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官职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明朝官职与现代官职对照~

我只介绍中央和各地长官部分
皇帝:皇族族长 朝廷(中央政府)首脑 国家象征 朝政主持者 对应 国家元首 人民大会堂会议主持者 (不对应中央政府首脑, 首脑为国务院总理 下辖各部机构,总理隶属于国家元首 由于国家特色总理是党员也隶属于党中央,但也不对应党委书记,皇帝没有党派,就算有也只是皇派。也不对应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这些机构都只是对旧时代皇帝的权利进行分解,皇帝也只是兼任这些权力外加皇权。)

内阁 皇帝办公处 对应 元首办事处 首辅对应秘书长 (皇权时代秘书长相当牛逼,非皇权时代也就那样了)
五军都督府 对应 军事委员会 武装组织训练部 都督对应委员长 武装部部长。(被朱元璋废了,自此以后明朝军队由兵部接管属于半管制半训练状态,清也步后尘被列强吊打后来才有想对应的机构负责训练新军)
六部
礼部对应教育部 外交部 国际接待处 活动组织部
兵部,国防部 参谋部
吏部 ,对应人事部 组织部
刑部,司法部兼公安局(明朝没有独立的警察机构所以只是兼任这种工作)辖北京看守所(天牢)九城兵马司或九门提督对应北京公安局
工部,对应水利 国家工程,不对应屯田
户部对应财政 户口 屯田。民政局
省级
巡抚 不对应共产党省党员委员书记(也就是党委现在这个职位并非正式政府机构,它的办事机构还是挤在人家省长的省政府大楼,只是兼任这些权力 准确是对应纪委,明朝巡抚上任就是冲着省内大小官员来的)。
布政使 对应省长 省级高考主考官 交通局 经济开发处 建设局 民政 教育(太多部举例了)
按察使对应 省法院兼省公安厅工作,辖省首府的看守所。
都指挥使对武警
总兵 对应大军区 分军区(不归巡抚管直接隶属兵部) 属于中央军系统。对应清八旗军
府级
知府 对应市长兼市委书记 市公安局 税务 教育 工程 (太多不举例了)
知县同上 推官 通判 市级县级 法官。
辽东经略 对应东区战区司令长官。
福建水师提督对应某某舰队驻防福建舰队司令。

1、正一品: 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从一品: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将军、都统、提督
2、正二品: 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 、各省总督 、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 、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 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 、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 、散秩大臣、副将
3、正三品: 督察院左右副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 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 、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 骁骑参领、王府长史 、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三品: 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4、正四品: 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 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 、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 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 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 、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
从四品: 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 、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 四品典仪、二等护卫 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5、正五品: 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 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医院院使 、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 、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礮官、分管佐领 、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从五品: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 文职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 三等护卫 、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 副千户
6、正六品: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 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 、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 、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长官使、长官、百户
从六品: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 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 、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7、正七品: 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京县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按察司经历、教授 、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 、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
从七品: 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 、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 土州判、七品典仪 、盛京游牧副尉
8、正八品: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 、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外委千总
从八品: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
9、正九品: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各营兰翎长
从九品: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 、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 、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 、额外外委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官职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
夏、商两代,约1000年。夏朝君主称“后”、商朝君主”称“王”,手下主要官员称“史”、“巫”。商朝后期王族长老称“父师”、“少师”,对王负有辅佐之责,如箕子、比干。管理家务的臣仆称“臣”、“宰”、“尹”等。殷纣王在位,昏庸无道,倒行逆施,他的哥哥微子辞职隐去;他的叔叔箕子多次力谏,被罚作奴隶;纣王的另一叔叔比干,则因进谏被剖心致死。孔子说,“殷有三仁焉”

第二个时期
从西周到春秋,约600余年。周朝君主称“天子”或“天王”。王位继承人称“太子”。君主之妻称“后”。(《诗.小雅.北山》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诸侯的封地叫国,大夫的封地叫邑,王室是中央政府,而国和邑是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中除王以外,三公(太师、太傅、太保)职务最高,王年幼或缺位时他们可以代王行事。
以卿士为首的政务部门管理军事、行政、司法、外事等职,以太史为首的教育文化部门管理神事、教育、秘书、历法等职,金文并称之为“卿士寮”、“太史寮”。卿士之下有司徒、司马、司空三大夫,司徒掌管土地和役徒,司马掌管军赋和车马,司空掌管筑城修路等重大工程。太史之下有内史、御史、太卜、宗伯、乐师等职,内史掌管策命卿大夫之事,御史掌管档案,太卜掌管占卜,宗伯掌管祭祀礼仪,乐师掌管音乐与教育。
临时设置的辅导君主礼仪的称“相”,总管王家事务的称“宰”或“太宰”、“冢宰”,负责王宫警卫并教习武艺的称“师氏”或“师”,王宫的卫士称“虎贲(bēn)”,王的近臣称“小臣”。地方政府设置大约与中央政府相同,不过,执政的卿由周天子任命,并世代相袭,只能称“卿”或“政卿”、“正卿”,不能称“卿士”。

