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各位对看了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里对诸葛亮的评说后的看法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百家讲坛》中易中天对诸葛亮周瑜的分析是否具有史实性?~

易中天品三国中的史实都是有历史依据可考,在这一点上,连反对易中天这样解读三国的一些历史学者都没有异议,只是他们不喜欢易中天的思维方式和解读方法。
所以在易中天品三国中对诸葛亮周瑜的分析史实依据是无可争辩的,但是心理分析肯定是参杂了易中天本人的逻辑推理和现代人观点,这一点我们还是要自己把握,尽管你认为他说的有道理。

易中天先生对曹操的评价

第一是:知人善任,唯才所宜。
唯才所宜是荀彧和郭嘉这两个人对曹操用人之道的评价,唯才所宜和知人善用或者知人善任,是统一的。什么叫知人善任?包括三个内容:第一是,知道哪些人是人才;第二,知道这些人是哪方面的人才,或者那种类型的人才;第三,知道把这些人放在什么位置上最合适。这就叫做知人善任,知人善任第一是知人,第二是善任,而善任就要唯才所宜。比方说我们一再提到的崔琰和毛玠,他们的特点是什么呢?作风正派,清正廉明,曹操就让他们去主持组织部和干部部的工作,选拔官员,果然他们两个选拔推荐上来的那都是德才兼备的。再比方说枣祗和任峻这两个人,这两个人的特点是什么呢?任劳任怨,曹操就让他们去屯田,结果曹操的屯田制得到了贯彻和落实,曹操获得了丰厚的粮草和经济基础。这就是曹操用人的第一个特点,知人善任、唯才所宜。这个特点,连最讨厌曹操的人,比方说写《容斋随笔》的洪迈,他也承认,洪迈对曹操的用人也有这么一个评价:“智效一官,权分一郡,无小无大,卓然皆称其职”,就是说他不管安排什么人做什么事都非常地合适,都非常地称职,这是第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推诚取信,用人不疑。
这个是用人的一般原则,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会用人的人都是这么做的。但是曹操这里有一点特殊,特殊在什么地方呢?就在于曹操第一他身处乱世,乱世的特点是什么呢,人心浮动,人际关系紧张,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和诚意,用曹操的话说这叫做“上下相疑之秋也”,大家都不信任,这是第一个特点。第二个特点,是曹操的双重角色,曹操这个人用周瑜的话说叫“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当然这个事情我们现在也不能肯定地说那曹操到底是不是汉贼了,至少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曹操在前期他还是想把汉王朝维护下去的,他后期的个人野心膨胀,变成奸雄,想取而代之。但是即便在前期曹操也未尝没有自己的小算盘,他名义上是为汉王朝招纳人才,实际上它是希望这些人才为他所用。但是这样一来,他又一个优势,他也有一个劣势,就是曹操的“奉天子以令不臣”或者说“挟天子以令诸侯”,他又优有劣,优势是什么呢?他可以利用中央政府、大汉王朝、现任皇帝的名义,以及这个政府的官位、爵位、俸禄来招揽人才,比刘备比孙权要方便一些;他的劣势是什么呢?就是他弄不清楚他招来的是为谁服务的,是效忠皇帝的还是效忠他的,搞不清楚,这就难免会有猜疑。第三个特点就是曹操阵营复杂,他这个阵营里面有原来东汉王朝的官员,有新招聘和新选拔的官员,有曹操自己带出来的人,也有别人阵营里面的投靠曹操、投降曹操、投奔曹操的。那么这些人之间也是互相猜疑,也就是说对于曹操来说,信任和诚意在这个时候、在这个环境、在这个条件下格外地重要。而曹操在这个时候作为一个领导人,一定要表现出自己的宽容和诚意。
