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的总结?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高中生物总结~

人体的稳态》学法指导



细胞代谢活动和外界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内环境的物理变化。但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pH、渗透压、温度等却保持相对稳定,这是因为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


一、比较水、无机盐、血糖、热量的来源和去路

1.水的来源和去路

来源:①饮水,②食物中的水,③代谢产生的水。

去路:①肾脏排尿,②皮肤排汗,③大肠排便,④肺呼吸排水汽。

2.钠盐的来源和去路

来源:食物。

去路:①肾脏排尿,②皮肤排汗,③大肠排便。

3.钾盐的来源和去路

来源:食物。

去路:①肾脏排尿,②极小部分随汗液排出,③大肠排便。

4.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来源:①食物的消化、吸收,②肝糖元的分解,③非糖物质的转化。

去路:①氧化分解,②合成肝糖元,③转化成脂肪等非糖物质。

5.热量的来源和去路

来源:新陈代谢产热,主要是骨骼肌和肝脏,其次是心脏和脑。

去路:主要通过皮肤散热,有直接散热和蒸发散热等。

6.疑点扫描

①水来源中有代谢产生的水,所以一天从外界摄取的水会少于排出的水。

②水的去路中对水平衡意义最大的是肾脏排出,这是唯一可由机体调节的排出途径。

③钠盐的排出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钾盐的排出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以上均指通过肾脏这条途径的排出特点。

④安静时产热主要来自肝脏,运动时产热主要来自肌肉。


二、分析调节途径时应注意的几点

1.水平衡的调节

①水的平衡由神经系统和激素共同调节。

②引起水平衡调节不是水绝对含量的变化而是渗透压的变化。

③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由垂体后叶释放,其化学成分为多肽。

2.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①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有关,其中以钠盐为主,所以钠的平衡调节直接影响到水的调节。

②醛固酮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固醇类激素,其重要作用是“保钠排钾”。

3.血糖平衡的调节

①血糖的调节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

②引起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是血糖浓度。

③下丘脑能通过有关神经调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的分泌。

④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之间有拮抗作用,这并不是指“胰岛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而是两者在调节血糖浓度上的作用表现。

⑤升血糖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而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

⑥垂体不能分泌相应的调节血糖的促激素。

4.体温的调节

①炎热环境下的体温调节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实现,因为机体不产热是不可能的。

②机体可通过相关神经调节肌肉收缩,增加产热,还可通过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来增加产热,但没有激素参与增加散热的调节。


三、关注人体健康

弄清低血糖、糖尿病、发烧、中暑、高渗性脱水(失水多于失盐)等病的病因、病状及治疗措施等。


四、总结下丘脑在机体稳态调节中的作用

1.与水调节的关系

①具有渗透压感受器。

②能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③分泌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2.与血糖调节的关系

能通过有关神经调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

3.与体温调节的关系

①有体温调节中枢,通过有关神经调节产热和散热。

②寒冷时,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一、遗传的基本规律
(1)基因的分离定律
①豌豆做材料的优点:
(1)豌豆能够严格进行自花授粉,而且是闭花授粉,自然条件下能保持纯种。
(2)品种之间具有易区分的性状。
②人工杂交试验过程:去雄(留下雌蕊)→套袋(防干扰)→人工传粉
③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代表现为一种表现型,F1代自交,F2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为3:1。
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①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杂交后,产生的F1自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四种表现型中各有一种纯合子,分别在子二代占1/16,共占4/16;双显性个体比例占9/16;双隐性个体比例占1/16;单杂合子占2/16×4=8/16;双杂合子占4/16;亲本类型比例各占9/16、1/16;重组类型比例各占3/16、3/16
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③运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优良性状分别在不同的品种中,先进行杂交,从中选择出符合需要的,再进行连续自交即可获得纯合的优良品种。

记忆点:
1.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范围内,有n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最多可能有2n种。


二、细胞增殖
(1)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2)有丝分裂:
  分裂间期的最大特点: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分裂期染色体的主要变化为:前期出现;中期清晰、排列;后期分裂;末期消失。特别注意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差异:a.前期纺锤体形成方式不同;b.末期细胞质分裂方式不同。

