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上册的重点总结。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初三上册化学各单元知识点重点总结~

第一至四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物质不需发通过 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主要有 颜色 、状态 、 气味 、 硬度 、 密度 、 熔点 、 沸点 等;物质必须通过 化学变化 才表现出来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 可燃性 氧化性 、 还原性 、 毒性 等。
二、基本实验操作:
1.药品的取用:
(1)取药量:没有说明用量,固体只需 盖满试管底部 ,液体取 1—2mL 。
(2)注意事项:“三不”: 不闻 、 不尝 、 不摸
(3)取用少量液体药品用 胶头滴管 ,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用 量筒 量取,读数时,量筒必须 放平 ,视线与 液体凹液面 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取用较大量液体时用倾倒方法,瓶塞 倒 放,标签向 手心 ,瓶口要 紧靠 容器口。
2.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 外焰 温度最高。
(2)使用酒精灯时,酒精不能超过灯容积的2/3,绝对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要用
灯帽盖熄 。
(3)给试管液体加热,试管所盛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要倾斜放置,试管口不能 对着自己或他人 。
3.仪器的洗涤: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在容器内壁 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1.空气的成分:
空气成分 N2 O2 稀有气体 CO2 其它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78% 21% 0.94% 0.03% 0.03%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如右图)
观察到的现象: 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P + 5O2 点燃 4P2O5;
结论: 空气是混合物; 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
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4/5 。
思考:(1)液面小于五分之一原因:
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
(2)能否用铁、碳代替红磷? 不能 ,原因是 碳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3.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 CO、SO2、NO2 、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 无 色、 无 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大 , 不易 溶于水
2.氧气的化学性质: 比较 活泼,在反应中作 氧化 剂。
3.氧气的制取
(1)工业制氧气――― 分离液态空气法 法,利用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 沸点 不同,此变化属于
物理 变化。
(2)实验室制取氧气原理:固固加热:(化学方程式)
2KClO3MnO22KCl+3O2↑、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固液不加热: 2H2O2 MnO2 2H2O + O2↑
(3)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排水集气 法,因为氧气 不易溶于水 ;
向上排空气 法,因为氧气 密度比空气大 。
(4)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 下 倾斜:防止 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③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 均匀连续 时再收集;
④实验结束时,先 移开导管 再 熄灭酒精灯 ,防止 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5)氧气的检验: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氧气的验满: 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4.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 改变 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 质量 和 化学性质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
三、反应类型
1.基本反应类型:①化合反应:由 两 种或 两 种以上物质生成 一 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 一 种物质生成 两 种或 两 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2.氧化反应:物质与 氧 发生的反应
(1)剧烈氧化:如燃烧
(2)缓慢氧化:如铁生锈、人的呼吸、食物腐烂、酒的酿造 等
他们的共同点:①都是 氧化 反应;②都 发热 。
四、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含有 两 种或 两 种以上的物质。如 空气 、 海水 、 生铁 等;
2.纯净物:只含有 一 种物质
①单质:只含有 一 种元素的 纯净 物。如 N2 、 Fe 等;
②化合物:含有 两 种或 两 种以上元素的 纯净 物,如 H2O 、 KMnO4 等
氧化物:含有 两 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是 氧 的 化合 物。如 H2O 等。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组成实验
如右图:两极产生 气泡 ,正极产生的气体
能 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是 氧气 ;负
极产生的气体能 燃烧 ,是 氢气 ;正负两
极气体的体积比为 1: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 2H2↑+ O2↑。说法明水是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
二、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1.分子、原子的性质:
①体积和质量都很 小 ;②分子、原子之间有 间隔 ;③分子、的子在不断 运动 ;④同种分子化学性质 相同 (“相同”或“不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 不相同
2.分子是保持物质 化学性质 的最小粒子;原子是 化学变化 的最小粒子;
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 分子 可分,而 原子 不可分。
三、净化水的方法:
1.常见净水的方法:静置、吸附、过滤、蒸馏。
2.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 吸附 、 过滤 、 消毒 ;
明矾的作用是 吸附悬浮水中的细小颗粒 ;活性炭的作用是 吸附颜色和气味 。净化效果最好的是 蒸馏 。
四、硬水和软水
1.硬水是含有较多 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的水,而软水是不含或少含 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的水。
2.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分另加入 肥皂水 ,产生较多泡沫的是 软水 ,泡沫少,有白色浮渣的是 硬水 。
3.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有: 煮沸 、 蒸馏 。
五、爱护水资源
措施:(1)节约用水: 一水多用 、 使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改变习惯减少用水
(2)防治水体污染:
①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 工业 污染、 农业 污染、 生活 污染。
②预防和消除水体污染的方法: 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结构:
2.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 碳 原子质量的 1/12 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值,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3.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的意义: ①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质子数(核电荷数) ;
②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主要是 最外层电子数 ;


