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与莱布尼茨的微积分之争,牛顿耍了什么阴招?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牛顿和莱布尼茨争夺微积分发明权合乎道德吗?~

不道德。其实牛顿其人风评并不好,不仅在学术上争权夺利,打压同僚,在政治上也很铁腕。这里不想评论这位伟人,毕竟他对人类的贡献是极其卓越的。
至于微积分的发明,这种事情现在谁都说不清楚,毕竟两人也经常通信,讨论该方法。但鉴于牛顿的性格,以及当年的地位来看,我个人并不认为他们独立发明了微积分,而更倾向于认为发明权归莱布尼茨。

牛顿与莱布尼茨的微积分战争:微积分是最重要的数学发明,极大推动了科学的进步。但在两位最伟大的科学巨匠——牛顿和莱布尼茨之间,却爆发了激烈的微积分发明权之争。在各自拥趸的支持与撺掇之下,他们相互发难,指责对方是剽窃者。这场旷日持久的微积分战争,是科学史上的重大事件,是损失无法估量的悲剧。这场漫长尖锐的微积分战争长期被尘封,因为它泄露了牛顿和莱布尼茨最差劲的一面,暴露了各自幽暗的人性。本书作者打破禁忌,第一次用极为详实的史料,完整的讲述了微积分战争的故事。绿皮 作者简介杰森·苏格拉底·巴迪,美国科普作家,获得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分子生物学(1998年)、科学写作(2001年)两项硕士学位。曾在美国宇航局、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等科学机构从事专职写作与编辑工作,现任美国物理研究所新闻主任。除了本书之外,还著有《第五项假定:破解古老的宇宙之谜》。精彩书摘无论是我们的项目取得进展,还是科学取得进步,都无法让我们逃脱死亡。——莱布尼茨,1696年写给托马斯·伯内莱布尼茨生命中最后的日子是在汉诺威度过的,而这段时间乔治和他的大臣们则一直待在英格兰。也许这说明乔治疏远了莱布尼茨,至少是不那么支持他了。发生在1711年的一件事或许更能说明他们之间的关系。这一年莱布尼茨不慎摔伤了。他已是一位体弱多病、身有残疾的老人。据说乔治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关心,甚至把这件事当成一个笑话。显然乔治对一个长期为其家族服务的老人缺乏应有的同情心。

1684年莱布尼茨发表第一篇微分论文,定义了微分概念,采用了微分符号dx,dy
1686年他又发表了积分论文,讨论了微分与积分,使用了积分符号 ∫
1674年11月11日他完成一套完整的微分学

1667年牛顿手稿完成了代表了微积分发明的《流数法》(发表时间为1671年)
从手稿完成的时间看,牛顿确是比莱布尼茨早了七年,但莱布尼茨的微积分发明比牛氏的更完善,而且囿于当年通迅条件和学术交流条件的限制,莱布尼茨完全是在独立的情况下发明微积分的。

1695年英国学者宣称:微积分的发明权属于牛顿
1699年又说:牛顿是微积分的“第一发明人”
1712年英国皇家学会成立了一个机构,专门调查此案,1713年发布公告,确认了牛顿是微积分的“第一发明人”
由于对牛顿的盲目崇拜,英国学者长期固守于牛顿的“流数术”,只用牛顿的“流数”符号,不屑采用莱布尼茨更优越的符号。以致英国的数学脱离了数学发展的时代潮流,这些无谓的争论,均是一些外面的学痞、学阀在瞎胡闹。
事实上当事人牛顿和莱布尼茨两位,均是谦逊礼让。牛顿对他同时代的莱布尼茨,态度极为诚恳,他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的第一版中,毫不含糊地承认了莱布尼茨的天才。而莱布尼茨对牛顿的评价非常的高,1701年,在柏林宫廷的一次宴会上,普鲁士国王询问莱布尼茨对牛顿的看法,莱布尼茨说道“在从世界开始到牛顿生活的时代的全部数学中,牛顿的工作超过了一半”。
这是一种说法,还有另外一种说法:
1699年,移居英国的一名瑞士人一方面为了讨好英国人,另一方面由于与莱布尼茨的个人恩怨,指责莱布尼茨的微积分是剽窃自牛顿的流数术,但此人并无威望,遭到莱布尼茨的驳斥后,就没了下文。1704年,在其光学著作的附录中,牛顿首次完整地发表了其流数术。当年出现了一篇匿名评论,反过来指责牛顿的流数术是剽窃自莱布尼茨的微积分。
于是究竟是谁首先发现了微积分,就成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了。1711年,苏格兰科学家、英国王家学会会员约翰·凯尔在致王家学会书记的信中,指责莱布尼茨剽窃了牛顿的成果,只不过用不同的符号表示法改头换面。同样身为王家学会会员的莱布尼茨提出抗议,要求王家学会禁止凯尔的诽谤。王家学会组成一个委员会调查此事,在次年发布的调查报告中认定牛顿首先发现了微积分,并谴责莱布尼茨有意隐瞒他知道牛顿的研究工作。此时牛顿是王家学会的会长,虽然在公开的场合假装与这个事件无关,但是这篇调查报告其实是牛顿本人起草的。他还匿名写了一篇攻击莱布尼茨的长篇文章。
当然,争论并未因为这个偏向性极为明显的调查报告的出笼而平息。事实上,这场争论一直延续到了现在。没有人,包括莱布尼茨本人,否认牛顿首先发现了微积分。

