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创新方法有哪些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的拟创新点~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注重数学概念的引入、形成与巩固
数学概念的教学一般也分为三个阶段:①引入概念,使学生感知概念,形成表象;②通过分析、抽象和概括,使学生理解和明确概念;③通过例题、习题使学生巩固和应用概念.

概念的引入有四种: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引入新概念;以新、旧概念之间的关系引入新概念;、以“问题”的形式引入新概念;从概念的发生过程引入新概念.比如《百分数的意义》一课中是这样引入入概念的……,《认识整万数》是这样引入入概念的…….

概念的形成有三种:对比与类比;恰当运用反例;合理运用变式.比如今天的课中……

概念的巩固有三种:及时复习;重视应用;注重辨析.如……

2、要把握好概念教学的目标,处理好概念教学的发展性与阶段性之间的矛盾.

概念本身有自己严密的逻辑体系.在一定条件下,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固定不变的,这是概念的确定性.由于客观事物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同时也由于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因此,作为人们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概念,也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在小学阶段的概念教学,考虑到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往往是分阶段进行的.如对“数”这个概念来说,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要求.开始只是认识1、2、3、……,以后逐渐认识了零,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又引进了分数(小数),以后又逐渐引进正、负数,有理数和无理数,把数扩充到实数、复数的范围等.又如,对“0”的认识,开始时只知道它表示没有,然后知道又可以表示该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还知道“0”可以表示界限等.
数学概念的系统性和发展性与概念教学的阶段性成了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一对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是要切实把握概念教学的阶段性目标.如《认识整万数》
因此,教学概念,既要重视概念的阶段性,又要注意到概念发展的连续性,不要在一个知识段中把概念讲“死”,以免影响概念的发展和提高,也不要把后面的要求提到前面,超越学生的认识能力;又要注意教学的连续性,教前面的概念要留有余地,为后继教学打下埋伏.从而处理好掌握概念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的关系.
3、加强直观教学,处理好具体与抽象的矛盾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概念还是抽象的,他们形成数学概念,一般都要求有相应的感性经验为基础,而且要经历一番把感性材料在脑子里来回往复,从模糊到逐渐分明,从许多有一定联系的材料中,通过自己操作、思维活动逐步建立起事物一般的表象,分出事物的主要的本质特征或属性,这是形成概念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加强直观,以解决数学概念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1)通过演示、操作进行具体与抽象的转化
(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具体与抽象的转化
运用直观并不是目的,它只是引起学生积极思维的一种手段.因此概念教学不能只停留在感性认识上,在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后,要对所观察的事物进行抽象概括,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使认识产生飞跃,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形成概念.
4、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形成概念的分析、比较、归纳、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很高,而且对形成的概念记忆深刻,理解透彻.
5、建立概念系统.
在学生理解和形成概念之后,引导学生对学过的概念进行归纳整理,把有关的概念沟通起来,形成知识网络,使其系统化,如《认识整万数》以后的几课时.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教师需要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情感,他们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真正利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进而促进自己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2]而传统的教学课堂,课堂气氛较为沉闷,教师教学的手段又比较单一,学生们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根本无法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他们的积极性必然大打折扣。教师需要怀着与时俱进的心态,深入贯彻新课程教学理念,对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完善,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游戏、有趣的数学活动等形式中,真正为学生创设一个更加形象生动的课堂,使得学生们的潜能得到激发,促进他们创新意识的提高。
二、为学生留有探究思考的空间
创新小学数学课堂,需要教师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并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将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讲解上,缺少引导点拨环节和学生思考的时间。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下,学生只能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无法利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问题。这也造成了他们思维的闭塞,综合素养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并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转变自己的教学地位,并要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探究空间,让学生们自己去想一想、探一探、做一做。这样,学生们才能真正转变为学习的主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以发挥,真正实现全面的提高。
三、提倡合作交流,活跃课堂气氛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说明了每个人的力量都是有限的,依靠个体是无法实现大的成就的,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合作的重要性。传统的课堂模式下,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学生们各自听各自的,没有一个交流合作的氛围。同时,在课下他们也独自解决问题,缺乏一个与人主动交流合作的意识。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不与他人合作。