(3)减数分裂:
对象:有性生殖的生物
时期:原始生殖细胞形成成熟的生殖细胞
特点: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结果: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
  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变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体单体之间常出现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染色体散乱地分布于细胞中,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单体分离。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形的鉴别:(以二倍体生物为例)
1.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
2.有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排列于赤道板或相互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
3.同源染色体没有上述特殊行为……有丝分裂 

记忆点:
1.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的减少了一半。
2.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个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则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4.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精子。
5.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6.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三、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1)XY型的性别决定方式:雌性体内具有一对同型的性染色体(XX),雄性体内具有一对异型的性染色体(XY)。减数分裂形成精子时,产生了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雌性只产生了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作用发生时,X精子和Y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所以后代中出生雄性和雌性的机会均等,比例为1:1。
(2)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如色盲、血友病、果蝇眼色、女娄菜叶形等遗传)
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②属于交叉遗传(隔代遗传)即外公→女儿→外孙
③女性患者,其父亲和儿子都是患者;男性患病,其母、女至少为携带者
(3)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如抗VD佝偻病、钟摆型眼球震颤)
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②具有世代连续现象。
③男性患者,其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
(4)Y染色体上遗传(如外耳道多毛症)
致病基因为父传子、子传孙、具有世代连续性,也称限雄遗传。
(5)伴性遗传与基因的分离定律之间的关系:伴性遗传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性染色体也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伴性遗传从本质上说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记忆点:
1.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可以分为两类: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XY型,另一种是ZW型。
2.伴性遗传的特点: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具有隔代遗传现象(由于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一般是男性通过女儿传给外孙);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反之,男性患者一定是其母亲传给致病基因。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大多具有世代连续性即代代都有患者,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
(3)伴Y染色体遗传的特点: 患者全部为男性;致病基因父传子,子传孙(限雄遗传)。

四、基因的本质
(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① 生物的遗传物质:在整个生物界中绝大多数生物是以DNA作为遗传物质的。有DNA的生物(细胞结构的生物和DNA病毒),DNA就是遗传物质;只有少数病毒(如艾滋病毒、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等)没有DNA,只有RNA,RNA才是遗传物质。
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想: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的作用。
(2)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①DNA分子的结构
a.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由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组成)。
b.脱氧核苷酸长链:由脱氧核苷酸按一定的顺序聚合而成
c.平面结构:
d.空间结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e.结构特点:多样性、特异性和稳定性。
②DNA的复制
a.时间: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b .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c.条件:模板(DNA分子的两条链)、原料(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酶(解旋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等),能量(ATP)
d.结果:通过复制产生了与模板DNA一样的DNA分子。
e.意义: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3)基因的结构及表达
①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②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信使RNA的过程。
翻译:在核糖体中以信使RNA为模板,以转运RNA为运载工具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分子

记忆点:
1.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这两个实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2.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核酸。细胞内既含DNA又含RNA和只含D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由于绝大多数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4.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5.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在两条互补链中 的比例互为倒数关系。在整个DNA分子中,嘌呤碱基之和=嘧啶碱基之和。整个DNA分子中, 与分子内每一条链上的该比例相同。
6.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
7.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8.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9.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决定了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特性。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时:基因的碱基数:mRNA上的碱基数:氨基酸数=6:3:1。氨基酸的密码子是信使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不是转运RNA上的碱基。转录和翻译过程中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注意:配对时,在RNA上A对应的是U。
10.生物的一切遗传性状都是受基因控制的。一些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基因控制性状的另一种情况,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

五、生物的变异
(1 )基因突变
①基因突变的概念: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②基因突变的特点: a.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 b.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 c.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d.大多数基因突变对生物体是有害的 e.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③基因突变的意义: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④基因突变的类型:自然突变、诱发突变
⑤人工诱变在育种中的应用:通过人工诱变可以提高变异的频率,可以大幅度地改良生物的性状。
(2) 染色体变异
①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缺失、增添、倒位、易位。如:猫叫综合征。
②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包括细胞内的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和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减少。
③染色体组特点: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b、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含的染色体形态、大小和功能各不相同 c、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控制生物性状的一整套基因
④二倍体或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由未受精的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发育成的个体均为单倍体(可能有1个或多个染色体组)。
⑤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和幼苗。原理:当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细胞分裂前期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⑥多倍体植株特征:茎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
⑦单倍体植株特征:植株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单倍体植株获得方法:花药离休培养。单倍体育种的意义: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只需二年)。

