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馒头》主要内容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童年的馒头》主要内容~

学校在"六一"儿童节发给每个学生3个小馒头,我本来说过要分一个给娘,分一个给妹妹的;但一路上由于太"馋",3个都吃了。然而,母亲并不因此责怪我的不懂事,而是用蒸着的5个大馒头来维护了"我"的自尊心,让"我"真切地感悟到生活的艰辛和亲情的温暖。

六一时学校发馒头,每人三个,我答应给母亲和妹妹留一个 ,但由于太馋把馒头都给吃了、母亲却没有怪我,反而用五个大馒头来维护我的自尊

第31节:童年的馒头

  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用她的行动告诉我们什么叫做平等待人。她虽然身居高位,但在保姆李姐面前,不但没有一点架子,而且嘘长问短,情同姐妹,甚至死后还和她葬在一起。在保姆身体不适时期,宋庆龄不仅不要保姆照顾,反倒照顾起保姆来,这实属不易啊。在宋庆龄的身上可以看到一颗平等待人的心,她不把人划分等级,尊重和自己一起工作的同志,朋友,特别是劳动人民。在她心里,领导的职务不过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与劳动人民相比仅是分工不同而已。但如今,在这个讲究人人平等的社会里,却还有一些领导干部看不起劳动人民,为了自己个人的利益,不惜做出违背良心的事。不幸的是,他们在获得物质利益的同时,也失去了劳动人民的尊重和信任。与宋庆龄相比,难道他们不感到汗颜吗?

  只有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个人,你才能换来别人的信任,即使你身无分文,但如果拥有无数的赞誉与人心,也是个精神上的富有者。

  母爱的伟大,这不必多说了。母亲给予我们生命,又是这样无私地爱我们。儿女的爱心怎样才能报答得了母亲深重的情意呢?

  童年的馒头

  原文/聂作平如今的幸福时光使我欣慰,不过有时心底也会泛起一缕儿时的苦涩。那时候,娘拉扯着我和妹妹,家里穷得丁当响。我在5里外的村小上学,6岁的妹妹在家烧火做饭,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娘起早摸黑挣工分,日子清贫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灯笼花。

  有年"六一",学校说是庆祝儿童节,每个学生3个馒头。我兴冲冲地对娘和妹妹说:明天发馒头,妹妹一个,娘一个,我一个。妹妹笑了,娘也笑了。

  那天,学校真的蒸了馍。开完典礼,手里多了片荷叶,荷叶里是三个热腾腾的大馒头。

  回家路上,看着手中的馒头,口水一咽再咽,肚子也发出咕咕的叫声。吃一个吧,我对自己说,于是先吃了自己那个。三两口下去,嘴里还没品出味儿,馒头已不见了。又走了一段,口水和肚子故伎重演,而且比刚才更厉害。咋办?干脆,把娘那个也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娘平时不是把麦粑让给我和妹妹,她只喝羹吗?娘说过,她不喜欢麦粑呀!

  ……我回家时,呆呆地看看手中空空的荷叶,里边连馒头屑也没一星了。我不知道自己怎样进了门,怎样躲开妹妹的目光。娘笑笑,没吭声。

  呆立间,同院的二丫娘过来串门,老远就嚷嚷:"平娃娘,平娃娘!你家平娃带馒头回来了吗?你看我家二丫,发3个馒头,一个都舍不得吃,饿着肚皮给我带回家了!"

  娘从灶间抬起头,"可不,我家平娃也把馒头全带回来了!你看嘛--"娘说着打开锅盖,锅里奇迹般地蒸着5个白中带黄的大馒头!"你看,人家老师说我家平娃学习好,还多奖励了两个呢!"

  二丫娘看看我,我慌乱地点点头……

  那天晌午,娘把馒头拾给我和妹妹,淡淡地说,"吃吧,平娃,不就是几个馒头吗!"妹妹大口大口咬着馒头,我却哇的一声哭了。

  后来,我发现,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

  母爱的深沉赏析/谭启峰《童年的馒头》围绕"馒头"组织材料,"馒头"成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学校在"六一"儿童节发给每个学生3个小馒头,我本来说过要分一个给娘,分一个给妹妹的;但一路上由于太"馋",3个都吃了。然而,母亲并不因此责怪我的不懂事,而是用蒸着的5个大馒头来维护了"我"的自尊心,让"我"真切地感悟到生活的艰辛和亲情的温暖。作者善于在语言、心理描写上突出特色,让人深受启发。

  "你看,人家老师说我家平娃学习好,还多奖励了两个呢!"娘非常了解,非常疼爱儿子。当"我"的自尊心和虚荣心齐头并进时,娘的话替他解了围。短短的一句话突出了娘的慈祥、体贴、和蔼。"吃吧,平娃,不就是几个馒头吗!"母亲知道了儿子吃馒头的事了,却不责怪儿子,而是用婉转的方式教育儿子。母亲非常疼爱儿子,更重要的是维护了他的自尊心。而儿子呢?"就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儿子在这深沉的爱里突然长大了。

