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下,谁有八年级人教版语文四单元的阅读题啊

来自:裤子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谁有八年级人教版语文四单元的阅读题啊越多越好哈~

《中国石拱桥》 练习
①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②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③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④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⑤由于各拱相联,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⑦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⑧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⑨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1.上文分别说明了卢沟桥的四个特征.这四个特征是什么?

2.文中将卢沟桥和与之有关的两岸河堤作比较,说明了卢沟桥的什么特点?

3.卢沟桥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这11个石拱的排列,是不是中间一个最大,左右一对一对两两相对称的?根据课文回答问题,并说说文中这样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4.“几乎与河面平行”,“几乎”一词用得准确,表达了什么意思?

5.这段文字的最后一句对卢沟桥上的石刻狮子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

《苏州园林》练习
(一)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1.文中有一个词语“单调”,形容开窗对着白色墙壁的感觉,请你具体释补上竹子或芭蕉就可以去掉单调感觉的原因.

2.这两段文字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哪一特征?

3.第一段中的“适当的位置”这一短语是否可以删掉?为什么?

4.请你写出花墙、廊子的特点和作用.

《故宫博物院》练习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①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②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③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④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⑤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太和殿后面是中和殿.这是一个亭子形方殿,殿顶把四道垂脊攒在一起,正中安放着一个大圆金宝顶,轮廓非常优美.举行大典,皇帝先在这里休息.
中和殿后面是保和殿.雍正后,这里是举行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地方.
1.选文第一段用数字“28”、“2380”是来说明什么的?

2.选文第二段哪些地方是对“彩画绚丽”的具体说明?

3.选文第三段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4.选文第四段的层次怎么划分?其结构方式是什么?

① ② ③ ④ ⑤
5.选段在介绍太和殿时遵循了什么说明顺序?

6.选段整体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7.请概括出这几个选段的说明内容?

《大自然的语言》 练习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随着时节推移的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温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1.第1自然段中杏花、桃花、布谷鸟分别用了“传语”、“暗示”、“唱歌”三个词,作者这样写在修辞手法和内容上与_____________保持了一致.(2分)
2. 根据所供材料,请你给物候学下个定义(所填不超过15字).
物候学就是                     
                      的科学.(2分)
文中划~~~~的句子分别采用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2分)
3.第2自然段对物候知识、物候学的介绍 顺序是
.(2分)
4.第3自然段的内容是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超过12个字).(2分)
5、第一自然段中所选的三个例子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至少说出两个理由,多说一个加一分(2分)
6.请联系你所观察到的生活实际举一个物候现象的例子(用一、二句话表述),或举出一个含有物候学道理的谚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奇妙的克隆》练习
1979年春,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与此同时,除去鲫鱼卵细胞的核,让卵细胞留出空间做好接纳囊胚细胞核的准备.一切准备就绪后,把玻璃管吸出的核移放到空出位置的鲫鱼卵细胞内.得到了囊胚细胞核的卵细胞人工培养下大部分夭亡了.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这种鲫鱼并没有经过雌、雄细胞的结合,仅仅是给卵细胞换了个囊胚细胞的核,实际上是由换核卵产生的,因此也是克隆鱼.
1. 本段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2. 文段中使用了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 为什么叫这种鱼为“克隆鱼”?

4. 简述“克隆鲫鱼”的过程.

5. 举例说明本段语言的准确性.