记忆点:
1.染色体组是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者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染色体组。
2.可遗传变异是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最大的特点是产生新的基因。它是染色体的某个位点上的基因的改变。基因突变既普遍存在,又是随机发生的,且突变率低,大多对生物体有害,突变不定向。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基因重组是生物体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并没产生新基因,只是通过杂交等使本不在同一个体中的基因重组合进入一个个体。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生物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上述二种变异用显微镜是看不到的,而染色体变异就是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发生改变,显微镜可以明显看到。这是与前二者的最重要差别。其变化涉及到染色体的改变。如结构改变,个别数目及整倍改变,其中整倍改变在实际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从而引伸出一系列概念和类型,如: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及多倍体育种等。


六、 人类遗传病与优生
(1)优生的措施:禁止近亲结婚、进行遗传咨询、提倡适龄生育、产前诊断。
(2)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近亲结婚的夫妇从共同祖先那里继承同一种致病基因的机会大大增加,所生子女患隐性遗传病的概率大大增加。

记忆点:
1. 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是单基因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单基因的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白化病、苯丙酮尿症、先天性聋哑是单基因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红绿色盲、血友病是单基因的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唇裂、无脑儿、原发性高血压、青少年型糖尿病等属于对基因遗传病;另外染色体遗传病中常染色体病有21三体综合症、猫叫综合症等;性染色体病有性腺发育不良等。

七、细胞质遗传
①细胞质遗传的特点:母系遗传(原因: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母细胞);后代没有一定的分离比(原因: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时,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随机地、不均等地分配到子细胞中去)。
②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在细胞质内存在着DNA分子,这些DNA分子主要位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可以控制一些性状。
记忆点:
1.卵细胞中含有大量的细胞质,而精子中只含有极少量的细胞质,这就是说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这样,受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控制的性状实际上是由卵细胞传给子代,因此子代总表现出母本的性状。
2.细胞质遗传的主要特点是:母系遗传;后代不出现一定的分离比。细胞质遗传特点形成的原因: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减数分裂时,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随机地、不均等地分配到卵细胞中。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是: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质结构中的DNA。
3.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各自都有相对的独立性。这是因为,尽管在细胞质中找不到染色体一样的结构,但质基因和核基因一样,可以自我复制,可以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也就是说,都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变异性和独立性。但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又相互影响,很多情况是核质互作的结果。

八、基因工程简介
(1)基因工程的概念
标准概念:在生物体外,通过对DNA分子进行人工“剪切”和“拼接”,对生物的基因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然后导入受体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使重组细胞在受体细胞内表达,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的基因产物。
通俗概念: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个别基因复制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2)基因操作的工具
A.基因的剪刀——限制性内切酶(简称限制酶)。
①分布:主要在微生物中。
②作用特点:特异性,即识别特定核苷酸序列,切割特定切点。
③结果:产生黏性未端(碱基互补配对)。
B.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
①连接的部位:磷酸二酯键,不是氢键。
②结果:两个相同的黏性未端的连接。
C.基困的运输工具——运载体
①作用:将外源基因送入受体细胞。
②具备的条件:a、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并稳定地保存。b、 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
c、有某些标记基因。
③种类: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
④质粒的特点: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

(3)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
A.提取目的基因
目的基因概念:人们所需要的特定基因,如人的胰岛素基因、抗虫基因、抗病基因、干扰素基因等。
提取途径:
B.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用同一种限制酶分别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DNA(运载体),使其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将切割下的目的基因与切割后的质粒混合,并加入适量的DNA连接酶,使之形成重组DNA分子(重组质粒)
C.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常用的受体细胞: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酵母菌、动植物细胞
D.目的基因检测与表达
检测方法如:质粒中有抗菌素抗性基因的大肠杆菌细胞放入到相应的抗菌素中,如果正常生长,说明细胞中含有重组质粒。
表达:受体细胞表现出特定性状,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达过程。如:抗虫棉基因导入棉细胞后,棉铃虫食用棉的叶片时被杀死;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后能合成出胰岛素等。


