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与战国是因为什么被界定为不同的两个时期?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是怎样划分的?为什么要这样划分?~

春秋时期各国变法,井田制逐步瓦解,出现了土地私有等封建生产关系。随变法完成,生产关系变化,就进了战国时代。变化不能准确到那一年完成,只能以重大事件来做进一步准确划分(三家分晋,田齐代姜齐),以便研究。

三家分晋的权谋和武力一举将东周划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伴随着“晋国”的灭亡,春秋五霸成为了历史和回忆,而时间所迎来的,是韩、赵、魏三国依托“晋国”废墟的崛起,战国七雄成为了当时最新的主旋律。正是这样一次重要的历史变迁,被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的划分线。而两者之间的不同具体有以下几点:其一是地方制度的不同;其二是官僚制度的不同;其三是经济制度的变迁;其四是战争规模的扩大。一、地方制度的不同春秋时期的国家是以分封制为地域划分制度,而到了战国时期,则有了原始的郡县制度,在地方制度上的发展,表现出了战国的演进趋向,表现出了一种权力的集中趋向。
二、官僚制度的不同春秋时期的官僚制度依然是世袭的,官吏在自身的封地上享有极大的权力,而到了战国时期,伴随着各项变法的产生,打破了原有的世袭体系,贵族的地位受到了挑战,其中产生了各种奖励体制,让许多的平民百姓也有了为官的机会。
三、经济制度的变迁铁器在春秋末期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时期的集体生产演变成了战国时期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农耕制,以及各种变法对于农耕的奖励,让小农经济在战国时期开始快速地发展,并且为整个国家其他层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战争规模的扩大在春秋时期,战争往往遵循着“点到即止”的规则,并没有致人于死地的残忍和决绝,而到了战国时期,铁器不仅成为了生产的工具,也成为了杀戮的武器,征兵制的诞生以及奖励军功的制度,让战国时期的战争变得更为凶险。

春秋战国
(1)经济上: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我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尤其北方成就更为突出。生产力的飞跃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革命。春秋战, 井田制(公田)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并最终通过各国变法确立了下来。

(2)政治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破坏了奴隶制的旧秩序,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但战争的结果加快了统一进了民族融合,也加快了变革的步伐。随着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他们在各诸侯国先后开展了变法运动,新的封建制度终于建立起来秦国,成为各诸侯国中最强者,后来发展成统一的核心力量。

(3)文化上: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变革,促成了思想的空前活跃和文学艺术的繁荣。

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新的阶级力量在壮大。隐藏在这一过程中并构成这一社会变革的根源则是以铁器为特征的生产力的革命。生产力展最终导致各国的变革运动和封建制度的确立,也导致思想文化的繁荣。

首次完整地揭示了春秋战国时期越国贵族墓葬在同一墓地的埋葬规律,并将墓葬分为小型、中型、大型和特大型墓,代表了越国贵族的5个等级;7座墓葬共出土2000件随葬品。其中丘承墩一座长57米的“中”字形特大型越国贵族墓葬,是仅次于绍兴印山越王墓的越国第二大墓,分为墓道、主室、后室3部分,主室还用木板隔成南北侧室。该墓共随葬各类器物1100余件,大多为精美绝伦的成组成套的青瓷礼器、乐器和玉器,展示了迄今为止江浙一带所发现的最高等级的越国随葬品的风采。500余件青瓷和硬陶乐器堪称庞大的地下乐器库,既有中原式甬钟、磬,也有越式的淳于、丁宁、铎、铃形器,还有以往从未确认的缶,乐器的数量和品类可与曾侯乙墓相媲美;玉器中既有葬玉、剑饰,亦有佩玉,而成双成对的“五璜佩”,当为春秋战国时期最高等级的配饰;尤其是具有特殊意义的玻璃釉盘蛇玲珑球形器,是研究玻璃起源与中外文化交流的难得材料。

鸿山贵族墓地的时代为战国早期,即越国最强盛的越王勾践时期,出土文物丰富,等级差别明显,是继印山大墓之后越文化考古的重大突破,对越文化及越国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春秋”由于鲁国编年史《春秋》一书而闻名天下。《春秋》记事从公元前722年开始,至公元前481年结束。“战国”由于各诸国连年发生战争而得名。
历史上通常将周平正东迁至公元前476年之间的历史时期称之为“春秋”时代,这段时间基本上和《春秋》书记事所跨时间差不。通常将公元前475年至秦始皇统一中国之间的时间称之为“战国”时代。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

