便说(空不空也是),不要执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金刚经那句“众生非众生(空),是名众生(不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空不空)”。
慧律法师讲“禅”“马祖道一”“从心开始”和“楞严经(没讲完)”等视屏都很好,法喜充盈。

简单说:
楼主问的真相,世上没人懂。
佛只说依教修行,自己去求证真相,并没说真相是啥。
你我不解脱,如何能懂真相?惟佛懂。

没跳出轮回,死了又忘记。轮回是事实,不是真理。
阿赖耶识就是真相,但他迷失在了轮回!
跳出轮回迷雾的他,应是不生不灭的涅盘相。是佛相。

真正跳出,能知道“我”的一切而不忘。
就是开了阿赖耶识,成佛了。
所以“心即是佛”,成佛只求“明心见性”。

若要作完全了解,请佛来说: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
两百多字的心经,完全回答楼主此问。
《金刚经》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看懂这本,就懂全部佛教中心思想。

顺便提醒楼上朋友
"诸行无常 是生灭法 生灭灭已 寂灭为乐"
《金刚经》中没有这句。

佛教教义的基本特征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一切皆苦,涅盘寂静,即所谓“四法印”

回答这个问题的人真不少啊。如果你问佛教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用一句话说,我认为应该是 “汝需自努力,如来唯导师”


佛教的中心思想重点理念是什么?简单的一句话说视频

相关评论:
  • 13760379127佛教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倪巩浩佛法中心思想即四圣谛:苦、集、灭、道。佛教的一切莫不依此展开。佛教释迦牟尼发现人生诸受是苦,为达到灭苦的境界(涅磐寂静)而经探索发现苦皆因无明、贪、嗔痴而生,彻悟了诸法真相(缘起性空、无我、无常)。缘起性空是佛法四圣谛的哲学支持,也即佛法核心。释迦牟尼说法皆不离此。 热心网友| 发布于2013-08...

  • 13760379127佛教和道教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倪巩浩1. 佛教的核心思想围绕着四圣谛展开,即苦、集、灭、道。佛教教义指出,人生充满苦难,而苦难的根源是无明、贪欲和嗔怒。为了摆脱苦难,必须理解并实践缘起性空、无我和无常的真理,最终达到涅槃的寂静状态。2. 道教的中心思想是“道”和“德”。道教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和运行法则,而“德...

  • 13760379127佛家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倪巩浩佛教思想的核心内容便是戒、定、慧。由戒生定、由定发慧。鸟巢禅师把这三个字通俗易懂地表达成十六个字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佛教的基本教义为四谛说、八正道和十二因缘。四谛包括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苦谛是把社会人生的一切判定为苦,集谛是讲造成痛苦的原因,灭...

  • 13760379127佛教和道教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倪巩浩佛教中心思想即四圣谛:苦、集、灭、道。佛教的一切莫不依此展开。佛教释迦牟尼发现人生诸受是苦,为达到灭苦的境界(涅磐寂静)而经探索发现苦皆因无明、贪、嗔痴而生,彻悟了诸法真相(缘起性空、无我、无常)。缘起性空是佛法四圣谛的哲学支持,也即佛法核心。释迦牟尼说法皆不离此。道家的中心...

  • 13760379127佛教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倪巩浩"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 佛陀的中心思想与最终目的是教诲众生通过自己的修行脱离六道轮回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 13760379127三大宗教的中心思想和区别 简单的说说是什么?
    倪巩浩佛教,强调人因为分别心的产生,继而生起妄想、执着,进而堕入轮回,受着自己去追逐一些虚幻不实的事情产生种种的「苦」。所以佛教人通过修行去放下那此贪、嗔、痴,以反回自己真正是佛的面目,转迷成悟、反璞归真、离苦得乐。基督教的教义是「原罪」,个人意见也可以说成这个原罪产生人生种种的佛教...

  • 13760379127佛教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倪巩浩“因果轮回”是佛教的中心思想。再次基础上衍生出各种细分流派。释迦牟尼最初教化门徒的时候只提出“因果”理论,但但不能解决许多现实中的问题,比如很多坏蛋并没有收到相应惩罚,许多善良的人却日子过得不好。于是引入了“轮回”

  • 13760379127儒道佛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与发展又是怎样的?还有哪些...
    倪巩浩中心思想都是道。基督教: 太初有道。儒家:中庸之道。道教:道可道,非常道。佛教:缘起性空。宗教的最终目的是解脱,是返璞归真。人人都过幸福快乐的日子。基督教:发源于公元1世纪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地区犹太人社会,并继承了犹太教耶和华上帝和救主弥塞亚等概念,创始人为耶稣。圣城为耶路撒冷。伊斯兰教:...

  • 13760379127儒道佛三家的各自中心思想是什么? - 知乎
    倪巩浩儒学的中心思想在于社会之道,强调仁义礼智,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秩序与道德伦理。道家的核心在于自然之道,追求顺应自然,无为而治,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以达到身心与自然的融合。佛教则强调宇宙之道,主张无我、空性、因果律,强调觉悟与解脱,追求心灵的净化与涅槃。这三大哲学体系各有...

  • 13760379127佛家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倪巩浩佛经中有这样一部经典著作:《心经》,全名《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心经》全文268字,包括了佛教的核心内容。主要是教导我们怎样观照当下的精神生活境界和物质生活境界,教导我们在圣凡迷悟之间怎样处理修行者所面对的真理世界和世俗世界。《心经》的中心思想就在经名中体现了出来,充分流露了观世音菩萨...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