第三个时期
从战国至清末,时间长达2300多年。此时期的特点是:①君主的地位极大地提高了,权力高度集中;②在国家机构中,巫史和宗室贵族不占重要地位,而君主的臣仆和侍从上升的主要地位;③统治的地区越来越辽阔,机构也越来越庞大,职务上的分工也越来越细,变化复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明朝官职

明朝官职设置按品级,自正一品至从九品,共分18个等级。
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为明朝中央最高级官职;三师为正一品,三孤为从一品,太子三师为从一品,太子三孤为正二品,以上官员位尊权重,但是一种虚职,是皇帝对大臣的加官和赠官。

明朝初期,中书省为中央最高行政机构,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皇权,于洪武二十八年(1093)撤销中书省,自秦设立的丞相制度被废除。原中书省所辖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六部尚书实际上成为朝廷的最高的行政长官,其品位也由正三品升为正二品。

都察院是明朝中央的司法监察机构,明朝院、部权并重,院长官都御史与尚书平级,为正二品。

承宣布政使为明省级行政长官,明朝全国设有13个布政使司,而巡抚在明初为中央派出协调地方工作的官员,为临时的官职,任务完成之后,回朝复旨,职务也就自然取销。宣德之后(1426—1435),许多巡抚不再回朝,而成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

正三品官员有六部侍郎(六部的副长官)人,通政使司(中央文件收发机关)通政使,大理寺(中央司法机关)卿,副都御史(都察院副长官),按察使司(省级监察机构)按察使。

从三品官员有承宣布政使司参政(省副长官),都转运盐使司(中央在地方的盐政办事机构)转运使,大仆寺(军马管理机构)卿。

明朝全国设159府,府的长官称知府,其官正四品。与知府同级的四品官还有:按察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都察院右佥都御史。

四品以下六品以上还有参议、六部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员。

部门 官职 品级 职掌 说明
三公 太师、太傅、太保 正一品 佐天子,掌国家政事。
三孤 少师、少傅、少保 从一品

内阁 大学士 (中极殿、建极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 正五品 皇帝顾问 洪武十二年,废中书省,十五年设大学士。仁宗以后,其位渐崇,掌实际上的宰相职权。

六部(明代迁都北京后,另设南京六部)
尚书 正二品 明代六部除户、兵二部各十三司外,其它四部均各四司。
左、右侍郎 正三品
各司郎中 正五品

都察院
左、右都御史 正二品 掌监察、执法 即前代的“御史台”。
左、右副都御史 正三品
左、右佥都御史 正四品
十三道监察御史(末年为十五道) 正七品 掌巡按州县,考察官吏

总督 (总理)
巡抚 明之总督、总理、巡抚,均因事而设,以重臣任之。

翰林院 学士 正五品 掌修史、著作、图书等
侍读学士、侍讲学士 从五品
侍读、侍讲 正六品
修撰(史官) 从六品
编修 正七品
检讨 从七品

国子监 祭酒 从四品 掌教育行政
司业 正六品
五经博士 从八品
助教 从八品
学正 正九品

六科 都给事中
(每科一人) 正七品 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稽查六部百官之事。 六科为吏、户、礼、兵、刑、工。
左、右给事中 从七品
给事中 从七品

廿四衙门
十二监太监 正四品 掌皇帝宫中日常生活上的各项事务。 以宦官掌之。
四司司正 正五品
八局大使 正五品

承宣布政使司
(地方) 左、右布政使 从二品 掌一省之政 明洪武九年废行中书省,分全国为十三承宣布政使司。为省一级的最高行政机构。
左、右参政 从三品
左、右参议 从四品

提刑按察使司
(地方) 按察使 正三品 掌一省刑狱之事 与“布政司”及管军事之“都指挥使司”合称一省中之“三司”。
副史 正四品
佥事 正五品

府 知府 正四品 掌府之政 明代改路为府,分上、中、下三等。
同知 正五品
通判 正六品
推官 正七品

州 知州 从五品 掌州之政
同知 从六品
判官 从七品
吏目 从九品

县 知县 正七品 掌县之政 县分上、中、下三等。明之典史,典文移出纳,如县无丞、簿,则兼领之。
县丞 正八品
主簿 正九品
典史 未入流

都指挥使司 (都司)
都指挥使 正二品 地方最高军事长官 明代在全国设十六个“都司”。
都指挥同知 从二品
都指挥佥事 正三品

卫指挥使司
(卫) 指挥使 正三品 各“卫”,齐统于“都司”、“行都司”或“留守司”。
指挥同知 从三品
指挥佥事 正四品

千户所
(所) 正千户 正五品 “所”统于“卫”
副千户 从五品

崇祯在位17年,这么多年换了内阁宰相也有五、六十位,何况各个职缺,肯定不止一人。所以没有指明哪一年,实在很难答。而且一些中低级官员像知府等以下,除非有政绩或特别事迹,否则很难留下名字。就挑一些比较出名的写吧:

韩爌:万历年间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光宗时封太子太傅、建极殿大学士,成为首辅。后被魏忠贤党诬陷,革职。崇祯初,复官为首辅。为人老成持重,天下称贤。

