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电影为什么都要加入歌舞?

来自:实用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印度电影为什么要穿插那么多歌舞?~

同印度的文化有关,印度的歌曲有它独特的风格,包括它比通常七阶音还要多的十二阶音更是难唱,就是那种歌一句唱完后面托着高低不同的长音。众所周之,印度是个佛教大国,对宗教的虔诚到了一定境界,而它们的歌曲起源又同宗教有关,他们政府可是鼓励拍歌舞剧的,一为信仰,二为了保护传统文化。这点上印度可算做得彻底多了。

有很多印度电影研究者以为,宝莱坞电影的歌舞传统可能源自对印度教最重要神祇之一的湿婆的崇拜,是印度人对「舞蹈之王」虔诚信仰的反映。这要从印度的波斯裔群体和波斯剧场讲起。在有声电影产生之前,印度最普遍的戏剧娱乐形式,就是在波斯剧场里看戏。如今印度电影一言不合就跳舞的源头,就在这些波斯人开设的剧场里。印度的波斯裔大多并非穆斯林,而是琐罗亚斯德教(又名祆教、拜火教)的教众。为躲避征服波斯的阿拉伯人的迫害,他们在 8 至 10 世纪从波斯迁徙到印度,至今还保持着琐罗亚斯德教的信仰。

对于识字的印度中上层观众,掌控了孟买印刷行业的波斯人,会向各族观众分发剧本,以便他们了解剧情。比方说,如果他们选择用马拉地语演出一部剧目,他们就会向其他民族的观众们散发乌尔都语或者印地语等印度主要语言的剧本。

而对于不识字、语言又不通的印度平民大众来说,节奏欢快的印度歌舞,与一些看似夸张但表现力强的表演,便成了让印度使用各种语言的民众都喜闻乐见并能尽情地欣赏的段落,成为了跨越语言,沟通所有观众的纽带。特别是 19 世纪 70 年代之后,一些波斯剧场由印度大城市走向乡镇等更广泛的地域,由固定的城市剧场发展为巡回剧场,在设备条件不足的状况下,更需要用夸张的动作和热闹的音乐来吸引观众的注意。

印度电影为什么充满歌舞元素:
一、传统的影响
印度人大多信奉印度教。
湿婆是印度教中的三大神之一,印度教认为,舞蹈是由湿婆创造的,湿婆神是舞蹈的化身,因此,印度人把对湿婆神的崇拜表现为对舞蹈的热爱。
即使在平时的日常生活当中,比如聚会、结婚等活动,他们也习惯用歌舞的形式来表达情感。
歌舞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备受印度人民的推崇,
所以当它们在二十世纪与电影这一新奇的艺术形式“联姻”时,在印度电影人的努力下,理所当然地造就了具有独特魅力的印度电影。
二、本能的驱使
印度电影诞生后,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其审查制度十分严格,对色情元素的管制很严厉。
然而印度的其他艺术,如雕刻、绘画等,可以大胆地表现情欲。
因为毗湿奴———印度教三大神灵之一,他有一个化身就是情欲的象征,而且印度教徒非常崇拜湿婆的林伽,认为性和情欲是神赐的。
所以,为了表达内心正常的本能冲动,并且避免和审查制度造成冲突,聪明的印度人最终选择了舞蹈这一和性本能有着深刻联系的元素:暧昧游离的秋波, 欲说还休的语言, 若隐若现的肢体, 似迎还拒的接触, 以及类似聚会和仪式的群众歌舞, 这一切都十分独特巧妙地宣泄了印度人在电影中对艳情的期待。
三、影片制作的需要
1、歌舞元素能够巧妙推动整个电影情节。比如,《三傻大闹宝莱坞》中众多或幽默或温情的歌舞场面把影片一次次推向高潮。
2、歌舞元素也易于表现跌宕起伏的情节,表达电影中各角色的强烈情感,所谓“言之不足,歌以咏志”。
3、从观影的角度来看,很多印度电影都在3小时以上,观众的注意力很难集中这么长的时间,
所以在影片中适当地穿插一些歌舞有利于调节气氛。
4、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语言众多,作为“世界通用语言”的歌曲和舞蹈容易为各种语言的观众所理解和接受。
四、市场的推动
著名的印度电影导演戴夫·阿南说:“印度的电影就是歌舞电影,最好的印度电影中的歌曲与舞蹈都非常动人,备受观众喜爱。
如果歌舞好,你就成功了一半。
音乐是电影的一部分,好的歌舞正是电影剧本的精华所在。
”“电影歌曲已是宣传影片成功的关键。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印度电影的制片人就尝试在影片发行之前先推歌曲,并且取得了成功,这种单独售卖的形式能有效收回影片的制作成本,所以沿用至今。
印度电影的歌舞元素由来已久,
之所以发展到现在还愈发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
和印度电影的歌舞元素不断创新息息相关。
印度电影不仅善于学习好莱坞的叙事风格和剪辑手法,而且歌舞段落也逐渐MTV化,创新化,甚至增加摇滚、说唱等新鲜元素。

