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海沧有哪些风俗人情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厦门的风土人情~

  厦门地方上通行说闽南方言厦门话。
  中秋节厦门人喜欢博饼是厦门特有的民俗活动。在中秋节时用于娱乐的一种游戏,用六粒骰子投掷结果组合来决定参与者的奖品。传统奖品为大小不同的月饼名会饼,相传这种游戏可以预测人未来一年内的运气。
  厦门人喜欢听看;歌仔戏;高甲戏
  厦门传统习俗:正月初三不能登门拜年,要在家里祭祀亡灵
  厦门每年的9月8号 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投洽会”)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于每年9月8日至11日在中国厦门举办。投洽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主办,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联合国工发组织(UNIDO)、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IFC)、世界投资促进机构协会(WAIPA)协办,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部分计划单列市政府,国家有关部门和部分全国性商协会作为成员单位参与组织工作并组团参会、参展。 是中国惟一以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为主题的国际性投资促进活动,位列国家主办的三大交易会之一。经过20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打造国际品牌、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平台,成为海内外客商相互沟通、洽谈投资的纽带和桥梁。厦门在投洽会中走向世界,成为中国对外开放和中外投资交流的窗口。
  还厦门国际马拉松赛
  厦门人饮食习俗 最有名和最普遍的厦门小吃有;土笋冻、烧肉粽、五香、芋包、韭菜盒、芋枣、章鱼、油葱馃、卤豆千、卤鸭、蚝仔粥、面线糊、炸枣、捆蹄、夹饼、糖葱饼、薄饼、沙茶面、鱼丸、蚝仔煎、麻籽、贡鱿鱼、"翻煎"豆干、鲨肉、加滋螺、花螺、芋馃炸、蚝仔炸、马蹄酥、炒馃条、面茶、虾面、烧豆花、花生杨、炒面线、豆包仔馃等等。
  土笋冻是用生长于海边滩涂的一种名叫"土蚯"的无脊椎软体小动物加工制作的,晶莹剔透,柔韧嫩脆,鲜甜爽口,尤其是沾上各种佐料,更别具风味。据说,制作土笋冻的"黑土蚯",全国只有厦门、海沧、安海一带沿海滩涂才有,而以厦门百谷港出产的品质最佳。可惜围海造地,芫当已不再成港,现在的土笋冻只有靠高浦、海沧、安海等地提供原料了。
  鱼丸是传统名点,亦名“水丸”,古时称“氽鱼丸”。鱼丸是闽南经常烹制的传统食品。因为它味道鲜美,多吃不腻,可作点心配料,又可作汤,是沿海人们不可少的海味佳肴。
  五香也是极为可口的美味。它用一种专门的豆皮,裹上剁碎的精肉、荸荠、葱等,包成如春饼的一条条,再放下油锅炸成焦黄,切成几段,蘸佐料进食,香、酥、脆、鲜,妙不可言。
  蚝仔煎则是选黑耳白肚(黑白对比越强烈,说明越新鲜)的"珠蚝",拌和青蒜、韭菜、地瓜粉,摊入油锅,两面煎透。讲究一点,还要在入锅后,再摊上搅散的蛋,一道煎熟。起锅后,撒点胡椒,放数叶芫荽,吃时再蘸上芥辣、辣酱、香酷,简直连舌头都会一起吞下去。
  虾面的主料是虾和面,然而妙处却不在虾,也不在面,而在汤。先把虾去壳水熟,捞起虾仁,再用这汤熬虾壳,熬了第一遍后,把虾壳过滤出来,捣碎,掺上冰糖再熬。然后和上熬过的猪骨头汤,撒上葱花、蒜末,方才成为虾面汤头。食时,将面搅熟。捞置碗中,放上几只承熟的虾仁和几片猪肉,加上一小匙葱头油及些许蒜泥,再舀进熬好的虾汤,撒上胡椒,味道之鲜美,令人难忘。
  糖葱饼,过去有许多小贩挑着担沿街走巷叫卖,现在只有在"好清香"酒家才吃得到了。它是用特制的约五六厘米直径的小春饼皮,包上一小段专门炼制的油葱糖和酸萝卜、葱、蒜、辣酱、莽辣。入口后,甜、酸、辛、辣、咸五味俱全,食欲大振。
  沙茶面可算是当今厦门最普遍的小吃了,无论闹市或深巷,几乎无处不有。沙茶面的妙处,也是在汤头。好的沙茶面汤,是用猪的大骨汤加上沙茶辣酱、花生酱等熬成的,又鲜又辣,别具口味。
  芋泥、芋枣、芋包,则是把槟榔芋头蒸熟,捣成泥,然后包肉、笋等,用蒸笼蒸过,即成芋包。什么也不包,只加糖,搓成一粒粒如大枣,再油炸,即成芋枣。若是加糖,油炒,则成芋泥。芋泥起锅后,面上油多,很快就不冒烟,但内里却是十分烫,不知底细,就要吃亏。也有咸芋泥,如南普陀素菜的"香泥藏珍",即把苹泥包上各种菜,整碟或整碗蒸熟,边上再撒些油炸过的酥脆可口的青菜叶丝,吃起来十分可口。
  蚝仔粥或蟹粥的功夫,在于米要"粒粒清",不能煮烂。主要喝稀饭汤。
  岁月流逝,数十年前的这些老字号能留存至今的已经不多。但后起之秀,层出不穷。尤其是80年代以来,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把小吃又推上了一个新的高潮。
  一种潮流是将大众化的小吃"宴席化",以"好清香"酒楼为代表。像"九龙盘",借成套餐具为媒介,将九种小吃组成一道风味梅花拼盘,构思相当奇巧。同时将芋包、肉粽、油葱馃、夹饼等小吃小型化精致化,使人们在小吃宴席上,一次可以品尝多种小吃。小吃宴,十二道菜,道道都是厦门街头巷尾可见的风味小吃,但又较那些小摊点工料精致,风味更佳。