学校在"六一"儿童节发给每个学生3个小馒头,我本来说过要分一个给娘,分一个给妹妹的;但一路上由于太"馋",3个都吃了。然而,母亲并不因此责怪我的不懂事,而是用蒸着的5个大馒头来维护了"我"的自尊心,让"我"真切地感悟到生活的艰辛和亲情的温暖。


《童年的馒头》主要内容视频

相关评论:
  • 15242835564聂作平几岁时写的《童年的馒头》
    逄闵峰聂作平46岁时写的《童年的馒头》聂作平,1969年出生于四川富顺乡村。《童年的馒头》在2015年的时候出版,讲述一个童年时关于馒头的感人故事。

  • 15242835564《童年的馒头》原文是什么?
    逄闵峰那天晌午,娘把馒头分给我和妹妹,淡淡地说:“吃吧,平娃,不就是几个馒头嘛!”妹妹大口大口咬着馒头,我却哇的一声哭了。后来,我发现,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2、主要内容:学校在"六一"儿童节发给每个学生3个小馒头,我本来说过要分一个给娘,分一个给妹妹的;但一路上由于太"馋"...

  • 15242835564课文以《童年的馒头》,有什么好处?
    逄闵峰以“童年的馒头”为题,作用是点明文章主题。《童年的馒头》讲述了小时候,“我”在放学路上独吞了学校在儿童节时发的三个馒头,回家以后心里感到无比愧疚。

  • 15242835564《童年的馒头》原文是什么?
    逄闵峰1.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馒头是一种奢侈的食品,它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富足生活的象征。由于家境贫困,我常常抵制不住对馒头的诱惑,而这种诱惑又让我留下了深刻的苦涩记忆。然而,母亲的教育方式却是如此的细腻而无声,她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用宽容和理解滋润着我。2. 原文中描述了童年时的...

  • 15242835564童年的馒头为什么童年结束了
    逄闵峰内心成熟了,懂得了关爱家人和承担责任。《童年的馒头》的作者是聂作平,在《童年的馒头》这篇童年回忆散文中,主人公通过吃馒头的事件,认识到了生活的不易和母亲的宽容善良,同时意识到自己的任性和不懂事告别了童年的无忧无虑,开始承担家庭责任,因此,内心成熟了,懂得了关爱家人和承担责任,童年的单纯...

  • 15242835564童年的馒头读后感
    逄闵峰1. 童年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我的童年也很幸福快乐。在这个寒假,我阅读了《树叶的香味》这本书,其中一篇名为《童年的馒头》的文章让我深受启发。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家境贫寒,母亲独自抚养他和妹妹。作者在五里以外的村子上学,六岁的妹妹在家负责烧火做饭,母亲早出晚归挣工分,供作者上学。有...

  • 15242835564童年的馒头读后感
    逄闵峰童年的馒头读后感1 童年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我的童年也很幸福快乐。这个寒假,我读了《树叶的香味》这本书,其中有一篇是《童年的馒头》让我受到了启发。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我”家里很贫穷,娘拉扯着“我”和妹妹,“我”在五里以外的村里上学,六岁的妹妹在家烧火做饭,娘起早摸黑挣工分...

  • 15242835564童年的馒头的原文是什么?
    逄闵峰意思是:作者吃完一个馒头后,肚子又一次饿了起来,诱惑他吃掉第二个馒头。原文是:回家路上,看着手中的馒头,口水一咽再咽,肚子也发出咕咕的叫声。吃一个吧,我对自己说,于是先吃了自己那个。三两口下去,嘴里还没品出味儿,馒头已不见了。又走了一段,口水和肚子故伎重演,而且比刚才更厉害...

  • 15242835564读了《童年的馒头》你有什么感想?
    逄闵峰,不乱花零花钱。通过读这篇文章,我还学习到要关心家人,孝敬父母,有好吃的让家人先吃,多帮家长做家务。《童年的馒头》读后感 前几天,我读了《树叶的香味》中的一篇文章《童年的馒头》,觉得很受启发。这篇文章主要讲:学校六月一日儿童节的时候,给每个学生发了三个馒头,“我”本想给妹妹一...

  • 15242835564《童年的馒头》中为什么说“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呢?_百度...
    逄闵峰《童年的馒头》是一篇经典的童年回忆散文,讲述了作者刘心武在童年时代,为了吃到馒头而付出的种种努力。文章最后的那句话“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语言简洁而又扣人心弦。它的背后,是强烈的生活感受和对成长的感悟。这句话所代表的意义是代表了作者在那一瞬间从童年成长为了一个懂事的人。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