我们前面一再讲曹操对那些包括背叛他的人都那么宽容,他对张绣,对魏种,对毕谌,还有对曾经恶毒攻击他的人,比方说陈琳,对这些人这么宽容,他是为什么?他就是要向天下人表示,我曹操这个人确确实实是真心诚意地希望天下的人才都到这里来为国家效劳,我是非常诚恳的,哪怕你们背叛了我,我也不在乎,也不后悔,也不计较,甚至我也不惩罚,只要你再来,他就是为了表达这个诚意。那么这样的一种信任和诚意,他换来的是什么呢?换来的是忠诚。比方说于禁,于禁是曹操自己亲手从行伍当中提拔起来的将领。曹操第一次南征张绣的时候,张绣不是投降了曹操然后又反叛了吗,反叛的时候就打得曹操有点落花流水了,这时曹军是很混乱的,但是唯独于禁的这个队伍非常地整齐,一路整理着自己的队伍,一路敲着鼓,有秩序地撤退。撤退的路上碰到几个其他人手下的士兵,衣衫不整狼狈不堪的样子,于禁就问他们怎么回事,他们说,我们被青州兵抢劫了,青州兵是什么呢?青州兵就是投降曹操的黄巾军,这个黄巾军投降曹操以后曹操把他们收编为青州兵,曹操对他们特别宽容,这些人一看曹操打败了就起来作乱,就把曹操其他的队伍抢劫了。于禁一看这还得了,既然都是曹公的队伍怎么可以这样做!然后队伍开过去把青州兵整治了一顿,再往回撤。这时候青州兵挨了于禁的整,就赶紧跑到曹操那儿告了于禁一刁状,等到于禁回到大本营的时候,上上下下已经是沸沸扬扬了,但是于禁仍然首先整顿好自己的队伍,安下营寨,没有及时去见曹操。当时就有人跟于禁说,青州兵都告了你了,你还不去向曹公说清楚,你现在在安营扎寨干这些事干什么?于禁说,敌兵在后,说来就来,我们不做好准备怎么迎敌呢?公事要放在前面,我于禁的个人的进退荣辱要放在后面,再说了,曹公是何等英明的人,他怎么会听信谗言呢?安顿好部队以后,做好了战斗准备以后,于禁才去见曹操,曹操大加表扬,说于将军你真是有古之良将的风度,太好了。这是什么?信任换忠诚。
*曹操在对待人才上能够量才而用,并以相互信任架起了与人才沟通的最佳桥梁,因此曹操手下人才的能力得到了最大的发挥。所以曹操往往在失败的边缘能够与众将领齐心协力,共渡难关,尤其是在一个尔虞我诈的乱世,这更显出了曹操的诚意与宽容。可是宽容只是表现了曹操的人情,有人情味的军队就能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吗?曹操又是依靠什么样的用人之道来树立自己的权威的呢?
曹操用人的第三个特点是:令行禁止,赏罚分明。
曹操治军是很严的,多次下达和颁布各种命令,要求严明军纪。因为曹操很清楚,一支没有纪律的队伍是不能战胜敌人的。而且曹操还能够做到以身作则。有一个有名的故事,可能观众朋友们都很熟悉,就是有一次在行军的时候曹操下达了一个命令,不得践踏农田,他要保护农民,谁的马如果踩了麦田那是杀头的罪,所以曹操的那些骑兵全部下马步行,一只手牵着马,另外一只手用武器,用戈啊什么东西把麦子护住,小心翼翼地走。曹操自己没有下马,结果马惊了,一家伙跳到麦田里面,曹操的马践踏了麦田。曹操马上下马,把军法官叫来说,该当何罪?军法官说,杀头。曹操说那就请你行刑吧。唉呦,那怎么可以呢,反正古代有这个传统,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法不施于尊者,统帅怎么能够杀头呢。曹操说那没有办法,那就割一把头发吧,自己拔出剑来把头发割了一片扔在地上,表示受过罚了。这个故事是记载在一部对曹擦很不友好的书里面,这个书的名字叫《曹瞒传》,用来说明什么呢,说明曹操虚伪,奸诈,说你下道命令说踩了麦田就要杀头,结果你弄个头发下来。其实不然啊,曹操这个也是受刑的,叫髡刑,髡刑就是把头发剃掉,因为古人认为这个身体肤发受之父母,是不可以放弃的,而且髡刑是带有侮辱性的这样一个刑罚,所以他还是受了刑的,还是表现了曹操的执法严明。
那么曹操罚得重,赏得也不含糊。曹操奖赏部下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像某些豪帅那样,凭一时的兴致。我们知道军阀混战的时候会有很多所谓豪帅,一仗打下来以后,这仗打赢了,来,来,来,哥几个,分了,这个给你,这个给你,这个给你,随便拿,好像很豪爽,其实没道理。曹操如果要奖赏一个人,肯定有两条,第一,这个人一定是立下了赫赫的功劳;第二,曹操的奖励一定十分到位,就是曹操给你的奖励一定超过你希望的那个份额,他加码,他在奖励你的时候他考虑得周到,可能周到得连你自己都想不到,曹操是一个非常会做人情的人,他不做则矣,人情一定是做得足足的。曹操作为一个统帅,他有一个过人之处,就是从来不和部下争风头、争面子、抢功劳,他所有的功劳都归于部下;第二个,他的奖励绝不走过场,一定让你实实在在地得到好处,曹操是一个非常非常实在的人,正是这种实在的作风使得大家觉得跟着曹操确实是跟对了。
第四个特点是:虚怀若谷,见贤思齐。
