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八则翻译的个个道理启示是什么?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从论语八则中找出一组关于为人处事的一句话把你的启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就说我们班上的吧。在这个近80人的班集体里,就有篮球上的猛将、绘画巧匠、书法好手、象棋大师。有的是上晓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满脑子的数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几岁的小朋友当然不如四十开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

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新解: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
“学”之义为“人要成为有识之士必须获取广泛真知。”“学”的繁体字“学”,是会意字,上方“双手”捧一“爻[yáo]”字 ,“爻”是《易经》八卦中的两个符号,一个是阳爻“—”,另一个是阴爻“--”,本义为“交”、“效”、“效用”。因此“爻”字代表“一切知识的集合”。“习”的繁体字“习”,上方一“羽”字,下方的“白”,实为鸟之头("鸟"的繁体字是“鸟”),“习”亦为会意字,表示“鸟扇动双翅飞翔。”意为“习练”“习得”。鸟飞翔是要不停地扇动双翅的。我们通常将“习”单纯地解释为“温习”,并且人们往往将“温习”理解为“重温”,亦即为加强记忆而进行的再读再记,仅为“习练”“习得”过程中的一个小小的环节,未能揭示“习”的实质,对正处于求知阶段的青少年会产生误导的严重后果。 通过“学”及之后的不懈地刻苦地“习”、“习练”,将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致,不也就能让人从内心里产生喜悦吗?这一句话,强调了个体的人在学习的过程中理所应当也必须具有自觉追求真知的积极的思想态度、乐观的精神风貌和踏实主动、执着进取的行动状态。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易·兑》孔颖达疏:“同门曰朋,同志曰友。”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明确表示:朋,假借也,表示群鸟聚在一起的情形。"乐"的繁体字“乐”,又是一个会意字,表示“树上鸟窝中鸟儿安然快乐。”全句意为:来自遥远的四面八方的志同道合的人投奔同一师门,共同探讨真知,探讨求仁之道,其乐融融!“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反问句表达,不仅承接上句强调了“个体的人理所应当也必须在坚持不懈地学习的过程中拥有并且保持内心的充实和喜悦”,而且强调了在同一个集体里,同学们理所应当也必须尽可能在相互交流相互辩论探讨真知的过程中,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尽可能创造出一个有益于每一个人进步并且拥有能让每一个人都乐在其中的环境氛围的团结向上的坚强集体。
总之,《论语》开篇的这两句,前句强调了个体的人成长的积极的主观因素,而第二句针对的是个体的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必须拥有的良好的客观环境因素。
这两句话与2010年新课标高考作文立意“成长与环境”竟然是那样的吻合!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每当读到这句话——仅仅11个字!——我都会有一种心灵的震撼!我能真切地感到这位出生于2562年前(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的世界级巨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就站在我的面前!他老人家微微前倾着上身,面带慈祥的微笑,炯炯有神的目光中有一种穿透时空、震撼人心灵的力量!他老人家启动双唇,那声音轻轻的,却充满无可置疑的坚定,带有一种无法言喻的亲切、温和和语重心长的美——我静静地聆听他老人家的教诲——这是穿越过2500年时光的教诲!这是虽遭历史无数次地误读误解甚至诋毁,但至今仍放射着并将永远放射着任何势力任何方式都无法泯灭的灿烂的人文光辉的教诲!真理的教诲!我听清了,听清了这位慈祥的老人满怀希望地叮咛:
要有理想,要有道德!要坚守“做君子”的理想,要执着修养自己美好的品德情操,涵养自己的胸怀!
“人不知而不愠!” 孔夫子,这位洞察古今,用一生弘扬“仁义之德”的圣贤,以小喻大,启迪我们要开阔自己的胸襟,以宽容之心、低调地处理我们蒙受的屈辱与不公,以平和的心态处理矛盾纠纷,以美好的心灵去泯灭怨怒之火,去消除狭隘冲动带来的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危害,去创造我们身边甚至我们全社会的和谐。
如果药家鑫在他刚上初中时曾真正认真诵读欣赏过《〈论语〉八则 》这篇课文,真正认真聆听过、真正听懂并刻骨铭心地记住了这句语重心长的谆谆告诫,怎么会发生那位无辜者和他本人的悲剧!
《论语》所包容的利人利己利集体利社会的深邃的人文思想,仅在第一则语录的三句话中就有着值得我们静心思考、耐心揣摩、细心品味、真心领悟,而使我们“不断强化自身,不断提升境界,从而去续写我们人生闪亮的书页,去描绘我们社会和谐亮丽的风景”的无尽的人生价值、社会价值。
这三句我们华夏子孙几乎人人都耳熟能详的经典的圣贤之教,还有多少深刻的内涵没能领悟?! 让我们一起继续执着地尽心地品味领悟,尽力地吸收其中能充实我们灵魂的营养!
又想到温总理对青年提出的五点希望,这则语录不正可以用“五点希望”的前三条来概括吗!
那就是:有理想,善学习,讲道德!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 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子乎?” 道理:学习要按时温习,乐于与有学问的 朋友交往,为人要胸怀宽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道理:经常温习是学习的好方法。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也。” 道理:学习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不 懂装懂。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 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道理:虚心向别人学,取长补短。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之者。” 道理:以学习为乐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道理:为学不怕艰难,为人不怕逆境。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 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道理:做事要符合实物规律,不要目光短 浅、急于求成。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 ,无益,不如学也。” 道理:学习比无益处的思考来得重要。