答案:《中国石拱桥》
1.①历史悠久.②结构精巧.③强度高,坚固耐用.④形式美.2.说明了卢沟桥坚固的特点.3.大拱左右的石拱不是两两相对称的.课文中说“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可见桥拱长度并不对称.这样写是作者在核实了每个石拱的长度后所作的结论,列举数字精确,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4.“几乎”是对“与河面平行”的限制,意思是接近于“与河面平行”,强调了路面平坦的程度. 5.这一句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这样描写不但能使读者对卢沟桥形式优美的特点有具体的感受,而且使文章富有色彩.
《苏州园林》
1.有色彩,减少单调感觉;有图画,增添观赏兴趣.2.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3.不可以.此短语说明设计者的安排的精心,要确保每一点设计都有美的效果.4.特点:墙有镂空图案,廊子两边无所依傍.作用:增加层次感,增加景致的深度.
《故宫博物院》
1.说明太和殿的高大、宽敞、面积大.2.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3.不能删去,因为它不仅交代了三大殿的地理位置,还说明三大殿在紫禁城中的主体地位.4.①‖②③④⑤ 总分式.5.从外观到内部设施,从建筑格局到性质作用的逻辑顺序.6.由南到北的空间顺序.7.介绍了三大殿的建筑设施和性质作用.
《大自然的语言》
1.“大自然的语言”或“语言”.(2分) 2.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2分)举例子 作比较(每空一分)  3.古代 近代 (2分,每空一分)  4.A、紧扣“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这句B、前两种是植物后一个是动物C、按季节顺序举例5、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2分)  6.如“月晕午时风”“山雨欲来风满楼”“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东虹轰隆西虹雨”等.(2分)
《奇妙的克隆》
1.克隆鲫鱼2.具体地向人们介绍克隆鲫鱼的过程.3.没有经过雌、雄细胞的结合,仅仅是给卵细胞换了个囊胚细胞的核,实际上是由换核卵产生的,因此称为“克隆鱼”.4.提示:抓关键词语.5.例如“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说明·第六单元
课程研究所 顾之川
(转帖自〈人教网〉)
一、单元编写意图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古代诗文的阅读,所选课文,除最后一课以五首古代诗歌组元外,其余四课为古代游记或名胜记。
浏览山水名胜,并用优美的文辞记录所见所感,是中国古代文人生活中常有的风雅韵事。因而山水游记散文,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本单元所选的几篇山水游记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篇,很能代表中国山水文学情景交融的特点。《小石潭记》中,柳宗元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对小石潭自然风景的描绘中,借被遗弃于荒远僻地的美好风物,寄喻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岳阳楼记》也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小境界,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醉翁亭记》作者自己坦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在乎以宽和仁爱之心,“乐民之乐”。而袁宏道纵情山水,陶醉于郊野春朝的美景,既有对大自然的热爱,又有对官场的厌倦,是作者个性的张扬和抒发。学生通过学习这几篇散文,不仅能培养欣赏山水之美的高雅情趣,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感情,而且文中表现出的古代仁人志士忧国忧民、与民同乐的胸怀情操,怀才不遇的遭际和苦闷,向往精神自由的个性等,也能给学生浓郁的人文熏陶。
从写作上讲,这几篇散文也很有特点,能给学生多方面的启发。《小石潭记》采用了托物寄情的方法,而《岳阳楼记》则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既有对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对湖光水色的描写;既有精警深刻的议论,又有惆怅悲沉的抒情。《醉翁亭记》采取叙事说明的笔调,全文不过四百多字,却写出了复杂多变的景物和情境,而《满井游记》以白描的笔法,不堆砌词藻,没有夸张、渲染和烘托,而形象却鲜明如画。这些写作上的特点,学生在自己的写作中都可以借鉴。而文章在语言艺术上骄散结合,单行散句为主,间以骄偶短句,流利畅达,简洁凝练,抑扬顿挫,富于韵律之美。语词虚实相间,如《醉翁亭记》用了21个“也”字、25个“而”字。诵读起来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效果十分明显,是加强古文诵读的极好材料。
《诗五首》选录的五首古代诗歌,内容则不尽相同。陶渊明在《饮酒》中抒发的是弃绝官场、归隐田园的。冶然自得之情;李白在《行路难》中则抒发自己出仕无路的悲慨;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吟出了身处漏雨茅屋、心系“天下寒士”的情怀;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唱出了边塞送行的豪迈;龚自珍的《已亥杂诗》道出了解佩出朝、去国还乡的复杂情感。其人不同,其事各异,但却都是真心真语,字字关情。这些诗都是传统名篇,表现了古代诗人对时代和生活的认识,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和理想,至今读来,仍能给人以很多启发,而且又都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背诵的篇目,学生应当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熟读成诵。
