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一个有关佛教戒色的问题。

来自:IT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是怎么回事佛教戒色,却又有欢喜禅~

欢喜禅要求很高,有能够让树上的苹果掉下来的定力还不够,还要有能上地上的苹果长回树上的定力才可以修。作为一种法门存在,但普通僧人和居士不具备此法门修行的条件,即便可以修也不是必须要修。要能证得无我,能够证得已经没有一个我,所以也就没有一个我可以破戒,我的本性是空,连我都是空的那戒更是空的,梵行以立,内心清净,才可以修欢喜禅。不然就是破戒。

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四谛”(谛是真理的意思),“八正道”,“六道轮回”等等。“四谛”的第一谛即苦谛——人所经历的生老病死一切皆苦。这有几分道理,曹操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既有苦难,也有欢乐,基督徒在苦难中要学会忍耐,要靠主常常喜乐。第二谛是集(集是因的意思)谛——一切苦难的原因在于人有欲望,就会有行动,就是造业(造孽),就要轮回(转世)。基督徒认为欲望和行动应分为正常和不正常两种,适量追求衣食住行包括婚姻,金钱都是正常的,用不道德的手段过度追求这些就是贪欲,是犯罪。圣经劝人既要敬拜上帝,又要辛勤劳动,不应好逸恶劳。信上帝和上帝之子耶稣并行善的义人死后灵魂上天堂,恶人死后灵魂下地狱;以后还会复活,义人复活进入新天新地永生,恶人复活进火湖永灭。基督徒认为不存在投胎转世,轮回。第三谛即灭谛——必须消灭一切欲望,才能消灭苦因,断绝苦果,达到不生不灭的涅盘境界。基督徒认为应该消灭的是不正常的欲望(贪欲即罪的欲望),而不是正常的欲望;如果消灭正常的欲望,就是自杀或灭绝人类。给人带来烦恼痛苦的是贪欲贪婪,而不是正常的欲望。义人死后灵魂上天堂,恶人死后灵魂下地狱;以后还会复活,义人复活进入新天新地永生,恶人复活进火湖永灭。不存在投胎转世,轮回,不存在不生不灭的涅盘境界。第四谛为道谛——只有按“八正道”修道,才能消灭一切欲望。“八正道”即正见解,正思维,正语言,正行为(正业),正生活(正命),正精进(毫不懈怠),正念,正定。基督徒认为,人只有依靠耶稣基督的拯救,才能摆脱罪和罪的欲望,依靠耶稣的帮助才能正见解,正思维,正语言,正行为(正业),正生活(正命),正精进(毫不懈怠),正意念,正定。

你说的这种作品,在佛教的戒律中属于酒戒:指所有能使自己迷失自我的事物,包括了各种酒、毒品、赌博和黄色作品。
如果你是光头,意淫也算犯戒。
如果你是在家人,平时常常邪火(欲望控制不住)上升,就赶紧找个对象结婚就是了。有一点儿想意淫时就往自己配偶身上想就是了,这样就不算邪了。
如果你能控制住你的念头,不受影视作品内容影响,则可随意看。
是否邪淫是看你心念是否跟着它想、行为是否跟着它做。若是,则算邪淫;若否,则不算。
记得早年看过一部关于佛家淫戒的资料:一个比丘尼被别人强暴了,有人在释迦那里说该比丘尼破戒了。释迦说,该尼没有破戒,因为在被强暴时该尼心没有跟着动。注意:心没有跟着动,该尼心没有享受那种感觉!这是说该尼修心功夫到了一定境界了,所以在被强暴时也能保持心不动摇。
修行不到的人千万不要以此当借口,一边说自己心没动,一边去看黄色作品。你心动没动你自己知道,心动时身体自然会分泌物质出来,会伤身的。如果你还参禅或打坐,也会影响入静的。因为心动对身心都有影响,不利于修行,所以释迦佛才制定了淫戒。
如果你非修行人,不必守此戒。只要不出去跟非配偶胡搞就成了。

区区不是纯正信佛之人,所以所说只能聊供解乏而已:
佛门说守戒是修行修功德,然而何为功德?是说违背自己的本心去不看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还是能够恪守自己不去做一些淫邪事情呢?世尊降世时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慧能也说:“佛向心头做,莫向心外求”,可见佛教中的诸戒不过是引导人们明心见性,不在欲望中迷失而已。
如果说如阁下所言,看到这些关于性行为的情节与镜头,就会触犯淫邪之戒的话,其实是还没有看透这色相皮囊本无区别,佛教历来注重修心,如果阁下看到这些镜头只当做是过眼云烟,纯粹以一种欣赏美的眼光来看待,不朝思暮想自然不算是犯戒;反之,如果阁下成天想着这些行为,即使没有看过这些情节与镜头,那与犯戒又有何异呢?
区区陋见,也算是解释《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提及“照见五蕴皆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一些皮毛了

那要看是否起心动念。不过最好不要看,会上瘾的,到时候再想戒掉,那就万难了。

应该是不算!邪淫是和自己妻子以外的叫!身上带有圣物的时候XX算!白天算!好多!这个没关系吧!我有时候还看时装秀呢- -!起心动念吧!我看是站在艺术的角度!