朱国祯:万历进士。天启时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改文渊阁大学士被魏忠贤所弹劾,托病甜蜜。崇祯五年卒,赠太傅。

何宗圣:举人出身,历官工部主事。后因附佞魏忠贤,骤加工部右侍郎。崇祯初年,列为魏党逆安,革职充军。其兄何宗彦,是泰昌年间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天启年间加封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死后赠太傅。

周嘉谟:隆庆进士。万历时任吏部尚书。光宗病重时,与大学士方从哲、刘一燝、韩火广等受顾命。天启即位后,他惟才是任,乱政者渐次引退而去,朝中一时清明。因得罪魏忠贤被削籍。崇祯初起复为南京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卒,赠少保。

陆梦龙:万历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员外郎。因审讯张差“梃击”案,得罪权贵。天启中,以计贼功,累迁广东按察使。崇祯时,官右参政,守固原。为人慷慨好谈兵,以廓清群盗自许。后被农民起义军包围于老虎沟,战死,赠太仆卿。

傅梅:万历时,以主事竭力审讯张差“梃击”案,得罪权贵被罢官。崇祯中,历官台州知府,后解职归家。崇祯十五年,佐知府吉孔嘉守城,农民起义军攻陷城,被杀,赠太常少卿。

毕懋良:万历进士。历官御史,陕西、山东巡按,顺天府丞。天启中官右佥都御史、抚治郧阳。素有才气,与族史懋良并有清誉,时称“二毕”。被魏忠贤党弹劾,削籍。崇祯时,累官南京户部右侍郎。

毕懋良:进士出身,由万载知县历任顺天府尹、户部右侍郎。曾赈饥民、减加派、抚降海寇,政绩显著。因不阿附魏忠贤,被弹劾落职。崇祯初,起复为兵部右侍郎。

何乔远:万历进士,历官刑部主事、礼部郎中。力争不可封皇长子为王,抗疏救陈泰来,驳石星封倭主张。坐累贬广西布政使经历,后归家,家居二十余年。光宗即位,召为光禄少卿,迁太仆。天启中,以户部右侍郎致仕。崇祯二年,起复为南京工部右侍郎。为人博学。

张光前:为人操行清严。万历进士,官吏部员外郎、郎中。天启四年,因违为杨涟、左光斗辩护被革职。次年,其兄右布政使光缙治兵遵化,被阉党所弹劾削籍。兄弟两人都因得罪宦官去位,被称于当世。崇祯时,累升为大理少卿。

毛士龙:万历进士,历官杭州推官、刑科给事中。天启初,得罪魏忠贤,被弹劾削籍,遣戍平阳卫。崇祯即位后,起复官职,累升为左都御史。

李若星:万历进士,历任知县、御史、福建右参议。天启国历任右佥都御史、甘肃巡抚。曾因告发魏忠贤、客氏,被革职、受杖,戍廉州。崇祯即位,赦还,累迁右佥都御史,总督川、湖、云、贵军备,兼巡抚贵州。

王应豸:官户部主事,因谄事魏忠贤,骤升巡抚,加右都御史。崇祯二年,因克扣军饷,定死罪。

阿祖苞:崇祯十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抚顺天。次年因失事下狱,饮鸩卒。

张其平:以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崇祯十一年,因属邑逃亡多,被斩。

马成名:崇祯十四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永平。因失军机,被斩。

方震孺:万历进士。由沙县知县累迁御史。天启时,得罪魏忠贤被弹劾罢官,后定为死罪关押在狱。崇祯时释放,累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广西。

徐从治:万历进士。历官济南知府、兖东副使、山东巡抚。孔有德反,中炮死,赠兵部尚书。

朱燮元:万历进士。由大理评事累迁四川左布政使。天启中,以讨逆功升兵部尚书兼督贵州、云南、广西诸军。崇祯初,官到加少保、少师、左柱国。为人清廉,镇西南久,经手军费每年不下数十万,丝毫不侵占;治事明决,持重、有谋,善用人,赏罚严明。

卢安世:由举人授富顺教谕。天启时因功超升佥事,因总督朱燮元推荐,升贵州右参议,历四川副使。崇祯初升右参政。

林兆鼎:天启中为四川参将,积功至都督同知。崇祯时因讨苗功,升左都督。

刘鸿训:万历进士。历官编修、右中允、左谕德。天启中起为少詹事。因得罪委忠贤,斥为民。崇祯即位后,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钱龙锡:万历进士。思官南京吏部右侍郎。得罪魏忠贤被革职。崇祯时历官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入阁为相。定魏忠贤逆安多半劳动力由他主持,魏党对他恨之入骨。袁崇焕杀毛文龙,他被弹劾为袁同谋,遂甜蜜。后被诬陷为逆党,长期关押在狱。

钱士升:万历四十四年状元。崇祯时累官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予机要。

钱士晋:钱士升弟。由进士授刑部主事。崇祯时,迁云南巡抚。

成基命:万历进士。天启中累官礼部右侍郎,因得罪魏忠贤落职。崇祯时,历任吏部左侍郎、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多有建树。为首辅数月,即被周延儒党所排斥。