(4)基因工程的成果和发展前景 A.基因工程与医药卫生B.基因工程与农牧业、食品工业


C.基因工程与环境保护
记忆点:
1. 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的特点是:能够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并稳定地保存;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具有某些标记基因,便于进行筛选。质粒是基因工程最常用的运载体,它存在于许多细菌以及酵母菌等生物中,是能够自主复制的很小的环状DNA分子。
2.基因工程的一般步骤包括:①提取目的基因 ②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④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3.重组DNA分子进入受体细胞后,受体细胞必须表现出特定的性状,才能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达过程。
4.区别和理解常用的运载体和常用的受体细胞,目前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动植物病毒等,目前常用的受体细胞有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酵母菌和动植物细胞等。
5.基因诊断是用放射性同位素、荧光分子等标记的DNA分子做探针,利用DNA分子杂交原理,鉴定被检测标本的遗传信息,达到检测疾病的目的。
6.基因治疗是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九 、生物的进化
(1)自然选择学说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个体。
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
种群的基因库: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4)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的形成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自然选择学说。


记忆点:
1.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2.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其基本观点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3. 隔离就是指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其作用就是阻断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在自然选择中向不同方向发展,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和重要环节。
4.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区别:生物进化是指同种生物的发展变化,时间可长可短,性状变化程度不一,任何基因频率的改变,不论其变化大小如何,都属进化的范围,物种的形成必须是当基因频率的改变在突破种的界限形成生殖隔离时,方可成立。
5.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有含有该物种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
6.在生物体内,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为不同的组织器官,这是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内容多了点,总超字数,下面主要是第一册。
新课标高考生物最后冲刺回归教材必记
一、生命的物质基础及结构基础
1. 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有 结合水和 自由水,其中含量最多的形式的主要作用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细胞内许多生化反应必须有水的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2. 无机盐的存在形式主要是离子状态,除了构成化合物,还可以维持生物的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如血液中Ca2+较少会使动物发生抽搐现象。
3. 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动植物共有的糖是_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
4. 脂质可分为_脂肪_、_类脂__和__固醇_,后者包括_胆固醇__、性激素_和__VD _,主要是对维持正常的_新陈代谢__和___生殖过程___等生命活动起_重要调节__作用。
5. 蛋白质的多样性的成因有 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 数量成百上千 、排列顺序变化多端 和 由氨基酸形成的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因而功能具有多样性,氨基酸经__脱水缩合__方式形成多肽,再加工成有特定空间的蛋白质。
6. 核酸分两种,即_脱氧核糖核酸(DNA)_和_核糖核酸(RNA)_, 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分别是 脱氧核苷酸 和核糖核苷酸 。
7. 生命活动的体现者是 蛋白质___;而生命活动的控制者是核酸_,它是通过基因的表达 来实现的。
8. 细胞膜主要是由_磷脂分子_ 和__蛋白质 构成,基本结构支架是_磷脂双分子层__,外表有一层_糖蛋白_ ,又叫_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密切的关系;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_具有一定的流动性__,这种特点与细胞的物质交换有关,在物质交换的方式中,主要方式是主动运输_,它决定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
9. 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这是因为它能提供等原料或条件新陈代谢正常进行所需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10. 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具有两层膜,后者的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__,分布着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_;前者的基粒上分布着与光反应_有关的 酶和 色素。两种细胞器的基质中都分布着各自的_ DNA 和___酶 等物质,都是与能量代谢密切相关的细胞器。
11. 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 ,不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有 核糖体、中心体_ 。在分泌功能旺盛的细胞中高尔基体、内质网、线粒体细胞器发达、数量多,除小泡外,与分泌活动有关的非细胞器结构是_细胞膜_。原核和真核细胞中都具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只分布于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是 中心体 。与植物细胞分裂末期细胞壁形成有关细胞器是高尔基体 ,与动物细胞分裂方向有关的细胞器是_中心体_ ;调节成熟植物细胞的内环境和渗透压的细胞器是_液泡 _。与植物体的颜色表现有关的细胞器是_液泡和叶绿体 _。高等植物细胞与高等动物相比特有的结构是_细胞壁、液泡、叶绿体__。
12. 真核细胞核的亚显微结构包括核膜、__核仁__和___染色质_,核膜上有_核孔 ,它是大分子的通道,核仁与细胞器形成有关。细胞核的主要功能是_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__的场所、是__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DNA的载体有染色体、线粒体、叶绿体 。
