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字的 拼音是什么时候有的啊?没有拼音的时候,是怎么记忆读音的?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拼音什么时候发明的?没有拼音之前中国人是怎么认字的?~

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
在发明拼音之前汉字注音采用的是切注发。就是两个汉字合在一起,用前一个汉字的前半音和后一个汉字的后半音合起来注音。如:菜,注音就是“此爱”。康熙字典就是采用的这种方式。
古人在拼音发明之前还有很多认字的方法:
“读若”法。
即找一个读音相似的字来给原字注音,写作“甲,读若乙。”。如“珣,读若宣”,我们就知道“珣”字和“宣”的读音相似。
直音法。
找一个同音字来给原字注音,写作“甲,音乙。”。如“蛊,音古”,我们就知道“蛊”和“古”是同音字,按照“古”字的读法读就可以了。
反切法。
即找两个字来“拼”音,写作“甲,乙丙切”。具体读音的时候,取乙字的声母,加上丙字的韵母和声调即是甲字读音。或者通俗的办法是将乙丙两字连起来快速读即得到甲字的读法,即比如:练,郎甸切,即是将“郎”的声母和“甸”的韵母、声调结合起来得到“练”的读音。(中古音练读len,甸读den)
等韵法。
宋代出现的《七音略》《切韵指掌图》等韵书,将23两个方法结合起来,相当于现在的查字典,具体的使用方法是:将汉字分成三十六母,二百零六个韵部,四声,即用三个坐标标注一个汉字,查找时按图索骥即可找到同音的字,然后按照同音字的读法取多就可以了,如果没有同音的字,可以寻找其他几个坐标相同而有一个坐标不同字,然后按照读音规律推测。例如“韬”字是透母,豪韵,平声。

汉语拼音(Chinese phonetic alphabets,Chinese Pinyi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采用汉语拼音.2008年9月,中国台湾地区确定中文译音政策由“通用拼音”改为采用“汉语拼音”,涉及中文英译的部分,都将要求采用汉语拼音,自2009年开始执行.汉语拼音是一种辅助汉字读音的工具.在中国古代,由于没有标准的汉语拼音方案,人们在教学生字时,常使用两个常见的字进行反切或直拼出这个生字的读音.这个方法显然太繁琐,不易读准.由于古代没有标准的拼音方案,致使很多汉字古代的读音与现在的读音完全不同.给中华民族的兴起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是谁发明了汉语拼音呢?说来有趣,是一个外国人.我国古代汉字读音大多采用“两字相切”的读音方法,如“东”(都笼切).这个方法显然太繁琐,不易读准.公元1610年,法国有个传教士叫金尼格莱来到了中国,他是个中国通.他在1626年写了一本《西中儒耳目资》的书中,首次准确地用拉丁拼音字母记录了汉字的读音.他在中国期间结识了韩云、王征等人,并在他们的帮助下,在利玛窦等传教士汉语注音的西书《西字奇迹》基础上,编写了中国第一部拉丁化拼音字字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根据这套规范写出的符号叫做汉语拼音.汉语拼音也是国际普遍承认的汉语普通话拉丁转写标准.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8年2月11日)正式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被用来拼写中文.转写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话读法记录其读音.” 无论中国自己的规范还是国际标准,都明确指出了汉语拼音的性质和地位,即汉语普通话的拉丁拼写法或转写系统,而非汉语正字法或汉语的文字系统.汉语拼音字母只是对方案所用拉丁字母个体的称谓,并不意味着汉语拼音是一种拼音文字(全音素文字).汉语拼音在中国大陆使用范围十分广泛.海外华人地区,特别是华语地区如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目前也在汉语教育中进行汉语拼音教学.

汉字虽然有大量的形省字,但是不能像拼音文字那样,可以通过文字符号本身,直接表示出正确的读音来。因此,为了便于传授和学习汉字,自古以来人们创造了许多给汉字注音的方法。

古人对汉字的注音方法主要有下面两类:

1.以字注字

用一个汉字来注另一个汉字的读音方法。比如“读若”法:

儡,相败也,……读若雷。(《说文解字》)

比如“读为”法:

父义和(《文侯之命》),郑玄注:“义读为仪。”

比如“直音”法:

“肇”注“兆” 。(《尔雅》)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知道“雷”“仪”“兆”字的读音,也就顺理成章地会读“儡”“义”“肇”字了。

2.双拼制

用一个汉字或注音符号表示“声”,用另一个汉字或注音符号表示“韵”和“调”,把它们拼合成被注字的读音的方法。

其中,反切法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流传最久的一种双拼制注音法。即反切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和“调”。比如:

缓,胡管切。(《广韵》)

“缓”字的读音,就是取“胡”字的声(h),取“管”的韵和调(uan),然后拼合成(huan=h+uan)。

此外如:

哀,乌开切。

敖,五劳切。

收,式州切。

器,去冀切。

矣,于纪切。
语言包括三个部分:音、形、义,三者不可分。就中国而言,训诂学开始早,语音研究较晚。但是,对语言学习来说,音是迫切的需要。汉字当中形声字比例很高,这也提出了对音的研究的要求。自然,后来读音发生了变化,所以会出现仅据声符读音的“秀才认半边字”的现象。

中国古代标音方式的演变

《说文》的标音方式是:譬况、直音和读若。其实质是声音类似,用同音的语词或同音字来注明音读。同时辅以一些其它办法,如急言、缓言、长言、短言、内言、外言等来描摹一个字的读音。南北朝开始出现的对汉字读音的研究,跟文化的交流密切相关。佛教传入中国,由于梵文是拼音文字,因此一些学者从梵文与汉文的比较中受到启发,创造出了反切这种注音方式,来标注汉字。反切,就是利用双声、叠韵的方法,用两个字来拼切出需注音的那个字的读音,被切字与反切上字同声,与下字同韵和调。在不同类型文字的比较中,发现了汉字自身语音的特点,即汉字读音同时具有声、韵、调三个要素,所谓“音、韵分出”,而不同于拼音文字的字音、母音混。陆法言的《切韵》第一个从语音角度对汉字进行了研究,但该书失传了。相对于《切韵》,宋代陈彭年等作的《广韵》是以国家名义颁行的韵书。它保留了《切韵》的大部分材料,从本质上讲,它也是属于《切韵》系统。也正因此,也就出现了问题,即《广韵》过于尊信《切韵》,而全然不顾已经发展了的语音,因此同实际脱了节。所以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当时诗人作诗用错韵的情况,这就是他们株守韵书的结果。直到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才真正董理当代的语音情况,它以当代的北方话为准,反应了入派三声后的汉语语音面貌,是现代普通话语音的源头。

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东来,带来了拼音文字。同南北朝时期一样,文化交流给中国的语音学带来了新内容。利马窦第一个用拉丁语拼写汉字。至清代,从顾炎武到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学者返而推求上古音系,成绩巨大,但是学术研究基本上与实际生活关系不大。段玉裁虽然提出了之、脂、支三分的创见,但无法说明上古时这三个韵部的音值具体有哪些差异。瑞典人高本汉所以被誉为著名的汉学家,就在于他在清代学者研究基础上,采用了国际音标来研究汉语语音。中国现代语音学的建立与此关系很大。

近代以来汉字标音方式的出现

1605年利马窦出版了《西字奇迹》,第一次用拉丁语拼写汉字。此后到新中国成立前,有多种汉语拼音方案。

威妥玛。早在19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英国外交官威妥玛(Thomas Francis Wade,1818—1895)在华任职期间就设计了一套拉丁字母拼写汉字的方案,这种标音方式称为威妥玛式,但影响不大。威氏在华期间曾编写了汉语课本《语言自迩集》,归国后成为剑桥大学首任汉语教授。

注音字母(又称国音字母)。1913年,由读音统一会制定,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是中国第一套公定为汉字注音和推行汉语标准音用的拼音字母。字母共计39个,后增为40个。有浊音声母、入声调类,分尖团,后以北京音位标准,**广浊声母,方言注音用。1930年国民党政府改其名为注音符号。1958年后在大陆为《汉语拼音方案》代替,台湾地区仍然使用。这套方案用类似汉字的符号进行标音,章太炎对此起了很大作用。

国语罗马字。1926年国语统一筹备会制定发表了《国语罗马字拼音发式》,这是用拉丁字母拼写汉语重要方案之一,1928年由国民党政府大学院公布。该方案特点是用字母变化表示声调。如:iou(幽),you(由),yow(右)。

《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

解放后,国家为了普及科学文化知识,非常重视汉语拼音方案的讨论。1955年8月,文政会收到655个方案,包括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罗马字母以及汉字等多种方案。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通过了《汉语拼音方案》,采用了拉丁字母,分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五部分。在《汉语拼音方案》的讨论中,陈望道先生起了很大的作用。当时,望老在上海主持讨论,包括语文学会的讨论、政协讨论、高校讨论。当时的苏联专家主张用斯拉夫字母,望老主张用拉丁字母,因为拉丁字母比较普及,历史长、传播广,在国际上也通行。


中国汉字的 拼音是什么时候有的啊?没有拼音的时候,是怎么记忆读音的?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