何如宠:万历进士,由庶吉士累迁国子监祭酒。天启时,官礼部右侍郎。崇祯时,历官礼、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入阁辅政。

钱象坤:万历进士。天启中历官礼右侍郎兼太子宾客。因告罪魏忠贤落职。崇祯时,官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入阁辅政。后被周延儒所恶,辞官。

徐光启:万历进士。崇祯时累官礼部尚书。后历官东阁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入参机要。

文震孟:天启二年状元。因得罪魏忠贤,被廷杖八十,斥为民。崇祯初,起复。后特升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与温体仁有矛盾,遂落职闲居。

杨嗣昌:万历进士。崇祯时累官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宣、大、山西军务。农民起义军攻陷洛阳,福王被杀,杨不食而死。

吴甡:万历进士。由知县累迁御史。因告罪魏忠贤,被革职。崇祯初,累升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督师湖广。因畏惧农民起义军,迟迟不肯行,被革职遣戍。

孔贞运:万历四十七年榜眼。崇祯时,累官吏部左侍郎,后入阁为首辅。

黄士俊:万历三十五年状元。历官礼部尚书。崇祯九年入阁,加封少傅。

薛国观:万历进士。由推官历官给事中、都给事中。阿附魏忠贤,攻击东林党。崇祯时被东林党所弹劾归家。后起官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被温体仁推荐入阁为相。后因通贿被东厂告发,赐自尽。

易应昌:万历进士。天启时由御史累迁大理少卿。被魏忠贤党弹劾为东林党,削籍。崇祯时,为左副都御史。

明朝(中央)
1、三公、三孤:
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
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
令有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从一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正二品)

2、六部: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按顺序)
六部各设尚书一人,直接对皇帝负责,尚书之下有左右侍郎(副部长)、郎中(司长)、主事
等。
吏部:负责官吏的管理,考核,升迁等
户部:有十三个司,分别管理各地的收支与报销
礼部:主管国家凶吉大典,教育与考试,招待外宾,宴劳功臣等
兵部:管理天下军政(军令由五军都督府管理)
刑部:管理天下刑名。
工部:管理建筑、后勤、水利、制造等

3、督察院:
直属于皇帝的监察部门
下设左右督御史(正二品)、左右副督御史(正三品)、左右佥督御史(正四品)
再往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分管每个省的检查工作(当时中国分十三个省)十三道监察御史与直
属于皇帝的六科给事中统称"科道"属于言官范畴。

4、六科:
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每科设督给事中(正七品)、左右给事中与给事中(从七品)。
给事中品级虽低,权利很大,皇帝交给各个衙门办理的工作由六科每五天注销一次,如果有脱拉
或者办事不力的,六科可以向皇帝报告。六科还可以参与官员的选拔,皇帝御前会议,审理有罪
的官员。最为重要的是六科有封还皇帝敕书的权利,皇帝的旨意如果六科认为不妥可以封还,不
予执行。

5、五寺:
五寺是五衙门的简称,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
大理寺:相当于今天的法院,是全国最高上诉机关。与督察院、刑部构成了三法司。
太常寺:主管祭祀
光禄寺:主管宴享
太仆寺:管马
鸿胪寺:管招待外宾

6、詹士府:
詹士府是负责辅助太子的机构设正三品詹士一人,正四品少詹士一人,正六品府丞一人
詹士府设左右春坊,司经局,主簿厅

7、太医院:
太医院是管理宫廷及贵族诊断,制药的,设正五品院使一人,正六品院判二人,正八品御医四
人,从九品吏目若干人。

8、翰林院:
相当于现在国立大学,干部学院等的综合,翰林院的首长称为翰林学士(正五品),侍读学士两
人,侍讲学士两人(从五品),侍读、侍讲各两人(正六品),修撰(从六品)考中状元后就会
被授予此职位。编修(正七品)榜眼、探花考中后就会被授予此职位。

(地方)
县:助手有县丞、主簿。县丞协助知县管理县政,主簿管全县粮税、户籍。水浒中宋江上山前好像就是县丞一职。

州,最早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把全国划分成了13个监察区,称为州,州的长官叫刺史,负责监察郡,县的官吏。东汉后,刺史又称州牧。隋取消郡的建制,只存州、县。

宋朝州的行政长官才称知州。明清两代的州有两级别:直隶州和散州。
直隶州属省,级别与府相同;散州隶属府,同县级。

知州属官有同知(智能ABC中叫同志)、通判,分别掌财政、刑法、治安等。清朝时,直隶州(76个)散州(48个)

府(京兆府、河南府、太原府)府的长官称府尹,宋朝的府属“路”(介于中央和州之间)
明清两代除首都、陪都所在地府长官仍称尹外,一般都称知府。没办法谁叫人家是京官呢。

明朝(中央)
1、三公、三孤:
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
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
令有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从一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正二品)
这些均为加官,用来表明受官者的功绩与崇高身份,没有实际管辖范围。