  最有名和最普遍的厦门小吃有;春卷、土笋冻、烧肉粽、鱼丸、五香、芋包、韭菜盒、芋枣、章鱼、油葱馃、卤豆干、卤鸭、蚝仔粥、面线糊、炸枣、糖葱饼、薄饼、沙茶面、鱼丸、蚝仔煎、麻籽、贡鱿鱼、"翻煎"豆干、加滋螺、花螺、芋馃炸、蚝仔炸、马蹄酥、炒馃条、面茶、虾面、烧豆花、花生汤、炒面线、炒米粉、豆包仔馃等等。
  春卷
  厦门习惯称其"薄饼"。相传明朝同安人蔡复一,总督云贵湖广军务,经常整日批阅公文,忙得无暇吃饭,蔡夫人担心长此以来,丈夫会饿坏身体,遂想出一个办法:用面皮包着菜肴,让蔡公右手执笔,左手取食,边吃边写,十分方便。这种吃法,后逐渐流传开来,在闽南便成了家常名品了。逢年过节,家家户户有吃薄饼的习惯,特别是清明节尤为普遍。 厦门薄饼、以笋、豌豆、豆芽、粉丝、豆干、鱼、虾仁、肉丁、海蛎、红罗卜等为主料,至于诸般佐料,则酌量搭配,但很重视用扁鱼干油酥调味,吃起来脆嫩甘美,醇香可口。
  土笋冻
  土笋冻是用生长于海边滩涂的一种名叫"土蚯"的无脊椎软体小动物加工制作的,晶莹剔透,柔韧嫩脆,鲜甜爽口,尤其是沾上各种佐料,更别具风味。据说,制作上等笋冻的"黑土蚯",全国只有厦门、海沧、安海一带沿海滩涂才有,而以厦门百谷港出产的品质最佳。可惜围海造地,芫当已不再成港,现在的土笋冻只有靠高浦、海沧、安海等地提供原料了。
  五香
  五香也是极为可口的美味。它用一种专门的豆皮,裹上剁碎的精肉、荸荠、葱等, 五香包成如春饼的一条条,再放下油锅炸成焦黄,切成几段,蘸佐料进食,香、酥、脆、鲜,妙不可言。
  蚝仔煎 。
  以上内容你可以删减一下

