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一些对联的意思和感悟

来自:健康知识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对联+感想+意思~

相传投降清人的明代大臣洪承畴在“谷雨”这天与人对奕,随口吟一上联:“一局妙棋,今日几乎忘谷雨。”奕者续道:“两朝领袖,他年何以辨清明。”巧用“清明”,一语双关,讽其失义折节,意味深长。

清人叶初春在广东做县令时,贪赃枉法,正月十五观灯这天,一灯棚挂出一联:“霜降遭风,田野难容老叶;元宵遇雨,万民皆怨初春。”用节气和节日特点,嵌姓名,指桑骂槐,痛快淋漓。

清人吴太史在某年元宵节宴客,天阴微雨,席间某公出一上联:“上元不见月,点几盏灯为乾坤生色。”吴太史一时难以为对,忽然一阵锣鼓,他大喜道:“惊垫未闻雷,击数声鼓代天地宣威。”情景相融,浑然天成,令人拍案叫绝。


几何教师和物理教师喜结良缘,同事们送一副贺联:“大圆小圆同心圆心心相印;阴电阳电异性电性性吸引。”横批:“公理定律。”
两位数学教师洞房花烛时,大家赠给两副喜联。其一:“恋爱自由无三角;人生幸福有几何。”横批:“天遂人愿。”三角和几何两个数学名词嵌入对联既含两人的职业,又祝贺新人婚姻美满。其二:“恩爱天长,加减乘除难算尽;好合地久,点面线体岂包完。”此联也巧妙地运用数学名词表达了衷心的祝愿,语言朴实,自然别致。
过去教植物学和教动物学的两位生物教师结婚,人们赠送了一副构思奇巧、颇有诗情画意的婚联:“常慕连理花并蒂;今效鸳鸯蝶双飞。”
还有更为奇特别致的婚联:“一二三四五六七;ABCDEFG。”横批:“OK”。这是一位音乐教师与一位外语教师喜结秦晋之好时收到的,其高妙在横批上,“OK”中的“O”是乐谱符号,“K”却是英文字母,合在一起为好,喻意天缘地合,同心永结。
“室内容古今中外;琴中飞一三五六。”这副通俗诙谐的送给历史教师和音乐教师的喜联读后也觉趣味盎然。
还有一些像“爱情如几何曲线;幸福似小数循环”,横批:“苦尽甘来”的针对新婚夫妻历经艰辛磨难,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贺联也是匠心独具。

古时候,有一人家十分迷信,凡事都要讨个吉利。年三十晚上,父亲的两个儿子商议说:“堂上要贴一副新春联,现在咱们每人说一句吉利话,凑出一副春联来。”两个儿子点头称是。父亲先捋着胡须念道:“今年好!”大儿子想了想也念道:“倒霉少。”二儿子接着又念道:“不得打官司!”念完了,大家称赞了一番,就由父亲执笔,写了一条没加标点的长幅,贴在堂屋的正中。第二天,邻居们来拜年。一进门,看见那副春联,大声念道:“今年好倒霉,少不得打官司!”
从前有个少爷,平日吃喝玩乐,游手好闲,把他父亲留下的遗产都花光了,临近年关,连柴米也没有。除夕夜,这穷困潦倒的少爷写了一副对联自嘲,贴于门口:“行节俭事,过淡泊年。”村上有位老学究读后,慨叹不已,在对联的联首各加了一字,成了:“早行节俭事,免过淡泊年。”


纪晓岚是清朝的大学士,有一次,他春节回家探亲,乡里有一家三兄弟请他写春联,他写了一副“惊天动地门户,数一数二人家”,横批是“先斩后奏”的春联。这一来可不得了,有人以“犯上”之名,告了他个欺君之罪。乾隆皇帝得知,立召纪晓岚回京查问,纪晓岗回道:“春联是我写的没错!这家老大是卖炮仗的,不是'惊天动地门户’吗?老二是集市上管斗的,成天'一斗、二斗’地叫,不是数一数二人家吗?老三是卖烧鸡的不是'先斩后奏’吗?”一番话说得乾隆也笑了。