二、课文说明
《小石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游、浏览、返回的全过程,观察人微,描摩细致,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此外,作者还在写景中传达出作者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文章对潭中游鱼的刻画虽只有寥寥几句,却极其准确地写出潭水空明澄澈的程度和游鱼的形神姿态。此外,文中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无一笔涉及水,鱼则“若空游无所依”,澄澈透明,生动传神,穷微尽妙,意境幽深,令人叹为观止,拍案叫绝。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老友腾子京之请,为新翻修的岳阳楼写的记文。作者以简洁凝练的语言,郑重叙说事情本末,准确描述了洞庭湖的大观胜概。。着重渲染了一悲一喜的意境,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理想,在记山记水的背后,寓含着作者政治改革失败后,忧国忧民之心不改的痴情。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的作品。作者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贬,但却表现出乐观旷达的情怀。他寄情山水,与民同乐而又自得其乐,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儒家仁爱的社会理想,把对山水对民众的爱融注到这篇酒后的记游文字中,如诗如画。
《满井游记》是一篇记游小品。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写郊游的所见所感,描写了北国早春的秀美景色,抒发作者寄情山水的情趣。其比拟之生动,描写之形象,感受之细腻,出人意表又合乎情理。
《诗五首》中的《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田园的酒后即兴之作,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浑然天成的绝妙好辞,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千古传诵。《行路难》主要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情怀,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在成都西郊的烷花溪畔所作,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也触动了作者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诗以描述开篇,完全用写实手法。秋风、秋雨的威力,贫困、流离失所的生活,都没能击垮作者。诗人从沉思中振作起来,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诗圣的仁人之心,展现在读者面前。《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边塞诗的名作。诗的主要内容就是“咏雪”和“送别”。西域边塞雪天的壮丽景色,在诗人神奇的比喻、细致的描写下,如在目前。而作者格调豪迈、积极乐观的情怀,即使在写送别的惆怅场面,我们仍能感受到。龚自珍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官职卑微,抱负无法施展,辞官去职,在回归故里路上作了一组诗,即《己亥杂诗》。所选这首主要写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的最后一份心力。
三、研讨与练习
研讨与练习是根据本单元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和所选课文的特点来设计的。
首先,本单元研讨与练习的设计,比较强调背诵的内容。比如《小石潭记》要求“背诵全文”。“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了,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岳阳楼记》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说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内容;《醉翁亭记》要求“朗读并背诵全文(注意文中连用的21个“也”字,它具有表示判断和舒缓语气的作用,要读出它的味道来)”。设计这一类的背诵题,首先是为了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古文背诵的要求,其次是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所以,关于这类练习题,大多不是单一要求,而是要和课文理解紧密结合起来的。
其次,本单元的研讨与练习设计,比较注重让学生品味课文的语言特色。如《小石潭记》要求学生仔细品味描写潭中游鱼的一段文字;《醉翁亭记》要求学生找出重点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岳阳楼记》要学生思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满并游记》要求体会文中写景的特点和找比喻句,《诗五首》让学生比较《饮酒》和《行路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加强对课文语言的品味,是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的有效途径,所以通过练习题来加强。
