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的写作背景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渔歌子》的背景~

创作背景
前蜀灭亡后,词人不仕后蜀,对前蜀怀有故国之思,便向往江湖,“志在烟霞慕隐沦”。李珣从蜀中乘船沿长江东下,经巫峡,入湖湘,在湖南、湖北一带过了一段时期的隐居生活,然后溯湘水而上,至九嶷山,越五岭,达广州,后来他在岭南生活了较长时期。词人乘船经过湖南、湖北一带,创作了大量描写隐逸生活的词作,这首《渔歌子》便是其中之一。
文学赏析
这首词主要描写了词人的隐逸生活。
上片写景。开头三句点明时间、地点,是地处潇湘的橘子洲的秋夜,荻花临风,美景如画。“碧烟中”三句,将镜头渐次拉近,月光下的江水,轻柔澄碧,云烟淡淡,词中主人公刚刚垂钓完毕,划着小艇在水上荡漾。真是如诗如画,如梦如幻。
下片写人事,主要写词人的隐逸生活及其乐趣。隐在民间,云水就是家乡,蓬舍就是住所,经常吃的是家常的鱼羹稻米饭。杯中斟满美酒,架上摆满书籍,开怀惬意,其乐陶陶,绝不把名利挂在心上。
词人淡淡地写景,不事雕琢,明白如话,把一个一个远离名利,以隐逸为乐的词人的内心活动真实地展示出来,旷达超脱,余韵悠悠,受中唐张志和《渔父》词的影响颇大。

扩展资料
渔歌子
五代词人李珣
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
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
水为乡,篷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
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
白话译文
潇湘的静夜里,清风吹拂着秋天的荻花,橘子洲头的美景,宛如屏上的山水画。浩淼的烟波中,皎洁的月光下,我收拢钓鱼的丝线,摇起小艇回家。
绿水就是我的家园,船篷就是我的屋舍,山珍海味也难胜过我每日三餐的糙米鱼虾。面对盈杯的水酒,望着诗书满架,我已心满意足,再不用将名利牵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渔歌子·荻花秋

背景: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九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张志和驾舟往谒,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这首词是其中之一。这首词于宪宗时一度散失,长庆三年(823),李德裕访得之,著录于其《玄真子渔歌记》文中,始流传至今。
唐代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原文为: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
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

扩展资料
此词开头两句写垂钓的地方和季节。这两句里,出现了山、水、鸟、花、鱼,勾勒了一个垂钓的优美环境,为人物出场作好了铺垫。词的后两句写烟波上垂钓。尾句里的“斜风细雨”既是实写景物,又另含深意。这首词通过对自然风光和渔人垂钓的赞美,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
这首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读者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
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在青翠的西塞山前,有一队白鹭在自由的飞翔。而山边还有一条清澈的溪流,水源丰富。正值桃花落下的时节,一瓣瓣桃红色的花瓣随风飘下,落入河水中。经过河水浸泡后,粉红的花瓣愈加红润。在河水中不只有美丽的桃花,还有头小身肥的鳜鱼在水中游来游去。看着鳜鱼在水中扭动他们肥胖身躯努力前进的样子,即好玩又惬意。鳜鱼正要和桃花比谁游得快,就被一位渔翁设下的鱼饵迷住了。只见渔翁用钓绳一钓,鳜鱼就被提了起来。

渔翁见了,略微一笑,就又开始垂钓。正当这时,天空上有许多丝小雨降了下来。这小雨的降下,更衬托出了慢慢流动的小溪的美丽。虽然略有小雨,但渔翁微微一笑,依然在江边垂钓。原来,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翠绿的蓑衣,哪用怕这毛毛雨呢?箬笠和蓑衣都是刚编好的,散发出淡淡的草香味。渔翁已经陶醉了,正闭上眼睛感受自然,忽然,他感到又有鱼上钩了。看来,鱼也已经被这淡淡的草香陶醉了。