厦门的“博饼”,也叫“博中秋饼”、“博会饼”。这一风俗的形成与民族英雄
郑成功有关。据传是 300 多年前,郑成功屯兵厦门,每到 8 月 15 日月圆之时, 满怀反清复明之豪气的将士们,难免有思乡思亲之情。为排解和宽慰士兵佳节思 念家乡亲人之苦,郑成功的部下洪旭发明了一种博饼游戏,让士兵赏月博饼。郑 成功亲自批准从农历 13 至 18,前后 6 夜,军中按单双日轮流赏月博饼。这独特 的游戏,后逐渐在民间流传和改进,成为一种有趣的民俗活动。 农历八月十五,是人们合家团聚或倍加思念远方亲友的日子,在中秋节,厦 门人除了赏月, 吃中秋月饼外, 还要进行“玩会饼博状元”的民俗活动, 颇为有趣。 中秋会饼每会 63 块,大小不同,共分为 6 种,含七九六十三之数,是个吉利 数。因为九九八十一是帝王所用的数,八九七十二是千岁数,而郑成功则封过延 平王, 所以只能用六十三之数。 中秋月饼以“会”计算, 一般一“会”以四五人为宜。 “会”饼模仿科举制,设状元饼(最大的)一个、对堂(榜眼)饼二个、三红(探花)饼四 个、四进(进士)饼八个、二举(举人)饼 16 个、一秀(秀才)饼 32 个。这是象征古代 四级科举考试,分别代表古代科举的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博 饼时每人轮流将 6 个骰子掷入碗中,根据投入碗里的骰子点数领饼,以最终夺得 “状元”为幸运。三百多年来,这种充满乐趣的活动一直在厦门民间流传,厦门的 饼店饼厂在中秋节前后都会大量生产这种会饼上市供应。 如今“博饼”,不但家庭有,同学、朋友、同事之间也利用中秋节博“状 元饼”,单位团体也组织大家博饼,成为中秋节不可缺少的社会娱乐活动。每个 人在中秋节前后可能会参加多次博饼活动。 而且, 如今博饼会的内容也逐渐丰富,

地方方言:厦门的方言为闽南方语(闽南语)厦门话。

地方戏曲:歌仔戏(又称乡剧),是闽南地方代表性剧种。1662年大批闽南人随同民族英雄郑成功移居台湾,带去了“龙溪锦歌”、“安溪采茶”和“同安车鼓”等民间音乐艺术,出现了“歌仔馆”。明末清初,受梨园戏、高甲戏和京剧等剧种影响,逐渐形成独特的表演艺术“歌仔戏”,先在台湾流行,1928年后传回闽南,经民间艺人的改革创新,再取名“乡剧”。这种戏曲唱词通俗朴实,唱腔活泼动听,深受群众喜爱。厦门歌仔戏剧团的名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被称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曾由香港长城电影制片厂摄制成影片发行东南亚,其它剧目如《火烧楼》、《五女拜寿》、《杀猪状元》、《哑女告状》、《白蛇传》、《真假太子》等也已制成电视戏曲片。

传统习俗:中华民族崇尚红色,厦门人也一样以红色象征幸福、吉祥。门联、请帖都用红纸;馈赠礼品也要在包装纸上放张红纸条;迎娶的车辆,要挂红彩带;喜幛、寿屏要用红绸缎制作。丧事人家和他人共住一座楼房的,还要在大门口挂块红布。而黑、白、蓝等色调,则被视作端重、衰思的象征。

栽种花草,是厦门人的一种爱好。不但自家有盆栽,还喜欢到市面买各种鲜花用清水养起来摆放客厅、卧室。人们还常用新鲜花卉编扎花篮、花屏和龙、凤、灯等造型,用作喜庆场面的陈设。

