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终极的三大哲学问题是什么?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哲学的三大终极问题是什么?~

一般来说,哲学的三大终极问题是: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认为,一个婴儿刚生下来是只有"本我"而没有"自我"的,只有当他开始探寻"我是谁"这个概念的时候,他才开始真正的成为一个"人"。而当人有了“自我”意识以后,人生似乎就总要经历这么一个阶段——我们会思考“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三大终极哲学问题。

我的名字、社会身份、拥有的物质生活甚至是我的身体,这些并不是我,而只是我的属性,把它们从“我”中去掉后,“我”还是我。
而另一方面神经科学也显示,我们的大脑中没有什么让所有东西都集合在一起的中心区域,那么当你观察大脑,观察大脑如何形成自我意识,你会发现根本不存在什么中心控制点,不存在所有事件集中发生的区域。大脑中有大量不同的进程,各自以相当独立的方式运行着。但是,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方式使得我们有了自我意识。
英国哲学家朱利安·巴吉尼在他的书里把这称之为自我迷局,就像机械迷局一样,这不是说我们不存在,而是这个迷局使得我们感觉在我们内部有一种更为统一的存在。如果这种想法是真的,就意味着我们每个人都没有持久的核心自我,没有永恒的实质,这是否意味着自我是一种假象呢?是否意味着我们并不存在,没有什么真正的你?
那么“我”又到底是谁?我又从宗教里寻找答案。
南北朝时期,五祖弘忍法师因渐渐老去让弟子们每人做首偈子,谁做的好就把衣钵传给谁。于是便有了如下两个经典的偈子:大弟子神秀写的是——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当时还无名的慧能将其改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慧能后来继承衣钵成为六祖,创立南宗。
慧能的偈主要意思是: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心经》中也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与道家思想不谋而合。
如此说来,“我”即是空,空即是“我”,世上有我也无我,无我也有我。我是我,又不是我。

而关于从何处来到何处去这个问题,我首先想起的就是《西游记》里唐僧经常说出的那句“贫僧自东土大唐而来,上西天拜佛求经而去。”每一次都双手合十,十分虔诚。
从生物学上说,自打父亲精子与母亲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那一刻起,“我”就诞生了,而当停止心跳停止呼吸的时候“我”也就离开了人世。如此说来,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大多数人所说的那样——从娘胎里来,到坟墓中去。
广义上讲,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一直追溯到生命的起源,追溯到宇宙的形成——宇宙大爆炸产生了地球,地球又由于适宜的环境而孕育出了生命,生命一步步发展至今直到“我”的父母的结合这个世上才有了我。但是假设一下,如果你的父母没有结婚,那么这个世上还会有你的存在吗?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我”又到底来自哪里呢?我觉得是来自于佛教所说的因缘和合。因缘具足,宇宙大爆炸了;因缘具足,地球产生了:因缘具足,生命出现了;因缘具足,你的父母结合了;因缘具足,你诞生了。
但这里所说的“我”的概念似乎变狭隘了,诞生的只是“我”的肉体,而肉体只是一副躯壳而已,并不是第一个问题中所说的真正的“我”——当肉体最初诞生的时候对这个世界是一无所知的,这个时候他还没有自我意识,所进行的一切活动都是出于生存的本能。随着对周围环境认知能力的加深,自我意识慢慢的出现了,他会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一切,用自己的内心去感受周围的一切。
如此,才算得上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这样的我也才是一个合格的“我”。因为一个人如果没有自我意识,那他就不会知道自己的存在,更不会知道自己是谁,他活着纯粹是为了满足生物本能而已,与行尸走肉无异。
所以,我是来自于自我意识的产生,肉体只不过是自我意识的载体罢了。那再进一步想想,自我意识的产生又是来自于哪里呢?来自于周围的环境,来自于万事万物。因此“我”归根结底是来自于虚无,来自于空,来自于道家所说的一。
那么当我们来到这个人世以后,又该往哪里去呢?真的是要向死亡进军吗?也许答案并非如此。要不然明知坟墓是生命的最后一站,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人在认真而努力的活着,直接等死不就完了吗?难道是因为觉得离死的时间还挺长找点事做打发时光?嫌时间长直接拿刀脖子一抹或者吃点毒药岂不干净利索?又或者是迷恋人间恐惧死亡,得过且过混吃等死?这倒还真有可能。
其实从哪里来就必然要回哪里去,你怎么来的就怎么回,你来自于虚无,来自于空,来自于一,最终也一定是回归于虚无,回归于空和回归于一。