2、六部: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按顺序)
六部各设尚书一人,直接对皇帝负责,尚书之下有左右侍郎(副部长)、郎中(司长)、主事
等。
吏部:负责官吏的管理,考核,升迁等
户部:有十三个司,分别管理各地的收支与报销
礼部:主管国家凶吉大典,教育与考试,招待外宾,宴劳功臣等
兵部:管理天下军政(军令由五军都督府管理)
刑部:管理天下刑名。
工部:管理建筑、后勤、水利、制造等

3、督察院:
直属于皇帝的监察部门
下设左右督御史(正二品)、左右副督御史(正三品)、左右佥督御史(正四品)
再往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分管每个省的检查工作(当时中国分十三个省)十三道监察御史与直
属于皇帝的六科给事中统称"科道"属于言官范畴。

4、六科:
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每科设督给事中(正七品)、左右给事中与给事中(从七品)。
给事中品级虽低,权利很大,皇帝交给各个衙门办理的工作由六科每五天注销一次,如果有脱拉
或者办事不力的,六科可以向皇帝报告。六科还可以参与官员的选拔,皇帝御前会议,审理有罪
的官员。最为重要的是六科有封还皇帝敕书的权利,皇帝的旨意如果六科认为不妥可以封还,不
予执行。

5、五寺:
五寺是五衙门的简称,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
大理寺:相当于今天的法院,是全国最高上诉机关。与督察院、刑部构成了三法司。
太常寺:主管祭祀
光禄寺:主管宴享
太仆寺:管马
鸿胪寺:管招待外宾

6、詹士府:
詹士府是负责辅助太子的机构设正三品詹士一人,正四品少詹士一人,正六品府丞一人
詹士府设左右春坊,司经局,主簿厅

7、太医院:
太医院是管理宫廷及贵族诊断,制药的,设正五品院使一人,正六品院判二人,正八品御医四
人,从九品吏目若干人。

8、翰林院:
相当于现在国立大学,干部学院等的综合,翰林院的首长称为翰林学士(正五品),侍读学士两
人,侍讲学士两人(从五品),侍读、侍讲各两人(正六品),修撰(从六品)考中状元后就会
被授予此职位。编修(正七品)榜眼、探花考中后就会被授予此职位。

(地方)
县:助手有县丞、主簿。县丞协助知县管理县政,主簿管全县粮税、户籍。水浒中宋江上山前好像就是县丞一职。

州,最早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把全国划分成了13个监察区,称为州,州的长官叫刺史,负责监察郡,县的官吏。东汉后,刺史又称州牧。隋取消郡的建制,只存州、县。

宋朝州的行政长官才称知州。明清两代的州有两级别:直隶州和散州。
直隶州属省,级别与府相同;散州隶属府,同县级。

知州属官有同知(智能ABC中叫同志)、通判,分别掌财政、刑法、治安等。清朝时,直隶州(76个)散州(48个)

府(京兆府、河南府、太原府)府的长官称府尹,宋朝的府属“路”(介于中央和州之间)
明清两代除首都、陪都所在地府长官仍称尹外,一般都称知府。没办法谁叫人家是京官呢。

明代府按纳税粮分三等:纳粮20万以上为上府,20万以下十万以上为中府,十万以下为下府,无粮的叫地府,全国150多个府。

庄烈帝在位仅十七年,辅相至五十余人。其克保令名者,数人而已,若标等是也。基命能推毂旧辅以定危难,震孟以风节显,德璟谙悉旧章。以陆喜之论薛莹者观之,所谓侃然体国,执正不惧,斟酌时宜,时献微益者乎。至于扶危定倾,殆非易言也。

温体仁与礼部侍郎周延儒(东林新生代的领袖人物)两人在崇祯元年会推阁辅时,以钱谦益收贿名义打击钱谦益,并且全力打击钱谦益同党(即“老的东林党”),而被厌倦了党争的明毅宗信任。于是与周延儒入阁并出任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其后太监王坤、给事中陈赞化先后劾延儒,体仁暗中相助,延儒遂免归。

崇祯十四年(1641年)九月复为首辅,进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再次为相后,任用东林党人,采取革除前任弊政,免除战乱百姓欠税,起用有名望朝臣等政策,朝野称贤。其年十二月,京师有警,特旨拜延儒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机务。明年二月加太子太保,改文渊阁。六月,体仁亦入。九月,成基命致仕,延儒遂为首辅。寻加少保,改武英殿。

崇祯十六年(1643年)四月,清兵入关,延儒自请视师。后锦衣卫指挥骆养性上疏揭发真相,其他的官员也相继弹劾,因而获罪流放戍边。不久,崇祯帝下诏勒令周延儒自尽,籍其家。终年51岁。