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生通过学习要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在解决问题方面要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有意识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总结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得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和措施。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下面就结合多年的一线教学谈谈我的做法:
一、营造民主气氛,激发创新热情
融洽的师生关系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学生思维与表达有差异,教师要给予思维慢的学生有更多思考的空间,允许表达不清晰不流畅的学生有重复和改过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允许学生有失误和纠正失误的机会。一时语塞或思维相左,立即请他坐下,便是扼杀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不敢想,不敢说。我们要尽力做到待人至诚,与学生平等相处,师生关系和谐,让学生和教师交谈感到心理安全、心理自由,即使回答问题有错误,也能得到教师的指点和鼓励。在学生叙述自己发现的问题、思考的过程、得出的结论时,教师决不能插嘴打断或表示出不耐烦的情绪。教师变“威严”为“朋友”,首先应确立教学服务于学生成长的观念。学生到处可见教师灿烂的笑容,亲切的笑脸,到处可听到教师的肯定与表扬,便能时刻使学生处在平等、民主、宽容的教学环境中,确保他们拥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和主动探究的心态,常常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产生创新的欲望,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创新欲望是学生们天生的,他们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心与幻想,因此应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使他们善于创新。
二、深挖教材中创新元素,丰富想象,培养创新意识
真正的教学就是为了“不教”,通过教学活动我们主要不是把现有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生。为了培养面向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才,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还要使这些方法转化为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就是要让学生从小学会学习。注重知识传授,重视综合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再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着重教给学生方法。想象是创新的第一步,任何创造性活动都离不开想象。想象越丰富,创新能力就越强。想象是通过对过去经验和已有记忆表象的加工改造,构成新意象或观念的心理过程。想象可以帮助学生冲破现有知识的局限,引导往广处想、往新处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概念教学,学生除提出为什么这样表述外,想象增加或删改一些字词,将会产生什么样的情形。这样学生就可能利用一种发散思维产生合理的想象。
教材中的很多例题和故事本身就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好素材,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学会正确思维,敢于大胆创新。例如:应用题:在花园里,要把
10棵月季平均种成 9行,每行有 3棵,该怎么种?学生知道,每行 3棵, 9行就是需要 27棵,可现在只有 10棵花,缺
16棵,怎么种?这个超乎常规的问题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这时老师要把握机会,因势利导,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老师可出示以下问题:①5棵花种成
2行,每行有 3棵,怎么种? ②7棵花种成 3行,每行 3棵,怎么种?③ 6棵花种成 3行,每行
3棵,怎么种?让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引导他们发现“公共花”的作用,掌握一棵花有时可作为二棵花甚至三棵花的不同排法,使上述思考题昀终得以解决,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就等到了培养。
三、手脑并用,增强创新体验
手脑并用是提高创新意识的有效方法。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是衡量人才的重要重要指标,是从小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实际操作这项活动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具有创造性、开拓性。符合国家关于活动课开设的目的和意义。有利于数学教学的辅助过程,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参与活动,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掌握方法,促进思维的发展。教学中,经常设置一些悬念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探索,唤起学生创新意识,改变教师的主体。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挖掘,逐步形成创新能力。
四、优化教学模式,深化创新意识培养
传统意义上教学的几个重要的环节一般是:导入新课—新授—巩固练习—布置作业。经过多年的改进,形式虽然有变化,但实质却没有什么改动。其实,课堂不必套用这个模式,对小学来说,一本正经的像对成人那样传授知识,未免太呆板了些。活动教学、游戏教学、发现教学、探究教学、数学建模教学、竞赛教学,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都是可以采取的。比如:导入这一环节,完全可以用昀新的教学词汇—创设情境来表示和演绎,情境是教师和学生共同面对的,它必然会起到导入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面对着一个问题,借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的意识。再比如:新授这一环节,完全可以改成探索与讨论,而巩固环节可以换成实践与反思等等,这些改变并不是换换词语那样简单,更重要的是教学观念的改变与教学方式的更新,通过这些改变增强学生的主动性,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创新意识。
总之,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这需要我们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认真研究和探索,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注意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与创新能力的发展,整体构建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过程,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创新方法有哪些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