  这是在百度贴吧中的一个吧友的发言,为您奉上原文:
  第一部分 什么是对联
  这个问题,只要是来这里混的朋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大家对对联的理解程度不同,但终究可以说出点子丑寅卯,答案也无非就是“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引至百度百科)云云。但,我总感觉,这种答案不能深入其中,仅是浮于表面而已,并没真正表达出对联的本质。

  知道“阴阳”吗?哎,当然,这两个字太深奥,太复杂,我提及这两个字,只是想表明一种思想而已。阴阳是一种对立,是两种相反的属性。它是中国人民伟大的辩证思想,天与地,日与月,上与下,男与女,黑与白,高与低,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层面,事事物物,都是以一种相对的形式存在于宇宙之中。这种思想高明之处在于,第一,能全面的看待事物,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全貌,第二,又能看到各自的特点。这样才能全面而透彻的观察这个宇宙。阴阳的观点包含着相关性,普遍性,相对性,可分性,阴阳之间交感相错,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
  阴阳鱼,大家都不陌生吧,这个很形象,黑白相间、首尾纠合的简洁图案,二者相互转化,相互补充。其中真谛仅能靠自己参悟了。
  简单的介绍了“阴阳”二字,我实在觉得对联是“阴阳”在文学中最为完美的体现。上、下两联,分为阴阳,二者不可割裂,合二为一, 我不详细去说隔景、合掌、上下联轻重不宜之类的东西,在网上可以搜到许多。一幅好的对联,就是一个文字版的阴阳鱼图像,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太极”“阴阳”等相关词条。从“对”的方面来看,上、下联相对,即是相当,相配,也是相对,相互较量。二者的实力相当,针尖麦芒,棋逢对手。能理解吗?事物有高低之分,但并不是说高就一定比低好。而已,就算是好与坏,也是不能比较出哪一种更为优越的,一方面,是因为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另一方面,它们又是可以转化的。甚至可以说,它们本身就是一体的,是同一事物的两种表象而已。估计我是说不明白了。嘿嘿。接着说吧,从“联”的方面来看,上、下联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种统一是一种高层次的统一,因为,这不仅是字数,格律,词性的统一,也是整体情景、感情的统一,就算是分咏也不例外。当然,也有无情对这种另类的玩意,凡事都有例外吧,但,就算是无情对,它也遵循着一种一致、协调、和谐,对立统一之美。如果有兴趣我以后再谈。

  接下来,我想谈谈DNA双螺旋结构,电子稳定结构,攻和受与对联的系统。各位看官,如果您对前两部分兴趣不大,可以略过,直接看看攻与受。先说说DNA双螺旋结构,这玩意听着挺深奥的,我仅取其中一点点与对联有关系的地方说与大家,莫怕。DNA有两条链子组成,就像是拉锁似的,每条链子都有许多齿,DNA上有四种齿,我们给它们起名分别叫A\T\G\C,其中A-T,G-C相配互补,能够对上齿儿。所以,我们只要知道了其中一条链上的结构,就可以推测出另一条链上的结构了,进而可以人工合成之(半保留复制)。说到这,聪明的您,已经理解其中味道了吧,这不正是对联的上、下联吗!!当然,我并不是说上联确定之后,下联就一定固定了,只有一种唯一答案,而想表明,事事物物都是有一定规律的,都是按着一定规律进行的。从生物的分子结构到“文字游戏”都是如此。其实,这个也可以还原到前面所说的“阴阳”的理论,不详细说了。
  下面要说的是电子稳定结构,也叫8电子稳定结构,简单地说,原子的外面有电子围绕着它旋转,但是这些电子处于不同的层面,最后外层的电子数一般只有达到8个时它才稳定了。但除了一些惰性气体外,大多数原子外面都不是8个电子,需要与别的原子结合共用电子才稳定。比如说水,H₂O,氧最外层是6个电子,借用了氢的两个电子,达到了稳定结构。这也是一种互补,一种统一之美。其实你不懂也没关系,你就这样理解吧,氢气和氧气按一定的比例放在一起易燃,易爆,但,当二者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却成了水,这也是一种转换。之于对联,可能单纯的一句并看出有何妙处,当上、下联放在一起也许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达到质的飞跃。然后,说说攻与受,这也是种结合,互补,统一,或许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单翼的天使,坠落到人间,努力寻找另一半,终于有一天,他们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达到了心灵的天堂。这个只是玩笑而已,只是想借来表明,万事万物,都是一种对立统一,男与女是统一,男与男也是统一。再比如1和0,有的人看来就是攻和受,有的人感觉就是幼儿园识数,IT人士可能会觉得这是一串信息,不展开说了。有兴趣搜搜“二进制与中国八卦”看看,不错的。没想到第一部分就写了这么多,其实归根到底就是说,对联包含着极为深刻的理念,这与哲学中的对立统一是完全契合的,上面那些只是举了一些较有特点的例子而已。喝口水,准备进入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 对联与其它文学形式的不同文学形式多种多样,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每句形式都有各自的特点,自己特有的优势。对联的特别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门槛低,简单,易学。第二,趣味性,游戏性强。