13. 判断原核和真核细胞的标准主要是有无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常见的原核生物有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 ,其中最小的是支原体 ,它不同于其它原核生物的是 无细胞壁 。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蓝藻 ,能够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但不利用光能的是 硝化细菌 。
二、酶与ATP、代谢类型
1.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是生物体 进行一切生命活动 的基础,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_生物__和__非生物_最本质的区别。
2.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_生物催化作用__的__有机物__。酶大多数是_蛋白质__,少数是RNA_。
3. 酶具有_高效性__:一般地说,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 倍:酶具有__专一性___:每一种酶只能催化_一种或一类___化合物的化学反应:酶的催化作用需要__适宜的条件_:__温度和PH 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实际上,__过酸__、__过碱__和_高温___都能使酶的分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
4. ATP的中文名称是三磷酸腺苷 ,它是生物体新陈代谢的_直接_能源。糖类是细胞的 能源物质 ,脂肪是生物体的_储能物质__。
5. ATP普遍存在于__活细胞__中,分子简式写成_ A-P~P~P __,其中A代表__腺苷_ ,P代表__磷酸基团__, —代表_一般的共价键_,~代表__高能磷酸键_ _。ATP在活细胞中的含量_很少___,但是ATP在细胞内的_ 转化__是十分迅速的。细胞内ATP的含量总是处于__动态平衡 _中,这对于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6. ADP+Pi+能量→←ATP,请问:(1)反应式中缺少的一个重要条件是 酶 。
(2)当反应向右进行时,对高等动物来说,能量来自 呼吸作用 ,场所是 线粒体 ;对植物来说,能量来自 呼吸作用 和 光合作用 。场所分别是 线粒体、 叶绿体 。
(3)当反应向左进行时,对高等动物来说,能量用于__营养物质的吸收__、_神经兴奋的传导___、__细胞分裂和__蛋白质合成__,对植物来说,能量用于__矿质离子的吸收__、__光合作用暗反应___、__蛋白质合成和__细胞分裂__的生命活动。
7. ADP和ATP转化的意义可总结为:
(1)对于构成生物体内部__稳定的功能_环境有重要意义。
(2)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_直接能源__。
(3)ATP是生物体的细胞内流通的“__能量通货___”。
8. 同化作用是指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获取得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组成物质,并且储存能量_ _的过程,异化作用是指__生物体能够把自身的一部分组成物质加以分解,释放出其中能量,并且把分解的终产物排出体外的变化过程__。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的关系是_同时进行,同时存在___。
9. 自养型的特点是__能够以光能或者无机物氧化分解所释放的化学能为能源,以环境中的CO2为碳的来源,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且储存能量___,自养的方式有两种,即___光能自养_ _和___化能自养_ _。硝化细菌利用 体外环境中NH3氧化成硝酸盐所释放 的能量,以 环境中CO2 为碳的来源,合成有机物,并且贮藏能量。硝化细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是 糖类 ,直接能源是 ATP 。异养型的特点是 以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能量和碳的来源,将这些有机物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且储存能量_。
10. 需氧型生物都需要生活在 氧充足 环境中,它们必须以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氧来氧化分解体内的有机物获取能量,放出能量的底物是 有机物 ,厌氧型生物的特点是只有在厌氧条件下,才能将体内有机物氧化,从而获得维持自身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
三、细胞呼吸
1. 有氧呼吸:过程:( )中填写场所,( )后写出物质变化
第一阶段(在__细胞质基质_):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两分子丙酮酸,产生少量[H] 和ATP,并释放少量能量__
第二阶段(在__线粒体基质____):__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CO2和[H]、ATP,并释放少量能量______________
第三阶段(在__线粒体内膜___):__[H]与氧结合而形成水产生大量ATP,同时释放大量能量______________
2. 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是由无氧呼吸进化而来):(1)场所:始终在 细胞质基质
(2)过程:第—阶段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2C3H4O3(丙酮酸)→_2C2H5OH+2CO2+能量__ (或__2C2H6O3+能量___)
(3)高等植物被淹产生酒精(如水稻、苹果、梨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高等植物某些器官(如_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___)产生乳酸,高等动物和人无氧呼吸的产物是__乳酸___。
3. 有氧呼吸的能量释放:有氧呼吸----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共释放出__2870KJ _的能量,其中有_1161 KJ 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合成__38 __个ATP)中;无氧呼吸----1mol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共放出__196.65KJ 能量,其中有__61.08KJ储存在ATP(合成_2__个ATP)中。
4. 呼吸作用的意义: 为生物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内,形成ATP的场所有:__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__,在动物细胞内,形成ATP的场所有 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5. 关于呼吸作用的计算规律是:①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无氧呼吸(酒精发酵)与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之比为__3:1 ②产生同样数量的ATP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葡萄糖物质的量之比为_1:20__。如果没生物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消耗的氧气量相等,则该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如果某生物不消耗氧气,只产生二氧化碳,则只进行无氧呼吸,如果某生物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比吸收的氧气量多,则两种呼吸都进行,具体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例可以根据二者的反应式去求。
6. 农作物施肥结合松土,可以提高肥效的原因是什么? 提高O2量,促进呼吸作用,产生更多能 。

