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东晋后中国经济中心会向南偏移?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你认为东晋南朝时中国的经济重心为什么会向江南转移~

1:战争使北方人口大量迁徙到南方(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大规模南迁),为南方带去更多的劳动力;
2:在人口南迁的同时,为南方带去了北方的相对先进的生产技术;
3:南方的自然环境雨量充沛,气候热,土地肥沃,更适合农耕经济发展
4:江南地区的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5:南方出现了政权,有了政治中心支持农业发展

坦率的讲,在汉朝的时候,南方基本上还属于蛮荒之地,在《剑桥中国秦汉史》中,有一幅汉朝的全国人口分布图,可以看出南方人口的稀少.
南方经济的发展是在孙吴的时候开始的,户数和人口都有显著的提升,这个数据可以在西晋统一孙吴时的吴国“户五十二万三千,吏三万二千,兵二十三万,男女口二百三十万”可以看出.当然中原由于战乱,人口下降的比较厉害,但此时吴国的人口已经占到中原人口的一半左右.
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主要是因为五胡乱华带来中原战乱而导致的人口的下降.另外,在北魏时候拓跋焘也曾在黄河以南地区实施了种族灭绝政策等等,都导致中原人口大量下降.于此同时,北方士族大量南迁,在江南定居,使中国的经济文化重心开始南移.但是从根本上来讲,中国的政治中心还是在北方中原,南方此时的经济重心转移只是取决于地方相对的安定和人口的相对增加.只能看做是中国经济重心转移的开始.随着南梁的侯景之乱,江南地区也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由于中国政治重心一直在北方,真正使江南地区成为经济重心的主要是以下几个条件:1、京杭大运河的开通,使南北方的运输问题得到很大的提升;2、南方种植作物的产量开始显著提升,以及由此带来的南方人口的巨大增长.

中国早期文明起源的时候是苏秉琦先生所说的“满天星斗”式的,北方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南方也有河姆渡文化、屈家岭文化、三星堆文化。总体上北方文明发展程度远远超过南方,北方黄河流域进入文明时代(阶级社会时代)的时候,南方长江流域还处于父系氏族社会,珠江流域甚至还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在公元前1800年前后(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时期)中国北方全面进入文明时代,并且发展成为王朝疆域中心,正式成为中国经济重心。
简单地说,江南的发展有几个阶段:
1、先秦时代(BC2070~BC221):中国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不过在春秋战国时代(BC770~BC221)经过楚国、吴国、越国、巴国、蜀国的开发,南方经济逐渐起步,和北方差距已经缩小。
2、秦汉时代(BC221~AD220)由于大一统中央集权王朝定都北方(长安、洛阳),大力发展北方经济,南北方经济水平差距拉大。到东汉安帝时期,北方人口占全国75%以上,南方人口仅相当于北方1/3,。东汉后期,经济重心从关中东移至关东(函谷关以东地区),淮南得到开发,经济发展水平甚至超过淮北。这是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先声。
3、魏晋南北朝时代(220~589):北方长期分裂战乱,南方社会较安定。因此北方经济遭受重创时南方所受破坏不如北方严重。加之南方自然地理条件(南方气候更湿润,热量更充足)较北方为好,六朝(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南方经济逐渐具备与北方香抗衡的实力。不过侯景之乱(548~552)使江南经济遭受重创,是经济重心南移历史上的巨大倒退,导致隋朝(581~618)统一后南方又大大落后于北方。总体来说,东晋十六国时期(304~439)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开始,只是后来因为侯景之乱出现了倒退。
4、隋唐五代十国时代(581~979):这一时期南方经济经历了大落大起的历史过程。在隋代(581~618),因为隋朝统治者(其实主要是隋文帝,隋炀帝没有明显的地域偏见)出身于西北鲜卑(包括鲜卑化的其他族群)关陇贵族集团(陈寅恪先生最早提出这一概念),本身承袭北朝(北周),所以实行“关中本位主义”政策,着重发展关中地区经济。加之江南经济刚刚受到侯景之乱的严重破坏,所以隋朝时期南方经济严重衰落。到了唐代,因为继承了隋炀帝大规模建设性工程——大运河的成果,南方经济迅速恢复发展。在安史之乱时期(755~763),北方经济严重倒退,大量人口向南逃难,南方人口首次超过北方。唐末已经有“扬一益二”之说,而且唐朝中央政府财政收入逐渐“仰给东南”。这说明到晚唐时期(763~907)南方经济已经超过了北方。但此时因为中国处于分裂战乱时期,南方经济不能对全国经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所以并没有取得经济重心地位。五代十国(894~979)时期,北方长期战乱,朝代更迭极其频繁,还有契丹辽朝(916~1125)的不断入侵和破坏,所以发展水平和南方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倒是南方吴越(907~978)、南唐(937~975)、马楚(896~951)、闽(909~945)、后蜀(934~965)、南汉(917~971)等政权都以富庶繁荣著称,对自己统治区的经济开发和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这时南方经济稳定地超过了北方。
5、两宋时代(960~1276):学术界一般认为这一时期南方已经稳定地取得了经济重心的地位,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两宋的富庶堪称中国古代之最,在此就不赘述了。
6、元明清时代(1206~1912):这一时代南方经济又是大起大落。元代(1271~1368,加上蒙古汗国的话是1206~1368)南北方经济差距拉到了历史上的最大值。元朝统一时,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80%左右,北方仅占20%,可见蒙古铁骑对北方的破坏在北方战争史上确实是空前绝后的。到了明代(1368~1644或1662),北方经济虽然有一定恢复,但是无法恢复到最繁荣时期的状态,不过南北方经济差距还是有所缩小。清代(1636~1912,加上后金汗国是1616~1912)南方经济在清军入关的战争中遭受严重破坏,北方相对受破坏较轻。在清朝统一中国并建立稳定的统治后,南方经济与北方经济差距已经不大,人口比重大致南六北四。不过随着南北方经济同时进入发展期,南方的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北方,南北方差距又拉大。清后期南方遭到太平天国(1851~1864)的野蛮破坏,北方虽然也有同治陕甘回变(1862~1873,中国大陆史学界叫它“陕甘回民起义”,其实是“同治回乱”)、义和团运动(1897~1902)、八国联军侵略战争(1900~1901)等的破坏,但是破坏程度远远不能同南方经济所遭受的严重摧残相比。所以晚清时期南北方经济差距又逐渐缩小。