  第一, 门槛低,简单,易学。个人感觉,文学毕竟算是高雅的玩意,田地里的麦子没收完呢,你不可能有心思伏案写作。这和歌曲还不一样,因为,你可以一边割麦子一边哼着小曲。但,搞文学,多半需要一个较为安静的环境。而已,更重要的是,无论是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相对来说,它们对作者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比如说小说,可能会让人觉得就是一个编呗,但,如何塑造饱满的人物,安排合理的情节,描写典型的情景,怎么埋伏笔,怎么制造悬念,怎么渲染感情。你会吗?写散文,往往是写的形散神更散吧。诗歌,基本的格式你懂不懂,用词会不会。而已,诗歌种类繁多,古今中外都有诗,绝句、乐府诗 、十四行诗,要不要押韵,什么是赋比兴,什么叫省略,什么叫倒置,这都是什么呀。戏剧就更不用说了, 别说是写了,听都听不懂。多半,我们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偶尔,有点小愁又说不明白。

  而,对联相比来说就简单的多了,基本掌握格律就一马平川了,因为,对联大概的要求就是六个方面,1字数相等,这个自不必说,会数数就会。2词性相当,3结构相称,这个也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一说就懂。4节奏相应,5平仄相谐这个要稍微费一点力气学一下。6内容相关,这基本很容易理解,上、下联不差的太多就行。所以,我感觉,说到底,对于入门来说难点了就是格律的问题。花点时间,十分钟也就能学会平仄声,正格, 变格,三仄,重字之类。所以说,门槛极底,而且,往往,甚至我不懂平仄,不懂格律也可以写联。随便捡点风花雪月都能写点东西,也可以从唐诗宋词里抄点东西过来。而且文人骨子里多半都有点“相轻”,都觉得自己肚子有点墨水,对联似乎就成为了一个最合适的渠道表达自我,展现自我。特别的,有一些回文对,玻璃对,连边对,五行对,拆字对等等特殊的形式存在,似乎这样更能表明自己的才智。另外,对联篇幅极短,少则一两字,多则十余字,一般五七字,可以脱口而出,可以稍加思索,总之比起其它文学形式,实在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所以,对联雅俗共赏,妇孺皆知,等公交车的时候,看到一片叶子落了,就可以写一句。吃饭,菜咸了,写一句,喝多了,写一句,醒酒了,写一句。随时随地。想写就写。也正因为,有时感觉很多人走的有点迷路了。文无定法,字有真情,似乎成了一个最好的冠冕堂皇的挡箭牌。其实,严格的讲,你写的也不是对联。
  第二.趣味性,游戏性强。这是对联的另一特点。相对于其它的文学形式,对联一上句,一下句,一人出句,一人对句。趣味性强。当然,比如,诗歌也可以,以某一事物为题,众人来写,看谁写的更到位,而在对联里,除了咏物之外,更常见的就是一人出句,众人对句,高下自然显现。短兵相接,针锋相对,其场面极为壮观。历史上不乏苏轼,纪晓岚那些有趣的关于对联的故事,但关于诗歌、散文的这种故事极为罕见了。当然,任何一种文学形式都是用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展现自我的。作为游戏倒也无妨,茶余饭后玩玩也可,但不可本末倒置,对联本身还是极为严肃的。它也有自己固定的格式,有一定的要求。并不是简单的小把戏,并不是简单的文学游戏。你可以不懂,可以不学,但是不可以乱说。随便出出句,大家可以原谅你,但是不能总这样。如果真正喜欢,那么我建议就要深入的了解,深入的学习。 