二、元素
1.元素是具有相同 核电荷 数(即 质子 数)的一类 原子 的总称。
2.表示的意义:
(1)(宏观)表示某种 元素 ;(2)(微观)表示该元素的一个 原子 。
注意:有些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一种单质。如 Fe 、 S 、 He 。
3.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 核电荷数 不同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 O、Si、Al、Fe ,其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 。
5.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的方法:
(1)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 小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在反应中容易 失去 电子,形成 阳 离子;
(2)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 大于或等于 4,在反应中容易 得到 电子,形成 阴 离子;
(3)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 8 (He为 2 ),在反应中 不易得失 电子,性质 稳定 。
三.元素周期表规律:
1.横行(周期): 电子层 数即周期数,在同一周期中, 电子层 数相同,
最外层电子数 逐渐增加;
2.纵行(族):同一族中 最外层电子数 相等,元素的 化学性质 相似。
注:原子序数= 核电荷 数 (质子数)
四.离子:
1.带电的 原子 或 原子团 。
2.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3+表示 铁离子 ;2SO42-表示 2 个硫酸根离子
3.原子和离子:
(1)
(2)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
① 核电荷 数相等;②电子数及最外层电子数 不相同 (填相同或不相同)
4.原子和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粒子的种类 原子 离子
阳离子 阴离子
区 别 粒子结构 质子数 = 电子数 质子数 大于 电子数 质子数 小于 电子数
粒子电性 不带 电性 显 正 电 显 负 电
符号 氧原子 O 钙离子 Ca2+ 氧离子 O2-
五、化合价
1.单质化合价为 零 ,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 零 。
2.化合价的实质: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n<4,元素一般显 +n 价;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n>4,元素一般显 —(8-n) 价。如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因此,铝元素显 +3
价,表示为 Al ;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因此,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2 价,表示为 O 。
六、化学式
1.意义:(以H2O为例)
(1)宏观:①表示一种 物质 (表示 水 )
②表示物质是由什么 元素 组成(表示水是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
(2)微观:①表示一种 分子 (表示 水分子 )
②表示分子的结构(表示一个水分子由 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构成)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氯气 N2 ;氦气 He ;白磷 P ;水银 Hg ;生铁、钢的主要成分 Fe ;
干冰 CO2 ;冰 H2O ;过氧化氢(双氧水) H2O2 ;氧化铜 CuO ;
铁锈的主要成分 Fe2O3 ;氯化氢 HCl ;氯化亚铁 FeCl2 ;氯化铝 AlCl3 ;
氢氧化钠 NaCl ;石灰水的主要成分 Ca(OH)2 ;硫酸铁 Fe2(SO4)3 ;硫酸镁 MgSO4 ;石灰石、大理石主要成分 CaCO3 ;硝酸钾 KNO3 ;
硝酸银 AgNO3 ;硝酸铜 Cu(NO3)2 ;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 CH4 ;
乙醇(酒精) C2H5OH ;氯酸钾 KClO3 ;氯化钾 KCl ;高锰酸钾 KMnO4 ;
锰酸钾 K2MnO4 ;盐酸 HCl ;硫酸 H2SO4

