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历法公历农历的来源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五行和天文历法有关吗~

有关,最显著的例子,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已经习以为常的十二进制有考虑过怎么来的么?答案是木星的公转周期,一年运行30°,十二年一周由此而来。十二进制不论在西方、阿拉伯、印度还是我们习惯的中华文明中都有运用,且产生具有相当的独立性(比如周代推太岁历的时候,和西域的交流还没有开启),可见木星对于历法有多重要的影响。
还有一个类似的例子是土星,二十八进制在中国和印度的历法中都有运用。相信楼主也猜到了,是因为土星的公转周期,特别是印度立法想了个办法凑出29进制,为的是更好地契合土星的公转周期29.5年。金星也有历法,玛雅文明就有非常独特的金星历,以584天为周期,尽管金星非常亮,但是运动起来没有木星土星这样有规律,所运用的就比较少(稍有经验的爱好者,都直接推算出若干年前/后木星土星何在,但是金星不行,计算就繁琐得多)。
另外两颗在我浅薄的认识里似乎没有直接与之相关的历法,水星想看到都很不容易,除非爱好者挑选大距前后在天气大好的情况下刻意守候。自然,不容易看见就没有人会意志为基础编订历法。火星少许好些,不过运动规律性和金星一样复杂,但亮度差了很多,所以也没吸引足够的关注。

阴历全称“太阴历”或“纯阴历”。阴历根据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即朔望月制定的,因古人称月亮为“太阴”,所以称为“太阴历”,简称“阴历”。阴历产生的确切日期已难确定,但根据甲骨文中的一页甲骨历来判断,阴历大约在殷代已相当普及。




阴历的主要特点是:历月的长短依据天象即月相来确定,大月30日,小月29日,历月的平均值大致与朔望月平均长度29。5306日相等。年的长短则只是历月的整数倍,而与回归年无关。因此,阴历的月份也与四季寒暑无关。阴历的日期表示着一定的月相,即初一是朔,即新月;十五、十六或十七是满月,即望;初七、初八是上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是下弦月等,这对古人凭借月相判断日期是很方便的。而月相的变化又是人们最容易看见的天象,因此,各国的历法大都先有阴历后有阳历。但是,由于阴历与回归年无关,因此,就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不协调,后来便逐渐被淘汰。现今除了几个***教国家,因宗教上的原因仍然使用一种称为“回历”的阴历以外,其他国家已经废弃不用。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此外,。1912年我国采用“公历”安排月日后,人们就把公历称为“阳历”,而把同时并存于民间的传统的“夏历”通俗地称之为“阴历”。




阳历,亦称公历、太阳历、新历、西历,也称格里高利历。它是1582年,由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实行的历法。从这一年后,阳历代替了公元前42年由罗马皇帝朱里·恺撒所实行的“儒略历”(旧历)。阳历是以地球环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算作一年。它的长度为三百六十五天五小时四十八分四十六秒。由于它不是整数,为了把长短拉平,有的年份是三百六十六天,称为“闰年”;有的年份是三百六十五天,称为“平年”。这种历法在每一万年中约错三天,比旧的“儒略历”每四百年就错三天。




由于这种历法是根据地球与太阳距离的位置而定,所以它的“二十四节气”是固定的:上半年的节气多在每月的6日、21日,下半年多在每月的8日、23日,即使相差也不过一两天。




西洋历法是明朝万历八年(1580年),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传进中国的。利玛窦的“泰西历法”当属“儒略历”。太平天国实行的“天历”,对中国的阴历起了革命,它采用了阳历,但对它也有所改订。“天历”中有中国原有的“干支”,也有阳历的“礼拜”(星期),可谓阴阳合历。“天历”在中国历法上说来,是一个具有革命精神的特殊历法。辛亥革命后,从1912年元旦起,采用中华民国纪年和阳历。1949年9月27日,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从此,我国也采用了公元纪年的历法。