四、光合作用
1. 叶绿体的色素:(1)分布:__囊状结构薄膜___。
(2)色素的种类:高等植物叶绿体含有以下几种色素:A、叶绿素主要吸收 蓝紫光,红橙光,包括_叶绿素a (呈_蓝绿_色)和_叶绿素b __(呈_黄绿__色);B、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 蓝紫 光,包括__胡萝卜素_(呈__橙黄_色)和___叶黄素_(呈__黄__色)。
(3)色素的功能: 吸收、传递、转化光能 。
2. 光合作用的过程:
(1)光反应阶段:a、水的光解:_ H2O→[H]+O2(反应条件:光,叶绿体)_
b、ATP的形成: ADP+Pi+能量→ATP(反应条件:酶)_,走向: 类囊体→叶绿体基质 。
c、[H]的形成:_ NADP++2e+H+→NADPH(反应条件:酶)_,走向:类囊体→叶绿体基质。
(2)暗反应阶段:a、CO2的固定:__ C5+CO2→2C3(反应条件:酶)__
b、C的还原__:2C3+[H]+ATP→(CH2O)+C5(反应条件:酶)
(3)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
a、场所:光反应在叶绿体 囊状结构薄膜 上,暗反应在 叶绿体基质 中。
b、条件:光反应需要 光照,H2O,色素,ADP,Pi,NADP+,暗反应需要 [H](或者写NADPH),ATP,CO2 。
c、物质变化:光反应发生 H2O光解,ATP,NADPH生成 ,暗反应发生 二氧化碳的固定和还原 。
d、能量变化:光反应中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在暗反应中__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_______。
c、联系:光反应产物NADPH 是暗反应中CO2的还原剂, ATP、NADPH 为暗反应的进行提供了能量,暗反应产生的 ADP,Pi 为光反应形成ATP提供了原料。
3. 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的措施主要有: 光照强弱的控制; CO2的供应 ; 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 __。其中在矿质元素对光合作用的作用有:N是_是合成光合作用所需的酶___;P是_ ATP,NADP+的主要元素__,维持叶绿体膜的结构和功能上起重要作用;K是和运输有机物有关_:Mg是_合成叶绿素的元素_____。
4. 光合作用的意义主要有:为自然界提供_有机物__和__ O2__:维持大气中__ O2和CO2__含量的相对稳定:此外,对__生物进化具有重要作用。
5. 光合作用发现史:
(1)1771年,英国的普里斯特利指出:植物可以 更新空气 。
(2)1864年,德国的萨克斯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 淀粉 。
填写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的有关内容:①取大小、长势相同的甲、乙两植物,在__在黑暗中__处理24小时,使叶片中的__淀粉__耗尽:②向甲植物提供充足的光照,乙植物__黑暗处理_(作__对照组___),保持其它培养条件相同:③几小时以后,分别将甲、乙植株上的叶片摘下。用__酒精__隔水加热,脱去_叶绿素__:再用清水冲洗后,用__碘液 _检验是否有淀物产生。④实验现象:甲叶片__变蓝_,乙叶片不变蓝。③实验结论: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__光照___。
(3)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证明: O2 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4)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鲁宾和卡门用 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 水 。
6. 练习:
(1) 水分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光照强度影响水分的散失,而影响_气孔_的开闭,进而影响 CO2 _的进入。
(2) 正常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突然停止光照,叶绿体中_ C3 _含量明显增加;如果是突然停止二氧化碳的供应,则叶绿体中_ C5 含量明显增加,_ C3__明显减少。
五、细胞的生命历程
1. 只有 连续分裂 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
2. 细胞周期的表示方法