经济重心的转移过程,不同于一般的经济现象,从全国范围看,这个“移”是指由北向南的转移。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从战国到两汉,这里一直比南方发达,经济重心在北方。从魏晋开始,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唐宋以后,南方逐渐超过了北方。宋都南迁后,南方成为中国经济重心所在。中国经济重心东移南迁的过程到南宋最终完成。
我们先来看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1.东晋南朝:趋向平衡。西晋灭亡以后,南方地区经历了从东晋南朝的政权更替。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2.隋唐五代:开始南移。隋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均获得极大发展。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但是安史之乱以后,北方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北方经济再次受到严重破坏,至唐朝后期,已经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整个五代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先进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北方。
3.两宋时期:最终完成。两宋时期,北方同样战乱频繁。北宋灭亡以后,南宋政权偏安于东南一隅,使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至元朝,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还大力兴办漕运和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足以说明南方经济的重要性。可见,南宋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阶段。明清时期,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经济重心的南移原因:
1、北方大量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而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且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例如从西晋末年到南朝开始,北方南迁的农民达九十万之多,占北方总人数的八分之一。这就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南迁的北方人民还给南方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地区从火耕水耨的原始耕作方法,发展到用粪来作肥料。牛耕得到推广。
2、江南地区自汉末中原大乱,三国东吴及东晋建国后,已逐渐开发;士族南迁与南方大族合作,促进江南的经济发展。加上隋代建运河,连接南北水路,南方经济又有进一步的发展。长江流域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发展农业潜质优厚;北人南来提供大量劳动力及技术,使地力发展,生产激增。
3、政治中心的南移 (如南朝、南宋)或者东移(如明朝和清朝),加快了南方的开发。南方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统治者在楚州“筑白水塘以溉田”;吴越兴修了许多水利设施,例如著名的捍海石塘等。