你好,我这里有一份初三化学知识点的文档。已上传到百度知道(提问者下载不收费的~)

截下来一段给你看看质量~

初中化学知识点目录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概念
二、基本知识、理论
三、物质俗名及其对应的化学式和化学名
四、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五、物质的溶解性
六、化学之最
七、解题技巧和说明
八、初中化学中的“三”
九、化学中的“一定”与“不一定”
十、化学实验总结
十一、基本化学反应
初中化学规律总结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初中化学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一)
初三化学初中总复习——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二)
初中化学总复习——化学实验综合
初中总复习——化学计算综合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某原子的质量÷(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7.原子的结构:
原子、离子的关系: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 + CD = AD + CB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
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他为溶质。)
23.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4.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 Cl-
HNO3==H+ + NO3-
H2SO4==2H+ + SO42-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OH==K++ OH-
NaOH==Na+ + OH-
Ba(OH)2==Ba2+ + 2OH-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NO3==K++ NO3-
Na2SO4==2Na+ + SO42-
BaCl2==Ba2+ + 2Cl-
25.酸性氧化物(不一定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26.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10H2O、CuSO4·5H2O)FeSO4·7H2O
27.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
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
28.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二、基本知识、理论
1.空气的成分
氮气占78%, 氧气占21%, 稀有气体占0.94%, 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与杂质占0.03% 。
2.主要的空气污染物
NO2 、CO、SO2、.H2S、NO等物质。
3.其他常见气体的化学式
NH3(氨气)、CO(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CH4(甲烷)、 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NO(一氧化氮)、 NO2(二氧化氮)、H2S(硫化氢)、HCl(氯化氢)。
4.常见的酸根或离子
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ClO3-(氯酸根)、 MnO4-(高锰酸根)、MnO42-(锰酸根)、PO43-(磷酸根)、Cl-(氯离子)、 HCO3-(碳酸氢根)、HSO4-(硫酸氢根)、HPO42-(磷酸氢根)、 H2PO4-(磷酸二氢根)、OH-(氢氧根)、HS-(硫氢根)、S2-(硫离子)、 NH4+(铵根或铵离子)、K+(钾离子)、Ca2+(钙离子)、Na+(钠离子)、 Mg2+(镁离子)、Al3+(铝离子)、Zn2+(锌离子)、Fe2+(亚铁离子)、 Fe3+(铁离子)、Cu2+(铜离子)、Ag+(银离子)、Ba2+(钡离子)
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
一价钾钠氢和银,二价钙镁钡和锌;
一二铜汞二三铁,三价铝来四价硅。(氧-2,氯化物中的氯为-1,氟-1,溴为-1)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5.化学式和化合价
(1)化学式的意义
①宏观意义
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
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③量的意义
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
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
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
a.金属单质。如:钾K 铜Cu 银Ag 等;
b.固态非金属。如:碳C 硫S 磷P 等
c.稀有气体。如:氦(气)He 氖(气)Ne 氩(气)Ar等
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
如: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氧气的化学式为O2
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O2(氧气)、N2(氮气)、H2(氢气) F2(氟气)、Cl2(氯气)、Br2(液态溴)
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臭氧O3等
(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
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
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 MgSO4(硫酸镁)、CaCO3(碳酸钙)
(4)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①判断元素化合价的依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②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
a.按元素化合价正左负右写出元素符号并标出化合价;
b.看元素化合价是否有约数,并约成最简比;
c.交叉对调把已约成最简比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6.核外电子排布:1-20号元素(要记住元素的名称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排布规律
①每层最多排2n2个电子(n表示层数)
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最外层为第一层不超过2个)
③先排满内层再排外层
注: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
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得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He有2个),结构稳定,性质稳定。
7.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注”“等”。
8.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说明:(1)pH=7,溶液呈中性;pH 7,溶液呈碱性。
(2)pH越接近0,酸性越强;pH越接近14,碱性越强;pH越接近7,溶液的酸、碱性就越弱,越接近中性。
9.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说明:(1)越左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左边的金属可以从右边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该金属出来;
(2)排在氢左边的金属,可以从酸中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右边的则不能。
三、物质俗名及其对应的化学式和化学名
⑴金刚石、石墨:C
⑵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
(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盐酸、氢氯酸:HCl
(6)亚硫酸:H2SO3
(7)氢硫酸:H2S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Na2CO3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也叫小苏打)
(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
(14)甲醇:CH3OH 有毒、失明、死亡
(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醋酸根离子)具有酸的通性
(17)氨气:NH3 (碱性气体)
(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
(19)亚硝酸钠:NaNO2 (工业用盐、有毒)
四、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 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 、HgO、红磷▲硫:淡黄色▲ Cu2(OH)2CO3为绿色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为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
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 AgCl、BaSO4(不溶于稀HNO3) 等
②碱:蓝色↓:Cu(OH)2 红褐色↓:Fe(OH)3 白色↓:Mg(OH)2。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7.有毒的,气体:CO 液体:CH3OH;固体:NaNO2CuSO4(可作杀菌剂 ,与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蓝色的粘稠状物质——波尔多液)

