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指哪几年?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十二五期间指哪几年?~

十二五期间指2011至2015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年) 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年) 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1975年) 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1980年) 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1985年) 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年) 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1995年) 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2000年) 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2005年) 第十一个五年计划(2006-2010年)
十二五规划一般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五年规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简称十二五规划。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有一些具体化的子项目,如《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等等。

扩展资料:
“十二五”时期,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从国际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
我们必须坚持以更广阔的视野,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从国内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加,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资金供给充裕,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提升,劳动力素质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体制活力显著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
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物价上涨压力加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

2011-2015年
五年规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简称十二五规划。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有一些具体化的子项目,如《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等等。

扩展资料
“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将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出了一系列部署。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广大文化工作者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我国文艺创作活力不断迸发,优秀人才和作品不断涌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进一步实现;文化遗产保护全面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弘扬。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上升;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交流向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发展,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十二五”时期,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经济网-“十二五”期间文化改革发展成就卓著

十二五期间指2011至201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简称十二五规划。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扩展资料

2010年2月,中央成立由李克强担任组长的“十二五”规划《建议》起草小组,起草小组主要由国务院研究室、国家发展改革委以及各部门人员参与。

起草小组工作方式大体是先集中学习,主要是集中学习有关材料;随后组成专题调研组分赴各地调研;在此基础上起草送审《提纲》。根据中央领导人对于送审《提纲》的指示,以及各方面的意见,起草小组开始集中写作,起草《建议》。

中央政治局常委多次听取汇报,中央政治局对《建议》进行多次讨论。从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幕之后,中央政治局九位常委和其他委员分赴各地进行专题调研。

这是中央领导人与地方负责人直接信息沟通的最好形式,一方面“百闻不如一见”,中央领导人直接获得第一手信息,了解第一手材料,另一方面,地方负责人可以直接反映他们的实际要求和具体建议,就重大政策交换意见,达成共识。

2010年3月~2010年9月间,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民主党派分赴全国各地就“十二五”规划编制进行专题调研,为“十二五”规划编制提供咨询。与此同时,各阶段的起草小组工作人员更是经常性地进行深入调研,通过调研来研究问题,形成思路。

2009年末到2010年初,国家发改委赴东部、西部、中部三个地区专题调研,并召开了四个地区(其中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合并召开)关于“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的“片会”。

形成《建议》的过程就是民主决策的过程。

一是广泛听取各地方、各部门党委(党组)、党内老同志和党内精英意见,以集中全党的智慧;

二是广泛征求各民主党派与全国工商联负责人、无党派人士等的党外精英意见,以吸收社会的智慧,对《建议》不断修改、充实、完善。还要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会议多次讨论,形成《建议》的讨论稿正式提交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



"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2011-2015年。

五年规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有一些具体化的子项目,如《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等等。

扩展资料:

“十二五”时期,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从国际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

我们必须坚持以更广阔的视野,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参考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百度百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简称十二五规划。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

扩展资料

五年规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主要内容:
  (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二、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三、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六、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八、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九、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十、加快改革攻坚步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一、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十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十二五”规划而奋斗。

2011-2016


十二五期间指哪几年?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