南方经济的东移南迁和发展的原因:
①南方的相对安定,为南方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社会环境。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是开始时期,北方军事集团割据混战,导致人口大量死亡流徙,社会经济破坏严重;北方气候变冷,游牧民族南下压力增大,战乱不已,到了十六国时期,北方五胡乱华,游牧民族南下,中国北方更是处于一个战乱纷纷的时期,北方地区农业经济受到破坏,农业地区相对缩小,黄土高原与河套地区成为牧区;而同时江淮地区、太湖流域、成都平原的农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特别是南方相对稳定的环境和割据政权(如孙吴)出于割据需要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经济发展,揭开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序幕。
②南迁人民带去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并丰富了南方的劳动力,促进了江南的发展。两晋南北朝时期,是经济重心南移过程中较为突出的时期;南方则在相对稳定条件下利用北方南迁的大批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经验,大力兴修水利,使南方经济持续发展。唐文宗从江南征发工匠到京兆府承造水车,可知这是江南通用型的水车,水车的发明在北方,后来传到南方,是北方劳动人民带到南方的一种生产工具,然而在南方推广时显然有所改进变为了筒车。耕犁也改进为曲辕犁,曲辕代替直辕明显地降低了犁的受力点,既减轻了扶犁农夫的体力消耗,又大大节省了畜力,充分有效地利用畜力。唐代江南农业生产技术的重大进步表现为第一次出现了综合性与专业性的农书。《四时纂要》、《耒耜经)、《茶经》就是其代表者。唐代江南农具的改造,如炒炼熟铁技术、灌钢技术等技术进步的影响;各类农具作用和牛耕具种类已经颇为齐备,江东犁或其他形制犁的广泛使用,另一方面广泛实行着牛耕。肥料、品种、农药也较前有进步。栽培技术和育蚕、养鱼技术的进步:水稻栽培已有移植法,出现了我国农业史上关于水稻秧田下种量的最早记载;稻田除草工具的出现与运用;桑树栽培已有修枝技术;茶树栽培已有人工种茶技术;育蚕方面原蚕(夏蚕)的饲养较普遍;养鱼方面带土取卵法运用颇广。种植制度的改革:江南大部分稻田已经放弃了休闲制,采用一年一作制;出现了稻麦复种制,这种方式的出现与发展,是江南农业史上具有革命性的进步;桑树密植在晚唐桑园中出现;林茶间作有更大优越性。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的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江浙。南宋时,棉纺织业发展稻了东南沿海。陶瓷业: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冰裂纹瓷器,给人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瓷都。造船业: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③新的农作物在江南引种,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如北宋粟麦黍豆、占城稻在南方的推广。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占城稻是出产于印支半岛的高产、早熟、耐旱的稻种,宋朝时引入我国,并迅速在江南地区推广。 占城稻是宋朝时期的一种良种稻。占城人培养出一种良种稻,北宋初年传入我国福建地区。1011年,宋真宗因江淮、两浙地区遇旱少水,遣使到福建取占城稻,多达三万斛,分别在长江、淮河以及两浙地区推广,并命转运使张贴榜文“……稻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粒差小,不择地而生”。
④海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江南商品经济的繁荣。宋代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和泉州使世界闻名的大商港。中国商船近至朝鲜、日本。远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政府鼓励海外贸易,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强管理。南宋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北宋时期四川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繁荣。
⑤南方自然条件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有利于农、林业发展。北方开发较早,中原地区的森林长期被砍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给子孙后代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今天的黄河水有大量的泥沙,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就是因为古代北方人民为了开发经济而长期大量砍伐森林,破坏自然环境而造成的结果。而南方光照强,水力充足,自然条件优越;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东南部属于季风区,降水较多,为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受上述自然条件的影响,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土地利用率高;水力资源充足。
⑥政治重心迁移对南方经济重心形成有一定影响。南宋时都城迁移到临安(杭州)成为有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宋代商业都市很多,最大的使开封和杭州。临安出现了“早市和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1、北方大量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而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且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例如从西晋末年到南朝开始,北方南迁的农民达九十万之多,占北方总人数的八分之一。这就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南迁的北方人民还给南方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地区从火耕水耨的原始耕作方法,发展到用粪来作肥料。牛耕得到推广。
2、江南地区自汉末中原大乱,三国东吴及东晋建国后,已逐渐开发;士族南迁与南方大族合作,促进江南的经济发展。加上隋代建运河,连接南北水路,南方经济又有进一步的发展。长江流域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发展农业潜质优厚;北人南来提供大量劳动力及技术,使地力发展,生产激增。
3、政治中心的南移 (如南朝、南宋)或者东移(如明朝和清朝),加快了南方的开发。南方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统治者在楚州“筑白水塘以溉田”;吴越兴修了许多水利设施,例如著名的捍海石塘等。
总的来说要从政治,经济,科技,劳动力,自然条件,社会环境来说。