我去一下厕所,然后准备进入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 对联与音乐对联是讲格律,有节奏的,那么什么是节奏,什么是格律呢,其实,这是和音乐相通的。在这里,我不讲什么平上去入,我不讲什么阴平,阳平,我不讲什么反切,我不讲什么宫、商、角、徵、羽,我不讲什么C调大音阶。因为这些东西,只是流行形式,干干巴巴,我说不明白,你也听不懂,况且这些东西本身就是我个人的理解。我只是想说,对联与音乐是相通的,是有节奏的。小说可能主要是来看的,而对联,不仅要看,也要读,是要出声的。不晓得你对音乐理解到怎么一种程度,我真感觉艺术是相通的。如果你有音乐方面的天赋,我想对对联格律的掌握也相对容易一些。如果你对音乐一窍不通也没关系,起码,你有一些歌你爱听,有一些歌你不爱听。而那些不爱听的歌往是因为曲调不合你心意,而并不是歌词不好,你想想JAY的那些歌,你第一次听的时候,基本听不清在唱什么,但是就是觉得莫名的好听,先是爱听,然后才注意的歌词的妙处吧。而且,有一些世界名曲,只是一串旋律,没有歌词,便让你如痴如醉了。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对联,亦是如此,它的歌词与曲调合二为一了。所以对联的格律是极为重要的,我感觉格律就像是一首歌的曲,用词是这首歌的歌词。二者缺一不可。明白吗?歌词再好,曲子不美,也不好听。对联的美也正在于此,词与曲是统一的。
  第五部分 对联之大美
  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您想想,如果用一串英文单词写出对联会是什么效果呢,写完之后要怎么挂出来呢,是横着写还是竖着呢。这个问题太TM严肃了。你是否突然意识到了,汉字之美。举个简单的例子,上联:墨下联:泉你可否感受其中之美吗?平与仄,黑与白,土与水,再想想二者深层次的联系。如果改成上联:ink下联:spring哎,第一,看着就不舒服。横着写,竖着写,字母都不一样多,。第二,我总感觉这是钢笔水对春天。我不知道怎么翻译更合适。我并无嘲笑他国语文的意味,只是想说明,汉字,有着特有的自身对称的美。当然,许多国家都是有诗歌的,也有押韵的说法。不详细说了。我这里是强调一种对称之美。如人的双眼,双手。我们在网上对对联,多半是横着写出了,仅限于屏幕。真正的对联是要贴出来的,这样是才是一种完整的美。我觉得,中国人打心眼里喜欢这种对称,平衡,这也是“中庸”思想的一种表达形式罢了。建筑,绘画皆如此,看看大殿,庙宇,多半是对称的。另外,对联的美也表现在书法之中,现在正是要过年了,大家都会**联,多半是机器打印的。少了书法的韵味在里面。当然,现在的科技高度发达了,你可以选择宋体,楷体,隶书,魏碑,黑体。但总觉得有点冰冷,凄凉。摊开一方青檀宣,研开半块金不换,提起一支鼠须笔,笔走龙蛇,这是怎么一种快乐呢?!
  第六部分
  仓促的写了这些东西,似乎与对联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不懂对联的朋友看了之后,估计还是不懂,还是不知道什么是马蹄韵。懂对联的朋友可能觉得这玩意很无聊,刻意的联系,哗众取宠而已。总之,以上内容均为个人的感觉而已。

  1.明末有史可法,坚守扬州,城破,不屈而死。又崇祯时兵部尚书洪承畴,降清苟且,朝野不齿。或撰一联曰:
  史鉴流传真可法;
  洪恩未报反成仇。
  成仇,谐承畴,语带双关。联嵌史可法与洪承畴之名。
  此联后被扩展成为:
  史笔流芳,虽未成功终可法;
  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
  联语虽有扩有改,基本意思和手法未变。