【周延儒(1594-1644)】 明末大臣。宜兴(今江苏省宜兴市,位无锡市西南)人。字玉绳,神宗(朱翊钧)万历间进士。1630年(思宗朱由检,崇祯三年)为首辅。其在官期间庸懦无能,贪婪鄙劣,且子弟家人在乡亦横行霸道,民愤极大。六年后,被同参机务的温体仁排挤罢相。1641年(思宗十四年)再起,曾请略减赋税,借以求名,其性机警而无治才。1643年,清兵入关(即山海关),延儒不得已,自请督师,驻通州,避敌不战。清兵自退后,他虚报战绩。旋被揭发,革职,并勒令自裁。
五年正月,叛将李九成等陷登州,囚元化。侍郎刘宇烈视师无功,言路咸指延儒庇宇烈。于是给事中孙三杰、冯元飚,御史余应桂、卫景瑗、尹明翼、路振飞、吴执御、王道纯、王象云等,屡劾延儒。应桂并谓延儒纳巨盗神一魁贿。而监视中官邓希诏与总督曹文衡相讦奏,语侵延儒。给事中李春旺亦论延儒当去。
延儒数上疏辩,帝虽慰留,心不能无动。已而延儒令于泰陈时政四事,宣府太监王坤承体仁指,直劾延儒庇于泰。给事中傅朝佑言中官不当劾首揆,轻朝廷,疑有邪人交构,副都御史王志道亦言之。帝怒,削志道籍,延儒不能救。

【温体仁】?—1638年 明朝的政治家,也是崇祯皇帝当政期间最长的阁辅。字长卿,浙江乌程人(今湖州)。
一般认为他是浙党的重要成员。但没有证据证明这一点,相反,在入阁之前他与东林党人(比如同乡朱国祯)的关系还是比较密切的。同时也没有见到他依附其他党派的例子。
温体仁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及第。不久改庶吉士,授编修,累官礼部侍郎。崇祯初迁尚书,协理詹事府事。为人外谨而中猛鸷,机深刺骨。
温体仁与礼部侍郎周延儒(东林新生代的领袖人物)两人在崇祯元年会推阁辅时,以钱谦益收贿名义打击钱谦益,并且全力打击钱谦益同党(即“老的东林党”),而被厌倦了党争的明毅宗信任。于是与周延儒入阁并出任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其后太监王坤、给事中陈赞化先后劾延儒,体仁暗中相助,延儒遂免归。
温体仁善于利用明毅宗的个性而当政八年,并得到明毅宗的恩礼优渥,而且明思宗也以为温体仁是个不组党羽的孤立之士。温体仁企图有所作为,于是开始洗刷朝中结党营私的气氛,但是「同官非病免物故,即以他事去」,引发朝臣的不满与批评。东林名臣刘宗周等人上奏指出温体仁的十二大罪。但毅宗已非当年冲动小儿,于是不为这些党人所动。不过,总体来说,体仁当政期间,辽东战事和大明国势并无明显改观。他于危急中得富贵,却不能力挽狂澜,应该还是要负责任的。
几年后,温体仁与亲东林的司礼监内相曹化淳发生矛盾,为东林党人所利用。曹化淳于是向毅宗指称温体仁自有党羽,毅宗大怒,免温体仁阁辅之职。而曹化淳也因此逐渐失宠。双方两败俱伤,东林遂卷土重来,大奸臣周延儒在复社的活动下东山再起,朝政于是日非。值得注意的是东林几乎团结了一切力量来扳倒温体仁。在此次行动中,他们甚至不惜和仇敌阮大铖妥协,而得到经济上的援助。当然,勾结权监,已经是他们的保留节目了(天启初年勾结王安,开启了内外朝勾结的潘多拉魔盒)。
崇祯十一年(1638年)温体仁在失望中病故。追赠为太傅,谥文忠。福王朱由崧即位于南京后,削其谥号。后又恢复。
明史将温体仁列入奸臣传。崇祯年间的民谣「礼部重开天榜,状元探花榜眼,有些惶恐。内阁翻成妓馆,乌龟王八篾片,总是遭瘟」便是在反映温体仁当政的情况(竭力打击作弊者和朝政的总体无好转)。

钱士升,字抑之,嘉善人。六年九月,【召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明年春入朝。请停事例,罢鼓铸,严赃吏之诛,止遣官督催新旧饷,第责成于抚按。帝悉从之。

杨嗣昌,字文弱,武陵人。【七年秋,拜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宣、大、山西军务。十一年六月,改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仍掌兵部事。】

郑三俊,字用章,池州建德人。【崇祯元年,起南京户部尚书兼掌吏部事。居七年,就移吏部。八年正月,复当京察,斥罢七十八人,时服其公。】俊三俊为人端严清亮,正色立朝。

【文震孟】,字文起,吴县人,待诏征明曾孙也。祖国子博士彭,父卫辉同知元发,并有名行。五年,即家擢右庶子。久之,进少詹事。【八年七月,帝特擢震孟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阁预政。两疏固辞,不许。】十二年,诏复故官。十五年,赠礼部尚书,赐祭葬,官一子。福王时,追谥文肃。二子秉、乘。乘遭国变,死于难。

【蒋德璟】,字申葆,晋江人。崇祯时,【由侍读历迁少詹事,条奏救荒事宜。寻擢礼部右侍郎。】
莫如拯百姓。近加辽饷千万,练饷七百万,民何以堪!祖制,三协止一督、一抚、一总兵,今增二督、三抚、六总兵,又设副将数十人,权不统一,何由制胜!”
十七年,户部主事蒋臣请行钞法,言岁造三千万贯,一贯价一两,岁可得银三千万两。侍郎王鳌永赞行之。帝特设内宝钞局,昼夜督造,募商发卖,无一人应者。德璟言:“百姓虽愚,谁肯以一金买一纸。”