从一出生开始我们就坐在一辆名叫时光的列车上,每个人都只有起始站和终点站,中途不可下车。这是一个既定的事实,但是两站之间的路线你却可以自由选择,我们谓之为人生。那么人的一生又该怎样度过?我觉得人生应是一场修行——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因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难免会沾染多多少少尘世的恶俗,修行的目的就是为了明心见性,以期达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境界,能够让我们在离开人世的时候可以和我们初到人世时一样天真无邪。

“人生三大问”
我是谁?
我是一名忠诚的布尔什维克从
哪里来?
黑暗的旧世界
要去哪里?
光明的新世界.
这三大问从你开始信仰共产主义时就已经给出了答案。一定要记住,在当今这个世上要实现共产主义的话,你必定会是孤独的,真正的真理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不要怀疑自己的理想,可能你看不到英特纳雄耐尔的实现。但是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资本主义和资本家的挣扎就和当年的封建王朝一样不过是在螳臂当车。
最后,历史会证明,你和千千万万的同志们是对的。记住,资本主义是存在根本问题的,而这个问题是可以通过共产主义革命解决的,革命后的新世界是更美好的。现在是世界共产主义革命的低谷期,不能没有我们这些火种,如果连这一点火苗都熄灭的话,人类就只能继续活在黑暗里。我们可能看不到共产主义的实现,但是我们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看见。我们或许不会是什么千古风流人物,但是我们却是一块块坚实的砖块。
黎明前往往都是最黑暗的,但是终有一刻,阳光会刺破黑暗,给所有人带来一-个光明且美好的世界。
但如果我们最后不幸的失败了,我也希望以后的人们能记住。我们走后资本家可能会来给你们修路、盖学校、建医院,不是因为他们良心发现,也不是他们变成了好人,而是因为我们来过。

唯物三个问题



1.如何更好的认识宇宙世界、并解决关于宇宙的问题。



2.如何更好的认识人类社会、并解决关于人类的问题。



3.如何更好的认识自我人生、并解决关于人生的问题。

唯心三个问题



1我是谁?



2我从哪里来?



3我要到哪里去?

扩展资料:


哲学就是元知识、元理学,即所谓大道至简。哲学任务就是对现实世界进行元理层面的把握,把多综合为一或把一区分为多,一和多都是元理。元理也要清晰表达、系统构造,这样的元理系统才适用于阐释世界或指导实践。

哲学是元理,科学是原理、方法、事实,元理与原理划分并非绝对,实用依据可以是:元理是需要时刻记着即时可用的元初理论,原理是可以查工具书利用的基础理论。

哲学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类研究世界的基本学科和手段。从历史的角度看,哲学的产生具有必然性和合理性。探究其产生的条件,主要由以下两个方面:

饥饿哲学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战火不断,民不聊生,哲学会转向政治探索型方面发展。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寻求在乱世中的立国之本、生存之道。这就是哲学的深入发展,我们可以称之为"饥饿哲学",或者理解为绝路逢生的哲学。

所谓“饥饿哲学”,指的是在人们的基本生活利益和国家进步利益得不到满足,或阶级冲突尖锐的情况下,哲学被迫进行改革思索,以政治和经济探索的方式思考世界,从而产生的价值型哲学。

我们深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特定历史阶段诞生的哲学,其本质是为政治服务的。由于资本主义对工人剥削加剧和内部矛盾深化,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唯物论和辩证法,进一步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借以揭露资本主义的本质,反对压迫,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工人阶级处于不利地位中发展出来的,特定的社会环境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提供了合理的温床,这便是典型的“饥饿哲学”。

富足哲学

在生活富足的年代,人们解决了基本的衣食住行问题后,思想世界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空间,这时人们思考的哲学范围比较大,包括了诸多方面,形式也比较多样。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渗入到各个领域,这正是哲学的多样化发展,我们称之为"富足哲学"。

所谓“富足哲学”,指的是人们在生活利益得到满足后,思维意识世界得到了极大丰富,细致入微地观察世界与自身的关系,进入意识、精神、自然等多种哲学领域,从而产生的多元形态哲学。

阿奎那是中世纪杰出的神学家和哲学家,由他所著的《神学大全》享誉古今,是这一时期哲学特征的重要体现。

由此看出,哲学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形态,正因为如此,历史为哲学指明了两条可行的路,促使了哲学的多层次发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哲学



唯物三个问题

1.如何更好的认识宇宙世界、并解决关于宇宙的问题。

2.如何更好的认识人类社会、并解决关于人类的问题。

3.如何更好的认识自我人生、并解决关于人生的问题。
唯心三个问题

1我是谁?

2我从哪里来?