  2. 相传宋代刘少逸幼时,一日随师往拜名士罗思纯。罗出对曰:
  家藏千卷书,不忘虞廷十六字;
  少逸对道:
  目空天下士,只让尼山一个人。
  虞廷,指舜的朝廷。相传舜为古代明主,故常以“虞廷”作“圣朝”的代称。十六字,指《书·大禹谟》之“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宋儒将此十六字视为尧、舜、禹心心相传个人道德修养和治理国家的原则。尼山,本为山名,在山东曲阜,此代指孔子。联语用了用典和借代二法。刘少逸小小年纪在前辈面前便竞以此种口气说话,令人震惊。

  3. 相传旧时有一书生,衣食无着,一日饿极,伏于泉畔饮水充饥。一老秀才路过,见面问之曰:
  欠食饮泉,白水何能度日?
  书生答道:
  才门闭卡,上下无处逃生。
  联语用析字双关法。“欠”与“食”组成“饮”字,“白”与“水”组成“泉”字,“才”与“门”组成“闭”字,“上”与“下”组成“卡”字。
  抗战时期,蒋介石政权层层克扣教育经费,加上通货膨胀,教职员工苦不堪言。某大学教师愤题如下一联:“ 欠食饮泉,白水何堪足饱; 无才抚墨,黑土岂能充饥?”此联显然是老秀才联句之脱化和仿作。手法与前完全一样。

  4. 《中国古今巧对妙联大观》云,明万历年间,艾自修与张居正同科中举,艾名列榜末,旧称背虎榜。张嘲之曰:
  艾自修,自修勿修,白面书生背虎榜;
  艾当时未对出。张当上宰相后,相传与皇后有暧昧关系,艾抓住这一点。遂得了下联:
  张居正,居正勿正,黑心宰相卧龙床。
  联语对得很工。两联先用嵌名,然后联珠(“自修,自修”与“居正,居正”)、重言(修、正)。

  5. 《笑笑录》云,唐伯虎为一商人写对联,曰:“生意如春意,财源似水源。”其人嫌该联表达的意思还不明显,不太满意。唐伯虎给他另写了一副,曰:
  门前生意,好似夏月蚊虫,队进队出;
  柜里铜钱,要象冬天虱子,越捉越多。
  其人大喜而去。
  蚊子、虱子,皆为嗜血动物,人人见而厌之。以此比喻生意和铜钱,形象不言而喻。此商人居然“大喜”,足见其无知与浅薄,联趣正在这里。此联除用比喻外,还用了重言(队,越)。
  《解人颐》言,明代僧人姚广孝,在街上遇到林御史。林曰:
  风吹罗汉摇和尚,
  姚对道:
  雨打金刚淋大人。
  罗汉,小乘佛教所理想的最高果位,仅次于菩萨一级。皆因是光头,故常以用作对和尚的尊称。摇,谐姚。金刚,佛教护法神,因个头都塑得很大,故此用称“大人”。淋,谐林。联中用了嵌名和双关。

  6. 清周起渭任江南主考,一日游碧波洞,见洞口右侧贴有如下一联:
  乌须铁爪紫金龙,驾祥云出碧波洞口;
  周起渭索笔对下联于左侧:
  赤耳银牙白玉免,望明月卧青草池中。
  联以颜色见趣。上联含乌、紫、碧三色,下联则以赤、白、青三色对之。又嵌“紫金龙”、“碧波洞”、“白玉免”、“青草池”之名。极为形象。

  7. 文革中,曾有一个半文盲到被派到某图书馆担任驻馆代表,领导学习《反杜林论》。人们在批判时,常有“杜林胡说什么”一语。可这位驻馆代表听不懂,误以为“杜林胡”是中国的什么人,便大声说:“杜林胡反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应该拉出去枪毙!”此人又将小说《镜花缘》读为“镜花录”。于是有人以此为题,写了这样一副对联:
  一代奇书镜花录,
  千秋名士杜林胡 。
  这副对联先录其错读,再录其错断,并加以讽刺,用的是“飞白”手法。

  8. 《坚瓠集》云,常熟人桑民悦以才自负,居成均之时,为丘仲深所屈,遂入书院任教,书一联于明伦堂云:
  文章高似翰林院,
  法度严于按察司。
  翰林院,官署名。清代掌编修国史及草拟制诰等。在其中供职的成员由每年考中的进士选拔。法度,此指学观。按察司,一省主管司法的最高机构。
  此联仍是自负,真可谓文如其人。联语用借代,翰林院代翰林学士,按察司代按察司的法度。