曹操不和部下争风头、争面子、抢功劳,这且不说,而且部下给他提意见,如果他没有采纳,犯了错误他一定检讨,一定把错都揽到自己他过身上。当然在很多情况下曹操是虚心纳谏的,这也是吸引人才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作为一个人才来说他固然希望通过自己的勤劳、智慧换取他应得的报酬,这是他的一个希望,但是他更希望的是自己能够施展才华,自己的建议、策划能得到采纳。我们读史书可以看到,大量的这样的记载,太祖听之,从之,善之,当然也有不听的时候,也有太祖不听,如果不听而决策错误,曹操一定检讨。有一次曹操打孙权的时候,曹操就做了一个决定,就准备把淮南的老百姓都迁移到北方去,当时有个叫蒋济的人就不赞成。曹操说你看上次我跟袁绍官渡之战的时候我就把白马的老百姓迁移到延津,蒋济说,曹公,现在这个情况和你跟袁绍打白马的时候不一样了,再说老百姓他都是恋土的,恋家的,谁愿意搬来搬去,不要迁移他们。曹操不听,不听以后这些老百姓一听曹操要把他们迁移到北方去,呼啦啦都跑到孙权那儿去了。所以后来蒋济去见曹操,曹操听说蒋济来了以后马上出门迎接,然后呵呵呵地笑着,拉着蒋济的手说,哎呀蒋济,你看你看这事我弄得,我本来是想让他们躲避一下孙贼的,谁知道把他们都赶到孙贼那去了,你看我干的这事,检讨。而且我们还要学他一点,就是检讨也用不着总是哭丧着脸,我们现在一些当领导的犯了错误不愿意检讨就是因为一检讨好像就要痛哭流涕,深刻解剖自己,检讨也有各种感情,你也可以笑着检讨,笑着检讨你也不丢面子,接受你检讨的人他也还是觉得你是有诚意的。
这就是曹操在用人方面的四个特点,根据这四个特点我们可以总结出八句话:
真心诚意,以情感人;推心置腹,以诚待人;开诚布公,以理服人;言行一致,以信取人;
令行禁止,依法治人;设身处地,以宽容人;扬人责己,以功归人;论功行赏,以奖励人。
曹操作为一个好老板,是非常会用人的,他十分清楚“争天下必先争人”。可是身处乱世,老伴选择人才,人才也选择老板,这就类似于今天的双向选择,因此争取人才必须先征服人才的心。而易中天先生认为曹操能够恩威并举,并善于自我批评和将心比心,这难道就是曹操争取人心的独家秘诀吗?那么,曹操那么多用人之术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玄机呢?
其实重要的不是曹操怎么做,而是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也就是说重要的不是用人之术,而是用人之道。“道”是什么呢?道就是人性,就是人心。曹操用人之道的核心就是:洞察人性,洞悉人心。他太了解人是怎么回事了,他知道他的将士们跟着他出生入死是为了什么,因此有“以功归人,以奖励人”。他知道人都是有弱点的,也都是有缺点的,因此有“以法治人,以宽容人”。他也知道人是理性的动物,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通情达理的,因此有“以理服人,以信取人”。他还知道人是有感情的,有时候感情的维系比利益的维系更重要,更起作用,因此有“以诚待人,以情感人”。所以曹操了不起的地方,不在于他的术,那些具体的做法,而在于他的道,而在于他对人心、人性的透彻地理解和把握。
有一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就是官渡之战之后,曹操缴获了袁绍大量的图书、资料、文件、书信,就发现其中有自己的人写给袁绍的信。按照一般人的反应,这是通敌的证据,这是背叛的证据,应该把这些信都拿出来一个一个地按图索骥,把那些叛徒,把那些有二心的,把那些动摇分子,都给我揪出来,曹操没有,曹操发现有这么一堆书信以后,看都不看,立即下令全部烧毁。曹操这个事情做的是太漂亮了,当时很多人不理解,就问曹操,你为什么要把这么重要的证据都毁掉了?曹操说,哎呀,算了吧,说老实话我和袁绍作战是以弱胜强,袁绍是强势,我是弱势,那个时候连我曹操自己老实说心里都没底,我都没有把握能不能打胜这一仗,何况大家呢?很正常嘛!曹操这手做得实在是聪明,聪明在什么地方呢?