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话剧《茶馆》是通过什么样的角度叙述历史的?为什么?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老舍的《茶馆》在戏剧结构上有什么独特之处~

在老舍的话剧中,《茶馆》的戏剧结构是独特的,称为“图卷戏”。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的写法多少有点新的尝试,没完全叫老套子捆住”.
①的确如此,整部作品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写人物来带动情节的发展,这与中外传统的戏剧写法完全不同.每一个在茶馆中出现的人物都有自己的一个故事,这些故事共同构成了茶馆这样一个大时代的缩影.正如作者所云:“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式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②老舍抓住这一典型环境,采用“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让各类人物先后登场,写他们的言行举止,写他们是怎样活着和怎样死去的,折射出当时社会形形色色的生活,进而表现出整个社会的动荡变迁.老舍作为一个戏剧家,他的尝试是成功的,他从容地驾驭了众多的人物,纷繁的情节,在动中取静,使得“茶馆”这个舞台有条不紊地运行.
三幕历史剧《茶馆》就犹如三组风俗画,反映了三个时代长达50年的风云变幻,成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在这里,笔者就把《茶馆》第二幕与《雷雨》第二幕从人物多少及关系、情节、矛盾冲突、人物性格的塑造、语段意义分析等几个方面作一个简单的比较,以便窥一斑而知全貌。

扩展资料
《茶馆》剧本中出场的人物近50人,除茶馆老板之外,有吃皇粮的旗人、办实业的资本家、清官里的太监、信奉洋教的教士、穷困潦倒的农民,以及特务、打手、警察、流氓、相士等,人物众多但性格鲜明,能够“闻其声知其人”,“三言两语就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
作品通过茶馆老板王利发对祖传“裕泰茶馆”的惨淡经营,描写他虽然精明圆滑、呕心沥血,但终于挡不住衰败的结局,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走向。剧作在国内外多次演出,赢得了较高的评价,是中国当代戏剧创作的经典作品。

《茶馆》艺术特色
1、形散而神不散的结构
《茶馆》的谋篇布局独具匠心。全剧没有贯穿到底的矛盾斗争,是一出以人物带故事的话剧。它由几乎没有联系的几个小故事组成。幕与幕之间在情节上的联系,表面上看是不太紧密的,但仔细分析,便可发现三幕之间的联系是作者描写的一种深层的政治意识。如“莫谈国事”的字条一幕比一幕多。这富有象征意义的纸条,揭示出在这三个军阀政府的专制下,人民受苦受压,是不能说话的,同时也有力地说明临近解放的国民党政府残酷的事实真相。
2、浮雕式人像展览
作者老舍塑造人物形象有其独特的方式。着重刻画时代的、阶级的、职业的和气质的特点以及地方色彩,作出各种社会典型的艺术概括,通过浮雕般栩栩如生的人物造型,反映出不同的社会面貌。如秦二爷是民族资本家,他出场时少年得志,对实业救国充满信心,但显示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年幼无知。秦二爷轰赶饥民的恶劣态度,暴露了他和贫民格格不入的本性。经过几十年风雨,他只剩下对现实和自我痛苦而盲目的诅咒。秦二爷的悲剧是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性格和命运的缩影。
3、独特的喜剧样式
《茶馆》中有不少悲剧性的场面,但是全剧的基调却是喜剧的,而且即使是悲惨的情节和细节也往往以幽默的笔法表现出来。老舍在《茶馆》中塑造了许多小人物。王利发与秦仲义在社会风浪中的命运升沉都有相同之处,他俩都没有逃脱破产的下场。
剧中也出现了一些权势人物,如庞太监、马五爷及沈处长,但从处理这些人物的漫画式、剪影式的手法来看,他们也还是作为小人物来描写的。这些小人物都是老舍笔下幽默的对象,正是这些小人物形象才提供了这种寓悲于喜,啼笑皆非的题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茶馆