不知你用的是什么版本的化学书,这是科学版的
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
1.1社会生活与化学
1、家里的塑料与化学有关
例如牙刷、肥皂盒、雨衣、食品袋
2、做衣服的化学纤维:
防火服、潜水服、夜间发光的“夜间服”、杀菌的“杀菌服”等,都是用不同的化学纤维经过特殊加工后制成的。
3、食品中的添加剂
食品中常常加有防腐剂、色素、香精,有的食品包装中会放入干燥剂。
4、制作交通工具的材料
“全塑汽车”、制造飞机的特种合金
5、药箱里的药品
西药基本上都是化学合成的物质。胃舒平(氢氧化铝片)
1.2化学实验之旅
1、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P9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介绍
试管:用作少量的试剂反应容器,在常温或者加热时使用
加热后不能冷凝,防止炸裂(实验室制氧气时,试管向下倾斜,而不是向上倾斜。第三章中有详细解释)
试管夹:用于夹持试管,防止烧损和腐蚀。在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时,就需要使用试管夹。用试管夹夹持试管的正确操作方法是将试管夹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若将试管长度三等分时,则试管夹夹在靠近试管口的那端三分之一的部位以内为合理。用手拿试管夹时,要注意用手拿住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玻璃棒:用于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时引流、蘸取少量固体或液体
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用过后腰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
烧杯:用于配置溶液和较多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加热时应放在石棉网上,使受热均匀。
量筒:用于量度液体体积,不能加热,不能做反应容器。
2、各种物体的取用方法:
固体药品一般用钥匙或纸槽,有些固体药品可用镊子夹取。先将试管平放,将药品放入试管低底部,再慢慢竖立起来。
液体药品的取用:瓶塞要倒放,标签向着手心,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品。
吸取和滴加少量也液体时可用滴管。保持滴管竖直在管口上方,不能把滴管伸如试管内,不能将滴管横放或倒持。
给物质加热:用火柴或打火机点燃酒精灯,熄灭时要用灯帽外焰温度最高要用外焰加热,焰心温度最低。将试管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中上部,先将试管来回移动,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利用外焰对准试管内被加热的物质加热。加热时,试管内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1.3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镁条是白色固体,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并且释放出大量热量,燃烧后生成白色的粉末状物质。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是相互联系的,两者常常同时发生。例如蜡烛燃烧室,固体石蜡会受热融化成液态石蜡,并同时发光和热。
1.4 物质性质的探究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和密度都是物理性质。
Cu + O2 =CUo 加热 氧化铜是黑色固体。
第二章认识空气、保护空气
2、1空气的成分
1、P28观察活动:
空集气瓶空装的是空气,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 2P2O5(化合反应)现象:产生大量而浓厚的白烟。相关知识点:(1)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液体小颗粒。(2)此反应常用于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冷却后松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倒流到空集气瓶中,并且倒流的水的体积是空集气瓶的1/5.
空气中能够支持燃烧的气体-----洋气所占比例(体积分数)约1/5,剩下的不支持燃烧的气体约占4/5,其中主要的成分是氮气,此外,还有少量其他气体,如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汽。空气中气体成分及占空气总体积 的比例:
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0.94%、二氧化碳0.03%。
2、氦气和稀有气体
氦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常温下很难跟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用来充氮包装,保存食品、充氮灯泡)但是在高温、高能量条件下可以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制取氮肥、合成燃料、制造炸药)
稀有气体通电会发出各种颜色的光:
氦气:粉红色,氖气:红色,氩气:紫蓝色,氙气:特强白光。所以稀有气体可以用来做霓虹灯和激光技术。
氦气是密度很小的气体很稳定也可用于探空气球。
3、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纯净物是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2.2保持空气的洁净清新
1、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主要有气体混合物(包括含硫污染物---二氧化硫、硫化氢;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含氮化合物----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含氯化合物-----氟氯烃制冷剂)和颗粒态污染物(烟、粉尘、二氧化铅颗粒等)