  9.袁枚《随园诗话》载,清乾隆进士蒋起凤有一诗联云:“人生只有修行好,天下无如吃饭难。”后不知何人将其改作对联,曰:
  人生惟有读书好,
  天下无如吃饭难。
  此联仅将蒋联之“只”改作“惟”、“修行”改作“读书”,境界便大不相同。此种将别的诗词联句改动一下便出新意者,谓之“脱化”。
  “人生”二字,或作“世间”。“间”与“下”均为方位词,对得更工。但世间即是天下,有合掌之嫌,似又不可取。

  一九二一年冬,陈毅同志在法国因为闹学被法国政府遣送回国,过春节时给自己家里写了这样一副对联:

  年难过,年难过,年年难过;
  事必成,事必成,事事必成。

  这副对联表现了青年时代的陈毅忧国忧民和对革命一定胜利的信心。

  10. 清末以来,我国出了一批杰出的戏曲表演艺术家,小翠花、小翠喜、马连良、马连昆就是其中的四位。或嵌四人姓名,撰有一联:
  小翠花,小翠喜,一文一武,一京一汉;
  马连良,马连昆,同乡同姓,同教同科。
  小翠花,京剧演员于连泉的艺名,北京人。小翠喜,汉剧演员,武汉人。马连良,回族,马边昆亦是,且与马连良同为北京人。同教,同信回教。同科,同习老生。联语除嵌名外,还借助了人名中相同的文字取巧,又重言“一”字与“同”字。

  11.清赵翼《檐曝杂记》云,金山寺有一小和尚善对,润州(府治在镇江)太守出对云:
  史君子花,朝白午红暮紫;
  小和尚答道:
  虞美人草,春青夏绿秋黄。
  联语共含有六种颜色。史君子与虞美人为嵌名,上下联第二句为自对。

  12. 《联语》云,南京燕子矶武庙,至清末仅存一勒马横刀偶象。某入庙见之而得上联曰:
  孤山独庙,一将军横刀匹马;
  未得对句。后一赶考书生系船于江边时见两渔翁对钓,遂得下联:
  两岸夹河,二渔叟对钓双钩。
  联语之巧在于用数。上联之数全为一,而用“孤”、“独”、“一”、“横”、“匹”变言之。下联之数全为二,而用“两” 、“夹”、“对”、“双”变言之。使人不觉有雷同之感。

  13.《长安客话》载,元丞相脱脱将赴三河,至宫廷向元主辞别,元主赐宴。至深夜,脱脱站起来说,他明天一早就会走,偶然得了一句七字联:
  半醉半醒过半夜;
  元主笑曰,明天也不必走得太早,他也偶得一句七字联:
  三更三点到三河。
  脱脱叩谢,尽欢而罢。
  联语为流水对。上联重言“半”字,下联重言“三”字,并嵌“三河”之名。

  14.《对类》载一联云:
  马笼笼马马笼松,笼松马跑;
  鸡罩罩鸡鸡罩破,罩破鸡飞。
  此联的手法有多种。马笼与笼马、笼马与马笼,鸡罩与罩鸡、罩鸡与鸡罩为句内回环。笼松、笼松,罩破、罩破为连珠。笼笼与罩罩均为一个名词一个动词,又为转类。

  《中国楹联大观》言,清末孙中山留学归国,途经武昌时,闻张之洞办洋务兴实业,欲与一见,便投名刺曰:“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张之洞见用此种口气同他说话,便在纸条上写出一联。让门官交孙中山。联曰:
  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
  孙中山旋即写出下联传进去: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
  张之洞见了,暗暗称奇,立即下令开中门迎接。
  张之洞在出联中在摆官架子,孙中山在对句中则以“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气慨予以折服。两人之联皆各切身份。

  15. 《中国古今巧对妙联大观》载有一联:

  玉澜堂 玉兰蕾茂方逾栏 欲拦余览
  清宴舫 清艳荷香引轻燕 情湮晴烟

  此联以妙用音同或音近的字取胜。将此联反复快读,即成绕口。玉澜堂,在颐和园昆明湖畔,为当年光绪帝寝宫。清宴舫,一名石舫,在颐和园万寿山西麓岸边,为园中著名水上建筑。
  《奇趣绝妙对联》言,明代解缙一日与友宴饮。友出联曰:
  上旬上,中旬中,朔日望日;
  解缙对道:
  五月五,九月九,端阳重阳。
  每个月前十日为上旬,初一(即上旬上)为朔日。中间十日为中旬,十五(即中旬中)为望日。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亦称端阳。九月初九为重九节,亦称重阳。上下联前二句各为回文,末句共嵌四个名称。“旬”与“日”,“月”与“阳”又为重言。

  16.相传,“无情对”为清代张之洞所创 。这种对联形式,出句和对句各自成章,通过别解才能上下呼应。一天,张之洞在陶然亭会饮,以当时人的一句诗“树已半寻休纵斧”为上句,张对之以“果然一点不相干”,另一人则对以“萧何三策定安刘”。
  上下联中,“树”、“果”、“萧”皆草木类;“已”、“然”、“何”皆虚字;“半”、“一”、“三”皆数字;“寻”、“点”、“策”皆转义为动词;“休”“不”、“定”皆虚字;“纵”、“相”、“安”皆虚字;“斧”、“干”、“刘”则为古代兵器。尤其是张之洞的对句,以土语对诗句,更是不拘一格。

  17. 传张学良将军曾撰一联云:
  两字让人呼不肖,
  一生误我是聪明。
  两字,即“不肖”。此将“不肖”置后,是为同位语倒装。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令张学良不得抵抗,并退出东北,张为执行命令而深感痛悔,上联即反映此种心情。下联则为后来发生的西安事变所证明,即轻信蒋介石的“诺言”而遭终身软禁,此将“聪明”置后,亦是倒装。

  18. 《素月楼联语》云,乾隆状元秦涧泉学士,江宁(今南京)人,秦桧,亦江宁人,人以为涧泉为桧后。一日涧泉至西湖,人故请其瞻拜岳坟并题联,涧 泉无奈,题云:
  人从宋后无名桧,
  我到坟前愧姓秦。
  忠奸之判,俨如冰炭。秦桧之害岳飞,遗臭一至如此!
  “无名桧”,亦作“羞名桧”,还有作“少名桧”者。联语以抒发真情实感取胜。

  19. 《长安客话》云,明太祖与刘三吾微服出游,入市小饮,无物下酒。朱出句云:
  小村店三杯五盏,无有东西;
  三吾未及对出,店主送酒至,随口对道:
  大明国一统万方,不分南北。
  次日早朝传旨将店主召去,赐官,店主固辞不受。
  东西,在联中指下小酒菜,但它又可表示方向。下联“南北”,正是与其方向之义相对,是为借对。

  20. 相传某地有个王老头很会作对联,附近一位朱秀才见他普普通通的样子,颇有些不以为然。一日秀才登门便言:
  王老者一身土气,
  王老头对道:
  朱先生半截牛形。
  秀才默然。
  朱秀才的上联用了析字法。因“王”、“老”、“者”三字,均含有土字在内,故云“一身土气”。王老头的对句也用析字法,因“朱”、“先”、“生”三字都含有牛字在内,且都在上部,故云“半截牛形”。

梦中人见梦中人
眼中眼见眼中钉

上联:心头心系心头事
下联:梦中梦见梦中人
横批:心梦




我要一些对联的意思和感悟视频

相关评论:
  • 1571906936410个对联和意思
    彭涛甄意思:此联横批用“前程似锦”,则是与对联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既揭示出百姓对党中央“常送暖”和“总关情”的无比感激之情,也赞颂了党前程远大,辉煌灿烂。9.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 意思:每联都是三个词组,即: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上下两联词组相同。这副春联...

  • 15719069364我要10 幅对联以及它的点评(要快啊!!)
    彭涛甄丹凤朝阳,看银花火树,龙狮劲舞,九州举世迎春。这联上下句的最末分句让人觉得:话说着说着被什么东西一绊,那话儿就哽住了,如改为七字,这样句式便是:4,5,4,7。读来是否要通畅些呢?金鸡报晓,听玉笛金声,鼓乐和鸣,四海普天同贺岁;丹凤朝阳,看银花火树,龙狮劲舞,九州举世喜迎春。另:...