在佛的眼里:红尘中的人都是沉沦和痛苦的,什么荣华富贵,权利欲望都是空的,人生一定要经历生老病死这过程,所以佛教导我们应该行善,诵经,洗涤罪孽!死后灵魂可往西方极乐,得到永生!


请教一个有关佛教戒色的问题。视频

相关评论:
  • 18566793011佛教中如何戒色
    花沈鸿【邪淫戒】五戒之一。为在家居士所持之戒。即不得侵犯人(父母、兄弟、姊妹、夫主、儿子、世间法、王法等)、法(指出家受戒及在家而受一日戒)所守护之妇女;或指男女双方不得非支、非时、非处、非量、非理而行淫。非支,指行淫于产门以外之器官。非时,指胎圆满时、斋戒时、病时等。非处...

  • 18566793011如果按照佛教理念"戒色" 请问佛门香火是怎么延续下去的?
    花沈鸿佛门戒的"色"不单单只“女色”,而是指世界的物质现象。“戒”是为了对于物质不起贪恋心和执著心。佛门的居士子是可以繁衍后代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世间无数众生还会有人陆续加入佛门。就像有些国家人口成负增长态势,但是入学的学生到多久都不会没有的道理一样。言不尽意,不知道您理解得怎么样...

  • 18566793011佛教为什么戒酒戒色还不能求名利是吗
    花沈鸿如果想受戒,还可以把五戒分开单个的受,哪怕只是一条也很好啊,不杀生戒应该比较好守吧。我在去年的十一月受五戒了,刚开始比较难,现在觉得很轻松。至于名利可以求的,只是师父有这么个比喻:你拿一颗无价的宝珠换取一颗糖吃,不值得。尽管那颗糖让您感觉很甜!

  • 18566793011请问修佛一定要戒色吗?我能看淡名利金钱但戒不了色那修佛是不是永远也...
    花沈鸿这个佛教讲的是自在,其实关于你说戒色的事,在佛教刚刚成立时的故事中没有提及,这个真的不是很好知道是否需要。不过从佛教的执着讲,万事都不应该执着。因为佛教讲的是放下。只要你还有放不下的,就会被因果纠缠。不过修佛还是很有好处的,修佛能得功德,功德能抵消你不好的事,能让你活的快乐。如...

  • 18566793011佛学要人戒色, 为何?
    花沈鸿淫欲是贪求心的表现,这种贪求心只能带来短暂的虚脱和长久的痛苦(缓慢地折磨你)我曾经和一位学生物学的同学谈到这点,开始他认为欲望是人的自然表现,等等 终于一天他自己似乎明白了,认为那种没有外界挂碍的平和安稳的状态更为美妙 后代的问题你放心,如果人人都全断淫欲,我们这里就不叫娑婆世界了......

  • 18566793011佛教不近女色?人类怎么繁衍后代?佛祖到底想要干什么?
    花沈鸿戒色是戒心,为了防非止恶,让人们远离贪欲。繁衍后代的行为不应成为贪色的借口,需要适度而行。对于在家人来说,是要戒邪淫,出家人则是戒淫欲。所谓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若是人人都有远离爱欲的觉悟,我们这个世界就消失了,更美好、更高层次的世界就现前了,到时候不需要采用胎生这种...

  • 18566793011和尚为什么要戒酒、戒色、戒肉~?
    花沈鸿这是佛教三皈五戒的要求:凡是佛教徒,都必须做到三皈五戒。三皈就是皈依佛、法、僧三宝;五戒,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具体来说,五戒的修行要求是:不杀生而仁慈;不偷盗而义利;不邪淫而礼节;不妄语而诚实;不饮酒而正智。

  • 18566793011佛教戒色不提倡男女之事,为什么还有人去寺庙求姻缘
    花沈鸿佛教无戒色一词,佛教修行人有在家、出家之分,戒律各不相同。出家人持不淫戒,杜绝男女之事,在家居士持不邪淫戒,允许结婚正淫,观音菩萨救苦循声、有求必应,所以在家人可以去寺庙向观音菩萨求姻缘。

  • 18566793011佛陀为什么倡导戒色?
    花沈鸿佛教禁止婚外情。佛教不禁止正常婚姻,只是禁止婚外情。也就是戒邪淫。中国古代圣贤讲”万恶淫为首“,与佛陀的戒律是相似的。另外,佛教中修行,成就禅定和般若,都需要清净心,而霪欲心是最粗重的烦恼心,不利于修习禅定和般若。

  • 18566793011和尚为什么要戒色呢?
    花沈鸿卫保护住六根的大门,不让坏事从六个根门之中溜进我们的心田,以致种下生死流 转的祸苗。因为,一个凡夫,除了进入禅定的境界而外,就不能没有妄想,妄想是促成六 根造业的导火线,佛教的戒律,就是妄想与六根之间的保险丝或灭火器,在戒律的 防卫之下,六根才能渐渐地清净,一旦到了六根清净的...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