2检测空气环境的质量
空气日质量日报主要包括三项内容:首要污染物、空气污染指数和空气质量级别,根据我国当前空气污染的特点,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定为可吸入颗粒物或总悬浮颗粒物、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空气质量级别化为5级。
空气质量级别:优(0--50);量(51—100) 普通(101---200) 不佳(201 ---300),差(301以上)。
3分子:
为什么蘸浓盐酸和浓氨水的玻璃棒并没有接触,却会在空气中生成浓浓的白烟?
浓盐酸和浓氨水中的分子扩散到空气中相遇。生成新物质存在盐酸中的氯化氢分子和氨水中的氨分子运动到空气中相遇,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氯化铵小颗粒,扩散到空气中,形成白烟。
分子式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生成新的分子。
分子的特性:
分子总是不断的运动着,分子与分子之间存在间隔,一般来说,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小得多。
4原子
原子时构成物质的另一种微粒。原子构成分子,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汞、稀有气体等。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变化,而原子本身没有变化,只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构成新的物质。所以说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5、原子相对质量:
科学家把碳原子的质量分成12等分,取其中的一份的质量以此为标准,把其他原子的质量与他的比值,成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把其他原子的质量跟这个标准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值,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的质量只是一个比值,单位是一省略不写。
6原子的组成
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围绕运动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中子不带电,质子数和核外电子书相等,故所带电量相等且电性相反,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7离子
在化学变化中,一些原子容易失去电子,而另外一些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当原子得到或失去核外电子从而带上电荷以后,便转变成离子。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3.1认识氧气
1、氧气的物理性质:
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当温度降至负183度时,凝结为淡蓝色的液体,再降至负218度时,凝固为淡蓝色雪花状固体。氧气的秘密比空气稍大。
2、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够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物质跟氧气发生变化属于氧化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学反应
3氧气的广泛用途
由于氧气的性质活泼,所以很多物质容易跟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如炼钢、气割气焊、供养呼吸
3.2制取氧气
1、实验室常用某些物质分解的方法制的氧气,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化学方程式)
此外,实验室还用氯酸钾加热,在二氧化锰催化下产生氧气。
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2、工业制氧气
液化空气制氧气是工业上常用的方法。
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物质燃烧要有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物质本身是可燃物,可燃物达到燃烧的起码温度,此温度成为着火点。可燃物接触氧气或空气。
灭火的原理:
燃烧物与其他燃烧物隔离或者清楚燃烧物;
使燃烧物隔离空气或氧气;
使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一下。
3.4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
1、同一种原子的核里都含有相同的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在化学上,把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地壳中个元素的含量差别很大,其中氧最多。接近一半,硅其次占到1/4,铝铁钙钠钾镁氢钛。
2、元素的名称和符号怎么表示:
从宏观上看,他表示一种元素,从微观上看,它又表示一个原子。如果在元素的前面加上数字,就表示某元素的若干个原子。
3、单质和化合物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如果化合物中仅有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则此种化合物成为氧化物。元素通常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第四章生命之源----水
4.1 我们的水资源
地球表面的70.8%被水覆盖。水占人体重的65%,承认每天需要补充2.5kg水。人类能够利用的淡水仅约为总储量的0.07%,主要是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表水。
4.2饮用水
1、水净化的两种方法:
沉淀法加入明矾,使悬浮物沉淀;过滤法(使用沙层或活性炭过滤