黄景昉,字太稚,亦晋江人。【十四年以詹事兼掌翰林院。】十五年六月召对称旨,与蒋德璟、吴甡并相。明年并加太子少保,改户部尚书、文渊阁。

方岳贡,字四长,谷城人。崇祯元年,出为松江知府。给事中方士亮荐岳贡及苏州知府陈洪谧,【乃擢山东副使兼右参议,总理江南粮储。】所督漕艘,如期抵通州。六日,即超擢左副都御史。翼日,命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时十六年十一月也。故事,阁臣无带都御史衔者,自岳贡始。岳贡本吏材。及为相,务勾检簿书,请核赦前旧赋,意主搜括,声名甚损。十七年二月命以户、兵二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总督漕运、屯田、练兵诸务,驻济宁。已而不行。十二日,贼既杀陈演等,令监守者并杀二人,监守者奉以缳,二人并缢死。

邱瑜,宜城人。【历礼部左右侍郎。】

吴甡,字鹿友,扬州兴化人。

颜继祖,漳州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历工科给事中。再迁吏科都给事中,疏陈时事十大弊。忧归。【八年起故官,寻擢太常少卿,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十一年,畿辅戒严,命继祖移驻德州。时标下卒仅三千,而奉本兵杨嗣昌令,五旬三更调。后令专防德州,济南由此空虚。

终崇祯世,巡抚被戮者十有一人:蓟镇王应豸,山西耿如杞,宣府李养冲,登莱孙元化,大同张翼明,顺天陈祖苞,保定张其平,山东颜继祖,四川邵捷春,永平马成名,顺天潘永图,而河南李仙风被逮自缢,不与焉。

李若星,字紫垣,息县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久之,【召为兵部右侍郎。】十一年,以本官兼右佥都御史,代朱燮元总督川、湖、云、贵军务,兼巡抚贵州。

方震孺,字孩未,桐城人,移家寿州。八年春,流贼犯寿州,州长吏适迁秩去,震孺倡士民固守,贼自是不敢逼寿州。【巡抚史可法上其功,用为广西参议。寻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广西。】

钱龙锡,乃释狱,戍定海卫。在戍十二年,两遇赦不原。其子请输粟赎罪,会周延儒再当国,尼不行。福王时,复官归里。未几卒,年六十有八。

何如宠性孝友。母年九十,色养不衰。操行恬雅,与物无竞,难进易退,世尤高之。十四年卒。

孙振基,子必显,字克孝。万历四十四年进士。一时推知兵。历尚宝司丞、大理左寺丞。十一年冬,都城被兵,兵部两侍郎皆缺,尚书杨嗣昌请不拘常格,博推才望者迁补,遂擢必显右侍郎。甫一月,无疾而卒。

吴甡,字鹿友,扬州兴化人。【七年九月,超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一十一年二月,起兵部左侍郎。十五年六月,擢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王应熊,字非熊,巴县人。【崇祯三年,召拜礼部右侍郎。五年,进左侍郎,六年冬,廷推阁臣,应熊望轻不与,特旨擢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与何吾驺并入参机务。】八年正月,流贼陷凤阳,毁皇陵。巡抚杨一鹏,应熊座主;巡按吴振缨,体仁姻也。

何吾驺,香山人。崇祯五年,擢礼部右侍郎。六年十一月,加尚书,同王应熊入阁。居久之,唐王自立于福州,召为首辅,与郑芝龙议事辄相牴牾。

张至发,淄川人。崇祯五年,起顺天府丞,进光禄卿。精核积弊,多所厘正,遂受帝知。【八年春,迁刑部右侍郎。遂擢至发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与文震孟同入直。】九年六月,与贺逢圣、黄士俊并入内阁。

薛国观,韩城人。三年秋,用御史陈其猷荐,起兵科都给事中。遭母忧,服阕,起礼科都给事中,迁太常少卿。【九年,擢左佥都御史。明年八月,拜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国观为人阴鸷溪刻,不学少文。温体仁因其素仇东林,密荐于帝,遂超擢大用之。十一年六月,进礼部尚书。

程国祥,字仲若,上元人。【九年冬,召拜户部尚书。十一年六月,帝将增置阁臣,出御中极殿,召廷臣七十余人亲试之。】

方逢年,遂安人。崇祯初,起原官,累迁礼部侍郎。十一年诏廷臣举边才,逢年以汪乔年应。未几,擢礼部尚书,入阁辅政。

李日宣,字晦伯,吉水人。【九年冬,擢兵部右侍郎,镇守昌平。久之,进左侍郎,协理戎政。寻叙护陵功,加兵部尚书。十三年九月,擢吏部尚书。】

光金光辰,字居垣,全椒人。由浙江按察司照磨召为大理寺正,进太仆丞。十三年五月,复偕诸大臣召对平台,咨以御边、救荒、安民之策。

(只整理出这些,共享出来~吧~)