  公历

  公历是现在国际通用的历法,又称格列历,通称阳历。“阳历”又名“太阳历”,系以地球绕行太阳一周为一年,为西方各国所通用,故又名“西历”。我国从辛亥革命后即自民国元年采用阳历,故又名曰“国历”。为与我国旧有之历相对称,故又名曰“新历”。1949年正式规定公元纪年。
  公元前身是儒略历,1582年罗马天主教教宗格列高利十三世把全面儒略历1582年10月4日的下一天定为格列历10月15日,中间销去10天。同时修改了儒略历置闰法则。
  地球绕太阳一周实际为365.256天(太阳年),按一年365天计算,每年少0.256天,因此,400年中需置97个闰年。闰年在2月末加上一天全年366天。这样经过3333年才有一天的误差。
  年有三种:地球绕日一周,历三百六十五日六小时九分九秒,谓之“恒星年”;太阳过近地点循黄道东行一周,复过近地点,历三百六十五日六时十三分四十八秒,谓之“近点年”;太阳过春分点,循黄道东行一周,复过春分点,历三百六十五日五小时四十八分四十六秒,谓之“回归年”,亦称“岁实”。
  因二分点(春分点秋分点)每年沿黄道向西逆行约五十秒,故回归年较恒星年之时间为短,相差二十分二十三秒,谓之“岁差”。 此三种年之时间不同,欲使每年之节气寒暑不变,故取回归年为制历之年。
  对于回归年之时间,有记住之必要,为便于记忆,编一歌诀如下:
  地球绕日一周年,要知时间有多少?三六五日加五小,四十八分四六秒。
  由一月一日至次年一月一日谓之一年,年长本应与岁实相等,然而一年之日数,必须是整数,不便将奇零之时数计入,故以三百六十五日为一年,每年余五小时四十八分四十六秒至四年约满一日,故每四年增加一日,为闰日,谓之“闰年”。
  无闰日这年,谓之“平年”,平年三百六十五日,闰年三百六十六日。 但四年之闰余,仅二十三时十五分四秒,今闰一日,未免过多,超过之四十四分五十六秒,积至二十五闰,为十七时五十八分二十四秒,约合一日之四分之三,故每满百年废一闰,至第四百年又不废。如是每四年置一闰,每四百年减三闰,计超过二小时五十三分二十秒,须八个四百年后,即三千二百年后,始补足此一日之差。
  公历的闰年:
  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归年,公历把一年定为365天。所余下的时间约为四年累计一天,加在二月里,所以平常年份每年365天,二月为28天,闰年为366天,二月为29天。因此,每400年中有97个闰年,闰年在2月末增加一天,闰年366天。 闰年的计算方法:公元纪年的年数可以被四整除,即为闰年;被100整除为平年;被100整除也可被400整除的为闰年。纪元是从传说的耶稣诞生那年算起。 公历每月有月大、月小和月平的说法,月大为31天,月小为30天,月平只有2月,为28天(闰年29天)。

