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大学生普遍“内卷”的现象?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 一、大学生“内卷”现象
大学生们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纷纷加倍努力,提前上课、勤奋自习、参加各种比赛,甚至为了考过某个证书而拼命备考。这种现象被称为“内卷”。然而,究竟什么是真正的内卷呢?
二、什么是“内卷”?
内卷原指一类文化模式达到了某种最终的形态以后,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也没有办法转变为新的形态,而只能不断地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的现象。现在解释为“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被自愿’竞争”。我理解的内卷是一种盲目从众的行为,因为别人而打乱了自己的计划,是一种恶性的竞争。看见别人学习,而我今天还没有学习,那我也要赶快学习;别人考了某个证书,我也要去考,最终导致精神内耗,做什么事都受他人的影响。
三、“内卷”的原因
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大学生们的“内卷”是应对竞争的正常反应,因为大家都想更优秀。那么,如今大学生内卷现象为什么这么严重呢?(1)达到所谓的“优秀率”从2007年起,大学对学生的考核标准逐渐趋向于一个正态分布,即学生的优秀率一般不超过30%,挂科不及格率一般不超过10%。因此,大学生们为了达到所谓的优秀率,就得拼命地和周围的同学进行竞争。(2)资源有限制简单来说就是蛋糕没有做大。比如家电行业,90年代初的时候,一开始每个家庭都没有什么家电,那时候市场很空旷,蛋糕不断做大,市场没有饱和,足够每一家新开的电器厂舒舒服服过日子,大家都赚得盆满钵满,但是到了90年代后期,每家每户都有电器了,只需要更新换代,购买频率降低了,结果电器厂却很多,那时候市场有限了,蛋糕不再变大了,就不得不采用价格战、降价的方式获得市场,从而形成了当时家电行业的内部恶性竞争。直到后来家电行业开始全球化发展,向外寻求更大的蛋糕,才慢慢改变那种趋势。当代大学生们,在竞争激烈的环境里,为了争取有限的资源,只能坚持付出更多的努力。(3)目标不明确陷入内卷的同学。看到其他同学在努力,也会紧跟优秀同学的步伐,却没有明确的目标与规划。
四、“内卷”所带来的影响
当然,内卷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不仅是因为它的竞争性,还因为我们都是该情形下的受害者:——精神内耗精神内耗也叫心理内耗,指人的自我控制需要消耗心理资源,当心理资源不足时,个体就处于内耗状态。而在这个内卷的时代,内耗可能比内卷更可怕。因为内卷是关滚兄坦于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但内耗更像是一个人和自己的斗争,都不用等别人动手,自己就把自己消耗殆尽了。当然,最恐怖的是,有些人深处精神内耗中而全然不知。——焦虑敏感内卷会使人频繁陷入焦虑和无意义感,会过分关注于他人。这种现象体现在:感到明明自己已经很拼了,却总是达不到目标:而且无法停止对自己的苛待,自责时也很痛苦,却还是一出问题就条件反射怪自己。——盲目从众很多没有明确目标的同学,在看到周围大多数的同学都参与内卷后,本着不落后的心态,也跟着他们卷了起来。但这样的后果可能是:毕业后发现自己似乎每天都很忙、但没有任何显著的成果。
五、自身经历——为什么努力被叫做“内卷”?