明太祖之初,定制袭封:亲王嫡长子年十岁立王世子,长孙立为世孙,冠服均视一品;诸
子年十岁,则封为郡王;郡王嫡长子为郡王世子;嫡长孙则授长孙;冠服均视二品;诸子
则授镇国将军,从一品;孙辅国将军,从二品;曾孙奉国将军,从二品;四世孙镇国中尉
;从四品。五世孙辅国中尉,从五品;六世以下皆奉国中尉.从六品。初亲王岁禄定为五
万石,后定减亲王岁禄为万石,郡王二千石,镇国将军千石,辅国将军八百石,奉国将军
六百石,镇国中尉四百石,辅国将军三百石,奉国将军二百石。另有大量赐田,有的亲王
竟至数千上万顷。
明朝又阅前朝之制,列爵五等以封功臣外戚,后革子、男,只留公、侯、伯三等,并定制
:“凡爵非社稷军功不得封,封号非特旨不得予。”爵分两种,一是只授终身(不世),二
是可以世袭(世),世与不世,以军功大小而定,均给诰券。除有军功者外,可得爵号的还
有曲阜孔子后裔衍圣公及驸马都尉、外戚等因恩泽受封者,但只是给诰而不给券。与前朝
不同的是,明朝的公、侯、伯只有爵号和食禄,井无封邑。


明朝官职视频

相关评论:
  • 13394064250明代官职是什么呢?
    满岩矩明代官职是:三公、三孤、六部(明迁都北京后另设南京六部)、都察院、翰林院、国子监、六科、廿四衙门、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都司)、卫指挥使(卫)、千户所(所)、总督(总理)巡抚、府、州、县、詹事府、五寺(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太医院、五军...

  • 13394064250明朝的官职名称和品级
    满岩矩明代官职表 明朝(中央).1、三公、三孤:.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令有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从一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正二品).这些均为加官,用来表明受官者的功绩与崇高身份,没有实际管辖范围。.2、六部:.吏部、户部、礼部、...

  • 13394064250明朝官职品级分别有哪些?
    满岩矩明朝(中央官员品级)1、三公、三孤 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从一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正二品)这些均为加官,用来表明受官者的功绩与崇高身份,没有实际管辖范围。2、六部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

  • 13394064250明朝官职有哪些,都有什么权利
    满岩矩公:某国夫人 侯:某侯夫人 伯:某伯夫人 一品官:一品夫人 二品官:夫人 三品官:淑人 四品官:恭人 五品官:宜人 六品官:安人 七品官:孺人 另外你可以看一看《明朝那些事儿》或者《张居正》这两本书,会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前者轻松调侃,后者是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推荐给你。

  • 13394064250急需简明扼要的明朝官职一览表,不要复杂,按等级顺序写明各官职的名称...
    满岩矩以下是简明扼要的明朝官职一览表,按等级顺序排列,包括各官职名称及其职能:1. 宗人府:负责管理皇帝宗族,记录宗室成员信息。官职有宗人令、左宗正、右宗正、左宗人、右宗人,均为正一品。2. 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协助皇帝处理重要政务。3. 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同样协助皇帝...

  • 13394064250明朝官职勋级
    满岩矩明朝官职中的文勋制度分为十个等级,起始于正一品,包括左、右柱国,以及从一品的柱国。正二品设有正治上卿,其下是从二品的正治卿。再往下,正三品的官职有资治尹,从三品则为资治少尹。正四品的职位为赞治尹,而从四品的赞治少尹则稍逊一等。至于正五品,有修正庶尹,其辅助职位为协正庶尹。

  • 13394064250明朝官职品级分别有哪些?
    满岩矩通判,分别掌财政、刑法、治安等 3. 府 - 府的长官称府尹,明清两代除首都、陪都所在地府长官仍称尹外,一般都称知府 - 府按纳税粮分三等:纳粮20万以上为上府,20万以下十万以上为中府,十万以下为下府,无粮的叫地府 明朝官职品级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 13394064250明朝官职与现代官职对照
    满岩矩明朝官职与现代官职对照关系如下:吏部:相当于组织部、人事部;兵部:相当于国防部、公安部、交通部 、军委等部门;刑部:相当于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司法部等部门;礼部:相当于教育部、文化部、宣传部等部门;户部:相当于财政部、民政部、商务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税务总局...

  • 13394064250大明朝的官职都有哪些,几品?
    满岩矩文官官职: 正一品: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文职外官:无 从一品: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文职外官:无 正二品: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 从二品: 文...

  • 13394064250明朝官职品级对应俸禄?
    满岩矩明朝官员品级和俸禄(以万历年间为准):1、正一品(月俸八十七石)太师 太傅 太保 宗人令 左右宗正 左右都督 左右宗人 2、从一品(月俸七十二石)少师 少傅 少保 太子太师 太子太傅 太子太保 都督同知 3、正二品(月俸六十一石)太子少师 太子少傅 太子少保 尚书 左右都御使 都督俭事 正留守 都指挥使 ...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