作者:yeah爷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传统的影响

印度人大多信奉印度教。湿婆是印度教中的三大神之一,印度教认为,舞蹈是由湿婆创造的,湿婆神是舞蹈的化身,因此,印度人把对湿婆神的崇拜表现为对舞蹈的热爱。即使在平时的日常生活当中,比如聚会、结婚等活动,他们也习惯用歌舞的形式来表达情感。歌舞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备受印度人民的推崇,所以当它们在二十世纪与电影这一新奇的艺术形式“联姻”时,在印度电影人的努力下,理所当然地造就了具有独特魅力的印度电影。

二、本能的驱使

印度电影诞生后,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其审查制度十分严格,对色情元素的管制很严厉。然而印度的其他艺术,如雕刻、绘画等,可以大胆地表现情欲。因为毗湿奴———印度教三大神灵之一,他有一个化身就是情欲的象征,而且印度教徒非常崇拜湿婆的林伽,认为性和情欲是神赐的。所以,为了表达内心正常的本能冲动,并且避免和审查制度造成冲突,聪明的印度人最终选择了舞蹈这一和性本能有着深刻联系的元素:暧昧游离的秋波,欲说还休的语言,若隐若现的肢体,似迎还拒的接触,以及类似聚会和仪式的群众歌舞,这一切都十分独特巧妙地宣泄了印度人在电影中对艳情的期待。

对于广大中国观众而言印度电影动辄180分钟甚至200分钟的庞大时长一直以来都让人难以消受,而其中动辄就唱歌跳舞的壮观景象更是让羞涩内敛的汉族同胞们无力承受,但这也恰恰体现了印度电影独特额名族性。印度人的歌舞基因其实根植于他妈的宗教传统。印度教三大神之一——毁灭神湿婆也是舞神。而一般认为印度舞蹈正是起源于宗教祭祀礼仪,千百年来,歌舞早已成为了印度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或抒发个人情感或借以逃避现实,歌舞早已和吃饭睡觉一样自然。因此歌舞出现在大量宝莱坞电影中是在不足为奇。

1930s宝莱坞电影开始加入声音[1],当时的印度电影制作开创性的在影片中加入了歌舞的场景。印度人音乐细胞都很丰富,一个个能歌善舞,加入了歌舞的电影在当地大受欢迎。有的电影甚至可以用好的歌舞来弥补俗套的剧情,相反,失败的歌舞也可能导致电影的失败[2]。于是歌舞元素就扩散开来,在印度电影中广泛使用。

歌舞在电影中的出现,除了情节需要(如大篷车里的歌舞表演),还可以作为人物心理活动外化[3](如TBBT里Raj的那段…),以及快进情节的表现。所以在印度电影中歌舞场景很常见。歌舞已经成为宝莱坞电影必不可少的一个元素,一提到宝莱坞,第一反应就是众人载歌载舞的场面。所以现在印度电影部部都有歌舞,已经成为一个惯例,就像你会给你的产品打上商标一样。

印度舞蹈可以算作糅合了印度宗教和艺术的一种很特殊的传统文化,之所以爱在电影里添加舞蹈,更多的为了向世界展示一种印度独一无二的文化,同时也是出于考虑到印度本国受众人群的喜好。

就像中国功夫享誉全球一样,我国武侠电影里面对打斗的场面塑造也有自己的特色,同样承载着中国的文化,一定程度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武术文化,比如《卧虎藏龙》。

笔者看过的印度电影不算多,只看过阿米尔汗的电影,他主演的电影都特搞笑,有一定的深度,电影中跳舞也不少,在我看来并不突兀,抱着艺术源于生活的看法去欣赏,看他们欢欢喜喜跳舞,何尝不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呢。

由于笔者对印度舞蹈了解不是很深,特意摘选了一部分网络上关于印度舞蹈的描述,也算是另外一种拓展解释。

印度舞蹈历史悠久,早在印度河文明时期,印度先民就很喜欢跳舞。在哈拉帕和莫亨殊达罗出土的文物中,有青铜舞女雕像和男舞者石雕像,这些都是当时流行舞蹈的佐证。到了吠陀时代,印度舞蹈有明显的发展,而且有了文字记载。公元前1500年的《梨俱吠陀》中就记有舞女的事情。“邱沙穿着闪光的衣服,像舞女一样,“男子戴金首饰,通过舞蹈表演有关战争的场面”,“男女青年一起跳舞”,“甚至有了专门以跳舞、唱歌谋生的种姓”。可见当时舞蹈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到公元前4世纪,印度的大文法家波你尼也曾提到过“舞蹈”一词。至于在印度史诗之一《罗摩衍那》中有关舞蹈的记载就更多了。《罗摩衍那》中写道:“在阿逾陀日夜举行舞会和音乐会,供国王享乐”,“一位舞者的优美的舞姿使罗婆那为之陶醉”。




印度电影为什么都要加入歌舞?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