他很清楚,当时的形势就是他说的那个情况,那么既然是那样一个情况,当时秘密和袁绍有来往的,肯定不是一个小数,不是一个两个、三个五个,弄不好就是几十个、上百个,这些人你都清算,你清算不了,既然清算不了,不如干脆不清算,我不但不清算,我连把柄我都不拿在手里,我当着你的面我没有拆封,我没有看,我不知道有谁在勾结袁绍,我现在把证据全部烧毁,大家放心好了,只要以后你跟着我曹某人,忠心耿耿,以前的事我不知道,人情做到底了。曹操很清楚,在这样复杂的政治斗争当中,有些时候是要装糊涂的,装糊涂才能宽容人,宽容人才能得人心,得人心才能的天下,所以叫做老白姓有句话说“不哑不聋不做阿公”,有时候就是要装聋作哑。洞悉人心、洞察人性已经不容易,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就更不容易,更为难得的是曹操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比方说他销毁这些证据,他奖励他手下的将领,他给自己的缺点错误做检讨,他感谢那些给他提意见的人,他做这些所有事情的时候,他做得坦诚,大气,自然,实在,一点没有装腔作势的样子,这就太难了。
曹操能够洞察人性,洞悉人心,也就掌握了用人之道。曹操掌握了用人之道,也就知道了手下的人才最需要什么。当曹操知道了人才的需求,也就知道了他能够给予人才什么。因此说到底,曹操的用人之道也就是他的做人之道,那么曹操的做人之道究竟是什么呢?
曹操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呢?几个原因,第一点,曹操聪明,他知道一个搞政治斗争的人,一个在战场上作战的的人,全讲真话那是不可能的,全讲假话是行不通的,这样一个人必须把握什么时候说真话,什么时候说假话,对谁说真话,对谁说假话。对敌人,你肯定要说假话,兵不厌诈嘛,你不能说实话;但是你对你自己的谋士,他们可都是聪明人,那你要说真话,你说真话你才能换取信任,你换取了信任他才会尽心竭力地为你出谋划策,你才能克敌制胜。曹操他能够把握这个真假之间的这个度,这叫做聪明。
第二个原因就是随和,曹操这个人性格里面有很好的一面就是他是个性情中人,我们都知道曹操是个诗人,他身上既有军事将领的素质,他也有诗人的气质,他只要不是在正式办公、正式作战的时候,他为人是很随和的,他会跟大家说说笑话,开开玩笑,打打哈哈,这样他就有了一种亲和力。一个做领导的,太严肃了不好,太严肃了,人家觉得你不可亲近;太随便了也不好,太随便了你没有威望,最好是像曹操这样,需要威望的时候他是不怒而威,平时的时候他又亲切随和,这样就使自己的下属既尊敬他,又爱戴他,这个分寸,曹操也把握得很好。所以曹操经常把正经事用开玩笑的口气来说,比方说他有一个人在他敌人那边,自己的父亲被曹操下了大狱,曹操就给他写封信说,令尊大人在我的监狱里日子过得还不错,不过呢,国家也不能老掏钱替人家的爸爸养老啊,你看着办吧,非常好玩儿。
第三个原因,他的真诚,曹操是真心诚意、实实在在希望有很多人来帮助他,他确实感到自己一个人是孤单的,是势单力薄的,这是他的真话。曹操有一首诗叫《短歌行》,里面有这样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翻译过来就是,青青的是你的衣衿啊,悠悠的是我的爱心,只是由于你的原因啊,让我思念到如今。思念着谁?不是情人,不是小蜜,是能够帮助他成就一番事业的朋友,这个感情是真实的,所以第三个原因是他的真诚。
第四个原因是深沉,曹操是一个很深沉的人,我们去看一下这首《短歌行》,他的开头的句子是什么呢?“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是很短的,我们应该利用这短暂的人生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来,因此需要有大量的人才、朋友来帮助我。所以他的用人之道是站在这样一个对宇宙、人生的哲学思考的高度产生出来的,绝非一般意义上的用人之道,所以曹操这个人是很随和的,也是很深沉的。郭嘉对曹操有这样一个评价,叫“外易简而内机明”,就是表面上看着他随随便便,实际上里面内心深处很深很深,他可以和你握手言欢,他可以和你谈笑风生,他可以和你嘻嘻哈哈,他可以和你勾肩搭背,但是请你注意,当他和你握手言欢嘻嘻哈哈的时候,他在观察着你,而且看人看得入木三分,他会把他对面的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烂在肚子里,然后他知道怎样来对待你,或者说怎样来对付你~