我在知乎上看到一句话“曾经,并没有“内卷”这个词汇,每个人只是为了自己的前程而努力着,简单而纯粹。”一瞬间戳到了我的泪点。我第一次接触“内卷”,是大二上学期在宿舍做题时,我舍友说的。我当时还上网查了内卷的案例:有一个人流量很大的地铁站,早高峰很难挤上地铁。有一天,一个人决定先向反方向坐一站,提前上地铁,防止挤不上来,后来越来越多的人这样做。大家耗费了更多时间和精力却得到了一样的结果。而对于“内卷”这个词,我却有着别一样的经历。作为一名江苏考生,在我高考时,因为高考政策未改革,所以我们当时就选两门选修课。虽然我是名女生,但我却有着理科头脑,所以便选了物理和生物。由于高考失利,自己不得不听从父母的安排——学医。但江苏省内的医学院校分数太高,即使过了一本线的我也只能选择省内很差的医学院校,所以选择了省外,报考了药学专业。作为一名从小就有好胜心理的女生,我想好好努力来改变自己的人生。大学刚开始便参加了学生会,当选了班里的副班长,但这些并不能是我满足。大二便在学生会留部,竞选了班里的团支书。而我知道,如果我有一门科目挂科,一年半的努力就白费了,所以我必须利用琐碎的时间来学习。但我没想到学的科目越来越难,尤其对我这种高考未选化学的人来说(药学专业课是化学生物)。而慢慢的,自习室、食堂、教室成了我每天除了睡觉时间在宿舍外的所在之地。而正是这样,我变成了室友们口中的“卷王”。但其实,我并没有太多的时间来学习,我又无法和她们解释。当时的我不明白为什么那些没有刻意与别人恶性竞争,只是为了提升自己而付出的那些努力要被成为“内卷”呢?难道追求自我的提升是内卷?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要被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事实上我努力学习的时候,不是在和旁人竞争而是在与自己和解。我只希望,当结果并不完美的时候我只会遗憾但绝无后悔。我从不认为谁的努力如“内卷”的释义,“付出了时间和精力,却得到了和原来一样的结果”。这个世界上有人正过着你想要的生活所以我们从不认输,我们总要忍受一段日子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光比起那些不努力就能获取的成功。我更喜欢先努力优秀,再大方拥有。如今,各种短视频平台上英语考试前背单词叫内卷期末去图书馆自习也叫内卷;晚上在宿舍的床上看书还叫内卷。努力的人承受着最恶意的刻薄,躺平的人却霸占舆论的顶峰。那些短视频里演出来的人物背后是你是我是千千万万个我们身边的小人物。我们不是那些反方向坐地铁却徒劳无功的人,我们是渴望步入理想大学的高中生是不甘平庸的大学生。学会自动屏蔽掉身边不和谐的声音是我上大学后掌握的新本领;面对“内卷”的阴阳怪气不理会是我最好的反击。我时常庆幸,在我的十二年寒窗里“内卷”还没有被滥用我怀念高中时我们在小纸条上写下理想大学大家在教室里比学赶超的狠劲。每个人只是为了自己的前程而努力着简单而纯粹。我不知道“内卷”还要被滥用多久,只想和你说,你要变成想象中的样子这件事,一步都不能让。其实努力不等于内卷,把什么事都称为内卷的人才是真正可怕的人,用“内卷”去调侃别人,轻描淡写的将别人的努力用“内卷”一词概括,想要的东西都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获得的,如果什么事情都很容易的话,那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呢?
六、“内卷”与躺平该如何平衡?
去年“内卷”火了。学生为了不被淘汰,把分数卷到越来越高;上班族为了不被淘汰,把学历卷到越来越高。然后躺平也火了。内卷说白了也就是竞争的极端化,争不过的人就想:那我是不是不去争,然后抑制欲望再躺平就好了?极端的内卷带来的只是各种资源的浪费。毕竟,看大门按照常理来说是真的不需要研究生学历的。但是彻底的躺平同样也是不可取的。因为彻底躺平意味着完全舍弃自身的发展,这从哲学的层面上看也是完全不可取的。所以说,应该警惕内卷,节制躺平。不做无意义的内卷,不排斥降低欲望,但也不能够放弃自我素质的提升。虽然机会相较于十年前二十年前是少了不少,但万一出现了,你平时的提升可能成为关键的乾坤一掷。在读的学生不妨每天多做几道题、大学生不妨多在图书馆多呆一会儿、在职人员可以考一个在职研究生。相信大家都能有光明的未来。


如何评价大学生普遍“内卷”的现象?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