  农历

  农历即夏历。农业上使用的历书,有指导农业生产的意义。但事实上农历月日与季节变化相差明显,指导农时的效果并不好,我国古代真正指导农时的是“二十四气”,它实际是一种特殊的“阳历”。
  农历的历月长度是以朔望月为准的,大月30天,小月29天,大月和小月相互弥补,使历月的平均长度接近朔望月。
  农历固定地把朔的时刻所在日子作为月的第一天——初一日。所谓“朔”,从天文学上讲,它有一个确定的时刻,也就是月亮黄经和太阳黄经相同的那一瞬间。(太阳和月亮黄经的计算十分繁琐和复杂,这里就不予介绍了)
  至于定农历日历中月份名称的根据,则是由“中气”来决定的。即以含“雨水”的月份为一月;以含“春分”的月份为二月;以含“谷雨”的月份为三月;以含“小满”的月份为四月;以含“夏至”的月份为五月;以含“大暑”的月份为六月;以含“处暑”的月份为七月;以含“秋分”的月份为八月;以含“霜降”的月份为九月;以含“小雪”的月份为十月;以含“冬至”的月份为十一月;以含“大寒”的月份为十二月。(没有包含中气的月份作为上月的闰月)
  农历的历年长度是以回归年为准的,但一个回归年比12个朔望月的日数多,而比13个朔望月短,古代天文学家在编制农历时,为使一个月中任何一天都含有月相的意义,即初一是无月的夜晚,十五左右都是圆月,就以朔望月为主,同时兼顾季节时令,采用十九年七闰的方法:在农历十九年中,有十二个平年,每一平年十二个月;有七个闰年,每一闰年十三个月。
  为什么采取“十九年七闰”的方法呢? 一个朔望月平均是29.5306日,一个回归年有12.368个朔望月,0.368小数部分的渐进分数是1/2 、1/3 、3/8 、4/11 、7/19 、46/125, 即每二年加一个闰月,或每三年加一个闰月,或每八年加三个闰月……经过推算,十九年加七个闰月比较合适。因为十九个回归年=6939.6018日,而十九个农历年(加七个闰月后)共有235个朔望月,等于6939.6910日,这样二者就差不多了。
  另外,“十九年七闰”只是一个近似说法。事实上,春秋时代天文学家曾经首创十九年七闰的方法;祖冲之大明历采用20组19年7闰插入1组11年4闰,计391年144闰,使农历的平均历年更接近回归年;此外还有334年123闰、1021年376闰的提法,和回归年的差额更小。但自清代以来,我国即完全采用天象确定历年、历月,从而使农历的平均历年与回归年完全一致。
  七个闰月安置到十九年当中,其安置方法是很有讲究的。农历闰月的设置,自古以来完全是人为的规定,历代对闰月的设置也不尽相同。秦代以前,曾把闰月放在一年的末尾,叫做“十三月”。汉初把闰月放在九月之后,叫做“后九月”。到了汉武帝太初元年,又把闰月分插在一年中的各月。以后又规定“不包含中气的月份作为前一个月的闰月”,直到现在仍沿用这个规定。
  为什么有的月份会没有中气呢? 节气与节气或中气与中气相隔时间平均是30.4368日(即一回归年365.2422日平分12等分),而一个朔望月平均是29.5306日,所以节气或中气在农历的月份中的日期逐月推迟,到一定时候,中气不在月中,而移到月末,下一个中气移到另一个月的月初,这样中间这个月就没有中气,而只剩一个节气了。
  上面讲过,古人在编制农历时,以十二个中气作为十二个月的标志,即雨水是正月的标志,春分是二月的标志,谷雨是三月的标志……把没有中气的月份作为闰月就使得历月名称与中气一一对应起来,从而保持了原有中气的标志。
  从十九年七闰来说,在十九个回归年中有228个节气和228个中气,而农历十九年有235个朔望月,显然有七个月没有节气和七个月没有中气,这样把没有中气的月份定为闰月,也就很自然了。
  农历月的大小很不规则,有时连续两个、三个、四个大月或连续两个三个小月,历年的长短也不一样,而且差距很大。节气和中气,在农历里的分布日期很不稳定,而且日期变动的范围很大。这样看来,农历似乎显得十分复杂。其实。农历还是有一定循环规律的:由于十九个回归年的日数与十九个农历年的日数差不多相等,就使农历每隔十九年差不多是相同的。每隔十九年,农历相同月份的每月初一日的阳历日一般相同或者相差一、二天。每隔十九年,节气和中气日期大体上是重复的,个别的相差一、两天。相隔十九年闰月的月份重复或者相差一个月。


天文历法公历农历的来源视频

相关评论:
  • 15230351986阴历和阳历的来历?
    黄昂戴阴历是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汉历"、"旧历"等。在历法发展衍变过程中,二十四节气的出现用于科学地指导农业生产,形成了农历。虽然,阴历、农历都俗称汉历、旧历,不过阴历和农历(汉历)是有区别的,传统上使用的汉历实际上是一种阴阳历。2、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

  • 15230351986日历是谁发明的是谁算出来的
    黄昂戴日历有公历、农历和干支历,三者的由来各不相同。1、公历:公历是由古希腊天文学家索西琴尼发明的,并且由古罗马皇帝凯撒颁行的一套历法,名字叫《儒略历》,这套历法最早规定一年由12个月组成,单月31天,双月30天,2月平年29天,每四年为一闰。由于实际使用过程中累计的误差随着时间越来越大,1582...