  易中天先生也不愧为一个才子,当教授也已有真正的教授水平了,看了他的品三国全集后令我觉得他评价诸葛亮方面也是相等于评价了自己一样,易中天先生于政治方面是有着较为独到的才华,而对于军事谋略方面也是未能达到专业的水平,故此,他对三国的政治局势,政治人物的评价与分析是非常独到和透彻的,但就于军事谋略方面的人物和事情评价就似乎不很到家,他的品三国全集中反映出最为他欣赏的人物应该是曹操,除了曹操就要数诸葛亮的政治才能也是他极为欣赏的,但由于他一开始对诸葛亮的评价:诸葛亮肯定是一个极为出色的政治家,但就未必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这句说话于网上流传后,相比陈寿的三国志评价的影响还要大,从此网上一提到诸葛亮的才华,就肯定很多人会说(诸葛亮只强于政治、但不善于军事),甚至有些市井之言论(军事?他懂条毛,怎比郭嘉),这些言论,基本也大多数先出于易中天的影响,不过易中天的评价也不是说毫无道理,的确上诸葛亮穷一生军、政事业最终也是未能统一天下,多番北伐也是无功而回,以一般肤浅一点、表面一点的评论是很难说他有多利害,因有人会说(靠、他要是利害,早就统一天下了),这样说也不能说是不对的,那么整个三国时期就应该是司马炎的政治、军事、谋略才能天下第一了,其它的什么人物都是不堪至极,最后天下还不是尽归司马炎,他不是什么都第一又那能统一三国啊,而评价司马炎为三国第一人的说法,我相信网上就有九成半以上的人不会同意,这不奇怪吗,诸葛亮成就不了就被说成才能不足,好了,司马炎统一了三国,但又不能说是才能第一,那么既然一个人的才能评价高低不在于其成就的大小而论,那么又为何先入为主以诸葛亮的成就高低来作为评价的标准呢,这不是自打嘴巴吗?最可笑的是一个曹操的谋士郭嘉,三十多岁就去世,生平也不见有多小建树,史料对他的记录不满一页纸,竟然成为了热捧的三国第一人,这大概也是因易中天的论说(郭嘉死、诸葛出,魏蜀两派实力大逆转),这个变成了魏蜀的双对论了,郭嘉也自此一炮而红了,以后的什么鬼才郭嘉、毒士贾诩,这些不知是否网络的三国游戏所设置的名号,竟然变成史实一样,不过易中天的评价也算是评得有条有理,不论评价对错,说的也不全不合理,要是与朱子彦教授所评的三国相比,易中天的评价要正派得多了,要说为抄作而论事,朱子彦的评论出位得多了,三国之人尽为邪道中人,全都是小人加上伪君子,才能不怎么样而阴谋诡计却就多得很,堪称为“黑暗”版评三国,什么诸葛害关羽、刘备坑诸葛等等,的确是另类版三国志,与动漫版三国有得比美。
  说了那么多,都未曾有多作支撑诸葛亮的说法,楼主要是采纳答案,我可继续与你评论诸葛亮,为他评反,以证实他是个一流的政治、军事、谋略、发明等多方全能的传奇人物。