民间的一些忌讳和应注意的礼节性习俗有:

以中指指人,被看作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用扫帚打人,挨打者被认为受到最大的侮辱;

客人在座时扫地,被人认为是逐客,有失礼仪;

婚庆筵席上,客人不慎打破碗碟汤匙等餐具最为犯忌,被视为不吉祥的征兆;

进餐时,筷子不要插在饭上,因祭祀时往往在饭上插香。这是对人的不敬;

招待客人时,最忌讳摆六盘菜,因为依清朝旧例,死囚临刑前才食以六盘菜肴;

在婴儿面前不要谈猴,认为谈猴会招致婴儿多病难养;也不要夸婴儿肥胖,要说“好看”、“好养”。

以上忌讳,有些至今还在沿用,但多数已不再拘泥了。

在厦门,结婚、寿辰、生儿育女等喜庆,统称“红事”,而丧葬则称为“白事”。

结婚。成年男女结婚,以往礼节甚繁,现已大为简化。一般市民仍照旧俗择定佳期,由双方长辈主办婚事。佳期前一天,女方将“嫁妆”送达男方,布置好洞房;佳期当天凌晨,新郎到新娘家迎娶,晚上再设宴请客。席散以后,宾客朋友不论辈份大小,都可前往“闹洞房”。婚后三天,新郎要陪同新娘回娘家,娘家则备酒筵接待,女方亲友应邀作陪,以示庆贺。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年男女结婚已不按这一套,而时兴旅游结婚或新婚舞会。

生日寿辰。厦门人做生日以少年16岁和老人50岁、60岁大寿为重。少年男女,年满16岁,被看作长大成人。族人亲戚要送活鸡、线面、衣料等礼物去庆贺。当事人父母则设筵回礼。老人寿辰,尢其父亲60花甲、母亲50寿辰,已成家的儿女要备好猪腿、寿面、美酒、鸡蛋等四色礼物奉献父母,以报答养育之恩。有的人家还会设筵款待亲友。

生儿育女。民间视为一大喜事。儿女出生满三日,叫“三朝”,夫家要备好“油饭”派人送到娘家报喜。满一个月,再以“油饭”分送亲友和邻居,称为“弥月”。随后4个月、周岁,也要热闹一番。

丧葬。以往也讲排场,现在废土葬为火葬,诸事皆由殡葬管理所料理。

传统节庆:和各地一样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

端午节:人们习惯在这一天翻晒衣物、做大扫除,并保留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集美区的龙舟池是历年组织龙舟竞赛的场所,热闹非凡。

中秋节同其它地方比较而言,在厦门人除了赏月、吃中秋月饼之外,还有一种自郑成功驱逐荷夷、收复台湾时候流传下来的“博饼”的民俗活动,极具特色,充满乐趣。该活动规则是每人轮流将6个骰子掷入碗中,根据投入碗里的骰子的点数领饼,以最终夺得“状元”为幸运。在“搏状元”活动中俗称状元、对堂、三红、四进、二举、一秀分别代表古代科举的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几百年来,这种充满乐趣的活动一直在厦门民间流传

厦门海沧:
地方戏曲:歌仔戏(又称乡剧),是闽南地方代表性剧种。1662年大批闽南人随同民族英雄郑成功移居台湾,带去了“龙溪锦歌”、“安溪采茶”和“同安车鼓”等民间音乐艺术,出现了“歌仔馆”。明末清初,受梨园戏、高甲戏和京剧等剧种影响,逐渐形成独特的表演艺术“歌仔戏”,先在台湾流行,1928年后传回闽南,经民间艺人的改革创新,再取名“乡剧”。这种戏曲唱词通俗朴实,唱腔活泼动听,深受群众喜爱。厦门歌仔戏剧团的名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被称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曾由香港长城电影制片厂摄制成影片发行东南亚,其它剧目如《火烧楼》、《五女拜寿》、《杀猪状元》、《哑女告状》、《白蛇传》、《真假太子》等也已制成电视戏曲片。