3我要到哪里去



1我是谁?

2我从哪里来?

3我要到哪里去

这才是终极问题。

问题是,我找不到问这些问题的意义。


世界上最终极的三大哲学问题是什么?视频

相关评论:
  • 18534154798哲学与我
    劳安蓝哲学是一门关于智慧的学问,也就是要依靠人脑的批判、追问、反思来研究问题,而批判、追问、反思离不开思维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所以哲学的问题要从主客体的关系中去把握。 而不同的人所处客观环境以及自身认知结构包括思维方式、前知识结构、价值认知的不同,在把握主客体关系、反映客观世界时会产生差异,所以哲学得出的结...

  • 18534154798哥白尼对神学哥白尼在这一时期的开端向神学写了挑战书,牛顿却以神的...
    劳安蓝对此,英国《科学新闻》曾评论说:“宇宙演化论者想到这里无不为难,因为看来这样特定的、精密的环境因素不可能偶然发生。处理这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说这全是刻意设计出来的,而且归功于上苍。”大科学家牛顿也有过同样的看法,在《牛顿自然哲学著作选》158页中,他写道:“毫无疑问,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世界,其中各种形式是...

  • 18534154798如何理解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观点
    劳安蓝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一般目的即最终目的,就是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这三个内容,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特别是作为条件的那些内容,既反映性质,又决定目的.因此,科学社会主义可以简述为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十九世纪...

  • 18534154798经典哲学句子
    劳安蓝6、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只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就可以达到成功的,成功的背后一定有许多人在有意或无意识地帮助你,你要永远感激他们。7、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却并非每个人都能读懂生命;每一个人都拥有头脑,却并非每一个人都能善用头脑。只有热爱生命,善于动脑的人,才算得上真正拥有生命。8、人生如路,需要耐心。

  • 18534154798百家争鸣中,最神秘的学派是哪个,它的一些思想流传至今?
    劳安蓝墨家不仅在思想上大有建树,而且还重视科技的发展,在诸子百家一堆“文科生”之中,墨家成了独特的“理科生”。他们发展几何学、几何光学、静力学、机关术,讲究实用、利他的思想,平时对自己要求节俭,但是对他人很慷慨,会勇敢地站出来去帮助弱势群体。墨家在当时可以说是一个锄强扶弱的“黑社会组织...

  • 18534154798一加一为什么等于二?从哲学上想!
    劳安蓝也没有人知道它是怎么排列分布的。它是用以计量事物的件数或表示事物次序的数,它的分布或许是兜兜转转一个圈,或许是螺旋交错缠绕式,或许是放射爆炸发散式的,不同选择就会有不同的数学世界。但最终数学世界最后选择的是1、2、3、4、5……这样一个不可逆的直线式的有序体系。

  • 18534154798当今世界主流文明风貌形成的主要力量是什么?
    劳安蓝而夏文化则属于探索中尚未解决的问题。 思想 编辑 在公元前八百年到公元二百年这一千年中,人类在世界上的三个不同地区几乎同时地涌现和发展出了对自身的人性精神进行不同方面反思的学问,它们即是由古希伯来先知首创的神学、由古希腊哲人首创的哲学和由古中国圣人首创的人学。严格地说,它们都是反思人性精神的人性...

  • 18534154798怎么进巴萨青训营
    劳安蓝卡佩利亚斯回答道:“的确有很多外国球队都在等着抢巴萨的球员,但有一点最重要,世界上没有其他任何一支球队会像巴萨这样给青年球员这么多机会。另外我们特别注意照顾年轻球员,让他们感觉过得很好,没有必要出逃。但最终作出决定的是球员。” 巴塞罗那独特育才哲学:踢好球·读好书·做好人 教书育人是广大教师的宗旨,而...

  • 18534154798生命的意义哲学名言
    劳安蓝用概括性的措辞来回答这问题,正如我们去问一位下棋圣手说:"大师,请告诉我在这世界上最好的一步棋如何下法?"根本没有所谓最好的一步棋,甚至也没有不错的一步棋,而要看弈局中某一特殊局势,以及对手的人格型态而定。人类的存在也是如此,一个人不能去寻找抽象的生命意义,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

  • 18534154798"芝诺悖论"错在哪里?
    劳安蓝"芝诺悖论"错在时间上。悖论本身的逻辑并没有错,它之所以与实际相差甚远,在于这个芝诺与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时间系统。人们习惯于将运动看做时间的连续函数,而芝诺的解释则采取了离散的时间系统。即无论将时间间隔取得再小,整个时间轴仍是由无限的时间点组成的。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