  • 15230351986为什么会有阴历和阳历之分?
    黄昂戴阴历也叫农历,是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历法。它是以月亮围绕地球转动的规律制定的,也就是以月亮的圆缺变化为基本周期而制定的历法。阴历的每一个历月都近似等于朔望月,每个月的任何日期都含有月相意义。历年为12个月,平年354天,闰年355天,每30年中有11年是闰年,另19年是平年。纯粹的阴历,可以较...

  • 15230351986阴历和阳历怎么形成的?
    黄昂戴在农业气象学中,阴历俗称农历、殷历、古历、旧历,是指中国传统上使用的夏历。 阳历[1]在天文学上,指主要按太阳的周年运动来安排的历法。它的一年有365日左右。阳历是根据太阳直射点的运行周期而制定的,其平均历年为一个回归年,其历年有两种,一种是平年,一种是闰年,闰年和平年仅差一天。通常所...

  • 15230351986天文历法公历农历的来源
    黄昂戴农历的月份名称依据包含的节气来确定,如“雨水”对应正月,“春分”对应二月等。农历的历年长度以回归年为准,采用19年7闰的方法来协调朔望月与回归年的差异。这种安排确保了农历可以较好地与季节保持一致,同时保持了历法的循环性。两种历法的不同在于,公历以太阳年为基础,而农历则以月亮周期为主,...

  • 15230351986公历,阳历,阴历,这些日期是什么意思
    黄昂戴1、公历 公元,即公历纪元,原称基督纪年,又称西历或西元,一种源自于西方社会的纪年方法。是由意大利医生兼哲学家Aloysius Lilius对儒略历加以改革而制成的一种历法。1582年,时任罗马教皇的格列高利十三世予以批准颁行。2、阳历 太阳历又称为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

  • 15230351986天文历法公历农历的来源
    黄昂戴公历每月有月大、月小和月平的说法,月大为31天,月小为30天,月平只有2月,为28天(闰年29天)。农历 农历即夏历。农业上使用的历书,有指导农业生产的意义。但事实上农历月日与季节变化相差明显,指导农时的效果并不好,我国古代真正指导农时的是“二十四气”,它实际是一种特殊的“阳历”。 农历的历月长度是以...

  • 15230351986什么是阴历 ,什么是阳历
    黄昂戴1]周期来安排的历法。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以太阳为参照物,实际月球运行超过一周)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一年为十二个历月的一种历法。在农业气象学中,阴历俗称农历、殷历、古历、旧历,是指中国传统上使用的夏历。而在天文学中认为夏历实际上是一种阴阳历。

  • 15230351986为什么叫阳历?又为什么叫阴历?
    黄昂戴阴历还有一个名字叫农历。但农民并不能靠农历来种地,因为旧历的日子不固定。如果把种地的日子弄错几十天,收成就大受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又想出个好办法,把地球公转的轨道分成24份。也就是我国的24节气。农民种田用的是这个二十四节气,而不是阴历。阳历也就是太阳历,它是用...

  • 15230351986现在使用的公历是什么历法,哪里的,谁发明的
    黄昂戴中国农历、印度历、犹太历属于阴阳合历,一年有12或13个月;而伊斯兰历是太阴历,一年只有12个月。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开始采用西方的公历,俗称“新历”,与中国旧有的历法相对。2. 历法是根据天象变化的自然规律,计量较长时间间隔,判断气候变化,预示季节来临的法则。中国古代天文学史在一定意义上是一...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