水上,桃花还在顺水漂流,肥嫩的鳜鱼也还在碧波中游来游去。渔翁独自垂钓,并感受着斜风细雨带来的凉爽,是多么的洒脱自在呀!而这风景,不正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吗?这图画是谁赐予的呢?那就是慷慨的大自然。此时我们不禁感叹:大自然是多么的美丽,多么的富有创造性啊!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观察家报

a


渔歌子的写作背景视频

相关评论:
  • 17829288770渔歌子写作背景是什么?
    蓬承楠渔歌子写作背景是颜真卿前往湖州任刺史的途中。渔歌子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的山光水色和怡情悦性的渔人形象:春江水绿、烟雨迷蒙,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岸畔桃红,江水猛涨,鳜鱼正肥时;青箬笠,绿蓑衣,渔人醉垂忘归时。作者在词里虽然只是概括地叙述了渔夫捕鱼的生活,但是,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

  • 17829288770渔歌子背景?
    蓬承楠创作背景:前蜀灭亡后,词人不仕后蜀,对前蜀怀有故国之思,便向往江湖,“志在烟霞慕隐沦”。李珣从蜀中乘船沿长江东下,经巫峡,入湖湘,在湖南、湖北一带过了一段时期的隐居生活,然后溯湘水而上,至九嶷山,越五岭,达广州,后来他在岭南生活了较长时期。词人乘船经过湖南、湖北一带,创作了大量...

  • 17829288770张志和写渔歌子的时代背景
    蓬承楠背景:唐代宗大历七年(772)九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张志和驾舟往谒,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这首词是其中之一。这首词于宪宗时一度散失,长庆三年(823),李德裕访得之,著录于其《玄真子渔歌记》文中,始流传至今。唐代张志和《渔歌子·...

  • 17829288770《渔歌子》的写作背景
    蓬承楠《渔歌子》的写作背景 《渔歌子》是北宋词人张志和的一首经典之作。该作品创作背景与作者的个人经历、时代背景以及江南的水乡风情密切相关。一、作者个人经历与创作背景 张志和不仅是文人,还是一位著名的垂钓爱好者。他长期居住于江南水乡,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经常泛舟垂钓,体悟渔家生活。这种亲近自然、深入...

  • 17829288770张志和写渔歌子的写作背景
    蓬承楠唐代宗大历七年九月担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张志和写《渔歌子》的写作背景是在唐代宗大历七年(772)九月担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当时正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张志和与颜真卿等好友一同品茶论道,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渔歌子》是其中之一。

  • 17829288770《渔歌子》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蓬承楠《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的写作背景:公元772年(唐代宗大历七年)九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张志和驾舟往谒,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这首词是其中之一。出自唐代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

  • 17829288770渔歌子的作者是谁
    蓬承楠1、作者:张志和(约公元730年-约公元810年),唐代著名诗人,字景山,号东篱。他生活在盛唐时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化名流,擅长诗词、书法、绘画等。2、创作背景:《渔歌子》是张志和在游历江南时所作。当时,他乘船游览了江南水乡的美景,被当地的渔民生活所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渔民生活的诗歌...

  • 17829288770渔歌子,的古诗,张志和的背景,诗意
    蓬承楠《渔歌子》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一首词。创作背景:唐代宗大历七年(772)九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张志和驾舟往谒,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这首词是其中之一。这首词于唐宪宗时一度散失,长庆三年(823),李德裕访得之,著录于其《玄真子渔歌...

  • 17829288770《渔歌子》的写作背景
    蓬承楠《渔歌子》的写作背景揭示了诗人张志和独特的生涯转折。这位年轻的才子在16岁时即以治国良策博得皇帝欢心,赐名“志和”。然而,仕途的挫折迫使他选择隐居于太湖之滨,过起了“烟波钓徒”的生活。他的兄长张松龄为了唤回弟弟,特意创作了《和答弟志和渔父歌》,表达了对弟弟隐逸生活的关心。张志和的《...

  • 17829288770《渔歌子》的写作背景
    蓬承楠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