春秋与战国虽同属于东周时期,然二者在社会、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差异颇巨。兹将两个时代的不同特点略加比较于下。
(一)天子地位:春秋时上命不行,天子权位日渐式微,其共主之地位端赖霸主「尊王」而维持;及至战国时期,天子之地位更一落千丈,各国国君咸皆称王,与天子平起平坐。
(二)权力重心:春秋时,王室衰落,诸侯争霸,礼义征伐由「自天子出」变为「自诸侯出」,故有霸政之出现;到了战国初期,旧有的诸侯亦已式微,卿大夫乃至士专权擅政,即所谓「政在私门」(《史记.晋世家》)。战国的七个大国中,韩、赵、魏、齐等四国之君均系卿大夫篡夺诸侯而执掌政权。
(三)封建秩序:春秋时封建秩序虽渐趋崩溃,然霸主尚以「尊王」为号召,代表天子维持封建宗法制度;及至战国时代,不仅天子地位更加一落千丈,而且天子之宗室所建的同姓国也几被消灭殆尽。所谓「战国七雄 」,只有燕是原来的姬姓国,而且是其中最弱小的。「凡天下之战国七,而燕处弱焉」(《战国策.燕策》)。
(四)政冶局势:春秋时,小国尚多,故兼并剧烈,霸主则「挟天于以令诸侯」;至战国时,经过不断兼并,只剩下几个大国并立,它们势均力敌,一时均难以消灭敌手、称霸天下,只能相互混战,原来的霸政局面也不复存在。
(五)战争规模:战国时期,战争比春秋时更为激烈和频繁,规模也更大。春秋时大战或数日即毕,参加兵员较少;至战国,大战时间短者数月,长者竟「旷日持久数岁」,而交战双方之兵力动辄以数十万计,每战被杀之士兵均数万或数十万,诚如《孟子》所云:「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争野以战,杀人盈野」。
(六)贵族权位:春秋时,政权一般仍握封建贵族之手中;及至战国,各国改革盛行,大国国君通过变法增强自己的实力,同时逐渐废除贵族世袭制,使平民阶层兴起,布衣可致卿相。
(七)行政体制:春秋时,封建秩序虽渐败坏,唯分封体系尚存,封邑势力尚大;战国时,逐渐代以各国国君直辖郡县的地方行政制度。

(八)民族融合:春秋时,戎狄虽然横行,然华夏与「四夷」之区分仍颇严格,南方之楚长期被视为「楚蛮」;到了战国时代,华夏与「四夷」进一步融合,南「楚」、西「秦」已入七大国之列,中华民族之内涵进一步扩大。

另外,还有http://subj.nkhs.tnc.edu.tw/resource/7/01/1-302.doc

个人理解

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还是尊重周朝的

战国时间这种尊重就不复存在了 大量的小诸侯国被兼并 开始了几个大诸侯之间斗争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
公元前475年究竟出了什么重要事件,大家都把它作为一个历史时期的分界时间?
《史记•六国年表序》:“田常杀简公而相齐,诸侯晏然弗讨,海内争于战功矣。三国终之而卒分晋,田和亦灭齐而有之。六国之盛,自此始。”又说:“秦既得志,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独有《秦记》;又不载月日,其文略不具。然战国之权变,亦有可颇采着……余于是因《秦记》、踵《春秋》之后,起周元王,表六国时事,讫二世。”
上述所引的第一段话,说的是如下历史事件:
公元前481年,齐国大夫田常杀死国君齐简公,取得齐国大权,天下无人来管。所以晋国的“篡臣贼子”们在夺取晋国权利的道路上越来越肆无忌惮,终于由六卿分权逐渐演化为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卿灭智氏瓜分其地,三分国权。晋国国君名存实亡,以至于公元前403年韩赵魏终于取得周天子的承认,立为诸侯而各其国。田氏也终于于公元前386年得周天子承认,立为诸侯,沿用齐国国号。
这两件事发生的时间段是公元前481年到前386年,那么,他为何把春秋战国的分界选在前476年和前475年之间呢?司马迁是这样说的:他是在天下史籍被秦始皇烧光的情况下,凭秦国的有年而无月无日的历史记载,继《春秋》所记历史的时间之后,选择周元王元年(前475年)作为开始来记叙“六国时事”的。
那就是为了叙述方便了,因为“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个天子开始,事情又总有其不同;周元王是一朝天子(《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所载周敬王之死的时间即是公元纪年的公元前476年;《史记•六国年表》载,敬王之子于次年继位,即周元王),从他的朝代记起,便于陈述史实。