第三,本单元的研讨与练习设计,还注意拓展学生的思维,设计了一些拓展性的练习。如《小石潭记》第三题“你已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描写山水的名句摘录下来,并选择一两则加以赏析”;《醉翁亭记》第三题附了宋代文学家黄庭坚改写《醉翁亭记》而成的词《瑞鹤仙》,要求学生进行比较,并写一段文字,简要谈谈自己的想法;《诗五首》最后一题要求学生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产生联想并与同学交流等,都属拓展性题目。
四、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注重诵读教学,在诵读中体会语感,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的艺术风格。古代诗文教学中,诵读是十分关键的环节,学生能流畅诵读,对课文内容才可能真正掌握,而且诵读本身,就能使学生感受到作品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在要求学生诵读时,不要死记硬背,而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自然成诵。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可以结合有关的逸闻趣事引出话题,增加学生兴趣;还可以先用相关的音像资料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也可以在学生理解内容要点,或先掌握部分特别优美的语句后,再逐步成诵,总之要以灵活多样的手法,以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
第二,注重比较阅读,在比较阅读中增强对课文的理解。这种比较,既可以是课内几篇文章之间的比较,比如山水游记文各篇写景方法的比较,作者的写作背景或作品的思想情感的比较等;也可以是课内内容和课外有关内容的比较,比如课文中山水游记文写法和课外《自读课本》所选这类文的写法,或是课文中山水游记文和课外类似的山水诗词的比较等。这种比较,教师应以点拨为主,尽可能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课堂上的讨论,在讨论中互相启发。
第三,除了课堂上的比较阅读外,还可以搞一些拓展性的语文活动。比如组织一次春游或秋游,让学生仿照所学课文写一篇游记;利用图书资料(包括音像资料),围绕有关醉翁亭、岳阳楼等人文景观或自然景观作一些综合研讨,扩大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广度,让他们在一个宏观的文化背景中理解课文,并借鉴古人感受自然、抒发情感的方式,尝试写一点抒情文字等;还可以组织一次古代诗歌(不限于学过的)朗诵比赛,对一些情节性较强的诗(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可以编成诗剧表演。
五、综合性学习
本单元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为“背起行囊走四方”,是一次小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这次活动,提供四项与旅游文化有关的活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通过这次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开阔眼界,体会语文学习与社会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树立“大语文”的学习观念,在生活中处处学语文,运用语文。“家乡风景独好”要求学生通过实地调查,写一篇游记,介绍家乡的风景名胜、人文景观。“名山大川知多少”,要求结合学过的地理知识,组织一次有关名山大川的知识竞赛。“模拟旅游趣味多”,要学生模拟作一次11个西部省市的导游,介绍西部地区的风景名胜和山水风光。以上三次活动都体现了跨学科学习的特点,即把语文学习与地理、历史等学科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山水诗词古今考”,要求学生去图书馆查找,去网上搜索,就自己熟悉、喜欢的一处风景名胜展开研究,看看古今题咏这些风景名胜的名句名联,进一步体会中华山水文化的灿烂辉煌,感受古今描写风景名胜诗词楹联作品的丰富多彩,感受文学形象,发展思维能力,从而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熏陶,培养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和一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品位。同时,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掌握实地考察和围绕某一个主题查找有关资料的基本方法,积累名言警句,发展语言能力,培养学生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在生活学习和运用语文的热情和能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通过参与知识竞赛和做导游等活动,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中国石拱桥》 练习
①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②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③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④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⑤由于各拱相联,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⑦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⑧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⑨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1.上文分别说明了卢沟桥的四个特征。这四个特征是什么?

