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的主要经历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清代名臣张英让地的完整故事~

清代康熙年间,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因两家宅地都是祖上基业,时间又久远,对于宅界谁也不肯相让。
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又因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县官也不敢轻易了断。于是张家人千里传书到京城求救。
张英收书后批诗一首云:“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人豁然开朗,退让了三尺。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子。

扩展资料:
张英家族是累代甲科簪缨世家,父子宰相被传为佳话。张氏家族颇受康雍乾三帝青睐,其家族的长盛不衰与张英本身的刻苦励志和言传身教密切相关。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积极的环境使人产生愉快、合适的感受,使人比较宽容;消极的环境使人感到周围充满敌意、怨恨、厌烦、痛苦或迟钝。
和谐的家庭环境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个体的发展依赖于一个家庭长期的文化积淀,以及文化对个体的长期渗透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英

"六尺巷"的典故之所以成为一段历史佳话,源于张家与邻里之间的土地纠纷。
清康熙年间,张英担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老家桐城的官邸与吴家为邻,两家院落之间有条巷子,供双方出入使用。后来吴家要建新房,想占这条路,张家人不同意。双方争执不下,将官司打到当地县衙。县官考虑到两家人都是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
这时,张家人一气之下写封加急信送给张英,要求他出面解决。张英看了信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他在给家里的回信中写了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罢,明白其中含义,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

扩展资料:
六尺巷东起西后街巷,西抵百子堂。巷南为张英宰相府,巷北为吴氏宅,全长100米、宽2米,均由鹅卵石铺就。“六尺巷”主体建筑包括巷道、东边的“礼让”石牌坊和西边的“懿德流芳”石牌坊、休闲广场、诗画照壁、假山石等。
“六尺巷”作为一个文化的新载体,其典故所包含的谦和礼让精神实际上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它的“宽”不是宽在“六尺”上,而是“宽”在人们的心灵境界与和谐礼让精神上。六尺巷文化意蕴生发的根源,虽然局限在张英与吴家的个人道德层面上,但它凸显的是官方怎么对民众的态度,和利益之争的立场,以及解决矛盾的方式,是一个时代处理官民关系的范本。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六尺巷

张英,1914年7月30日生于北京。在当时军阀混战的社会环境里,他从小学到中学,竟转了七八个学校,饱尝了颠沛惊悸之苦。
1931年,张英跳级考上了抚顺大学矿冶系,后又转入土木系。正当他无限憧憬未来的时候,日本侵略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大学停课了,他从大连辗转到天津,刚联系好到北洋大学借读,学校又被战火烧毁,他只得到北平大学工学院借读。在此期间,张英的爱国思想日渐成熟,立下了“读书救国,驱除外侮”的远大志向。他曾和同学们一道举行罢课,要求国民政府抗日,还和当局军警进行过面对面的斗争。残酷的现实使他认识到“国之不强,科技不兴,乃外侮不绝之根本”。由此造就了他“刻苦学习,为国为民不惜区区一身”的品格。
1932年,张英考入辅仁大学物理系。1935年12月9日,由北平学生发起的“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响应。他和同学们一起,冲破阻碍,走上街头,游行示威,查禁日货,表现了极大的爱国热情。在抗日的声浪中,他仍坚持攻读,准备将来走科学救国的道路。次年6月,他通过多项试验,写出了毕业论文《超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此文在当时具有较为超前的学术价值,获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1936年9月,张英进入美国密执安大学攻读航空工程专业,四年后获硕士学位。为了实现科学救国的意愿,他谢绝了友人的挽留,怀着发展中国航空工业的热情,回到了祖国。然而,等待他的却是残酷的战争和贫弱的国家。没有航空工作可干,他只好去了江西的一个修车厂,后调到工矿调整处做技术工作。
1941年,为了支持中国政府抗日作战,英国军方帮助中国从印度经缅甸在国内修了一条野战输油管线。张英是工矿调整处派驻印度的技术人员,也参与做石油器材工作。在此期间,他利用工余时间,将早先学到的航空工程技术知识与石油工程技术进行对接,找到了两者的相通点与不同点,研究了大量技术文献,熟悉中国石油工业的状况。这为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短期内参与编著《中国石油概况》一书,并成为原油集输和油气管线建设学科的创始人奠定了基础。
1946年6月1日,中国石油有限公司成立,这是抗战胜利后中国办的第一个全国性石油工业企业。张英于1946年8月任中国石油公司青岛营业所经理,从此开始了他毕生从事的石油事业。
1952年,张英参与筹建北京石油学院。在实验设备和信息资料等都极其缺乏的困难条件下,他推辞了担任学院教务长的职务,自愿挑起这副重担,白手起家,先后为学院创办了油田建设系、储运教研室和机械研究室,并担任主任职务,成为当时这些学科教学的带头人。他参照当时苏联油气集输专业的相关资料,经常和我国石油储运工程的主要开拓者翁心源等专家学者在一起,探讨油气集输领域的具体问题。结合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实际,将在国外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教学实践中。1957年,他领导教研室老师和学生共同编写出《输油管的设计与管理》(上、下册)作为专业教科书,为这一学科在专业教学理论体系上开了先河。
在教学过程中,张英十分重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努力将学术理论应用于生产实际。1958年他带储运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参加了新疆克拉玛依至独山子输油管线的现场施工,对原设计提出了重大修改意见。1960年,他又带领学生来到了大庆石油会战工地,以实践为课堂,指导学生用专业理论提高生产效率,为会战解决了工程专业上的难题,并组织编写出《石油集输》讲义。1964年,他参加了胜利油田会战,担任会战指挥部副指挥。在他组织下,建起了大型油气混输实验站,并主持了东营至辛店(83km)大口径输油管道的方案设计与施工。1966年,他参加四川石油会战。“文化大革命”中,他受到冲击和迫害,1968年至1974年被囚禁监狱。1974年出狱后,先后参加了川汉输油管线及河南魏岗至荆门输油管线的建设。1978年任北京石油规划设计院总工程师。1982年调任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高级顾问,参与组建了海洋石油工程设计公司及国外海洋工程技术的引进等工作。1997年去世,享年83岁。
张英除任上述职务外,还担任全国政协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届委员。