《茶馆》结构上分三幕,以老北京一家叫裕泰的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展示了从清末到北洋军阀时期再到抗战胜利以后的近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和各阶层的不同人物的生活变迁。
每一幕写一个时代,北京各阶层的三教九流人物,出人于这家大茶馆,全剧展示出来的是一幅幅气势庞大的历史画卷,形象地说明了旧中国的必然灭亡和新中国诞生的必然性。
《茶馆》这出三幕话剧中,共有70多个人物,其中50个是有姓名或绰号的,这些人物的身份差异特大,有曾经做过国会议员的,有宪兵司令部里的处长,有清朝遗老,有地方恶势力的头头,也有说评书的艺人、看相算命及农民乡妇等等,形形色色的人物,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层次。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958年5月,作者老舍在《剧本》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答复有关〈茶馆〉的几个问题》的文章,说明了《茶馆》是怎么写的:“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出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了50来年的变迁。在这些变迁里,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
可是,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法子正面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这样,我就决定了去写《茶馆》。”
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曾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师等职;1923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小铃儿》、1924年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华语讲师,此间创作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长篇小说。
1930年回国,先后在齐鲁大学、山东大学任教.并写出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和短篇小说《月牙儿》等。
新中国成立后应召回国,创作了《龙须沟》、《茶馆》等23部话剧和长篇小说《正红旗下》。1951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革”中不堪凌辱,投湖自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茶馆

老舍采用以人物带故事的写法,通过裕泰茶馆由盛而衰的变迁.《茶馆》为独幕剧但是表现了不同时期 事态变化.凭借塑造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反映其"葬送三个时代"的主旨借北京城里一个名为裕泰的茶馆在三个时期(清末1898年初秋;袁世凯死后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40年代抗战结束、内战爆发前夕)的变化,来表现19世纪末以后半个世纪中国的历史变迁.这种具有相当时间跨度的“历史概括”,是当代作家普遍热衷的.对这一宏大题旨的表现,作者选择了自身的生活经历和艺术经验所能驾驭的轨道.他选择了从“侧面”,从“小人物”的生活变迁入手的角度,并把对他们的表现范围,限制在茶馆这个“小社会”中.没有运用中心情节和贯串全剧的冲突——当代话剧常见的结构方式,而采用被称为“图卷戏”或“三组风俗画”(注:《座谈老舍的〈茶馆〉》中李健吾的发言.《文艺报》1958年第1期.)的创新形式.众多的人物被放置在显现不同时代风貌的场景中.这些人物,涉及市民社会的“三教九流”:茶馆的掌柜和伙计,受宠的太监,说媒拉纤的社会渣滓,走实业救国道路的资本家,老式新式的特务、打手,说书艺人,相面先生,逃兵,善良的劳动者……其中,常四爷、王利发和秦仲义贯串全剧.他们的性格、生活道路各不相同,“旗人”常四爷耿直,“一辈子不服软”;秦仲义办工厂,开银号,雄心勃勃;掌柜王利发则“见谁都请安、鞠躬、作揖”:但最终都走投无路,为自己祭奠送葬.“我可没作过缺德的事,伤天害理的事,为什么就不叫我活着呢?”“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剧中的悲凉情绪,人物关于自身命运的困惑与绝望,透露了与现代历史有关的某种悖谬含意.老舍《茶馆》的叙述动机,来自于对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强烈渴望,和对一个不公正的社会的强烈憎恶.新旧社会对比既是他结构作品的方法,也是他的历史观.他对于“旧时代”北京社会生活的熟悉,他对普通人的遭际命运的同情,他的温婉和幽默,含泪的笑,使这部作品,接续了老舍创作中深厚的人性传统


老舍的话剧《茶馆》是通过什么样的角度叙述历史的?为什么?视频

相关评论:
  • 17181926578茶馆所描写的三个时代是
    魏牲姿茶馆所描写的三个时代如下:《茶馆》是中国著名剧作家老舍创作的一部话剧,以一个北京胡同的茶馆为背景,通过茶馆老板王利发和茶馆中的各种客人之间的互动,展现了中国社会不同时期的变迁和不同阶层的人物。1.末代封建社会(清朝末期):老舍的《茶馆》以清朝末期为背景,这个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在...