望采纳,谢谢 参考资料:脑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道理:学习要按时温习,乐于与有学问的朋友交往,为人要胸怀宽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道理:经常温习是学习的好方法。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道理:学习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不懂装懂。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道理:虚心向别人学,取长补短。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道理:以学习为乐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道理:为学不怕艰难,为人不怕逆境。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道理:做事要符合实物规律,不要目光短浅、急于求成。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
道理:学习比无益处的思考来得重要。

望采纳,谢谢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道理:学习要按时温习,乐于与有学问的朋友交往,为人要胸怀宽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道理:经常温习是学习的好方法。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道理:学习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不懂装懂。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道理:虚心向别人学,取长补短。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道理:以学习为乐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道理:为学不怕艰难,为人不怕逆境。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道理:做事要符合实物规律,不要目光短浅、急于求成。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
道理:学习比无益处的思考来得重要。

望采纳,谢谢

422


论语八则翻译的个个道理启示是什么?视频

相关评论:
  • 15697007936论语八则,翻译
    茹舍雷答:7.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不能想要快,不能贪图眼前的小利益。想要快,就不能到达目标;贪图眼前的小利益,那么大事就干不成。做事心态:不能急于求成,贪图小利;要循序渐进,目光长远。8.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我曾经...

  • 15697007936翻译先秦诸子论语八则
    茹舍雷答:论语八则译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孔子说,光学习而不思考就会使人受蒙蔽,只思考而不学就会很危险。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孔子说,仲由,我告诉你什么是“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知道的就说知道,...

  • 15697007936论语八则原文及翻译注解
    茹舍雷答:)。孔子的师道思想深入人心,他主张随时随地都能从他人身上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并强调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只有在学生主动求知时才给予引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八则经典语录,不仅展示了孔子的教育理念,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追求智慧和品德修养的路径。

  • 15697007936论语八则的解释
    茹舍雷答: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对于知识)了解他的人不如爱好他的人,爱好他的人不如以学习只是为快乐的人。(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文: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值得我们学习的...

  • 15697007936六年级下语文书论语八则翻译
    茹舍雷答:(但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2.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3.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6.年岁寒冷,然后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最后萎谢的道理。7.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 15697007936论语八则第八句的翻译
    茹舍雷答:【原文】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译文】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评析】这里是孔子介绍了他在教育方面的体会...

  • 15697007936论语八则翻译
    茹舍雷答:论语八则原文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们,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一起探讨问题),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

  • 15697007936《论语八则》翻译三段话
    茹舍雷答:1.天气冷了,所有的草木都凋零,只有松树与柏树永远是碧绿的 2.。“无欲速、无见小利”是说无论做什么都不要有太大的欲望、不要太着急、不要只图快;人也不要贪图一些小利、小恩小惠。“欲速则不达,见小则大事不成”这一句更是为大众所熟悉,是说做事时如果不先加以周密的思考而只贪图快...

  • 15697007936论语八则翻译
    茹舍雷答:要注意改正。”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 15697007936谁能给我《论语八则》的翻译啊
    茹舍雷答:也有学者以为作“温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适,因为按字面上解释,仅做到吸收古今知识而未有领悟心得,只像是知识的买卖者,不足以为师。所以我们就来看看“师”的意义。在论语中师字一共见于14章,其中意义与今日的老师相近者。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孔子说:“只读书却不...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