东晋以后各国战乱频繁,使得大量人口向南方转移,带去了大量的先进生产工具用以开发以及劳动力,其次南方环境相对安定,利于经济的开发和发展,还有南方各统治者有强烈的发展意识,毕竟一个地方的发展离不开好的领导,这一切使得经济中心慢慢网南移。这和美国在一战期间获得飞速发展有点类似。

“东晋南迁”的历史背景

人们在论述历史的演进历程时,总喜欢用“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来形容。这是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是人类历史不断向前推进、向前发展的特有方式。

三国经过六十年短暂的分裂,很快就被魏国的司马氏集团所统一。二三八年,司马懿灭孙渊,统一了中国整个北方。二八零年,晋武帝用兵二十余万,进攻吴国,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灭掉了吴国。

司马氏统一了全国,建立了西晋。这一历史变革是和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全国统一、盼望和平生活的愿望相一致的。客观上,西晋统治者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政治措施,为完成国家统一和恢复久遭破坏的社会生产打下了基础。这些政策主要是:(1)罢州郡兵;(2)废屯田制,立占田制及其附属的课田制;(3)赋税制;(4)王公官员限田;(5)恢复户口;(6)改定律令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罢州郡兵”,它将东汉以来农民最沉重的一种负担解脱掉,将广大农民的全部精力放到了土地上,为恢复农业生产,增强国力起到了重大作用。由此,到了西晋太康年间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太平盛世”。

好景不长,西晋怀帝年间发生了“永嘉之乱”,之后东晋偏安江左。中国初次形成了南北对峙状态 永嘉之乱”改变了中国原有的历史发展进程,结束了西晋一统天下的政治格局。同时,也改变了中国书法历史发展的方向,将原本书法的中心黄河流域,转移到了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

“永嘉之乱”后,西晋灭亡。三一七年,司马睿在南京称帝,国号东晋。就在西晋灭亡的同时,大量的西晋流民涌向江左。据有关学者研究统计,当时流亡人数高达二十六万,大部分都停居在现在的江苏一带,少量的迁徙到武汉和浙江地区。

从此,中国形成近300年的南北对峙状态,史称东晋南北朝。

回应人: 明天的新闻 发表日期: 2003-03-09 20:53:18

中国古代王朝定都地点,既有从全国战略角度出发的因素,也有很浓厚的本位主义。

周、秦皆是经营关中而后夺取天下,首都设在西安(镐京、咸阳);

刘邦虽起兵安徽,但与项羽争夺天下之时,依靠的却是关中的基础(收服了三秦武装),定都长安;

隋唐定都长安,也和隋唐军事集团的主要成分是宇文泰赖以立国的关陇豪族(李氏地望是陇西,杨氏地望虽为弘农,但五胡乱华,早就扎根关中了)有关。

当然关中有潼关之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可以保护王朝的统治根基。在五代之前,这个观点比较深入人心。但唐末因孙儒乱扬州,田令孜王建乱益州,断了经济命脉,关中一地,也难以保全唐王朝的生存了。

唐朝中晚期的藩镇割据,主要集中在今天的河北、山东,不完全是中原地区,至少河南虽经历年战乱,还是在唐中央政权控制之下。平定蔡州吴氏,就是唐朝控制中原的决心之一见。

后来首都渐渐移向幽燕,我个人认为是和燕云十六州割让给辽,辽、金、元三朝经营幽燕的成果有关。由于中国北方的威胁,往往幽燕地区首当其冲。反过来看,北方民族一旦占据中国北方,控制幽燕,即可南下,又可兼顾漠北,此种战略意图,使得辽金两朝刻意经营幽燕,提升了幽燕的政治中心地位。