不算看过品三国之后的看法,更说不上是捍卫真正历史,交流一点个人见解而已,而已……
P.S. 这里出现的“丞相”都是指诸葛亮,习惯了这么称呼……

“理民之干,优于将略”只是一个相对的比较而非绝对的肯定或否定。如果丞相真的军事上不行,又怎能够用兵“止如山,进退如风,兵出之日,天下震动,而人心不忧”,又怎能够在强魏边境自来自去而让据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众,据牢城,拥精锐的魏军无禽敌之意,但求自保而已?
丞相为什么连年北伐我们现在再怎么说都是猜测,但是我想可以肯定的是出师之前以丞相之谨慎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权衡利弊的,一定是有必战之理的……何必以今度古想当然的安上什么未必真实(甚至十有八九不真实)的原因呢?那多是今人站在今天的立场上想象的,在当时的情形下,连丞相都想不到比北伐更好的出路,我等又怎能妄言?至于北伐总是不成功,原因是很多的,不能把账都记在丞相一个人头上,对此我们只能感到惋惜并感动于这份执着……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街亭之失大概是丞相最受责备的一件事,我不想分析为什么,只想说一句,曹操是军事家吧,他打的败仗少吗?用错的人少么?(打败仗跟用错人应该多少有些关系吧)既然这能成为军事家,凭什么说丞相的军事不行呢?
事必躬亲,或许不太适合,但这是性格使然,只能说如果没有这份谨慎,就不是丞相了……再说在当时的情况下,蜀国上下甚至另外两国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他,多少人在一旁幸灾乐祸等着看他的好戏等着挑刺,丞相不小心谨慎能行吗?他能像……一样嬉笑怒骂皆行于色吗,能“潇潇洒洒”不加节制吗?果真如此,那就真的就不是我们的丞相了……

我们通常都有这么一种倾向,认为一个人不是大善大贤便是大奸大恶,认为像丞相这样的千古贤臣必定是完美无瑕的——唉,何止看待丞相,现在不也是吗,总是看到别人一好就想当然认为这人全好,(比如说对孩子,对学生,对……咳,扯远了)总认为某一个人就该像自己想象的那样毫无缺点。于是当我们发现他/她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时,就失望透顶,甚至言行过激;于是很多人把发现、挖掘大人物或历史伟人的缺憾当做乐趣或是谈资。谁也没有义务做到彻底的完善,因为任谁都做不到完善,而大人物、历史伟人,他们在追求完善的路上早已比我们走得更远更远,已然落后的我们凭什么一再苛求他们?
楼主所提到的现象,大约多少也是出于这种心理吧。就我个人而言,小时候看三国演义,立刻对丞相的神机妙算佩服不已,后来看到三国志,接触到更加真实(不敢说蜀书五记载的就是完全真实的丞相,相对吧)的丞相的形象以后,倒是更加深了我对丞相的崇敬:没有小说里写得那么神,只是一个人,却是一个比常人更优秀更出色的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虽为圣贤,又焉能免过?真正“无过”的,只怕是那些什么都不做只是挑剔别人的人吧。

历史人物就是如此,我们熟悉的是经过戏剧化神化处理的孔明,但在真实的历史中,他也是个普通人,我们必须要承认这一点

有可能是易教授想出名吧,但是,毕竟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呢,我们看历史,说历史,都是我们自己的观点,历史到底怎么样,谁知道呢

f


求各位对看了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里对诸葛亮的评说后的看法视频

相关评论:
  • 15874403388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一部实话孔子分集剧情
    戚哄券答:头号教书匠,易中天讲述孔子与教育的紧密联系。孔子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主张读书做官,对教育的重视与实践,为后世树立了典范。谁是好学生?在孔子的三千弟子中,他喜欢什么样的学生?易中天教授通过节目,揭示了孔子与学生的师生关系,以及他对学生品德与才能的重视。伤心事...