2、在自来水厂中,水的净化主要包括胶凝(使悬浮物质自然凝结沉淀或加入明矾)、过滤、曝气(空气氧化)、杀菌(加入氯气、臭氧或二氧化氯)经过净化的水只是干净的水,还不是纯水。
出去除去自来水中的水中的其他溶解性物质,可用蒸馏法,将水加热沸腾,变成蒸汽,再冷却凝结成水,这样制的水,叫蒸馏水,它是一种纯净物。
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硬水。水垢就是硬水加热后形成的沉淀物。工业上用蒸馏法或者化学方法处理硬水,把硬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去掉,从而得到不含或少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软水。4.3探究水的组成
1、 水的物理性质
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在压强是101.3千帕时,水的凝固点是0度沸点是100度,水的密度最大。
在直流电的作用下,水被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得出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4.4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
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子,用来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的原子数目,化学式表示一种物质,也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对于分子组成的物质,还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组成。
2、由单原子组成的单质,化学式用相应的元素符号表示。由分子构成的单质化学式,要在相应的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出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
3、元素的化合价:
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金属元素唱显式正价,非金属元素显示负价,氢常为正一价,氧为-2,带电的原子团叫做根,常常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例如氢氧化钠中的氢氧根,由于化合价是元素形成化合物是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因此在单质中的元素的化合价皆为零
4化合价和化学式
根据化合价可以写出化学式,通常正价元素写在左边,负价元素写在右边,原子的数目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标明;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同时,根据化学式可以求出化合价。
5、化学式的读法: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的读法,通常规定为从右边到左边读做“某化某”,kcl 氯化钾
有时还要读出化学式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如SO2 二氧化硫。
含有原子团的化合物,要读出原子团的名称,如Na2SO4硫酸钠
6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化学式中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综合,叫做相对分子质量,跟相对原子质量一样,相对分子质量也是比值,是相对质量。
计算组成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化学式中明确的表示出物质的元素的组成,以及组成化合物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因而可以通过化学式计算组成化合物中个元素的质量比。
计算化合物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就是该元素占有的相对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4.5化学方程式
1、质量守恒定律
在化学变化中,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综合,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种物质的质量总和,这就是质量守恒定律。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只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物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改变,可见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个元素不变。
在化学变化中的三不变,原子种类(元素)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2化学方程式
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又叫反应方程式。参加反应的物质叫做反应物,化学反应有生成的物质叫做生成物
3怎样书写化学方程式:
以科学事实为依据,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以质量守恒定律为依据等号两边各种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必须相同。另外如果反应物中没有气体生成,而生成物中有气体,则后者用↑,如果反应物中没有难溶性物质,而在生成物中有沉淀,则后者用↓表明。
第五章燃烧
5.1洁净的能源——氢气
氢气是物质世界最轻的物体。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极难溶于水的气体。通常情况下,氢气成气态,在压强为101.3kp,温度为-252度时成液态,当温度为-259时,变成雪状固体。
氢气的燃烧
当燃着的木条接触氢气肥皂泡时,可以燃烧,说明氢气是一种可燃的气体。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淡蓝色,并生成水,放出大量热。
当氢气与空气混合时,一旦点燃,反应迅速进行,在极短的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是塑料桶内的气体迅速膨胀,结果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如何检验氢气的纯度?
收集一小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使试管口稍向下倾斜,接近酒精灯火焰,再一开拇指,若听到轻微的噗声,说明氢气已纯洁,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表明氢气不纯,这时要用拇指按住试管口一会,试管内氢气燃烧的火焰熄灭,再进行收集氢气验纯,知道听到轻微的噗声才行。
氢气燃烧值高,产物是水,它是理想的高能和洁净燃料。
5.2组成燃烧的主要元素——碳
1、以碳元素为主要成分的煤和石油,是人类最主要的燃料。
多样的碳单质
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用来做探头和裁玻璃的刀,而石墨质软而滑腻,能导电、导热、耐高温。
2、 碳的燃烧产物:
碳在燃烧时,在氧气供给充分时,碳的燃烧是完全燃烧,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会出现浅蓝色的火焰。
在氧气供给不足的情况下,碳的燃烧时不完全燃烧,产物是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炽热的碳可使二氧化碳转变成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一氧化碳容易燃烧,燃烧时产生浅蓝色火焰。
碳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碳不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能相互转化。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在加压和降温的条件下,先转变为液体,进而凝固为白色雪状固体,叫做干冰。干冰可以用升华,即由固体直接转化为气体。
3、 实验室怎样制取二氧化碳
实验室常用稀盐酸和大理石或者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常温下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一种化工原料,用于制造汽水、纯碱、化肥,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液态二氧化碳用于灭火,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可溶于水,跟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容易发生分解,受热时气体逸出。
5.3古生物的遗产——化石燃料
当今社会,最主要的能源是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就是指的是煤、石油和天然气。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的含碳量相对比较少,燃烧较完全,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对大气污染较轻,通常称为清洁能源。
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称为煤的干馏或炼焦。
焦炉煤气的主要成分有氢气(H2)甲烷(CH4)一氧化碳(CO)
人们一般不直接用石油作燃料,而是利用它的组分沸点不用,把它加热蒸馏而分开,称为分馏。

