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敬业的人有哪些,带故事的,急急急急!!!!!!!

来自:    更新日期:早些时候
有关于中国古代敬业的名人故事,要比较多的字,故事还要有题目~

《不怕死的太史》——典故秉笔直书:
春秋时,齐庄公名光与大臣崔杼的妻子私通。崔杼知道后,便设计杀了庄公,立庄公的异母弟杵臼为君,是为景公。崔杼也自封为相国,飞扬跋扈、专断朝政。但他对弑君之罪十分惶恐,特别是担心被史官记录在史册上,留下千古骂名。于是他下令将专管记载史事的太史伯找来,说道:“昏君已死,你就写他是患病而亡。如果你按我说的意思写,我一定厚待于你,如若不然,可别怪我不客气!”说罢,崔杼拔剑在手,杀气逼人。齐太史抬头看了看崔杼,不慌不忙地拿起竹简,提笔而书。书罢,他将竹简递给崔杼。崔杼接过竹简一看,上面赫然写着“夏五月,崔杼谋杀国君光。”崔杼大怒,挥剑杀了太史伯。按当时的惯例,史官是世袭的。于是,崔杼又召来太史的二弟太史仲说道:“你哥哥竟然不听我的命令,我已处决了他,今后由你来接任太史之职。你就写庄公是病死的,不然,那就是你的下场。”他指着太史的尸体,恶狠狠地说。他满心以为太史仲会慑于他的淫威而从命的。可是只见太史仲冷静地摊开竹简,提笔写道“ 夏五月,崔杼谋杀国君光。”崔杼怒不可遏,又拔剑杀了太史仲。接着他又将太史的三弟太史叔召来,凶狠地说:“你两个哥哥都已经死了,难道你也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吗?如果改变写法,还能有一条活路。”但太史叔平静的回答:“按照事实秉笔直书,是史家的天职。与其失职,还不如去死。”结果还是在竹简上照直而书。崔杼被气得七窍生烟,咬牙切齿,把太史的三弟碎尸万段,令太史季补缺。太史季把竹简摊开来递给崔杼,崔杼一看,依旧是那几个字,叹息一声,让太史季退下。齐国的另一个史官南史氏听说太史兄弟皆被杀害,抱着竹简急匆匆赶来,要前赴后继,接替太史兄弟将崔杼的罪状记载史册,见太史季已经据实记载,才返回去。于是史书上便留下了这样的话:“周灵王二十四年,齐庄公六年,春三月乙亥,崔杼弑齐庄公光于其府……”。终于将崔杼的恶行真实地记录下来,为后世留下了确凿可信的历史资料。而齐太史兄弟不畏强暴,前仆后继,秉笔直书的义举也永载史册,为历代所传诵。

责任,离我们究竟有多远
  虚情假意,谎言,这些都无处不在。请问:我们离责任还有多远?
  (一)
  一位同学一脸虔诚地对老师说:“老师,我又把作业忘在家里了。”可是他却心想:其实这几次的作业我一直都没有做。不做就是不做,你能把我怎么样?老师摆出一副生气的面孔,说:“你怎么不把自己忘在家里呢?记住下午一定要带来啊!”可是老师的心里却想:你爱做不做,做与不做最终受益或者受害的人还是你自己,跟我又没有什么关系,随你去吧!
  (二)
  班主任用一些同学当班干部,也就是来做他的左膀右臂,协助他管理班级。我们生活在一个班级中,好比一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为什么彼此的做法如此虚伪呢?其中一个班委发话了:“李某,你小声点行不行,你这么大声,别人还怎么学习啊?”可是他的心里却在想::“你爱怎么吵怎么吵,关我什么事,反正浪费的是你的时间而不是我的时间,我也只不过是完成老师交给我的任务而已。如果老师问起来的话,我就说管不了他不就行了吗?“噢,我不吵了。”李某爽快地答应着,心里却想:“我就吵,你能拿怎么样?老师问起来的时候,我就说我在请教问题不就行了吗?”
  (三)
  主任说:“我们都在校园里学习,彼此就应该像兄弟姐妹一样,校园就好比我们的母亲,我们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关爱。所以,我们不能随便玷污校园。从今天起,学校开始大力抓那些“犯罪分子”若看见谁随手乱丢垃圾,便要罚款10元。”可是他的心里可能在想:“大热的天,谁还在外面巡察呀,这只不过是吓唬吓唬你们而已。”同学们听后都异口同声地答应不再随手丢垃圾了,可是他们的心里却在想:“这都形成习惯了,一时哪里能够改得过来呢!当在你们看不见的情况下丢一个垃圾,你们又有啥办法?”
  谎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空气中传播着,漫延着,渐渐地笼罩在人们的周围,慢慢地吞噬着人们的心灵。虚伪的人就是不负责任的人,他们带着一张虚伪的面具在虚伪的舞台上演绎着的生活。他们知道吗,在得到的同时,也丢掉了最为宝贵的东西——真实和善良,失去了这些就意味着你失去了一颗责任心!
  人生的真谛就是“真”,生活中惟有“真”才美,惟有“真”才善,惟有“真”才坚,难道这些你都不要了吗?失去它们还怎么去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每个人都不敢用一颗真实心去面对真实的生活,去做一个真实的我,即使他伪装得再好,那也不会美丽。
  我不由又一次感叹:我们离责任到底还有多远?