  • 15719069364我要十五副对联带横批和对联的意思
    彭涛甄1.博学济世 杏仁桃仁柏子仁仁中求德 朱砂神砂夜明砂砂里掏金 上联中药三味,“仁”引伸为医务人心怀仁慈之心,济世治病的高尚医德下联中药三味“砂”字引伸为医务人在博大深奥浩如烟海的中医学中探讨,挖掘更加精湛 的医术,济世治病救人。可谓砂里掏金,深山寻取了宝,掏金寻宝就是挖掘,就是筛...

  • 15719069364写十幅对联的道理抒发的情惑和寓意
    彭涛甄6及7赏析:6、7这类家庭春联是表达了对未来一年的祈福和祝愿,希望在新的一年事事遂心,吉祥如意。8.团圆暖春 冷冷暖暖方是年味 分分合合尽显年意 赏析:这幅春联最好的地方在于冷冷暖暖,分分合合。意思相反,诠释到位。冷冷暖暖将的是天气冷,情意暖暖。分分合合指的是家人一年到头相聚的喜悦。...

  • 15719069364我要一些对联的意思和感悟
    彭涛甄5. 《笑笑录》云,唐伯虎为一商人写对联,曰:“生意如春意,财源似水源。”其人嫌该联表达的意思还不明显,不太满意。唐伯虎给他另写了一副,曰: 门前生意,好似夏月蚊虫,队进队出; 柜里铜钱,要象冬天虱子,越捉越多。 其人大喜而去。 蚊子、虱子,皆为嗜血动物,人人见而厌之。以此比喻生意和铜钱,形象不言而...

  • 1571906936410副不同的对联及意思
    彭涛甄2 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意思:春天重回大地,大自然山青水秀,充满生机。在明媚春光地照耀下,祖国到处呈现出百业兴旺的喜人景象。 喜庆的春联。3 梅花春烂漫,竹报岁平安意思:梅花开了,带来了烂漫美好的春天。爆竹声声,预祝新的一年平平安安。梅花一向为人们所倾倒。瞧,墙角边的梅花(凌寒...

  • 15719069364四句对联,要加意思.越简单越好.
    彭涛甄1、 十年教训,君子成军,溯数千载祖雨宗风,再造英雄于越池;九世复仇,春秋之义,愿尔多士修鳞养爪,毋忘寇资满中原。鉴赏:这副对联含义深刻,上联用典故暗示革命党人卧薪尝胆要报亡国之仇;下联勉励同志养精蓄锐,牢记血仇,随时准备推翻异族统治。这副对联正是革命党起事之前,表面平静之中蕴含...

  • 15719069364对联十幅要知道它的意思是什么
    彭涛甄这副对联是劝勉读书人要以经国济世为己任,至今仍有启迪、教育意义,也就是要求读书人不仅要读好书,还要关心国家,关心政治,关心天下之事,多用心用体会世间百态,学以致用,而不要死读书,读死书。(备注:古汉语中“羊”同“祥”,吉祥之意;用于岁首祝福时,人们也常用“三羊”来代替“三阳”,...

  • 15719069364有什么有意思的对联?
    彭涛甄首先,我们来看一副非常经典的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副对联运用了自然景象来寓意人的品格。上联的“海纳百川”形象地表达了包容的胸怀,而下联的“壁立千仞”则象征着坚定和无畏。通过对比,这副对联传达了一种宽容大度和刚毅不屈的...

  • 15719069364...把这些有趣的对联摘抄下来,并试着说说它的意思。
    彭涛甄我到坟前愧姓秦。这是一幅流传千古的绝对,作者是清乾隆朝十七年的状元秦大士。相传,秦大士和当时著名文人袁枚等人游览杭州西湖,来到岳飞墓前,看见秦桧的跪像,于是袁枚看见秦大士有点尴尬,于是说要作副对联,还没等秦大士同意就说:“人从宋后少名桧”,秦大士一听直接说道:“我到坟前愧姓秦”。...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