方法二中,一个细胞周期可以是__分裂间期___和__分裂期___之和。分裂间期细胞核中完成_ 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__。
方法三中,①c、d、e段分别代表什么时期?c__前期______、d___中期___、e___后期___②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从a点还是从f点开始?___ f__,为什么?__ 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从上一次细胞分裂完成开始__ 。
3. 染色体、染色单体、着丝点、DNA在一个细胞周期中的变化说明: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着丝点数 2n 2n 2n 4n 2n
染色体 形态 染色质 染色质→染色体 染色体 染色体 染色体→染色质
行为 复制 螺旋化 螺旋化程度最大 平分 解螺旋
数目 2n 2n 2n 4n 2n
位置 散乱分布在核中 散乱分布在纺
锤体中央 着丝点排在赤道板上 向细胞
两极移动 散乱分布在于细胞的核中
染色单体 0→4n 4n 4n 4n→0 0
核DNA 2n→4n 4n 4n 4n 2n
①一个染色体只含有一个着丝点,即使经过复制后,一个染色体含有__ 2 个染色单体,但仍然叫做一个染色体,因为它仍然含有一个___着丝点___。
②未复制的一个染色体上含有一个DNA分子,复制后的一个染色体上含有_2__个DNA分子。
③复制后的一个染色体,一旦着丝点分裂,即形成两个染色体,各自含有一个DNA分子(除基因突变外,这二个DNA上的遗传信息完全相同)
4. 绘图(设间期含4条染色体)

5. 无丝分裂的主要特点是没有 纺锤体和染色体 的出现,但同样有DNA的复制。__蛙红细胞的分裂__就是无丝分裂的典型代表。
6. 减数分裂
(1)概念:减数分裂是进行 有性生殖 的生物在产生 成熟生殖细胞 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 减半 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 一次 ,而细胞分裂 两 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的细胞的减少一半。
实质: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新细胞染色体数减半。
(2)过程:精原细胞是原始 的雄性生殖细胞,每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都与体细胞的相同。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精原细胞的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都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构成,这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由同一个着丝点连接。
a.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
b.联会是指同源染色体 两两配对的现象。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 四分体 。
c.配对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发生在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体也随之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发生在 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 。
d.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了四个精细胞,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每个精细胞都含有数目减半 的染色体。
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细胞,大的叫做 次级卵母细胞 ,小的叫做极体 , 次级卵母细胞 进行第二次分裂,形成一个大的 卵细胞 和一个小的 极体 ,因此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一个 卵细胞 和 三个 极体 。
(3)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分裂后形成的是 体 细胞。
染色体复制 1次,细胞分裂1 次,产生2 个子细胞。
分裂后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与母细胞染色体数目 相同 。
同源染色体 无 联会、交叉互换、分离等行为,非同源
染色体 无 自由组合行为。 分裂后形成的是 生殖 细胞。
染色体复制1 次,细胞分裂2次,产生4 个子细胞。
分裂后子细胞染色体数目是母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
同源染色体 有联会、交叉互换、分离等行为,非同源染色
体 有 自由组合行为。
7.生长、发育、分裂,分化的比较