2.文中将卢沟桥和与之有关的两岸河堤作比较,说明了卢沟桥的什么特点?

3.卢沟桥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这11个石拱的排列,是不是中间一个最大,左右一对一对两两相对称的?根据课文回答问题,并说说文中这样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4.“几乎与河面平行”,“几乎”一词用得准确,表达了什么意思?

5.这段文字的最后一句对卢沟桥上的石刻狮子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

《苏州园林》练习
(一)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1.文中有一个词语“单调”,形容开窗对着白色墙壁的感觉,请你具体释补上竹子或芭蕉就可以去掉单调感觉的原因。

2.这两段文字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哪一特征?

3.第一段中的“适当的位置”这一短语是否可以删掉?为什么?

4.请你写出花墙、廊子的特点和作用。

《故宫博物院》练习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①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②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③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④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⑤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太和殿后面是中和殿。这是一个亭子形方殿,殿顶把四道垂脊攒在一起,正中安放着一个大圆金宝顶,轮廓非常优美。举行大典,皇帝先在这里休息。
中和殿后面是保和殿。雍正后,这里是举行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地方。
1.选文第一段用数字“28”、“2380”是来说明什么的?

2.选文第二段哪些地方是对“彩画绚丽”的具体说明?

3.选文第三段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4.选文第四段的层次怎么划分?其结构方式是什么?

① ② ③ ④ ⑤
5.选段在介绍太和殿时遵循了什么说明顺序?

6.选段整体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7.请概括出这几个选段的说明内容?

《大自然的语言》 练习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随着时节推移的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温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1.第1自然段中杏花、桃花、布谷鸟分别用了“传语”、“暗示”、“唱歌”三个词,作者这样写在修辞手法和内容上与_____________保持了一致。(2分)
2. 根据所供材料,请你给物候学下个定义(所填不超过15字)。
物候学就是                     
                      的科学。(2分)
文中划~~~~的句子分别采用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2分)
3.第2自然段对物候知识、物候学的介绍 顺序是
。(2分)
4.第3自然段的内容是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超过12个字)。(2分)
5、第一自然段中所选的三个例子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至少说出两个理由,多说一个加一分(2分)
6.请联系你所观察到的生活实际举一个物候现象的例子(用一、二句话表述),或举出一个含有物候学道理的谚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奇妙的克隆》练习
1979年春,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与此同时,除去鲫鱼卵细胞的核,让卵细胞留出空间做好接纳囊胚细胞核的准备。一切准备就绪后,把玻璃管吸出的核移放到空出位置的鲫鱼卵细胞内。得到了囊胚细胞核的卵细胞人工培养下大部分夭亡了。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这种鲫鱼并没有经过雌、雄细胞的结合,仅仅是给卵细胞换了个囊胚细胞的核,实际上是由换核卵产生的,因此也是克隆鱼。
1. 本段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2. 文段中使用了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 为什么叫这种鱼为“克隆鱼”?

4. 简述“克隆鲫鱼”的过程。

5. 举例说明本段语言的准确性。

答案:《中国石拱桥》
1.①历史悠久。②结构精巧。③强度高,坚固耐用。④形式美。2.说明了卢沟桥坚固的特点。3.大拱左右的石拱不是两两相对称的。课文中说“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可见桥拱长度并不对称。这样写是作者在核实了每个石拱的长度后所作的结论,列举数字精确,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4.“几乎”是对“与河面平行”的限制,意思是接近于“与河面平行”,强调了路面平坦的程度。 5.这一句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这样描写不但能使读者对卢沟桥形式优美的特点有具体的感受,而且使文章富有色彩。
《苏州园林》
1.有色彩,减少单调感觉;有图画,增添观赏兴趣。2.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3.不可以。此短语说明设计者的安排的精心,要确保每一点设计都有美的效果。4.特点:墙有镂空图案,廊子两边无所依傍。作用:增加层次感,增加景致的深度。
《故宫博物院》
1.说明太和殿的高大、宽敞、面积大。2.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3.不能删去,因为它不仅交代了三大殿的地理位置,还说明三大殿在紫禁城中的主体地位。4.①‖②③④⑤ 总分式。5.从外观到内部设施,从建筑格局到性质作用的逻辑顺序。6.由南到北的空间顺序。7.介绍了三大殿的建筑设施和性质作用。
《大自然的语言》
1.“大自然的语言”或“语言”。(2分) 2.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2分)举例子 作比较(每空一分)  3.古代 近代 (2分,每空一分)  4.A、紧扣“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这句B、前两种是植物后一个是动物C、按季节顺序举例5、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2分)  6.如“月晕午时风”“山雨欲来风满楼”“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东虹轰隆西虹雨”等。(2分)
《奇妙的克隆》
1.克隆鲫鱼2.具体地向人们介绍克隆鲫鱼的过程。3.没有经过雌、雄细胞的结合,仅仅是给卵细胞换了个囊胚细胞的核,实际上是由换核卵产生的,因此称为“克隆鱼”。4.提示:抓关键词语。5.例如“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


问一下,谁有八年级人教版语文四单元的阅读题啊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