1.禹三过家门而不入

在舜帝时代,黄河流域洪水泛滥,人们深受其害。舜帝派鲧治水不成,又派禹继父业治水。当时禹刚刚结婚,他离家外出,带领大家沟通九河,引济漯水入海,把汝汉淮泗导入江。他用了 13年时间,终于制伏了洪水。

禹在治水过程中公而忘私,三次路过家门,也不进去看一看。他把天下有人淹死看成是自己没有尽到责任,身劳焦思,身体偏枯,手中胼胝,全心全意治水。他这种克己奉公的精神,一直受到后人景仰。

2.《不怕死的太史》——典故秉笔直书:

春秋时,齐庄公名光与大臣崔杼的妻子私通。崔杼知道后,便设计杀了庄公,立庄公的异母弟杵臼为君,是为景公。崔杼也自封为相国,飞扬跋扈、专断朝政。但他对弑君之罪十分惶恐,特别是担心被史官记录在史册上,留下千古骂名。于是他下令将专管记载史事的太史伯找来,说道:“昏君已死,你就写他是患病而亡。如果你按我说的意思写,我一定厚待于你,如若不然,可别怪我不客气!”说罢,崔杼拔剑在手,杀气逼人。齐太史抬头看了看崔杼,不慌不忙地拿起竹简,提笔而书。书罢,他将竹简递给崔杼。

崔杼接过竹简一看,上面赫然写着“夏五月,崔杼谋杀国君光。”崔杼大怒,挥剑杀了太史伯。按当时的惯例,史官是世袭的。于是,崔杼又召来太史的二弟太史仲说道:“你哥哥竟然不听我的命令,我已处决了他,今后由你来接任太史之职。你就写庄公是病死的,不然,那就是你的下场。”他指着太史的尸体,恶狠狠地说。他满心以为太史仲会慑于他的淫威而从命的。可是只见太史仲冷静地摊开竹简,提笔写道“ 夏五月,崔杼谋杀国君光。”

崔杼怒不可遏,又拔剑杀了太史仲。接着他又将太史的三弟太史叔召来,凶狠地说:“你两个哥哥都已经死了,难道你也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吗?如果改变写法,还能有一条活路。”但太史叔平静的回答:“按照事实秉笔直书,是史家的天职。与其失职,还不如去死。”结果还是在竹简上照直而书。崔杼被气得七窍生烟,咬牙切齿,把太史的三弟碎尸万段,令太史季补缺。太史季把竹简摊开来递给崔杼,崔杼一看,依旧是那几个字,叹息一声,让太史季退下。

齐国的另一个史官南史氏听说太史兄弟皆被杀害,抱着竹简急匆匆赶来,要前赴后继,接替太史兄弟将崔杼的罪状记载史册,见太史季已经据实记载,才返回去。于是史书上便留下了这样的话:“周灵王二十四年,齐庄公六年,春三月乙亥,崔杼弑齐庄公光于其府……”。终于将崔杼的恶行真实地记录下来,为后世留下了确凿可信的历史资料。而齐太史兄弟不畏强暴,前仆后继,秉笔直书的义举也永载史册,为历代所传诵。

3.雍正是清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他于1722年继承皇位,到1735年去世,在位仅12年8个月,但他所做出的改革,比他父亲康熙担任61年皇帝所做出的改革还要多。他勤于政事,每天都工作到深夜,睡眠时间不足4个小时。一年之中只有生日那天他才会休息。仅仅在数万件奏折中他所写下的批语,就多达1000多万字。雍正皇帝的勤政精神、理财成效、治国业绩,在中国古代帝王中堪称楷模。

4.东汉末,刘备三顾茅庐,从襄阳隆中请出诸葛亮为其军师。当时,魏、蜀、吴三国鼎立,三国之中蜀国国小人少,实力较弱,诸葛亮从长远利益着手,建立吴蜀联盟,使蜀国得以全力对付魏国。对内,诸葛亮充实国家力量,安定人民生活;注重选拔人才,任人为贤;赏罚分明;虚心征求各方面的意见;严格要求各级官吏,惩办贪污不法行为,以树立官员廉洁奉公的风气。诸葛亮一生不辞辛苦,兢兢业业,为国为民,呕心沥血,实现了他《后出师表》中所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5.《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扩展资料

敬业名言

1.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2.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发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 .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地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得快乐,快乐的份量加增。

3.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

4.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

5.梁启超说过:凡职业都具有趣味的,只要你肯干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因此,做账切忌:粗心大意,马虎了事,心浮气躁。做任何事都一样,需要有恒心、细心和毅力,那才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敬业