后来明成祖起兵篡位,其基础是他的燕藩武装,迁都北京。我想一个因素是幽燕地区已经发展成具有政治中心能力的区域,另外一个因素仍然是朱棣武装集团根基之所在。

其实,幽燕地区并非安全之所。清代葛尔丹骑兵数月内由阿尔泰出发,横穿大漠,近逼承德,显示出北京以北战略纵深防御的不足。直至中苏交恶,北京的北方向防御问题依然突出。

但北京历经辽、金、元、明、清、北洋民国达千年之中国首都,控御全国的影响力已经不仅仅是地理因素这么简单。可以说,除了控制东北这上面还有点地理意义,几乎没有太多地理因素了。政治因素、文化因素已经起到主导地位(经济因素始终不能成为建都的充分理由)。


为什么东晋后中国经济中心会向南偏移?视频

相关评论:
  • 13893585429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
    裴韩章答:可见,南宋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阶段。7.明清时期,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我国古代三次经济重心南移:1.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南迁。“永嘉南渡”,将先进技术也带到了江南。2.唐朝安史之乱之后,南北经济开始接近平衡。3.南宋以后,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我国古代...

  • 13893585429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开始于什么时候,结束于什么时候???
    裴韩章答:1. 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具体为东晋十六国时期,并在两宋时期最终完成。2. 在早期,战国时期吴越争霸为东南地区的开发奠定了基础。3. 初中期,秦末汉初时期,两广地区的经济得到开创。4. 初末期,三国时期,由于中原混战,部分百姓南迁,东吴大力开发长江中下游,...

  • 13893585429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含义?
    裴韩章答:回答:1北方战乱不断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南方向对安定 2北方劳动人民大量南迁 先进的生产技术传入南方 3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4先进生产工具的应用和优良的农作物的推广 5中原传统政治和文化中心的南移 6隋大运河的南北贯通也促进了这一进程

  • 13893585429我国为什么会出现政治中心北移经济中心南移的现象?
    裴韩章答:【详细介绍】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是中国开发最早的的地区,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成为最早经济中心。但是自安史之乱后,北方因为藩镇割据、契丹崛起和南侵而备受影响,生产遭到破坏,而南方又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开始大量向南迁移,并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自此,经济重心开始向南转移!(一)发展历程 ...

  • 13893585429中国历史经济重心的南移
    裴韩章答:你好!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如下:南方战乱少,社会稳定。中原人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和劳动力。自然环境好,适宜农业发展。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 13893585429全国经济中心出现南移趋势,出现在哪一时期
    裴韩章答:3.政治中心的南移(如南朝、南宋)或者东移(如明朝和清朝),加快了南方的开发。4.南方自然条件好,适合农业发展,而且对外贸易条件比北方优越。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1.在先秦和秦汉时期,长江以北的中原地区开发较早,农业发达,经济重心在北方。2.东汉以后,中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出现了南移的趋势...

  • 13893585429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什么
    裴韩章答:但说实话人家搞经济还是比咱们强的,很快就把通商口岸和租界建设成了经济中心地带。特别是香港澳门上海,以前就是小渔村小县城,愣是建成了大都市!现代:继承近代经济格局,在原本基础上发展壮大。而且由于国际间的贸易越来越频繁,所以港口城市很容易得到快速的经济发展,而中国的港口大部分在南方。

  • 13893585429我国古代经济重心是怎样由北方转移到南方的?其原因有哪些?
    裴韩章答:3.古代经济重心转移的规律和特征 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由内地向沿海逐渐转移。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二是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封建割据或封建战乱时突出;三是政治中心的...

  • 13893585429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是怎样的?
    裴韩章答: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至元朝,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还大力兴办漕运和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足以说明南方经济的重要性。可见,南宋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的阶段。4.明清时期,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到...

  • 13893585429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大致从什么时候出现南移的趋势
    裴韩章答:3.政治中心的南移(如南朝、南宋)或者东移(如明朝和清朝),加快了南方的开发。4.南方自然条件好,适合农业发展,而且对外贸易条件比北方优越。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1.在先秦和秦汉时期,长江以北的中原地区开发较早,农业发达,经济重心在北方。2.东汉以后,中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出现了南移的趋势...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