  • 15874403388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一共有几套节目?
    戚哄券答:《汉代风云人物》、《品三国》、《我读经典(一)易中天读先秦诸子》、《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 15874403388请大家评论一下近来在《百家论坛》里讲座的学者!
    戚哄券答:俺没事就看看百家讲坛 最喜欢的就是易中天老教授啦 讲的不枯燥 幽默

  • 15874403388《百家讲坛》中观点总令人醍醐灌顶,它有哪些让人印象深刻的讲师?_百度...
    戚哄券答:这个有很多的,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两位。不分伯仲,也就没有最之说。一个是“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易中天,一个就是清史随便问的纪连海。易中天是个教授,学者。但是,初次在《百家讲坛》上见到他的时候还以为他是个说书先生。易中天说三国剖析的是头头是道,把三国的历史时间和历史人物翻了个底朝天。

  • 15874403388求百家讲坛的观后感5篇!
    戚哄券答:3-《易中天品三国》,主讲人:易中天(厦门大学教授)评价:三国是一段波澜壮阔的风云际会,更是千古以来争论不休的焦点。易中天先生站在平民立场,结合史料和文献,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使广大观众了解真正的三国,真正的诸葛亮,真正的曹操,历史可以很精彩,历史可以不枯燥!对于易氏风格,我是极为推崇的。...

  • 15874403388《百家讲坛》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讲师是谁?
    戚哄券答:因为在听他讲课的学生中,几乎没有几个是不认真听讲的。所以他和其他教授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敢于把自己与知识融为一体,让知识成为自己,自己成为知识。还有就是敢于质疑,在讲解的时候,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会因为历史是什么就讲解成什么。除此之外,是易中天让诸子百家在新时代发光发热,让国人更加...

  • 15874403388哪一期的《百家讲坛》让你记忆犹新?
    戚哄券答:易中天《品三国》这个节目知道的人我就不用多说,易中天以一种幽默风趣的口吻,从历史的另一个角度带我们重温了那段铁马金戈的年代,易中天先生独到的分析、风趣的话语让很多历史迷们对历史更加有兴趣,甚至很多不喜欢历史的人都喜欢看易中天的演说。

  • 15874403388易中天《品三国》的读后感要怎么写呢?
    戚哄券答:在国粹京剧中曹操的脸谱是白脸,代表着奸诈的性格。从小到大我都认为曹操是个大反派,是小人,更是一个大坏蛋,但是看了《品三国》后,我对曹操的印象改变了很多。首先我不否认他有很大的野心,但从易中天先生对初期曹操的详细分析中,我看到的是一个正如易教授所说的非常大气的,甚至是一个可爱的奸雄...

  • 15874403388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里讲过哪些精辟的话语
    戚哄券答:2006-08-07 易中天在百家讲坛都讲过什么? ? 2012-08-27 百家讲坛有哪些历史经典讲解 2007-12-11 央视的《百家讲坛》有哪些经典系列? 2008-11-23 百家讲坛易中天说的什么啊? 2013-10-26 在百家讲坛上,毕波老师说过“人至贱则无敌”那这句话的上(下)... 2011-06-25 求各位对看了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

  • 15874403388易中天品三国白衣度江主要写了什么
    戚哄券答: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品三国之“白衣渡江”。易中天:说起来吕蒙和鲁肃也是朋友,正如鲁肃和周瑜是朋友,我觉得江东集团这点很好,虽然政见不同,但是不妨碍他们私下里是朋友。那么吕蒙和鲁肃的结识也还很有戏剧性。建安十五年周瑜病故,鲁肃接班,到陆口去上任,路过吕蒙的防地。当时鲁肃身边就有人对...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