司马迁 虽遭受宫刑,仍带辱坚持完成《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雍正之类勤政的皇帝,也很敬业。雍正是清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他于1722年继承皇位,到1735年去世,在位仅12年8个月,但他所做出的改革,比他父亲康熙担任61年皇帝所做出的改革还要多。他勤于政事,每天都工作到深夜,睡眠时间不足4个小时。一年之中只有生日那天他才会休息。仅仅在数万件奏折中他所写下的批语,就多达1000多万字。雍正皇帝的勤政精神、理财成效、治国业绩,在中国古代帝王中堪称楷模。

林则徐,虎门销烟


中国历史上敬业的人有哪些,带故事的,急急急急!!!!!!!视频

相关评论:
  • 13727403346庞太师简介史上最敬业的奸臣庞太师真是奸臣吗?
    和健周一、影视剧中的庞太师 在各种中国古装剧中,庞太师是一个家喻户晓的角色。他是北宋时期的高官,经常出现在各种影视作品中,以其反派形象而著称。庞太师出身富贵,年轻时有志于仕途,后来扶摇直上,官至太师,位高权重。在剧中,庞太师以其权谋和阴谋著称,经常与忠臣义士们斗智斗勇。他与杨家将、包拯...

  • 13727403346中国史上天天看折子,最敬业的皇帝
    和健周他“以勤先天下”,不巡幸,不游猎,日理政事,终年不息。仅以朱批奏折而言,雍正朝现存汉文奏折35000余件、满文奏折6600余件,共有41600余件,他在位12年零8个月,实际约4247天,平均每天批阅奏折约10件,多在夜间,亲笔朱批,不假手于他人,有的奏折上的批语竟有1000多字。像他这样如此勤奋的...

  • 13727403346中国历史上最敬业的皇帝是?
    和健周明思宗(崇祯)朱由检、清圣祖(康熙)爱新觉罗-玄烨、清世宗(雍正)爱新觉罗-胤稹 等等。这些皇帝并不是都是圣君,比如明思宗是亡国之君,但是他们都堪称最勤奋辛苦的帝王,他们自即位之日起无不殚精竭虑为自己的王朝工作,而至于秦皇汉武之类则有一定的历史依赖性,所以不应该列入。希望可以帮你 ...

  • 13727403346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爱岗敬业的人是
    和健周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爱岗敬业的人是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 13727403346中国历史上最勤奋的皇帝是谁?
    和健周中国历史上最勤奋的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之所以这么说,是基于这样几个原因。1、撤销宰相职位,所有奏章都亲自批阅。朱元璋是从民间走出来的皇帝,他当皇帝之前,体会到了人间疾苦,知道贪官污吏太多,老百姓生活的不容易,因此在他做皇帝之后,就下定决心整顿吏治,为老百姓谋福利。朱元璋总结了历朝历代的...

  • 13727403346伟人的敬业故事~!!!
    和健周四川有着悠久的革命历史,邓小平、朱德、刘伯承、陈毅等伟人都诞生在这里。讲述伟人的故事,正是四川文艺工作者的强项,朴实无华、生动感人、如数家珍,就像伟人每天与自己朝夕相处。当然,这是一种功夫,驾驭题材的功夫,也是敬业的体现。九十年代,中国影视再度聚焦伟人毛泽东,选题之独到,素材之丰富,无...

  • 13727403346历史上有哪些人是经过勤劳付出才成名的
    和健周司马先生感到奇怪,为什么鸡不按时叫了呢?经过细心观察,发现诸葛亮在鸡快叫时给鸡喂食。先生开始很恼怒,但不久还是被诸葛亮的好学精神所感动,对他更关心,更器重,对他的教育也就更毫无保留了。而诸葛亮也就更勤奋了。通过诸葛亮自己的努力,他终于成为了一个上知天文,下识地理的一带饱学之人 ...

  • 13727403346《敬业与乐业》中天下第一等人具体指哪些人,请举出三个人的事例
    和健周周公:定礼法,奠儒学,遗福后世 孔子:开创儒家一脉,为华夏留下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 老子:开创道家一脉,为中国哲学发展功献无可估量 秦始皇:结束几百年纷争,中国历史第一个大一统的巨人 项羽: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虽然是天下的失败者,却是历史的英雄 韩信:能忍人所不能忍,敢为别人所不敢为 ...

  • 13727403346我等不及了唐朝历史上最敬业的皇后竟然是他看完这篇文章我就明白了_百...
    和健周想把他关起来。武则天挺身而出,不再乞求皇帝放他一马。不管她的诚意如何,她至少在表面上做了一个好妈妈。更不用说唐高宗的治疗了。如果没有唐高宗,武则天会陪着古佛死在坎耶寺。怎么会有后座之上万人之上的荣耀?不像很多人得意忘形,她尝一点甜头就立马把自己拽上天,一副嚣张的样子。

  • 13727403346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爱岗敬业的是谁
    和健周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爱岗敬业的是孔子 ,他认为,无论为人还是做事都应该“敬事而信”,也就是说在工作中要聚精会神,全心全意。

  • 相关主题精彩

    版权声明:本网站为非赢利性站点,内容来自于网络投稿和网络,若有相关事宜,请联系管理员

    Copyright © 喜物网