传统习俗:中华民族崇尚红色,厦门人也一样以红色象征幸福、吉祥。门联、请帖都用红纸;馈赠礼品也要在包装纸上放张红纸条;迎娶的车辆,要挂红彩带;喜幛、寿屏要用红绸缎制作。丧事人家和他人共住一座楼房的,还要在大门口挂块红布。而黑、白、蓝等色调,则被视作端重、衰思的象征。

栽种花草,是厦门人的一种爱好。不但自家有盆栽,还喜欢到市面买各种鲜花用清水养起来摆放客厅、卧室。人们还常用新鲜花卉编扎花篮、花屏和龙、凤、灯等造型,用作喜庆场面的陈设。

民间的一些忌讳和应注意的礼节性习俗有:

以中指指人,被看作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用扫帚打人,挨打者被认为受到最大的侮辱;

客人在座时扫地,被人认为是逐客,有失礼仪;

婚庆筵席上,客人不慎打破碗碟汤匙等餐具最为犯忌,被视为不吉祥的征兆;

进餐时,筷子不要插在饭上,因祭祀时往往在饭上插香。这是对人的不敬;

招待客人时,最忌讳摆六盘菜,因为依清朝旧例,死囚临刑前才食以六盘菜肴;

在婴儿面前不要谈猴,认为谈猴会招致婴儿多病难养;也不要夸婴儿肥胖,要说“好看”、“好养”。

以上忌讳,有些至今还在沿用,但多数已不再拘泥了。

在厦门,结婚、寿辰、生儿育女等喜庆,统称“红事”,而丧葬则称为“白事”。

结婚。成年男女结婚,以往礼节甚繁,现已大为简化。一般市民仍照旧俗择定佳期,由双方长辈主办婚事。佳期前一天,女方将“嫁妆”送达男方,布置好洞房;佳期当天凌晨,新郎到新娘家迎娶,晚上再设宴请客。席散以后,宾客朋友不论辈份大小,都可前往“闹洞房”。婚后三天,新郎要陪同新娘回娘家,娘家则备酒筵接待,女方亲友应邀作陪,以示庆贺。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年男女结婚已不按这一套,而时兴旅游结婚或新婚舞会。

生日寿辰。厦门人做生日以少年16岁和老人50岁、60岁大寿为重。少年男女,年满16岁,被看作长大成人。族人亲戚要送活鸡、线面、衣料等礼物去庆贺。当事人父母则设筵回礼。老人寿辰,尢其父亲60花甲、母亲50寿辰,已成家的儿女要备好猪腿、寿面、美酒、鸡蛋等四色礼物奉献父母,以报答养育之恩。有的人家还会设筵款待亲友。

生儿育女。民间视为一大喜事。儿女出生满三日,叫“三朝”,夫家要备好“油饭”派人送到娘家报喜。满一个月,再以“油饭”分送亲友和邻居,称为“弥月”。随后4个月、周岁,也要热闹一番。

丧葬。以往也讲排场,现在废土葬为火葬,诸事皆由殡葬管理所料理。

传统节庆:和各地一样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

端午节:人们习惯在这一天翻晒衣物、做大扫除,并保留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集美区的龙舟池是历年组织龙舟竞赛的场所,热闹非凡。

中秋节同其它地方比较而言,在厦门人除了赏月、吃中秋月饼之外,还有一种自郑成功驱逐荷夷、收复台湾时候流传下来的“博饼”的民俗活动,极具特色,充满乐趣。该活动规则是每人轮流将6个骰子掷入碗中,根据投入碗里的骰子的点数领饼,以最终夺得“状元”为幸运。在“搏状元”活动中俗称状元、对堂、三红、四进、二举、一秀分别代表古代科举的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几百年来,这种充满乐趣的活动一直在厦门民间流传


厦门海沧有哪些风俗人情视频

相关评论: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