8.细胞分化发生于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过程中,也就是说细胞分化是一种 持久 _的变化,但在胚胎 期,细胞
分化达到最大程度。细胞分化具有稳定性,即__不可逆转__。(脱分化只是使已经分化的、失去了分裂能力的
细胞重新获得__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__,而不能使其变回到分化前的那种细胞。因此,脱分化不是细胞分化
具有可逆性的体现。高度分化的细胞还具有__全能_性,因为_细胞核内还有保持物种遗传特性所需要的全套遗
传物质__;实现的基本条件是必须要__离体__,且提供必要的 激素、营养物质等。)
9.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__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选择性表达)__的结果
10.癌变细胞的特征①无限增殖 、② 细胞形态结构 发生了改变、③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_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___减少,细胞之间的粘着性减少,导致癌细胞容易__在机体内分散和转移__。
11.衰老的细胞和癌细胞在酶的活性上的区别是__衰老细胞内某些酶活性降低,而癌细胞内酶活性不变___。
注意:(1)生物个体发育的起点是__受精卵___(2)分化后的不同细胞之间的相同点:遗传物质(信息)相同;分化后的不同细胞之间的不同点:成分、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3)癌细胞和瘤细胞的相同点:无限增殖:癌细胞和瘤细胞的不同点:癌细胞容易分散和转移,瘤细胞则不容易分散和转移。


高中生物的总结?视频

相关评论:
  • 17018008790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洪奔严1、从生物圈到细胞。2、生命系统的层次性。3、细胞学说内容(统一性)。4、除病毒以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5、高中生物到底怎么学?首先、基本知识的归纳就是把书本上问的所有知识点有条理的罗列出来,解释各个术语的含义,列出它包含的的种类或分支的方向...

  • 17018008790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洪奔严△ 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四、鉴别实验 试剂 成分 实验现象 常用材料 蛋白质 双缩脲 A: 0.1g\/mL NaOH 紫色 大豆 鸡蛋B: 0.01g\/mL CuSO4 脂肪 苏丹Ⅲ 橘...

  • 17018008790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总结
    洪奔严1.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内的分子组成包括蛋白质、核酸、糖类等有机分子,以及无机盐等无机分子。2.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具有多种功能,如催化、运输、免疫等。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3.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包括DNA和RNA两种形式,分别负责遗传信息的储存和表达。二、细...

  • 17018008790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洪奔严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1 1.sars非典型性肺炎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侵害肺部和呼吸道细胞。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的活动离不开细胞。3.细菌一般是单细胞生物,遗传物质是DNA.4.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代谢为基础。5.生长发育以细胞的增殖,分化为基础。6.遗传和变...

  • 17018008790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洪奔严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2 1.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2. 细菌、蓝藻、放线菌有细胞壁,而支原体没有。3. 蓝藻也称为蓝细菌,小球藻是真核生物,各种颜色的藻类都是真核的。4. 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只有环状DNA分子。5. 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还有少量RNA。6. ...

  • 17018008790高中生物重要知识总结
    洪奔严高中生物必考知识 1 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主要是淀粉、脂肪,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主要是糖原和脂肪。区分直接能源、主要能源、储备能源、根本能源。 2 蛋白质的基本元素是C、H、O、N,S是其特征元素;核酸的基本元素是C、H、O、N、P,P是其特征元;血红蛋白的元素是C、H、O、N、Fe,叶绿素的元素是C、H、O、N、...

  • 17018008790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
    洪奔严以下是会考生物知识点总结: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2.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

  • 17018008790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洪奔严4、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因。5、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它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一类...

  • 17018008790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洪奔严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二、细胞中的无机化合物:水和无机盐 1、水 :(1)含量:占细胞总重量的60%-90%,是活细胞中含量是最多的物质。(2)形式:自由水、结合水自由水:是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的水。作用有①良好的溶剂;②参与细胞内生化反应;③物质运输;④维持细胞的形态;⑤...

  • 17018008790高中生物教师工作总结
    洪奔严高中生物教师工作总结1 一学年结束了,对于这一年的工作,有喜有忧,为了总结经验,并从经验中取得进步,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思想方面 本人思想进步,积极向上,拥护中国共产党,以党的方针政策作为指导思想。注意团结同事,不做不利于学校发展或有损学校利益的任何事情。本人教育思想端正、关心、爱护每一个学...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