记清化学方程式,元素符号,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化合价还有基本方程式运算。还有水和碳比较重要一些

记清化学方程式就OK,上册是跟下册打基础


初三化学上册的重点总结。视频

相关评论:
  • 15937033828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丁封奔元素 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2.表示的意义:(1)(宏观)表示某种元素;(2)(微观)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注意:有些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一种单质.如Fe、S、He。3.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核电荷数不同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O、Si、Al、Fe,其中...

  • 15937033828九年级化学上册重难点知识总结(1-7单元)全面梳理
    丁封奔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与能量转换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特别是燃烧反应和能量守恒定律,是这一单元的重点。确保对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的准确把握。第二单元:物质的分类与性质分类是化学学习的关键,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掌握金属、非金属和化合物的基本性质,特别是酸碱盐的性质,...

  • 15937033828初三化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丁封奔化学是一门更强调循环记忆和理解的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进行阶段性总结,例如一个月、两个月等,更或者是按照章节进行总结。家长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总结是需要以孩子的思维和语言进行总结的,只有根据属于孩子的总结产出,才能真正了解孩子对知识理解的程度。 初三化学学习建议 第一 学习化学需要正确认...

  • 15937033828九上化学知识点有哪些?
    丁封奔九年级上册化学常考知识点总结如下: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物理和化学的共同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3、...

  • 15937033828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
    丁封奔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

  • 15937033828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丁封奔一起来看看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欢迎查阅! ▼▼目录▼▼ 初中化学重点知识 初三化学知识点 初中化学期末知识点 ● 初中化学的15条化学重点知识 一、酸的五条通性: 1.酸与指示剂反应,遇石蕊变红 2.酸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3.酸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4.酸与碱反应生成...

  • 15937033828初三化学必背60个考点 化学知识点总结
    丁封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P5O2点燃4P2O5;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4\/5。思考:(1)液面小于五分之一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2)能否用铁、碳代替红磷?不能,原因是碳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3、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对...

  • 15937033828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丁封奔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1、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5、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

  • 15937033828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重点
    丁封奔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

  • 15937033828九上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丁封奔这篇文章我给大家汇总了九年级上册化学的重要知识点,包括常见的概念,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以及元素化合价口诀等等。九年级上册化学的基本概念 1.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N2、O2 、CO2、P2O5等。2.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如空气、蔗糖水等。3.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