  • 17181926578老舍的话剧《茶馆》没有第四幕北京解放的原因是什么?
    魏牲姿《茶馆》以北京裕龙大茶馆为背景,描写了清末、民初、抗战胜利后三个历史时期的北京社会风貌。全剧共分三幕,作者以极其精湛的笔端和巧妙的艺术手法,截取了横贯半个世纪的三个旧时代的断面,通过茶馆这个小窗口以及出入于茶馆的北京各个阶层的三教九流人物和他们的举止言谈折射出整个社会大背景。全剧没有...

  • 17181926578话剧《茶馆》表达的思想内涵是什么
    魏牲姿《茶馆》这出三幕话剧中,共有70多个人物,其中50个是有姓名或绰号的,这些人物的身份差异特大,有曾经做过国会议员的,有宪兵司令部里的处长,有清朝遗老,有地方恶势力的头头,也有说评书的艺人、看相算命及农民乡妇等等,形形色色的人物,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层次。《茶馆》通过“裕泰”的...

  • 17181926578老舍话剧2个代表作品是什么?
    魏牲姿1、《茶馆》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化。通过一个叫裕泰的茶馆揭示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黑暗腐败、光怪陆离,以及在这个社会中的芸芸众生。2、《龙须沟》剧中塑造了程疯子、王大妈、娘子、丁四嫂等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尤其是主人公程疯子在旧社会由...

  • 17181926578老舍的《茶馆》主要剧情是什么?
    魏牲姿通过进出茶馆的70多个人物形象,反 映了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世态人事, 艺术地展现了三个时代、50年之久的 历史图景,使读者和观众看到了“一 个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剧本具有特别浓烈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人物 形象栩栩如生,语言洗练、雄劲而又 个性化,体现了作者幽默的艺术风格。全剧共三幕,...

  • 17181926578《茶馆》的读后感
    魏牲姿老舍先生不愧为大家。他的文章总给人一种扎根土里的稳重感。初读他的书是《骆驼祥子》,如今又读《茶馆》,先生书里带着老北京味儿的语言和描写的底层群众的生活又一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茶馆》讲的是在新旧中国交替期间,以戊戌变法、军阀争战、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为背景,通过茶馆这一...

  • 17181926578老舍的《茶馆》原著只有三幕吗?
    魏牲姿经过曹禺和焦菊隐等北京人艺第一代艺术家的建议,老舍先生将这一幕进行扩充和改编,就是现在的三幕话剧《茶馆》。其中很多桥段是吸收了众多老艺术家的建议。比如,第三幕最后三老撒纸钱的桥段就是老舍先生听取了于是之老师“感觉结尾不够丰满”的提问后扩充的部分。所以说《茶馆》是北京人艺的镇院之宝绝对...

  • 17181926578《茶馆》的主要内容简介
    魏牲姿下面跟着我来看看《茶馆》的主要内容简介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茶馆简介: 《茶馆》是现代文学家老舍于1956年创作的话剧,1957年7月初载于巴金任编辑的《收获》杂志创刊号。1958年6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剧作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化。通过一个叫裕泰...

  • 17181926578为什么《茶馆》是当代话剧的经典之作
    魏牲姿话剧《茶馆》是老舍1956至1957年间的作品.它是作家一生中最优秀的戏剧创作,正像曹禺先生所说,它是“中国戏剧史上空前的范例”.共和国建立之后的17年里,老舍写小说很少,却写了不少的戏.写《茶馆》之前,1955年他写了话剧《春华秋实》,1956年写了话剧《西望长安》,在《茶馆》之后,1958年写了《红大院》、1959年...

  • 17181926578老舍的话剧代表作品有哪些
    魏牲姿老舍生平简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老舍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