说牛顿耍阴招应该是指第二种吧,当时牛顿比莱布尼茨的声望更高,影响更大,说是牛顿发明的也没错,从发明时间上看牛顿确实比莱布尼茨早,但他在莱布尼茨公布自己的发现之后才站出来,那时候交流不便,谁也说不清莱布尼茨有没有看过牛顿的手稿。
我觉得在这场争论中更多的是国家力量,是英国的岛国心态在作祟,由于对牛顿的盲目崇拜,英国学者长期固守于牛顿的“流数术”,只用牛顿的“流数”符号,不屑采用莱布尼茨更优越的符号,最终导致英国的数学脱离了数学发展的时代潮流达一百多年,直到1820年才愿意承认其他国家的数学成果,重新加入国际主流。

在牛顿创造微积分后7年里,他的理论外传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牛顿绝对独立创造了微积分。至于莱布尼茨,谁知道呢。


牛顿与莱布尼茨的微积分之争,牛顿耍了什么阴招?视频

相关评论:
  • 13886729526微积分的历程:从牛顿到勒贝格 莱布尼茨篇
    山琪枫一段辉煌的数学之旅:牛顿与莱布尼茨的微积分革命 在科学史的长河中,两位巨擘——牛顿和莱布尼茨,以其卓越的物理洞察力和哲学深度,悄然在数学领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尽管他们更以物理学家和哲学家的身份被世人熟知,但他们在微积分领域的贡献却往往被忽视。然而,这两位数学天才的碰撞和竞争,却...

  • 13886729526微积分是莱布尼茨发明的还是牛顿发明的
    山琪枫公认:牛顿和莱布尼茨都是微积分的发明人,他们的微积分各有特色。牛顿和莱布尼茨从不同的角度工作,各自独立地发现微积分基本定理,并建立了一套有效的微分和积分算法,他们都把微积分从几何形式中解脱出来,采用了代数方法和记号,从面扩展了它的应用范围,都把面积、体积及以前作为和来处理的问题归结到...

  • 13886729526微积分优先权之争
    山琪枫这种对立甚至导致了学术交流的中断。牛顿在《原理》中倾向于使用几何方法,而在他去世后的百年间,英国数学家依然沿用几何,而大陆数学家则发展了莱布尼兹的分析法。这种分庭抗礼的局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仅使英国的数学发展落后,还错过了许多潜在的杰出贡献。因此,这场微积分优先权之争,最终在某种程度上...

  • 13886729526有什么充分理由说牛顿创造了微积分?又有什么驳斥leibniz创造了微积分...
    山琪枫大部分人认为牛顿和莱布尼茨同时发明了微积分,因为到底孰是孰非已经无从考证了。在当时,王家科学院是认为莱布尼茨剽窃了牛顿的学说,但很多人认为这是牛顿一手操纵的,不能作数。而且当时牛顿英国人,莱布尼茨德国人,两个国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就这个问题争论不休,到最后甚至升高到了国家与国家的高度。...

  • 13886729526牛顿-莱布尼茨公式怎么来的
    山琪枫莱布尼兹和牛顿各自独立地发展了叫做微积分的数学分支,它是大部分近代物理的基础。 虽然现在我们知道,牛顿发现微积分要比莱布尼兹早若干年,可是他很晚才出版他的著作。随着关于谁是第一个发现者的严重争吵的发生,科学家们激烈地为双方作 辩护。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为牛顿辩护的文章均出自牛顿本人之...

  • 13886729526牛顿和莱布尼茨间的斗争
    山琪枫但关于谁是发现者的争论持续至今。尽管莱布尼茨可能受到英国数学家的影响,但他的工作方式和微积分的表述方式更被广泛接受。这场争议揭示了科学发现权的争议和民族主义对科学界的潜在影响,最终导致了英国数学发展的一段滞后期。牛顿与莱布尼茨的争斗,反映了科学界背后复杂的政治与学术纠葛。

  • 13886729526牛顿的竞争对手是谁
    山琪枫莱布尼茨于1646年7月1日在德国莱比锡出生,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哲学家、数学家和科学家。他在1666年完成了博士学位,并在之后的研究中接触到了微积分的前身。莱布尼茨在巴黎的知识圈中深入研究了数学,并在1672年左右独立地发展了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表示法。牛顿则是在1660年代后期开始他的微积分研究...

  • 13886729526牛顿和莱布尼茨究竟谁更早创立微积分?
    山琪枫这篇文章有划时代的意义,含有现代的微分符号和基本微分法则。1686年,莱布尼茨发表了第一篇积分学的文献。他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符号学者之一,他所创设的微积分符号,远远优于牛顿的符号,这对微积分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现在我们使用的微积分通用符号就是当时莱布尼茨精心选用的。 所以就惯例来说一般认为是...

  • 13886729526牛顿和莱布尼兹的微积分思想有何区别?(简洁扼要)
    山琪枫牛顿和莱布尼兹几乎同时进入微积分的大门,他们的工作是互相独立的,正如笛卡儿和费马二人基本同时而又独立地创立了解析几何一样,经过二人的努力,微积分不再象希腊那样,所有的数学都是几何学的一个分支或几何学的延伸,而成为一门崭新的独立学科。牛顿与莱布尼茨的支持者一直相互猜疑指责。据一些科学史记载,...

  • 13886729526G·W·莱布尼茨与牛顿在微积分方面的研究有哪些不同?
    山琪枫1675年,莱布尼茨开始从事微积分研究。微积分是他和牛顿不约而同、相互独立发明的。只是牛顿的研究稍显在前,而莱布尼茨的分析方法更为灵活方便。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