张英的主要经历视频

相关评论:
  • 13513567627阿里山风云的幕后花絮
    莘苏天歌曲《阿里山的姑娘》流行中国“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从传唱至今的《高山青》中知道了张英,这首从电影《阿里山风云》里走出的主题歌曲让人把张英的名字与电影紧紧相连。可张英艺术萌芽于戏剧,他经历了从影迷到戏剧再到电影,最终又回到戏剧上来的历程。一说到电影,张英就难免不说...

  • 13513567627医生语言救人故事
    莘苏天看病只要找到她,我就安心。”严美荣平均一年几次要住院治疗,只要张英知道严美荣入院,就一定会过去看望,询问病情,这一点也让严美荣非常感动。她说:“一转眼30多年,我亲身经历了市一医院的巨大变化和发展,张主任等几代肾病内科专家的技术传承,也让我们这些病人对治疗始终抱有信心。”

  • 13513567627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的秦始诗人是谁...
    莘苏天而这一切得益于《父子宰相家训》的教育和引导。清朝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后来又撰著了《聪训斋语》、《澄怀园语》合集,全面总结回顾了先辈们立身立言、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经验教训、参以官宦仕途、亲身经历和切身感受。综合古圣时闲的言行事例,以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的些许小事,言...

  • 13513567627和谐相处的小故事
    莘苏天为了体验生活,她到大兴安岭的一个县挂职副书记,其实她不管多少事,就是为了考察大兴安岭的动物状况。她的同事给她讲了他父亲一段难忘的经历。 在70年代,那里的人们正大兴猎杀金丝猴,为的是用他们的皮做皮衣出口。她问过那里的人说:你们做了这么多皮衣,自己穿过吗?他们的回答是:我们不穿,谁穿那衣服呀,你知道吗?

  • 13513567627关于以和为贵的诗句名言
    莘苏天2. 有关于以和为贵的诗句 有关于“以和为贵”的诗句,还有很多。例如:“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这句诗出自鲁迅的《题三义塔》,寓意兄弟情谊深厚,经历劫难后,相逢时相视一笑,过去的恩仇一笔勾销。这句诗现在引申为化解亲人、同事、朋友之间的矛盾或分歧,求得互相谅解,达到团结。3. ...

  • 13513567627关于宽容的小故事
    莘苏天5、《张英让地》: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信,,并附诗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接信后,让出...

  • 13513567627如何运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莘苏天辩证形容看问题的眼光全面。人们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事物辩证发展过程的正确反映,即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辩证思维最基本的特点是将对象作为一个整体,从其内在的矛盾的运动、变化及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进行考察,以便从本质上系统地、完整地认识对象。通过观察和学习掌握一定的经验和知识...

  • 13513567627隐忍退让的名人事例3个
    莘苏天4. 面对师弟的陷害、惨遭膑刑的残酷打击,孙膑忍住了——他忍罪责,容侮辱,装疯卖傻,坚持信念,终于找到机会逃离魏国,而后施展才华,围魏救赵,诱敌深入,以弱胜强,大败魏军。杀庞涓,雪前耻。古人云:“小不忍则乱大谋。”孙膑的经历充分地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忍者无敌,善忍,方能取胜。5....

  • 13513567627与人为善的励志故事
    莘苏天这让我想起了曾经一次相同的经历。 那次我也是请假回家,准备次日赶早客车回校,赶去上早课。记得那次的情形是:我着穿着一身中学生校服刚搭上车,司机就问:“你赶着上课,是吧。” “哦” “你们是8:00上,我一定提前送你到学校”。 车子驶到了交费点的时候,那儿已经排了许多车了,他把车子驶入了人行道(那儿...

  • 13513567627名人宽容的事例
    莘苏天事后,传令兵捆来那个战士见彭总。彭总立即让他回去战士自知闯祸,心里害怕,见彭总毫不在意,深受感动,后来逢人就说:“总指挥真是度量宽宏呀!”2、卡耐基 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曾有过这样的一次经历:在一次盛大的宴会上,一位平时对卡耐基很有意见的商人,在别人面前高谈阔论,说了卡耐基的许多坏话...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