历史上的时代划分都有一定的划分原则,一般都是按照经济、政治、文化等特征的不同来划分!
春秋、战国同属东周,也同是奴隶社会!
我认为春秋和战国主要的不同就在于,春秋时期,周室尚有一定的权利且各诸侯国都较强大,而到了战国时期,有些诸侯国已经分裂,且有大量的小诸侯已被吞并而不复存在。
此外,春秋和战国还有不少差异:春秋时尚无骑兵,而战国初期就出现了骑兵的编制;春秋汉文化较纯正,而战国始开始吸纳外族一些文化、舞乐等;春秋受周制肘,各国战事远没有战国时频繁和激烈;等等。

春秋属奴隶社会,战国属封建社会


春秋与战国是因为什么被界定为不同的两个时期?视频

相关评论:
  • 15562479783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点是什么事件?
    束俊欣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点是在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册立韩、赵、魏三家为侯国,史称“三家分晋”。在历史上,“三家分晋”被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的分水岭。司马光将其列为《资治通鉴》的开篇之作。公元前376年,韩、赵、魏废晋静公,迁于端氏(今晋城市沁水县)。将晋公室剩余土地全部瓜分。因此...

  • 15562479783东周为什么分为春秋和战国
    束俊欣春秋战国分界线出现的原因 1、时代变迁所致。春秋时期:政治上,各诸侯国实力增强,为了兼并和扩大实力而发动兼并战争;经济上,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西周时期的井田制开始瓦解,出现土地私有制;文化上出现了百家争鸣。战国时期:卿大夫夺取诸侯的权力,出现了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的现象;经济上确立了土地...

  • 15562479783东周为什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束俊欣盖因孔子所修编年体史书《春秋》与东周上半时期时间大致吻合,所以东周前半段被称为春秋。而东周后半段,则是因为七雄争霸战事不断,所以被称为战国。史学界内也是以此为认证主流,时间上可能有些出入,但是时期都是这么划分。在中国古代史中,周朝可被分为西周与东周。但是东周很少出现在人们眼中,大多...

  • 15562479783春秋与战国是凭什么来划分的
    束俊欣1、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被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东周王朝;2、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3、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是...

  • 15562479783春秋战国为何被分为了春秋和战国,两者之间有何联系又有何不同呢?_百度...
    束俊欣1. 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线 春秋战国之分,是以周朝内部的重要历史事件为标志的。孔子去世是春秋与战国分界的一个传统说法,但并非官方的明确界限。春秋时期以五霸的崛起为特征,而战国时期则以七雄争霸为主要历史内容。春秋时期的思想和制度为战国时期奠定了基础,尽管战国时期出现了新的思想和政治理论。2. ...

  • 15562479783春秋战国为何被分为了春秋和战国,两者之间有何联系又有何不同呢?_百度...
    束俊欣一、春秋战国的分界线春秋战国原本并没有划分的那么细致,但是因为周朝持续时间非常久,持续长达八百多年。春秋战国是属于东周时期,以孔子去世那一年为界线划分开两个时期。战国时期不少思想理论以及政治制度都是来源春秋时期,由春秋不断传递到战国。虽说两者有分界线,但两者确实密不可分的,毕竟春秋和...

  • 15562479783春秋和战国时期的分界点是什么事件?
    束俊欣春秋与战国这两个历史时期的分界事件是“三家分晋”。周朝是秦始皇开启封建统治之前最后一个奴隶制王朝,这个王朝被划分为西周与东周。西周与东周以公元前770年为时间划分点,具体分界事件则是周平王将周朝都城向东迁移至洛阳这一历史事件。而都城东迁之后的东周时期又可分为春秋与战国这两个时间...

  • 15562479783春秋与战国在什么时候可以同时提出来表达为“春秋战国”时期?_百度...
    束俊欣1、将“诸子百家”,或者先秦文化的时候;2、中国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期;3、诸侯争霸时期,或者是列国时期。

  • 15562479783春秋与战国是如何定义划分的?
    束俊欣战国的由来其实是源自于刘向所编纂的《战国策》。这本史书记载了东周后期直到秦一统中原之前的时间,具体时间为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也正是因为这段时间各国纷争不断,所以才会被称为"战国"。春秋时期的战争特点 在春秋时期,因为周王室的衰弱,导致各国对天下霸主的地位产生了心思,政治上各国开始...

  • 15562479783春秋与战国是凭什么来划分的?
    束俊欣晋国国君名存实亡,以至于公元前403年韩赵魏终于取得周天子的承认,立为诸侯而各其国。田氏也终于于公元前386年得周天子承认,立为诸侯,沿用齐国国号。这两件事发生的时间段是公元前481年到前386年,那么,他为何把春秋战国的分界选在前476年和前475年之间呢?司马迁是这样说的:他是在天下史籍被...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